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黃山奇松》說課稿
《黃山奇松》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4-10-27 20:18:28
  • 相關推薦
《黃山奇松》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山奇松》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山奇松》說課稿1

  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1、導入課文

  以“黃山四絕”引入課文,課件出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則情有獨鐘,今天我們就去一探究竟。根據“情有獨鐘”質疑:黃山奇在哪兒?

  3、精讀課文。主要采用抓住重點段,也就是課文第2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松之奇。黃山松奇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節。讀后請同學們交流對自己喜歡的一棵松樹的感悟。這兒我主要介紹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迎客松之奇從而突破。

  然后先出示語句,再讀體會。

  4、品讀語句,感受松之奇。引導學生交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到以下幾點

  交流: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

  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00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磨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么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么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

  三奇熱情好客

  在品味“迎客松”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說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網絡,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篇課文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注重引導。但在這節課中,我還是忽略了很多細節,教學中資料準備的不夠多,孩子們缺乏情深體驗,感受不夠深刻,導致孩子們的配合也不夠高,因而老師講述多了點。

《黃山奇松》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介紹黃山美景。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感受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感受黃山松的奇美,

  (2)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結合圖片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誦讀,了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的。

  三、學情教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獨立預習課文,能通過網絡瀏覽各種信息,搜集資料。

 。2)、學生對寫景課文缺少感性認識,審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過其它媒體輔助學習。

 。3)、學生去過黃山的不多,對黃山松的姿態缺乏認識,對黃山松生長的環境不了解。

  2、教法分析

  (1)創設情境教學: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想象,感受黃山奇松的魅力。

 。2)引導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和讀議領悟的過程中,

  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創新意識。

 。3)讀中悟情悟境:以“讀”為主線,采用“讀—感—想—品—演”的方法,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又注重引導。

  (4)實踐內化提升:通過思維導圖,總結全課,理清脈絡,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實現對文本的真正理解

  四、教學設計

  在上課伊始,我采用電教媒體播放一段黃山風景片,并配以優雅的.樂曲,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無形中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恰當和諧的感情基調。

 。ㄒ唬┟詫 激趣揭題

  引用徐霞客寫的千古名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焙兔姟饵S山松》。(設計意圖:此時,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的調動,教師利用這一閱讀期待,引出下文。)

 。ǘ┖献鞒踝x 交流反饋

  結合課文預習案和小組交流,理解生字的音、形、義,為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并通過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

 。ㄈ┞鋵嵒A 整體把握。

  1、學生在完成對課文的字詞學習和初讀之后,欣賞黃山“四絕”的風景。(設計意圖:借助“課件”演示和老師的解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而這四絕中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緊接著通過一組黃山松的優美圖片將學生帶入文本,入情入境,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四)走進“迎客”,細讀感悟

  黃山松奇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段。重點介紹迎客松,出示圖片,讓學生邊欣賞邊讀。結合文中的比喻句讀后請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自己對迎客松的感悟。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誦讀,感悟迎客松之奇,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奇在千姿百態

  二、奇在生命力強

  三、奇在熱情好客

 。ㄎ澹┛磮D激趣、自主學習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簡單歸納學習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自學另外兩種松。主要抓住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焙退涂退伞疤烊慌杈啊边@兩個比喻句來指導朗讀體會。然后再把你較喜歡的一種松介紹給大家,并說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讀出這兩種松的奇。在這一環節,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并通過小組討論,增強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

 。┣榫颁秩 深化朗讀

  黃山只有這幾種松樹嗎?這時教師出示其它黃山松的優美圖片,讓學生對黃山奇松更加情有獨鐘,也自然理解了文中“千姿百態”的意思。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這時再出示下面的句式讓學生填空,“黃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狀如( ),有的貌似( )它們()!弊屗麄兎抡赵牡膶懛ǎ⒄归_豐富的想象,學生不但欣賞了美,感受了美,更重要的是創造了美。

  (七)思維導圖 個性鞏固

  教師在總結完全文后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達到鞏固拓展的目的。

  五、整合點分析及解決

  學生對黃山奇松缺少感性認識,當學生體會黃山松的奇美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時,視頻、圖片、文字很好地幫助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而課前布置學生瀏覽過《黃山奇松》專題學習網站,首先是“預習導案”的交流展示,讓學生充分預習,為完成教學目標打下基礎。其次是課文的專題學習資料庫,憑借信息技術突破書本這一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極大豐富了教學知識量,為學生預習新知,課堂交流、拓展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在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黃山奇松》說課稿3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多媒體以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下面我就圍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以《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拓展性教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借助多媒體資源使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姿態,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二、說教法

  多媒體環境以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課件,閱讀課文內容,探究問題。

  三、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問題,以讀感悟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資料,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多媒體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讓學生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不僅復習了上節課的內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中去。

 。ǘ、質疑啟思,發現問題。創設情境,引入到本課的.重點內容

  播放四絕的圖片,在這四絕中,人們卻對黃山松情有獨鐘。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學生問完后,讓他們再看課題,你能從哪個字中找到答案?(學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問題要問?(學生問,黃山松奇在哪里?)這樣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對本文的學習產生興趣。然后再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并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們奇在哪里?(學生讀后討論)這樣讓學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

 。ㄈ、重點引讀迎客松

  這一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課件圖文結合,讓學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過找句子,再找詞語來完成。學生交流討論后,從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讀來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我從指導他們讀好詞語著手,然后再讀好句子,最后讀好寫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這一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著手句子到品讀詞語,最后到整段文字。從品詞析句中,進行感情積淀,為感情朗讀服務。

  (四)、自學另外兩種松,選擇一種你更喜歡的介紹給大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簡單歸納了一下學習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交流討論等方法,自學另外兩種松,然后再把你較喜歡的一種松介紹給大家,并說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讀出這兩種松的奇。在這一環節,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機會,展示了他們的個性,并通過小組討論,來增強他們與別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ㄎ澹⒂^看其它松的圖片及錄象,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交流討論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態的松。用直觀的方法讓他們身臨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⒃俅蝿撛O情境,讓學生做回小導游,介紹黃山奇松。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復述本文所學的內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創設更有利于本環節的實施。

 。ㄆ撸、課后延伸,拓展訓練。讓學生選擇一種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寫松的方法,把它寫具體、生動。學完課文后,更有利于指導寫作。

《黃山奇松》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1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文章的表達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流暢,將黃山奇松的秀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情感訓練的美文。

  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黃山松的奇與美。

  2.能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借助插圖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會用“屹立”和“郁郁蒼蒼”造句。

  3.通過反復品讀,在讀中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養審美的情趣,激發學生對黃山的熱愛。注重積累運用,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學會介紹黃山美景。

  4.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能仿照第三自然段“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通過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黃山的.熱愛之情。

  難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描寫黃山奇松的。

  說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安排學生搜集黃山圖片,了解有關黃山的資料。

  完成預習單。

  教師:多媒體課件

  說教學時間:2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法:以讀促講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

  2.學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營造氛圍

  1.以“黃山四絕”的圖片引入課文,配以優雅的樂曲。

  2.在出示圖片的同時,我提出導語:對于黃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黃山四絕”是否有聽說過?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卻情有獨鐘,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帶領下一起來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

  這樣設計將思維由黃山引到黃山四絕再到黃山奇松,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想象。

  (二)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位置奇

  2.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形態奇

  3.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松之千姿、升化情感。

  4.感悟文章的寫法。

  (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通過觀看黃山奇松的視頻,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并讓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仿照第三自然段“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寫一寫家鄉的美景。讓學生在積累中共鳴,整合中深化。

《黃山奇松》說課稿5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網絡以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下面我就圍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以《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拓展性教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詳細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網絡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展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在體會黃山松樹奇的根底上,對黃山四絕及黃山有進一步的了解。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到達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借助網絡資源使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姿態,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構造、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網絡環境以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瀏覽網頁,閱讀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問題,并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方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資料、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并對資料進展分析整合,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將學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學習之路。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網站,利用超級鏈接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展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絡發揮最正確的教學效果。

 。ㄒ唬、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學生最喜歡的要屬游戲了。因此,我圍繞課文內容設計了智闖黃山的游戲,讓學生通過闖關游戲進入網站的首頁,這一設計不僅讓學生在游戲中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而且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質疑啟思,發現問題。

  進入網頁后,教師以過渡: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黃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這樣,很快就把學生的興趣轉化為可探究性的問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去,滿足了學生的開展需要。學生通過讀一讀課文,從中發現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接著,讓學生通過留言板交流自己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選擇有研究性的問題,如:黃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來的?黃山的其它三絕有什么特點?黃山還有哪些風景區?等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確有待研究的方向。

 。ㄈ⒆灾骱献鳎钊胩骄。

  這一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進展的。一開始我就利用學習導航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1、搜索有關信息資料并加以綜合。

  2、討論匯報形式。

  接著學生就可以利用網頁上的黃山概述、黃山四絕、黃山景區、黃山特產等相關銜接上網搜索,這些銜接為學生的研究提供相關圖片,文字說明等資料。其間,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可以相互合作。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表達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四)、交流匯報,共享資源。

  以你上網獲得了哪些收獲呢?為出發點來進展交流、匯報,讓學生分享各自的上網收獲。在交流匯報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以學生自主參與和師生平等對話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是個別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有圖文講解法、導游介紹法、討論法等,形式可以是靈活多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誘導作用,通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到黃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別是對黃山奇松的姿態有了更深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黃山松的奇美。這一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現有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開放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瀾,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激起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ㄎ澹、暢所欲言,抒發感情。

  教師評價交流匯報的成果并過渡:完畢了黃山的風光之旅后,你覺得黃山怎么樣呢?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呢?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談談網絡學習后的感受,再次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并讓學生在留言板上暢所欲言。為了給不同掌握層次的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熱情。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個黃山文化、網絡涂鴉板的超級連接,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學生可以通過選一些詩來吟誦,也可以是畫一圖來贊美

 。⒄n后延伸,拓展訓練。

  學生對于黃山的探究興趣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后繼續上網收集有關黃山的資料,發現問題并能利用各種方式解決問題。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集中表達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展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開展。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詳細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4觀察圖片,任選一種松樹,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構造、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3、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展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1、提煉主線以“黃山奇松”奇在哪兒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 2、創設情境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旅游”境地,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3、朗讀感悟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味、聯想,感受黃山松樹的瀟灑、挺秀。

  4、化語為畫學生讀懂文本語言、浮現語言形象,用電腦繪制名松形象。

  5、讀寫結合仿照課文寫法,自選一種松樹試著寫一寫。 1、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哪些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和旅游勝地?【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直接、間接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去看一看,好嗎?(板書:黃山)翻開網頁,進入“黃山旅游”觀看錄象和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網絡的視頻播放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那么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仔細欣賞一下這些奇特的松樹吧。(補充完整題目:奇松)

  【設計意圖】[據題提出閱讀專題一個,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系列活動] 4、據題質疑:黃山松奇在哪兒?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落實自主學習理念,人人參與讀書活動,圍繞閱讀專題,接觸文本語言,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松樹之奇,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1)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結合上下文初步領會生字詞的意思,不能解決的加下劃線

 。2)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3)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自學課文

  3、讀后檢測交流

  4、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5、小結:黃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讓我們再讀課文,細細地去感受一下。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1)默讀第一節,想想黃山松奇在哪兒?

  (2)聯系課文說說“四絕”、“情有獨鐘”的意思,有困難的可以訪問“說文解字”

  【設計意圖】[訪問“說文解字”,可讓學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指點幫助,是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的詳細表達] 2、學生返回首頁自學

  3、同桌討論

  4、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展交流。

  (1)學生讀第二句,抓住“瀟灑”、“挺秀”體會,并點擊第二句話,出現黃山全景圖,展示黃山松瀟灑挺秀的身影,體會黃山松的奇特。

  【設計意圖】[語文姓“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同樣十分注重語意的領悟和把握]

  (2)讀好第二句。

 。3)學生點擊第一句話,聯系“說文解字”,展示“黃山四絕”的圖片,理解“四絕”的詞意。

 。4)翻開“說文解字”,理解“情有獨鐘”的意思。 (5)讀好第一句話,讀出人們的喜愛之情。 5、齊讀第一節,再次完整地感受黃山松的奇特。 1、進入“閱讀指南”的“第二節導讀”,呈現:

  (1)讀讀描寫三大名松的語句,想想從哪些重點詞語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劃線,并說說是怎么體會到的。

  (2)聯系課文說說“飽經風霜”和“郁郁蒼蒼”的意思,并用“郁郁蒼蒼”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過想象任選一種名松,把它的形象畫下來嗎?你可以進入“創造天地”試一試。

  【設計意圖】[利用網絡優勢,給學生創設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學生自瀆自悟,感受三大名松瀟灑、挺秀的身影,語感得到培養在感受的根底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電腦繪畫這一學生極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描繪“內心視像”,在相互評價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2、學生自學,同學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3、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展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斜伸”等詞體會,并點擊這句話展示“迎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優秀的畫作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

  C、讀好這段話,讀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們的贊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綠色巨人”體會,并展示“陪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畫好的陪客松的畫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C、讀好這句話。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學生讀寫“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體會奇特,并點擊這段話出示“送客松”的圖片進一步體會。

  B、學生把畫好的送客松的圖片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進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設計意圖】[展示是最好的學習為了展示,學生會以自己最大的負責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自己作品的同時,學生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起內心的創造欲望,有利于個性的開展和創造力的養成]

  C、讀好這段話

  (4)齊讀寫三大名松的句子,整體感受他們的奇特。 (5)看圖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學生把造的句子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1、進入“閱讀指南”之“第三節導讀”,呈現:

  (1)默讀第三節,想想“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文中列舉了哪些不同的姿態?可以進入“圖片集錦”欣賞千姿百態的松樹。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選擇一種最喜歡的松樹,學習第二節的寫法,給它配上幾句話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寫一寫,并到網上,把作品展示給大家充分表達了自主學習,實現了讀與寫的完美結合] 2、學生自學

  3、學生翻開網頁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網頁,展示更多的黃山松的形象,加深學生對黃山松樹之奇的感受]

 。1)展示圖片理解“千姿百態”、“屹立”、“斜出”、“仰”、“俯”等詞,體會松樹姿態之奇。

 。2)部分學生把寫好的片段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3)讀好這一節

  1、讀了《黃山奇松》,請你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讀了《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你是否覺得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黃山奇松的贊嘆之情?如果是,請你瀏覽全文,舉例說說。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部分精讀回歸整體,這一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能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讀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描寫了我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松的贊嘆和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的表達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黃山松的奇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如身臨其境。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訓練的美文。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語言評價能力,但是受年齡限制,閱歷淺,認知水平差,對黃山松比較陌生,對它的姿態缺乏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根底,以及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針對新課標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指導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開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茖W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到達教和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將教學方法確定為:

  1、創設情境法

  2、朗讀法

  3、討論交流法

  4、勾畫圈點法

  本課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四個環節進展教學。

 。ㄒ唬﹦撛O情境,激情導入

  上課開始,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播放黃山風景區視頻。學生的思維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播放黃山風景錄像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欣賞了黃山風景區的視頻,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調動,很想去揭開黃山奇松那一層神秘的面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過渡語: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課件出示黃山四絕)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說,“更是情有獨鐘”。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松。齊讀課題,讀出“奇”,學生質疑問難,問題集中在“奇”上,在旁邊板書“奇?”。

 。ǘ┏踝x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難讀的詞語,句子。預習是為培養自學能力效勞的。檢查預習還可以了解學生學情,解決了字音,會讀課文了,課文的解讀、感悟才可以開始。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松樹?(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學中的重點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畫出描寫不同松樹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寫了哪幾種松樹?把描寫自己喜歡的那種松樹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悟,讀出黃山松的奇和美,讀出作者對黃山奇松的喜愛和贊嘆之情。指生讀寫迎客松的句子。(課件出示迎客松圖和句子)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讓我們細細地品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迎客松被稱為什么?(板書:好客的主人。)

  引導學生學習迎客松,總結學習方法,再運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松。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課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圖片,指生上前面說哪幅圖是陪客松,哪幅圖是送客松,主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談理由,說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探究寫作方法,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的聯系起來,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才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黃山松還“奇”在哪兒?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千姿百態)再次提問黃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態?(引讀第二句)讓同學根據第三自然段發揮想象說話。根據第三段總分總的構造寫一寫黃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寫寫我們美麗的校園,更可以寫寫黃山其他三絕:怪石、云海、溫泉。之后出示黃山怪石圖后指導仿寫“怪石”。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時機”。因此,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摒棄枯燥機械的重復式作業,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出個性化的特征,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的作業設計是這樣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當小導游,向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松,說出“奇”,也許明年暑假你就能來一次黃山之旅。

  3、推薦文章:《黃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圣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表達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相關的書籍讀一讀。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黃山奇松》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風光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詳細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全文構造上,按“總分結合,點面結合”的方式謀篇,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本課方案安排二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著重讀準讀通,掃除障礙,整體感知。第二課時精讀品悟第二自然段,積累內化“精妙”的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發揮充分的想象。

  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我要求學生到達以下幾方面的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句子里理解描繪黃山奇松的詞語,通過學習能夠背誦第二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完成問題訓練,培養學生語文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感受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感受黃山松的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1、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誦讀,了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為了到達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上的總體設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可采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以教師領學到放手學生學“先學后扶”從而到達“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理念。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小游戲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運用語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求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閱讀習慣。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課在回憶整體感知全篇內容的根底上,通過層層設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圖像等元素,抓住一個“奇”字,迅速使學生對本文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然后自然導入本節教學重點。

 。ǘ、由扶到放,精講多讀。

  根據《根底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對于學生“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迎客松,小結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松。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完成問題訓練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發表個人見解,合作意識。

 。ㄈ、交流匯報,讀中悟情。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以“讀”為主線,充分表達了“品讀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采用“讀—疑—感—讀”的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注重了引導。 (四)、參與實踐,內化提升

  課標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招聘導游”的環節,溝通課堂內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展現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收集資料的能力,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時機。

  (五)、拓展與延伸

  學習本課后應該把課內向課外延伸,讓他們充滿個性地自由進展綜合學習,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一節好課的完畢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在這節課完畢部分我設計了兩條開放性的作業:1、選擇一棵你最喜歡的松樹寫幾句話。

  2、去查閱資料,了解另外四絕,以及黃山更多的消息,與同伴交流。

  兩種不同的作業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征和個體需求的方案,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1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文章的表達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流暢,將黃山奇松的秀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情感訓練的美文。 (新課標中對五六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根本表達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根底。)但受年齡限制,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對黃山松樹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特點和5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根底,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松的“奇美”。

  3.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4.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其中,教學重點是: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松的“奇美”。

  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到達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耍也捎玫慕谭ㄊ窃掝}設置法、指導閱讀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詳細的學法是發現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大板塊展開。分別是:板塊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以“黃山四絕”的圖片引入課文,配以優雅的樂曲。 2、在出示圖片的同時,我提出導語:對于黃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黃山四絕”是否有聽說過?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卻情有獨鐘,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帶著下一起來欣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

  這樣設計將思維由黃山引到黃山四絕再到黃山奇松,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想象。

  板塊2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掃清文本障礙,同時表達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檢查學生的生字詞的識記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展指導。

  字音易錯的字,如賓、臥。賓容易讀成bing,in和ing不分,臥由于即墨方言土語的特點學生容易將圓口O發成扁口。

  字形易錯的字,如陡、臥。陡容易將雙耳旁寫成雙人旁。臥左邊部分的筆順易寫錯。

  讓學生用鋼筆描紅,然后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練一練。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糾正出錯字音,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學生默讀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板塊3細讀探究,體悟情感

  我分為兩部分,分別出示主話題。 第一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文章中詳細寫了哪些松樹?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帶著問題小聲朗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討論。讓學生劃出描寫三種松樹的相關句子。

  3、指名學生答復自己所劃句子,然后問學生“你喜歡哪種松樹?為什么呢?”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或者動情地朗讀課文當中的句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體展示黃山三松的圖片,讓學生對號入座,指出它們的名稱、特點,盡量復述。讓學生在對號入座這樣的小游戲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讓學生再美美地整體讀一遍這三部分句子,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嘗試背誦它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黃山上只有這三種松樹嗎?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

  有的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的“處處”看出來,有的學生會從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態”看出黃山松樹的姿態之多,還有的學生會從標點省略號中看出來還有很多種姿態的松樹作者沒有寫。 2、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自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板塊4賞讀積累,拓展延伸

  1、學生試擴展第三自然段省略號省略的內容,發揮學生的想象與創造性。

  2、學生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語言,說說作者是怎么將三松的奇美寫出來的?在此根底上,讓學生積累這樣的方法,課后查閱資料,了解另外“三絕”,試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寫寫其中一絕。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在積累中共鳴,整合中深化。同時,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黃山奇松》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1號考生,我抽到的試講題目是《黃山奇松》。下面試講開始。

  一、回顧課堂,導入課堂

  同學們,我們知道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稱的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知道這四絕分別指什么?(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黃山四絕)我們還知道,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用文中的一個詞語就是(情有獨鐘)。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今天,我們一起去黃山盡情飽覽“四絕”之首的黃山奇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首先帶大家到黃山最妙的觀松處,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在玉屏樓前,舉目四望,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這些奇松的名稱。同學們,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來,我們一起寫下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自主學習,出示任務

  黃山是“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題目前畫“?”)請同學們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讀讀第二自然段,然后根據自學提示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這些問題:說一說:A、這些松樹有什么特點?B、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C、作者評價最高的是哪棵松?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四、精讀課文、品讀奇松

  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三大名松盡收眼底,作者評價最高的是哪棵呢?(迎客松)你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如今,一提到黃山的松樹,就馬上就會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黃山,也會馬上想到——迎客松,因為——齊讀“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翹首盼望我們的到來呢!你從那些句子感受到它的神奇呢?(指名交流:)

 。1)姿態奇: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句子)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它的神奇?

  你知道“遒勁”的意思嗎?(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雄健有力)“遒勁”常用來形容書法或繪畫的線條。你能把這種雄健有力的感覺讀出來嗎?指名讀。(讀“枝桿遒勁”)(我真佩服你,讀得很有力量。)來,男生一起讀這個詞,讀出它的力量。引讀:枝干(遒勁)。

  理解“郁郁蒼蒼”:.“郁郁蒼蒼”什么意思?(青翠茂盛)那么“郁郁”和“蒼蒼”究竟哪個說的.是“茂盛”,哪個說的是“青翠”呢?(“郁郁”:茂盛的樣子;“蒼蒼”:青翠,表示顏色。)

 。2)精神奇:

  這樣“郁郁蒼蒼”“充滿生機”的迎客松,作者卻說他“飽經風霜”,那“飽經風霜”四個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它生長在巖石縫中,忍受風吹日曬,風霜雨雪,沒有泥土)

  是啊,黃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雨,風吹雨打!據說它已有800多歲了。正如課文所說它飽經風霜,卻頑強的活下來了,奇不奇?不僅如此,它還能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奇不奇?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給讀出來嗎?(指名讀句子、齊讀)(你的朗讀讓我聽出了迎客松飽經風霜、充滿活力,感受到了它的頑強。)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還“奇”在哪兒呢?知道為什么叫它迎客松嗎?誰能找到相關的句子。指名說(讀句子: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比喻句,“如同”就是“好像”,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主人的手臂)同學們,看看圖,這一叢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的手臂,這個比喻貼切而生動。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好客的迎客松正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它會說哪些歡迎詞?可以加上動作。哇,真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讓我們像熱情的迎客松一樣(停頓),伸出你熱情的手臂,大聲地讀(手指句子)

  正因為這樣,所以作者這樣評價迎客松。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正因為迎客松的獨特魅力,曾有詩人作詩贊嘆:齊讀(出示詩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五、總結提升,呼喚感召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黃山,領略了黃山奇松--迎客松的風姿,真是讓人大飽眼福,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覽黃山后,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出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六、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同學們,今天回家后(出示作業)當一次小導游,給爸爸媽媽介紹一下黃山迎客松松。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請問我可以擦黑板嗎?

《黃山奇松》說課稿7

  一、說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描寫了我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松的贊嘆和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的表達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黃山松的奇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如身臨其境。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訓練的美文。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語言評價能力,但是受年齡限制,閱歷淺,認知水平差,對黃山松比較陌生,對它的姿態缺乏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以及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針對新課標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指導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茖W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和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耍瑢⒔虒W方法確定為:1、創設情境法2、朗讀法3、討論交流法4、勾畫圈點法

  五、教學過程

  本課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撛O情境,激情導入

  上課開始,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播放黃山風景區視頻。學生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播放黃山風景錄像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欣賞了黃山風景區的視頻,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調動,很想去揭開黃山奇松那一層神秘的面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過渡語: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課件出示黃山四絕)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說,“更是情有獨鐘”。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松。齊讀課題,讀出“奇”,學生質疑問難,問題集中在“奇”上,在旁邊板書“奇?”。

 。ǘ┏踝x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難讀的詞語,句子。預習是為培養自學能力服務的。檢查預習還可以了解學生學情,解決了字音,會讀課文了,課文的解讀、感悟才可以開始。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松樹?(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ㄈ┚x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學中的重點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畫出描寫不同松樹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寫了哪幾種松樹?把描寫自己喜歡的.那種松樹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悟,讀出黃山松的奇和美,讀出作者對黃山奇松的喜愛和贊嘆之情。指生讀寫迎客松的句子。(課件出示迎客松圖和句子)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讓我們細細地品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迎客松被稱為什么?(板書:好客的主人。)

  引導學生學習迎客松,總結學習方法,再運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松。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課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圖片,指生上前面說哪幅圖是陪客松,哪幅圖是送客松,主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談理由,說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探究寫作方法,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的聯系起來,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才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黃山松還“奇”在哪兒?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千姿百態)再次提問黃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態?(引讀第二句)讓同學根據第三自然段發揮想象說話。根據第三段總分總的結構寫一寫黃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寫寫我們美麗的校園,更可以寫寫黃山其他三絕:怪石、云海、溫泉。之后出示黃山怪石圖后指導仿寫“怪石”。

  六、說作業設計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因此,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摒棄枯燥機械的重復式作業,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出個性化的特征,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的作業設計是這樣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當小導游,向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松,說出“奇”,也許明年暑假你就能來一次黃山之旅。

  3、推薦文章:《黃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袁牧的《游黃山記》,葉圣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相關的書籍讀一讀。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的思路,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學習本課的學習任務。在板書設計方面,我以簡單明了的方式把本課內容表現出來。我的板書如下: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松陪客松綠色的巨人千姿百態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黃山奇松》說課稿8

  你們好!我是來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語文教師孫云。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第一課《黃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說課流程。

  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學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黃山,而他們對于黃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多媒體課件能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多媒體理解“枝干遒勁”“飽經風霜”“千姿百態”等詞語,了解黃山松的“奇”。

  2、過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朗讀能力,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姿態,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教學過程及多媒體運用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下面我就具體來說說如何將多媒體課件運用于教學過程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問題才會主動的探究,在上課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興趣提上來,讓他們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所以,在導入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懸崖上爭奇的松樹、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彌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溫泉,將學生進入情境。這時我再提出問題“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地方,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向往。通過先看再說,學生對黃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習下文打下了基礎。

 。ǘ、直觀感知,走進黃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讓學生了解黃山的地理位置,學生沒有去過黃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圖讓學生自己找,并說出位置。

  (三)、過程體驗,解決重難點。

  接下來就是感受黃山松的“奇”。

  激“思”學文,突出奇松。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導入新課,接著激發學生對名言進行思考,想想這句話的意思,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我借助于課件對“五岳”作了提示。當學生初步理解了這句話以后,我又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徐霞客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由此進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從而理解黃山“四絕”及人們對奇松情有獨鐘。

《黃山奇松》說課稿9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黃山奇松》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黃山奇松。由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說到它的“四絕”,然后從“四絕”中引出人們“情有獨鐘”的奇松,使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正是因為奇松的點綴才使它獨領風騷。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長地,在玉屏樓前的懸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態,以及它們得名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眾多松樹。一連用了許多“或”字,以顯示松樹姿態各異,美不勝收,點明山因樹而“更加神奇”,以呼應前文。

  本課的訓練重點及難點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不斷滲透、內化、鞏固。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心理學認為,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他們在一節課中持續注意的時限只有20分鐘。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視野不夠開闊,對黃山奇松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多媒體教學聲像并茂、視聽結合,能以直觀的圖像,艷麗的色彩,逼真的音響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各學科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一課時教學后,學生已經學會了生字,而且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但基于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仍欠缺,因此,本節課重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讀書、邊思考,一切都在自讀、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含量,營造了創造的氛圍,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將兒童引向創新學習之路。

  一、運用媒體 以畫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圖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媒體演示 激情體驗 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我用多媒體著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松”時,創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像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愿望。學生仿佛成了黃山上的“陪客松”,聲情并茂地為人們介紹著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利用媒體 以實引虛 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我隨即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蕩,任思維涌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評析與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它使傳統教學變多元化、立體化,并使教學內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動其參與意識,并讓其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培養其動手動腦的主動性、創造性。

  分析這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實驗課:教師的工作富有創新性;學生的學習體現研究性、實踐性;信息技術與設備體現了工具性。創設了一個多層面、多維度的師生、生生溝通情境和關系,大大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行為,使之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關注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能力培養、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教學目標觀;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是現實學習的承擔者與發動者的教學活動觀;以及信息技術是學習工具與資源的技術觀。

  整合的課堂,學生需注重讀書、注重發現、注重質疑、注重探究、注重辯論、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觸和充分使用信息技術,才有希望達到信息技術促進學習改善的目的。只要我們能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施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樹立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新的評價觀,就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黃山奇松》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他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人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講人們對黃山奇松的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黃山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教學本課,要用兩課時來完成,我現在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松奇美的特點,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的特點來寫黃山松的。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五年級的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上課時 ,我將出示一些圖片,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

  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注重引導。

  3、延伸開放,拓展深化。品味迎客松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說歡迎詞。教學第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當導游。

  四、說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圖片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

  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說教學流程

  第一步:新課導入

  第二步:感悟黃山松的奇特

  第三步:總結全文

  六、說作業設計和板書

《黃山奇松》說課稿11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網絡以集圖、文、聲、像于一體,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下面我就圍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以《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拓展性教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網絡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在體會黃山松樹奇的基礎上,對黃山四絕及黃山有進一步的了解。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借助網絡資源使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姿態,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二、說教法

  網絡環境以它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充足的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施展著獨特的魅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針對網絡的這些優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發現法、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瀏覽網頁,閱讀課文內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問題,并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方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搜集資料、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并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學習之路。

  三、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網站,利用超級鏈接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絡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學生最喜歡的要屬游戲了。因此,我圍繞課文內容設計了智闖黃山的游戲,讓學生通過闖關游戲進入網站的首頁,這一設計不僅讓學生在游戲中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而且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ǘ、質疑啟思,發現問題。

  進入網頁后,教師以過渡: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黃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請大家讀一讀課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這樣,很快就把學生的興趣轉化為可探究性的問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去,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生通過讀一讀課文,從中發現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接著,讓學生通過留言板交流自己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選擇有研究性的問題,如:黃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來的?黃山的其它三絕有什么特點?黃山還有哪些風景區?等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確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這一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進行的。一開始我就利用學習導航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關信息。

  2、搜索有關信息資料并加以整理綜合。

  3、討論匯報形式。

  接著學生就可以利用網頁上的黃山概述、黃山四絕、黃山景區、黃山特產等相關銜接上網搜索,這些銜接為學生的研究提供相關圖片,文字說明等資料。其間,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可以相互合作。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四)、交流匯報,共享資源。

  以你上網獲得了哪些收獲呢?為出發點來進行交流、匯報,讓學生分享各自的上網收獲。在交流匯報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以學生自主參與和師生平等對話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是個別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有圖文解說法、導游介紹法、討論法等,形式可以是靈活多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誘導作用,通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到黃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別是對黃山奇松的姿態有了更深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黃山松的奇美。這一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現有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開放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瀾,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激起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ㄎ澹、暢所欲言,抒發感情。

  教師評價交流匯報的成果并過渡:結束了黃山的風光之旅后,你覺得黃山怎么樣呢?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呢?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談談網絡學習后的感受,再次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并讓學生在留言板上暢所欲言。為了給不同掌握層次的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熱情。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個黃山文化、網絡涂鴉板的超級連接,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學生可以通過選一些詩來吟誦,也可以是畫一圖來贊美

 。、課后延伸,拓展訓練。

  學生對于黃山的探究興趣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后繼續上網收集有關黃山的資料,發現問題并能利用各種方式解決問題。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黃山奇松》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黃山奇松》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全文結構上,按“總分結合,點面結合”的方式謀篇,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

  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著重讀準讀通,掃除障礙,整體感知。第二課時精讀品悟第二自然段,積累內化“精妙”的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發揮充分的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我要求學生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句子里理解描繪黃山奇松的詞語,通過學習能夠背誦第二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完成問題訓練,培養學生語文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感受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感受黃山松的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說重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誦讀,了解黃山松樹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上的總體構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可采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以教師領學到放手學生學 “先學后扶”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理念。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小游戲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運用語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求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閱讀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課在回顧整體感知全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層層設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圖像等元素,抓住一個“奇”字,迅速使學生對本文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然后自然導入本節教學重點。

 。ǘ⒂煞龅椒,精講多讀。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對于學生“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迎客松,小結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松。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完成問題訓練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發表個人見解,合作意識。

 。ㄈ⒔涣鲄R報,讀中悟情。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 “品讀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采用“讀—疑—感—讀”的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又注重了引導。

 。ㄋ模⑴c實踐,內化提升

  課標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招聘導游”的環節,溝通課堂內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展現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五)、拓展與延伸

  學習本課后應該把課內向課外延伸,讓他們充滿個性地自由進行綜合學習,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在這節課結束部分我設計了兩條開放性的作業:

  1、選擇一棵你最喜歡的松樹寫幾句話。

  2、去查閱資料,了解另外四絕,以及黃山更多的消息,與同伴交流。

  兩種不同的作業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于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征和個體需求的方案,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鍟O計

  迎客松 遒勁 郁郁蒼蒼 神奇

  黃山奇松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黃山奇松》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共3個自然段,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二、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們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級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上課伊始,采用電教媒體出示黃山風景圖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緩,身心獲得了愉悅,無形中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恰當和諧的感情基調。

  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注重引導。

  3、延伸開放,拓展深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說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四、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圖片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絡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以“黃山四絕”引入課文,課件出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則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去仔細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板書題目:奇松)根據題目讓學生提出疑問(黃山奇在哪兒?)(讓學生質疑培養了學生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活動)

  3、初讀感知(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朗讀課文(2)簡單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4、交流

  5、精讀課文。主要采用抓住重點段也就是課文第2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松之奇。黃山松奇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節。讀后請同學們交流對自己喜歡的一棵松樹的.感悟。這兒我主要介紹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迎客松之奇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語句,再讀體會。

  6、品讀語句,感受松之奇。引導學生交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到以下幾點

  交流:

  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00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么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么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

  三奇熱情好客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

《黃山奇松》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譚文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山奇松》(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1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文章的表達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流暢,將黃山奇松的秀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情感訓練的美文。

  (新課標中對五六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但受年齡限制,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對黃山松樹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特點和5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松的“奇美”。

  3.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4.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其中,教學重點是: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松的“奇美”。

  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耍也捎玫慕谭ㄊ窃掝}設置法、指導閱讀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發現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大板塊展開。分別是:

  板塊1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以“黃山四絕”的圖片引入課文,配以優雅的樂曲。

  2、在出示圖片的同時,我提出導語:對于黃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黃山四絕”是否有聽說過?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卻情有獨鐘,這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帶領下一起來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

  這樣設計將思維由黃山引到黃山四絕再到黃山奇松,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想象。

  板塊2 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掃清文本障礙,同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檢查學生的生字詞的識記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

  字音易錯的字,如賓、臥。賓容易讀成bing,in和ing不分,臥由于即墨方言土語的特點學生容易將圓口O發成扁口。

  字形易錯的字,如陡、臥。陡容易將雙耳旁寫成雙人旁。臥左邊部分的筆順易寫錯。

  讓學生用鋼筆描紅,然后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練一練。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糾正出錯字音,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學生默讀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板塊3 細讀探究,體悟情感

  我分為兩部分,分別出示主話題。

  第一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文章中具體寫了哪些松樹?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帶著問題小聲朗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討論。讓學生劃出描寫三種松樹的相關句子。

  3、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所劃句子,然后問學生“你喜歡哪種松樹?為什么呢?”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或者動情地朗讀課文當中的句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體展示黃山三松的圖片,讓學生對號入座,指出它們的名稱、特點,盡量復述。讓學生在對號入座這樣的小游戲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讓學生再美美地整體讀一遍這三部分句子,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嘗試背誦它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黃山上只有這三種松樹嗎?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

  有的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的“處處”看出來,有的學生會從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態”看出黃山松樹的姿態之多,還有的學生會從標點省略號中看出來還有很多種姿態的松樹作者沒有寫。

  2、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自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板塊4 賞讀積累,拓展延伸

  1、學生試擴展第三自然段省略號省略的內容,發揮學生的想象與創造性。

  2、學生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語言,說說作者是怎么將三松的奇美寫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累這樣的方法,課后查閱資料,了解另外“三絕”,試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寫寫其中一絕。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在積累中共鳴,整合中深化。同時,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這樣設計板書:

  黃山奇松

  陪客松

  處處 迎客松 千姿百態

  送客松

  此板書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黃山奇松》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

  4、觀察圖片,任選一種松樹,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這些目標的制定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3、教學重點:

  本課的訓練重點是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行語文整合教學,使學生體會黃山松樹的“奇”。

  二、說教學策略

  1、提煉主線以“黃山奇松”奇在哪兒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

  2、創設情境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旅游”境地,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3、朗讀感悟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品味、聯想,感受黃山松樹的瀟灑、挺秀。

  4、化語為畫學生讀懂文本語言、浮現語言形象,用電腦繪制名松形象。

  5、讀寫結合仿照課文寫法,自選一種松樹試著寫一寫。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哪些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和旅游勝地?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直接、間接的經驗,喚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去看一看,好嗎?(板書:黃山)打開網頁,進入“黃山旅游” 觀看錄象和圖片,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網絡的視頻播放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則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仔細觀賞一下這些奇特的松樹吧。(補充完整題目:奇松)

  【設計意圖】[據題提出閱讀專題一個,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系列活動]

  4、據題質疑:黃山松奇在哪兒?

  二、初讀感知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落實自主學習理念,人人參與讀書活動,圍繞閱讀專題,接觸文本語言,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松樹之奇,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

 。1)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結合上下文初步領會生字詞的意思,不能解決的加下劃線

 。2)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

 。3)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自學課文

  3、讀后檢測交流

  4、簡要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5、小結:黃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讓我們再讀課文,細細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讀第一節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呈現:

  (1)默讀第一節,想想黃山松奇在哪兒?

 。2)聯系課文說說“四絕”、“情有獨鐘”的意思,有困難的可以訪問“說文解字”

  【設計意圖】[訪問“說文解字”,可讓學有困難的學生得到指點幫助,是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

  2、學生返回首頁自學

  3、同桌討論

  4、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行交流。

 。1)學生讀第二句,抓住“瀟灑”、“挺秀”體會,并點擊第二句話,出現黃山全景圖,展示黃山松瀟灑挺秀的身影,體會黃山松的奇特

  【設計意圖】[語文姓“語”,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同樣十分注重語意的領悟和把握]

 。2)讀好第二句

  (3)學生點擊第一句話,聯系“說文解字”,展示“黃山四絕”的圖片,理解“四絕”的詞意。

 。4)打開“說文解字”,理解“情有獨鐘”的意思。

  (5)讀好第一句話,讀出人們的喜愛之情。

  5、齊讀第一節,再次完整地感受黃山松的奇特。

  四、精讀第二節

  1、進入“閱讀指南”的“第二節導讀”,呈現:

  (1)讀讀描寫三大名松的語句,想想從哪些重點詞語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劃線,并說說是怎么體會到的

  (2)聯系課文說說“飽經風霜”和“郁郁蒼蒼”的意思,并用“郁郁蒼蒼”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過想象任選一種名松,把它的形象畫下來嗎?你可以進入“創造天地”試一試

  【設計意圖】[利用網絡優勢,給學生創設創造性學習的空間學生自瀆自悟,感受三大名松瀟灑、挺秀的身影,語感得到培養在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電腦繪畫這一學生極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描繪“內心視像”,在相互評價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

  2、學生自學,同學之間可以交流討論

  3、學生顯示網頁內容進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斜伸”等詞體會,并點擊這句話展示“迎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優秀的畫作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

  C、讀好這段話,讀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們的贊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學生讀寫“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綠色巨人”體會,并展示“陪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學生把畫好的陪客松的畫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C、讀好這句話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學生讀寫“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體會奇特,并點擊這段話出示“送客松”的圖片進一步體會

  B、學生把畫好的送客松的圖片傳送到大屏幕,圖文對照,師生點評,進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設計意圖】[展示是最好的學習為了展示,學生會以自己最大的負責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發布自己作品的同時,學生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起內心的創造欲望,有利于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養成 ]

  C、讀好這段話

 。4)齊讀寫三大名松的句子,整體感受他們的奇特

  (5)看圖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學生把造的句子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五、精讀第三節

  1、進入“閱讀指南”之“第三節導讀”,呈現:

  1)默讀第三節,想想“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文中列舉了哪些不同的姿態?可以進入“圖片集錦”欣賞千姿百態的松樹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難的可訪問“說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選擇一種最喜歡的松樹,學習第二節的寫法,給它配上幾句話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寫一寫,并發布到網上,把作品展示給大家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實現了讀與寫的完美結合 ]

  2、學生自學 3、學生打開網頁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網頁,展示更多的黃山松的形象,加深學生對黃山松樹之奇的感受]

 。1)展示圖片理解“千姿百態”、“屹立”、“斜出”、“仰”、“俯”等詞,,體會松樹姿態之奇

  (2)部分學生把寫好的片段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3)讀好這一節

  六、總結全文

  1、讀了《黃山奇松》,請你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2、讀了《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你是否覺得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黃山奇松的贊嘆之情?如果是,請你瀏覽全文,舉例說說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部分精讀回歸整體,這一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則能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課外延伸

  讀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什么?

【《黃山奇松》說課稿】相關文章:

黃山奇松說課稿02-06

《黃山奇松》說課稿(熱)02-18

黃山奇松說課稿(15篇)02-06

黃山奇松說課稿15篇02-06

(推薦)《黃山奇松》說課稿15篇09-22

黃山奇松導游詞09-05

《黃山奇石》說課稿01-12

《黃山奇石》說課稿10-18

黃山奇松導游詞(精華)07-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 久久免费清高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