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題:《詩經》被稱為“經”是在什么時候
A.先秦
B.秦代
C.漢代
D.南北朝
試題分析:《詩》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描述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首詩歌。漢代董仲舒曾說:“《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易》、《春秋》明其知”,能夠得出儒家的“六經”的資料已經明確,故C為正確答案。
《詩經》在先秦時本稱“詩”或“詩三百”,稱為“詩經”,成為經典開始于西漢初年.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即齊詩、魯詩、韓詩、毛詩.齊詩,由齊人轅固生所傳;魯詩,由魯人申培公所傳;韓詩,由燕人韓嬰所傳;毛詩由魯人毛亨、趙人毛萇所傳.傳授今文《詩經》的有齊詩、魯詩、韓詩三家.傳授古文《詩經》的是毛詩.今文三家詩之后都已失傳,僅有毛詩一家流傳至今.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資料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資料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感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僅有標題,沒有資料,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資料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对娊洝返挠绊戇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譯本!对娊洝分械臉犯,原先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之后,《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這種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語言的作用,異常在外交場合,常常需要摘引《詩經》中的詩句,曲折地表達自我的意思。這叫“賦《詩》言志”,其具體情景在《左傳》中多有記載!墩撜Z》記孔子的話說:“不學《詩》,無以言。”“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能夠看出學習《詩經》對于上層人士以及準備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詩經》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義。《禮記-經解》引用孔子的話說,經過“詩教”,能夠導致人“溫柔敦厚”。《論語》記載孔子的話,也說學了《詩》能夠“遠
之事君,邇之事父”,即學到事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見(理應也是當時社會上層一般人的意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意思就是,《詩經》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總體上)是貼合于當時社會公認道德原則的。否則不可能用以“教化”。
那里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論來推測當時人對《詩經》的看法,他們所定的“無邪”的范圍還是相當寬廣的。許多斥責統治黑暗、表現男女感情的詩歌,只要不超出必須限度,仍可認為是“無邪”即正當的感情流露。第二,盡管如此,《詩經》畢竟不是一部單純的詩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項文化積累,又是貴族日常誦習的對象。所以,雖然其中收錄了不少民間歌謠,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與社會公認的政治與道德原則相沖突的資料。
秦代以往焚毀包括《詩經》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后,毛詩反而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日我們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詩經》是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和歷史文化推廣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許多中國史學界的一流學者擔任本書的撰稿、審讀、顧問工作。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擔任本書總顧問,著名學者孟世凱、許倬云、劉修明等分別擔任本書的故事主編或分卷顧問,將各自多年的學術研究精華熔鑄到書里。同時,這套圖書的策劃修改作了大膽的探索,力圖大力提高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含量,既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又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于一體,獨辟蹊徑,創造一種介于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讓讀者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書中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等3000余幅圖片,還很多運用在電腦網絡上廣泛使用的關鍵詞檢索方式,以關鍵詞揭示故事內核。詩經里的世界,從文化到政治,詳盡地展現了那個時期的社會全貌。殷周間之大變革,自其表言之,可是一姓一家之興亡與都邑之移轉,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西周的政權是封建領土階級的政權,這個政權的基礎是封建領主階級的土地世襲所有制。由
于土地層層分封以及由此而構成的土地所有的等級結構,就使得這個政權既具有地方分散性,又具有等級從屬關系。自商以前到周初,由部落到封建等級國的演變完成了,這個演變完成之時,周初的經濟空前提高,因著經濟的提高,由封建等級國到統一帝國的演變,又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代逐步完成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編集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稘h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305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景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妒酚·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对娊洝反蠹s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所以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可是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僅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體例分類《詩經》所錄,均為以往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一樣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一樣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一樣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資料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思想資料《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夢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詩經中的名篇選摘: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被稱為經是在】相關文章:
鐵道游擊隊又被稱為04-03
女孩詩經取名合集02-17
詩經格言(精選200句)05-06
詩經全書共有多少篇03-10
詩經中的女孩靈動名字11-25
詩經中最唯美的名字01-22
詩經格言大全(精選60句)05-02
經典詩經格言匯總50句精選04-20
關于詩經格言(精選30句)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