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手工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1
一、 教學目標
手工課程的開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動手性強、操作性強,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本學期開設的手工制作課程為一部分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動手能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本次安排的手工制作課是授課教師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授課教師本身。因此,手工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開放性: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包括少年宮、家庭;在主體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2、科學性:教學內容編排的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發展;作品的制作科學、有條理。
3、實踐性 :知識面寬,內容豐富 ,指導學生之前,手工課教師都要先體驗制作;課堂上并指導學生一起參與實踐制作。 4、綜合性: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綜合性的內容,適應學生的各種興趣及需要,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意積累相關校本課程資料,為校外教育積累經驗。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種資源,促進校本教材開發實驗。
四、活動內容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平面剪貼和立體手工制作
2、卡紙和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均可作為創作材料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優秀手工作品,開拓學生眼界。
五、教學進度表
xx
教師:xx
20xx年9月1日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身體素質和藝術修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校結合實際情況開設了手工活動課。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手工制作是一項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啟發兒童創造思維的重要活動,是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教育活動。學校參加手工制作興趣小組的學生有一年級20名,二年級16名,共36名,雖然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但因為對手工制作有著較濃厚的興趣,所以也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2、在老師指導和激勵下,學生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制作成作品,培養學生的成功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3、使學生對剪刀、膠水等有較熟悉的操作,特別是提高學生的粘、貼的技能。
4、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廢物利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5、欣賞優秀的手工制作作品,從中體會到手工制作與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繼承民族文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四、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每周二和周四活動課時間進行。
地點:一年級教室。
五、教學內容具體安排
第一周,進行手工教學的準備,欣賞作品。
第二周,認識各種手工工具,講解注意事項。
第三周,講解制作算數手指,畫手指畫。
第四周,講解完成手撕畫(龍蝦、水果)。
第五周,講解完成折紙(扇子、小魚)。
第六周,講解制作動物頭冠(小豬、熊貓)。
第七周,繼續講解制作動物頭冠(熊、狗)。
第八周,講解完成剪貼畫(毛毛蟲、小兔子)。
第九周,繼續講解剪貼畫(螃蟹、船)
第十周,講解制作紙筒玩具(企鵝、帆船)。
第十一周,繼續講解制作紙筒玩具(仙人掌、花)。
第十二周,講解制作紙盤畫(刺猬、魚)。
第十三周,講解制作祝賀卡片,
第十四周,回顧一學期的學習,欣賞優秀作品。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3
小學社團活動手工小組
教學計劃
授課教師:高xx 高xx
授課對象:一、二、三年級學生
授課時間: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
手工課程的開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地方課程的開設,在于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增長知識、提高技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為今后培養美術人才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現將本學期手工小組的活動安排制定如下:
一、 活動目的
本次開設的手工課程活動為一部分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使他們的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以點帶面,促進全校的`美術活動。進一步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及創造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活動要求
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嚴守紀律,并保持室內清潔。
三、活動內容
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平面剪貼和立體手工制作
2.卡紙和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均可作為創作材料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欣賞優秀手工作品,開拓學生眼界。
5.及時用相機拍攝活動內容。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4
美術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在于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增長知識、提高技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為今后培養美術人才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現將本學期美術小組的活動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本學期開設的手工興趣活動為一部分有特長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使他們的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以點帶面,促進全校的美術活動。進一步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及創造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創作活動中體驗變廢為寶的創作過程。
二、活動要求
1、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并保持室內清潔。
2、每周二、周四下午三節課后開始活動,小組成員必須準時到達美術室。
活動時間為4:00——5:00
3、美術小組成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不準在美術室大聲喧嘩,不準做與美術學習無關的事。
4、每次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都應按時完成。
5、愛護美術教室內的設施和用品。
三、活動內容
1、欣賞名家公共雕塑作品,開闊學生眼界;展示優秀學生手工作品,提高欣賞水平。。
2、以廢舊材料為主,進行綜合材料的創作與表現。
3、給學生自己創作作品的時間和空間。
4、及時用相機拍攝活動內容。(集體或個人)
四、定期舉辦美術比賽
舉辦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為同學們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的舞臺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精心指導,嚴格把關。學生大膽構思,不拘一格,精心制作,多出佳作,在校內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5
一、本學期教學總目標
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二、計劃教學內容簡要分析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是廣受大眾所喜愛的藝術形式,也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極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簡單,集審美與實用于一身,深受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的歡迎。本年級的教學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知識點與第一冊的圖案有相通之處,學習時可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南方剪紙精巧秀麗。剪紙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教學目的: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是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
1、剪紙的藝術特點:單純、明快、簡樸、樸實、富裝飾性。
2、剪紙的題材:花鳥蟲魚、人物、自然景觀、吉祥圖案、傳說、神話。
3、制作方法:剪、刻。
4、表現形式:陰刻、陽刻、點色、套色、分色、襯色。
5、造型手法:簡化、夸張、添加。
6、紋樣的構成形式:對稱、均衡。
三、學生情況簡要分析
學生對剪紙較有興趣,能帶好學習材料、學習認真。本期將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提高剪紙水平。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每一節課教案,組織并上好每一節課。
2、認真批閱學生作業,注意以鼓勵為主,認真耐心,定期定計劃輔導教育后進生。
3、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進行教育輔導。
4、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5、組織豐富多彩的剪紙活動,提高學生對剪紙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活動和學習的氛圍。
6、積極鉆研教學教育,并投入到剪紙教研教改的實驗教導中,努力探導科學的教學方法。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6
一、課程目標
1.以培養學生的模仿能力,實踐能力,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形成耐心,細致,安靜的性格.
2.通過手工制作的研究開發,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增強學生的意志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密切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促使學生形成多樣化的知識結構,為適應未來社會學會一種本領.
二、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
1.利用不同顏色的色卡紙,剪貼出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花草樹木的形狀,粘貼起來構成一幅漂亮的手工貼紙畫。
2.用細小的五顏六色的珠子串成不同的圖案,用于衣服,鞋子,發夾等作裝飾用,用途非常廣泛.
3.利用五顏六色的長氣球,制作各種可愛的造型。例如,小狗,熊貓等
4.收集廢棄的紙盒,通過粘貼等方法,制成機器人。
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模仿樣品制作自己喜愛的造型。
2.課外去觀察,調查現實生活中的小飾品,豐富自己的視野,為自己的設計,創作準備素材.
三、授課對象及其他要求
二年級學生
課時安排:因為一幅圖案不可能按課時完成,所以不能分出明確的課時安排.本學期主要是在模仿樣品操作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在期末安排學生一次作品展示活動。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7
一、活動內容:
手工制作
二、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 : 單周二下午安排第二堂課進行。
地點:二年級教室。
三、活動目的與要求:
1.讓兒童感知到手工制作的創意空間是無止境的,使兒童有強烈的學習和創作欲望。
2.形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尤其是手眼腦的協調運用。
3.讓兒童懂得制作與生活 學習的相關道理;形成自悟的習慣。
4.通過動手制作,啟發兒童觀察生活中的美,通過藝術美化兒童的心靈。
5.使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通過想象力 創造力的培養,促進兒童個性化發展。
四、教學方法:
1. 鼓勵式教學
兒童在制作過程中(包括在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后第一反應即“我不會”針對兒童的膽怯心理,我們要求兒童在課堂上把這句話改為“我能行”。并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使兒童深刻意識到“我真棒”!在實踐的過程中,針對兒童的`進步不斷鼓勵:你真棒!從而提高兒童的自信心。
2.啟發式教學
我們繪畫教學的六大模塊同樣適用于軟陶教學。“看一看”首先讓兒童看到我們的實物。“想一想”通過實物,引導兒童觀察,啟發兒童思考制作過程以及相關方面的思維擴散。“說一說”讓兒童說出自己制作的想法,并能編出系列故事。“做一做”通過動手實踐,做出自己的作品。“樂一樂”兒童在制作的整個過程中都 懷有快樂的心情。這種學習兒童永遠不會感覺累。
五、教學特點:
1、學習及生活習慣的培養。
2、動手能力,手眼腦的協調能力的培養。
3、想象力 創造力的培養。未來社會更需要的是創新人才,因此,挖掘兒童的創造性讓兒童受益終生。
4、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學中主張給孩子留下的永遠是問好,而不是句號。讓兒童在不斷探索中學會主動學習。
5、自信心的培養。手工制作,小東西,大成就。兒童做完作品,擁有的不僅是作品,更
有著滿滿的強烈的成就感。再適時加上老師及家長的鼓勵,讓兒童感知到原來我真得很棒!
6、專注力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照家長要求來做事情,總是心不在焉。而作他感興趣的事情時,卻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孩子的興趣與培養專注力結合起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充分調動手眼腦,是指協調一致的同時,形成對自我的控制能力。
開展各種手工制作活動競賽,使學生體驗成功。舉行手工制作等各種才藝競賽活動,積極準備迎接學校的驗收。
【小學手工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手工課教學計劃01-03
幼兒園手工的教學計劃10-11
手工課教學計劃11篇03-07
小學手工制作活動方案05-23
手工的作文11-15
手工的說說11-04
手工活動方案10-09
手工DIY作文02-12
手工制作的作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