- 相關推薦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日記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過年日記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過年日記 篇1
《杯子滿了》一天,南因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要向南因請教學問。南因先生抽空接待了他。賓主落座之后,客人沒有聽他話,自己卻滔滔不絕地大談起來。
從自己生活、工作,及至家庭,又談到自己事業和研究,一口氣說了大半天,南因先生幾次想插話都未成功。南因先生靜靜地聽著,過了一會兒,他站起身來,走進廚房,端來了茶。他往客人杯子里倒茶,雖然倒滿了但是仍在繼續倒,仿佛根本就沒有看見一樣。一旁高談論闊客人一開始覺得十分奇怪,看到南因先生還沒停下,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他終于忍住了手。“你沒看見杯子已經滿了嗎?”他說,“再也倒不進去啦!”“這倒是真,”南因終于住了手,“和這個杯子一樣,你自己已經裝滿了自己想法。要是你不給我一只空杯子,我怎么給你講呢?”從這個故事當中我知道,要使自己思想吐故納新,就要及時將大腦清空,如同必須清空裝滿了水杯子才能容納更多東西一樣。
這讓我想起自己學習,在學習當中也一樣,要及時清空大腦,做好充分準備來迎接新東西。只有如此,你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進取,不斷創新,也才能做出好成績來。
過年日記 篇2
今天一大早,咱們一家就都起了床,因為要去小舅公家拜年,所以都穿上了最漂亮的新衣服。媽媽早就準備了禮物,有給舅公喝的酒,給舅婆喝的六個核桃,還有各色禮品等,我和爸爸把一箱箱禮品扛進了車里,媽媽給咱們當車夫,一家人開開心心前往小舅公家。
拐進小區門口,老遠就看見小舅公笑容滿面地在門口迎接咱們。我連忙上前一鞠躬,有禮貌地說:“小舅公新年快樂”!小舅公樂呵呵地笑得合不攏口。吃飯還早,小舅公家一位小姐姐邀請我去樓下小公園玩一會兒,咱們一起玩了滑滑梯、蹺蹺板、蕩秋千,獨木橋……正當咱們玩得興致勃勃時,小舅公來喊吃飯了。
還沒進門,就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舅公家的客廳里擺放著一張大桌子,桌上的菜可豐盛了,雞鴨魚肉樣樣齊全,有我最愛吃的`螃蟹和糖醋魚,還有各色小點心,我真的好想一口吞掉它們。小舅婆笑瞇瞇地說:“今天誰飯吃得又快又多,誰就能得到獎勵!”我和姐姐開始了一場激烈的吃飯“戰爭”,狼吞虎咽的,誰都不肯認輸,席間不斷端上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把咱們的肚子撐得鼓鼓的。最后小舅婆宣布咱們都能獲得獎勵,給我和姐姐每人發了一個大紅包,并祝愿咱們新的一年學習進步,更加懂事。
過年走親戚真開心,我一定爭取在新的一年里不辜負長輩們對我的期望。
過年日記 篇3
今天是二月六日——除夕,家家戶戶都掛燈籠、貼春聯,大街小巷到處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幸福。
一大早,媽媽就去超市里買了許多年貨,爸爸也買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鞭炮,我呢,則興高采烈的'跟在旁邊跑來跑去。到了下午,媽媽就在廚房里忙的熱火朝天,我和爸爸就開始給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以及老師發出祝福的短信,大家互相祝愿,真是開心極了!終于,媽媽把年夜飯端上了桌,。∮质请u、又是魚、又是肉,還有蝦,真是好豐盛!我們一家三口高興的坐在一起,說著一年來的往事,又許下了來年的心愿。八點整,春節聯歡晚會正式開始了,我們坐在沙發上,吃著糖果點心,欣賞著精彩的節目,那幽默風趣的小品節目逗得我們開懷大笑,將所有的煩惱都拋掉了。新年的鐘聲終于敲響了,我趕緊給自己許下了新年的心愿。
新的一年來到了,新的春天來臨了,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個福山好少年。新的一年也是我們中國的奧運年,我和大家一起期盼著。
過年日記 篇4
雖說是大年初二,但已在一線工作6年的我早就習慣了春節假日正常上班了。早上6時30分,帶著對老婆的歉意和內疚,我走出了家門。單位大門口遇見一個晨練的路人沖我說了一句:“初二還在上班啊!”我心想,相較隊里年三十、初一上班的兄弟們,初二才上班,已經挺好的了。
一上班,值班處領導就帶領大伙兒前往幾個涉客船舶公司走訪,在送上新春祝福的同時,也對節日期間的客運安全進行了再三叮囑。估摸著10點輪渡旅客會大幅增加,我們立即趕往武漢關和集家嘴輪渡碼頭,現場駐守,維護旅客上下船秩序。期間,有對情侶翻過護欄到躉船邊照相,我急忙提醒碼頭值班人員上前勸阻,同時要求船方加強巡視。剛剛過去的20xx年,我所在的班從江里救起了7人,但更多時候,接警趕到現場的我們,所見的只是已吞噬了生命的江水。有時也許一句小小的提醒,就能預防可能發生的險情,這也是我們海事工作的.意義所在。
今天的船特別多,大概是航運不景氣,船員們有貨就運,也顧不上春節休息了;睾街,我不斷用高頻提醒通過武漢長江大橋的船舶按規定航路航行,并與橫越長江的客渡船加強聯系,注意會讓。準備吃午飯的時候想起要報春節期間春運工作數據,我趕緊聯系港區處其他兩個大隊收集信息。雖然沒有鐵路、公路、航空的客運量大,但是渡運作為春運的組成部分,保障每一個乘船出行在外的旅客的安全,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整個下午在整理躉船內務中忙碌而過。晚飯后,值班人員突然發現一盞橋柱燈不亮了。這是大事,長江大橋橋墩間距離本就不大,現在燈又不亮了,晚上很容易出事。我們急忙出艇現場查看,確認后立即通知航道轉橋工處處理。
此刻,夜已深,但我們守護大橋安全、保障渡運安全的長江海事人還在時刻待命。
過年日記 篇5
除夕也就是每年陰歷年的最后一個夜晚,常在臘月二十九或三十。你們知道嗎?關于除夕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夕,夕會吃老人和小孩,每年除夕之夜都會出來害人。所以,每到除夕,村里的人就躲進山里。有一個少年想在這兒等待夕來,看看它到底長什么樣。一個老奶奶看見了。就勸他上山,要不,肯定會被夕吃掉。少年不聽勸,老奶奶只好獨自上山。天色暗了下來,夕來了,少年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找來一根蠟燭點了一堆木頭,夕看見了這一堆紅色東西,嚇跑了。第二天,人們從山上下來,老奶奶看見少年還在,就問:“你有什么妙招把夕趕跑?”少年回答道:“夕怕一切紅色的東西!币院,每年除夕之夜,人們都會在門上掛大紅燈籠,貼大紅對聯,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夕不敢再出來害人。
今年除夕也格外有趣。除了往常的.掛燈籠,貼對聯,放鞭炮外,我、弟弟、爸爸媽媽、叔叔嬸嬸、爺爺奶奶我們全家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談論著自己20xx年的計劃!我呢,要在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中再多努力些,爭取考進前5名。晚飯是我們大家親手包的餃子,餃子特別好吃,感覺跟買的味道比起來大有不同,時羅卜香菇白菜粉條大肉5種不同食物做成的。吃完了香噴噴的餃子,我和弟弟依次給長輩們拜年。恭祝他們身體健康,財源廣進,生活幸福,新年快樂!然后,長輩們就給我發壓歲錢,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收了壓歲錢,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這一刻,我覺得我們的日生活真是越過越好,又紅又火,我好幸福!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年,中國年就要紅紅火火的,紅紅火火的就只有中國年!
過年日記 篇6
春節到了。往年,一到臘月十五,“年味”就濃了,各家各戶開始緊鑼密鼓地置辦年貨,殺雞宰魚,打掃房間,給孩子們添置新衣。大街兩旁各類年貨、干鮮果品堆積如山;各種年畫、春聯琳瑯滿目,孩子們歡天喜地,大人們則進入了“一級備戰”,一派過年景象。
我也和眾多凡人百姓一樣,一到臘月十五,就開始 “慌年”,直到各類年貨置辦齊全,心思才算“穩定”。
今年,我可不想像往年一樣。我想悠閑地過年,過年的日子,只與家相守,什么地方都不必去,更不想東跑西顛為禮尚往來所累。我不希望自己去打擾別人,也不希望自家門鈴響時,來的是位不速之客。
我想悠閑地過年,過年的日子,不想把工作關系梳理得細細密密,為公關電話占去這幾天大好的時光。
我想悠閑地過年,過年的日子里不為魚肉雞鴨所擾,不為油鹽醬醋所煩。冰箱內只需儲存少量食品,買點水果、熟食,現吃現做,既新鮮又方便。
我想悠閑地過年,過年的日子里,讓自己輕松幾天。懶懶的時候,可以不梳理自己的`散發,可以不裝扮自己的倦容。睡夠了,沖一杯咖啡,捧一本好書,細細品味。
我想悠閑地過年,只因為一年到頭背負重壓,希望過年的時候有幾天超脫。讀讀書報,聽聽音樂,間或有感而發,爬爬格子,豈不美哉。
在新年來臨的時候,我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親友祝福。我會在靜謐的心靈深處鋪展起親情與友情織就的畫卷,并真心地為其中每一個人默默祈禱:祝親朋好友美滿如意,祝長輩恩師健康長壽,祝一切與我有緣相識相知的人們新年快樂!
其實,過年時不必去探究每一個細枝末節,不必去指望把所有的人情、希冀、吉兇全都押在這道門坎兒上。過年,最重要的是一種面對過去坦然無愧、面對明天懷揣渴望的心情,一種超然物外、靜心養性的境界。
過年日記 篇7
今天大掃除,老師讓我們帶板刷和抹布。
老師讓我和呂幸洋、史家瑋一起刷教室門口到辦公室旁邊的瓷磚。
我還以為只有一點點,后來再一聽,我像一只驚慌失措的.小鳥一樣,連站都站不穩了,原來是兩面都要刷,而且要刷到頂,真是出乎意料。
弄清楚之后,我就和呂幸洋、史家瑋一起刷了。我先盛來一桶清水,然后就開始刷,刷了一面墻,又一面。。。。。。可最后才發現,越刷越臟?焖⑼炅,有幾個小朋友過來幫忙,終于完工嘍!
這次勞動雖然辛苦,還是很愉快的。
過年日記 篇8
昨天晚上,外婆打電話叫我們去過年,她說:“過年和買新房子一起請客。”于是我一大早上就起床了,我和媽媽坐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我急急忙忙的跑到外婆的新房子,好漂亮!它是三室一廳的,什么都是新的',我最喜歡的就是窗簾,臥室的窗簾是我最喜歡的粉色,它看上去是那么的溫馨,如果在這兒睡一覺,會做美夢的。
我正在觀賞著新床,媽媽卻叫我吃飯了,于是我便和我的表妹去吃飯了,我們兩在一起吃飯,我們吃了臘肉和香腸。嗯!真香!這可是我今年第一次吃喔!外婆做的菜太好吃了,本來我就吃飽了,可我又吃了很多,最后我的肚子都快撐“爆”了。
吃了飯,我和表妹就到街上玩了,我請客,給她買了一顆棒棒糖,我也買了一顆,我們嘴里含著棒棒糖,手牽手的到處看,看看這兒,再望望哪兒!真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