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工作計劃>教學計劃>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更新時間:2024-07-18 14:01:28
  • 相關推薦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同學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同學通過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時豐富和發展自身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生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教學要求:

  總要求:促進同學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同學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老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體會家庭親情,感受家長對自身的疼愛和他們的養育之恩,熱愛家庭、尊重家長長輩,以恰當的方式孝敬長輩。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身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身手。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身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交通平安知識,通過對水、電、火的平安使用問題,培養他們的平安意識。

  三、具體措施:

  1、全面掌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同學已有的經驗,結合同學實際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起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同學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沛的空間。

  4、空虛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同學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實際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同學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進度布置: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時數

  在愛的陽光下 10課時

  第一、二周 家人的愛

  第三、四周 讀懂爸爸媽媽的心

  第四、五周 來自社會的愛

  我們共歡樂 8課時

  第七周 不一樣的你我他

  第八周 換個角度想一想

  第九周 分享的快樂

  生活不能沒有他們 6課時

  第十一周 我們的生活需要誰

  第十二周 阿姨、叔叔辛苦了

  第十三周 說聲“謝謝”

  尋路和行路 8課時

  第十四周 學看平面圖

  第十五周 校外探路

  第十六周 出行的學問

  第十七周 馬路不是游戲場

  第十八周 復習、考核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絲品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相結合。小學語文、數學、思品、自然等學科既是各自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雖內容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承擔著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任務。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思品課教學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如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學生口袋里的人民幣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講享受成風。所有這些決定了思品課只靠單一的理論知識灌輸和教師空洞的說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須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提高道德認識,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3、思品課教學與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活動和安全教育活動等德育工作相結合,思品課教學要從課堂內容出發,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

  4、思品課教學與課前、課后活動相結合,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開展課前活動。如: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搜集有關資料等,為明理充實感性材料,做好鋪墊。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從而促進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校園活動和安全教育活動來進行各方面的教育。

  2、培養學生正確的人際關系。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變化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和世界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學會在利用互聯網的同時又能保持高度的警惕。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6、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7、培養學生一定的國際意識和世界公民的責任感。逐步增強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的責任感,為建設一個平等、富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學重、難點第1周至第5周

  第一單元:永恒的愿望11節

  1.了解和平鴿的由來,知道鴿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

  2.萌發愛好和平的情感。

  3.學會搜集資料。

  4、通過近兩個世紀末世界發生的兩次大戰爭的事例,引出“和平”、“安全”、擺在我們面前必須面對而又向往的生活的話題。引起“不忘歷史,攜手未來”的作用。

  重點: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創傷及災難,希望和平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難點:兩次世界戰爭的時間距離現在較遠,學生對戰爭遺留的創傷比較生疏,需疏導。

  第6周至第11周第二單元地球真美麗22節

  1、幫助學生世界的一些情況,知道“在不同的環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下人們的的生活一、方式風俗習慣。

  2、知道社會生活不同的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形成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

  3、形成“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1、從地球儀上清楚了解地球上海陸分布的概況。

  2、知道地球是我們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而且也是各種動物和植物的家園。激發保護地球的欲望。

  第11周至第14周第三單元成長記錄冊11節

  態度:通過學習和交流,感悟親子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真情;學會自我控制、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困難和問題。

  能力:提高與家長、同學等人際之間的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及反思自我的能力。

  知識:懂得簡單的自我調節和人溝通的方法,懂得吸煙和吸毒對人的身體健康的損害,懂得吸毒不僅有害健康而且違法,懂得公德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

  懂得男女之間不僅應該相互尊重,也可以友好交往。

  懂得正確交友的意義,學習正確交友的方法。

  認識毒品的危害。

  增加對小學生活和母校的熱愛之情。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

  本冊教材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初步了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懂得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的愿望。

  本冊教材重點難點:

  “我的成長與他人”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他人的關系為教育內容,從自我勞動體驗出發,激發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實到對公共勞動成果的愛護上。

【第六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3-07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1-3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7-11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優秀03-1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3-12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集錦15篇)12-14

2022年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2-05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3-2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5篇03-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三页 | 五月天Av在线进入不卡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