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1
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的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民族的節日》第一課時《快樂的潑水節》。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快樂的潑水節》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調編寫,傣族民歌常用“1、3、5”和弦的分解進行,但這種進行又與大調歌曲有所不同,曲中還時常穿插“4、6、ⅰ和弦的分解進行。歌曲為單樂段結構,每樂句四小節,呈方整結構。第一、二樂句節奏完全相同,第四樂句的節奏與第一樂句相似,但第三樂句的節奏顯然與第一樂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節“×××.×”與“ ×.×××”的不同,因此,在節奏上形成了起承轉合的關系。這首歌曲的速度標記為中速歡快地。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學會歌曲《快樂的潑水節》,并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2、通過學唱歌曲和創編舞蹈,從中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3、通過學習感受歌曲,讓學生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三)、教學重點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四)、教學難點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會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并能隨音樂表演。
(五)、教具準備
為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教學工具。
二、說教法
依據課程標準和四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評價能力和樂于參加音樂活動,懂得團結與合作等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聽唱法、律動法、談話法、合作探究法等。在教學中我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造表現為目的”的教學原則,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說、想、演、練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為課堂的每一環節都作了精心設計,制作了一套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為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把技能訓練滲透于藝術感受中,貫穿于音樂實踐中。本課可分為三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課前鋪墊
我利用簡潔而富有動感的律動加上跳躍的音樂把學生帶進快樂的課堂氛圍,為課堂的教學作了良好的情感鋪墊。
第二環節:學習新課
(一)、導入新課
我利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那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對,除了漢族以外,其它的都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們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次盛大的民族聚會,在這盛大的聚會里歌舞表演和民間傳統是必不可少的。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單元民族的節日中先為我們介紹的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節和歌舞節日——《快樂的潑水節》。
(二)、了解傣族風情與他們的節日潑水節。
多媒體出示傣族風情照片,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傣族。
(三)、聽歌曲范唱,激發學習興趣
播放音樂flash范唱歌曲。讓學生聽后師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呢?(歡快地、活潑地)。再次聽歌曲,讓學生帶著問題聽: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內容呢?
(四)、學習歌曲
1、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2、引導學生唱準“×.× ×× ”“×× ×.×”這兩種不同的節奏和第二段歌詞“人人都像只小水鳥︱”節奏,以其結束句中“哎羅”兩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
3、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特別在第三、四樂句中情緒比較高,要唱推出來些。隨師彈琴伴奏或錄音伴奏學生演唱歌曲。
4、介紹傣族樂器铓鑼與象腳鼓。(多媒體出示圖片)學生模仿铓鑼與象腳鼓的敲擊動作。
5、學生邊唱邊模仿敲擊铓鑼與象腳鼓的動作。
第三環節:創編舞蹈,并隨音樂自由表演。
過渡語:傣族人民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都是能歌善舞的,他們的舞蹈動作很有特點,也不難學,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傣族舞蹈,然后再跟著老師學跳幾個傣族舞蹈動作吧。
1、多媒體播放傣族舞蹈視頻片段,讓學生欣賞,并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
2、跟著老師學習幾個傣族舞蹈動作。老師示范并講解動作,學生跟著模仿練習。這時我會讓學生跟著學習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在此我會一一的講解與演示動作,學生邊積極主動的參與模仿練習中。
3、讓學生分組自由編一編,演一演《快樂的潑水節》。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分組討論、練習中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這時學生就很積極主動的把老師所教的動作通過自己的意識把動作連起來完整的表演了。
4、放錄音伴奏,學生一邊唱一邊表演《快樂的潑水節》。
最后,再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就讓我們在這動聽的歌曲和優美的舞蹈中結束這堂課吧。
《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2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節日的畫面,請大家邊看邊欣賞,還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潑水節的錄像片段)師:在我國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那就是潑水節。剛才大家看到的畫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互相潑水,互相祝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快樂的潑水節》。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潑水節。認識傣族樂器铓鑼和象腳鼓。(字幕播放)
二、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電子課本音樂)
(1)播放歌曲范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節奏和速度。
師:這首歌表現的音樂情緒怎樣?速度如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教師有表情地范唱,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
(3)解決難點:節奏練習,附點八分音符在強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現。
(4)引導學生分析第一、二樂句的曲譜,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兩個樂句節奏完全一樣,后半句的音調不相同。)
(5)運用聽唱法或視唱法,學唱第一、二樂句(前八小節)的歌譜。
(6)教師彈奏歌曲的旋律,學生在音樂伴奏下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7)學生隨琴聲用“啦”模唱歌曲的主旋律。用跳音唱法,聲音要有彈性,中等速度。
(8)學生跟錄音學唱幾遍歌曲第一段詞。教師隨時糾正出現的錯誤。注意音高、節奏要準確,咬字、吐字要清晰,速度不宜太快。演唱時,情緒要歡快,突出“笑哈哈”和“喜潑水”的感情。
(9)發現難點并加以糾正。教師可反復示范、比擬。結束句中的“花”字可以用數拍的方法唱夠三拍,“哎羅”兩字是弱起(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擊拍法或指揮手勢予以提示。另外,還要注意兩處“開出”節奏的不同和后面的四分休止符以及“人人都像只小水鳥”這句節奏的準確。
(10)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11)用不同形式鞏固練習,相互。三、欣賞傣族舞蹈
師: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少數民族的人們大多能歌善舞,所以在他們的節日里總是少不了歌舞。除了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還有那達慕節,你們還知道哪些民族的節日?請同學們回去收集民族節日的有關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范文。一、說課標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傳承價值,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以音樂及相關文化的滲透為主要理念進行了教學設計。二、說教材
〈〈快樂的潑水節〉〉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總標題為〈〈民族的節日〉〉。
了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初步熟悉不同風情的民族音樂和民族舞姿,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局部。根據學段內容標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學會演唱歌曲〈〈快樂潑水節〉〉。 2、初步了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學會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三、說教法
1、激趣導入法
從學生喜愛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鄉及傣族建筑、服飾、節日文化的介紹。
2、情景再現法
對傣族相關文化的介紹配以圖片進行展示,使情景再現,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與已有知識進行鏈接,進而調動已有的知識儲藏,豐富其內容。
3、手勢指導
通過手勢引導,使學生正確把握音值,感受休止節奏,唱準節拍。 4、活動參與
通過音樂律動進行全面綜合訓練,依賴聽覺、運動覺,以至整個身體的感覺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說學法
1、合作交流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傣族的相關資料,準備在課上進行交流,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獲得更為廣闊和深入的見識。 2、模仿
通過聽唱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
3、欣賞
通過對孔雀舞的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音樂及其姊妹藝術相互交融帶來的藝術享受。
4、實踐活動
通過敲擊芒鑼、象腳鼓及學習舞蹈動作,感受傣族音樂的節奏、旋律等特點,使自己融入傣族音樂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它。五、反思(略)
下面由的作者為你提供《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的寫法。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歌曲。如,舞蹈,器樂伴奏等。
2、能力目標:通過歌曲演唱,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其團結協作的精神。
3、情感目標:了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激發起學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習性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親近感。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潑水節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點節奏的掌握。難點:”人人都象只小水鳥”的節奏把握。教學準備:
1、學具準備:打擊樂器智慧節奏卡
2、教具準備:鋼琴小桶水“潑水節”影音資料3、媒體選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節奏訓練8’
1、聆聽歌曲
2、生說”自己心中的潑水節”
3、看”潑水節”的影音資料。說”眼中潑水節”的感受。
4、游戲”節奏桶”
教師講解游戲規那么
“每個小組都可以獲得一個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張節奏卡,只有通過小組成員都拍對才可以獲得哦!小組長過來領一下,小朋友們可以通過討論,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討論好的請立即坐正。”師來回指導巡視。
“怎么樣,有信心嗎?現在請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們小組的節奏卡吧,好現在聽劉老師和誰在一起?”
師拍節奏,生搶答,組長貼節奏卡。前面3組搶答,最后一組自答。
二、學習歌曲。
1、聽著樂句,擺造型。說感受。
2、找”相同的節奏型”把它讀出來,比一比誰找的最快。
3、按節奏讀”第二段歌詞”師伴奏。
4、教師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學生利用身體創新伴奏方法。
5、學生互學,自學。
“謝謝,你覺得老師哪句唱的最好聽?能把它哼出來嗎?老師覺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師了”教一教大家好嗎?師時刻為聲伴奏,卡好音準。
“還有誰,你記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師好嗎?” “你還覺得哪句最難?誰能幫助他?”
6、隨琴試唱第一段。
“那讓我們把第一段來演唱一遍吧。”
7、感情處理
8、跟伴奏自學第二段
9、找出難點,師生共同克服。
10、跟琴完整”接龍”演唱。
《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3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快樂的潑水節》,
首先:
說教材:
《快樂的潑水節》是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歌曲采用了傣族民歌的經典音調編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傣族潑水節歡快、熱鬧的場景。
說理念: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說教學目標:
因此,這堂課我設立了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情感目標: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并產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對音樂的親近感;
3、能力目標:學會幾個簡易的傣族舞蹈動作,并隨音樂創編舞蹈進行表演。
說教學重點:能夠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說教學難點: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八十六節奏、延音線以及結束句后拍起唱的處理和掌握。
說教法:示范演奏法、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講解法
說學法:節奏模唱法、跟唱、分組演唱
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把這堂課設計為三個環節:
1、激趣導入
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采用提問法創設情境:我們的祖國不僅僅是地大物博,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你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嗎?你知道這些民族都有哪些特點?請說一說。
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學生自主討論并回答問題。
然后播放音樂,我將隨音樂起舞,并提問:通過音樂和舞蹈,你知道這是哪個民族嗎?在學生作答之后,同時揭示課題,出示相關圖片(傣族與潑水節),邊看圖,邊講解,引導學生一同走入傣族,導入新課。
2、歌曲新授
我將這個環節分為4個小點,并逐點進行講解:
a、節奏、旋律練習,引發興趣
首先,我示范演唱歌曲,要求學生對歌曲的內容、情緒、音調、節奏、速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再次示范演唱的時候,要求學生先找出歌曲速度中陌生的節奏型旋律,并出示相關的節奏卡:
(1)X.XXXXXX.X
(2)XXXXXX
學生對于附點八分音符、二八音符的交替演唱及八十六節奏的把握容易混淆,針對這點,我先采用劃拍點讀歌詞的方法,使學生熟悉節奏結構,熟悉之后,在節奏卡下面板書對應的樂句,加入曲譜進行旋律模唱,并自劃拍點。同時,可以加入節奏游戲來進行鞏固,模唱,并自劃拍點。同時,還可以加入節奏游戲來進行鞏固,用拍手掌、點手心的方法綜合訓練,強拍拍手掌,弱拍點手心。多次練習之后,再進行節奏、旋律的綜合練習。引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的學習進行鋪墊。
b、測試聽力,區別演唱
我先彈奏兩組樂句,要求學生進行聽辨,并找出樂句中的不同之處。
進行聽辨讓學生在辯、品、唱中充分體驗歌曲的美,從而用美的歌聲來表現歌唱中充分體驗歌曲的美,力求塑造歌聲美的音樂課堂。出示用不同顏色筆書寫好的卡片,進行講解,加以練唱。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樂句上連音線的演唱,聲音要圓潤、柔和。鼓勵學生進行兩人對唱,進行互評,檢測問題解決的成效。
c、結束句處理,突破難點
先在黑板上貼出沒有延音線的結束句卡片,鼓勵學生進行參照對比,并找出不熟悉的節奏型,進行總結。
主要是對八分休止符的概念模糊,以及后拍起唱的把握。
針對這個問題,我鼓勵學生先給卡片上熟悉的節奏型劃拍點,然后重點提出八分休止符進行講解,在這里,我采用“空的方式進行教學,休止拍念“,后起拍念“,念“大”空”的方式進行教學,休止拍念“空”后起拍念“大”“在示范之后,引導學生自主劃拍念節奏,這種相對通俗易懂的方法學而延音線的處理,最關鍵的地方在于學生們對這個標記的認識和理解。
在講解之前,用紅色筆在原來沒有標記延音線的地方將延音線標記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先在字面上進行認識,再在補充延音線的卡片下面用紅色筆填充延音線演唱的拍點,進行前后對比,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延音線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我示范演唱延音線節奏,學生觀察,并自主模打節奏,反復進行對比練習。
最后,將結束句的旋律、歌詞,由易到難進行填充,學生進行練唱,既鞏固了節奏,也掌握了旋律演唱的處理,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d、熟悉歌曲,合作學唱
在歌曲的旋律掌握之后,再播放音樂,聽辨音樂的情緒,對歌曲有更深的了解。新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心聲,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哼唱全曲,
首先,我引導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按節奏讀歌詞,進一步熟悉歌曲,然后通過我的示范演唱和教唱,讓學生熟悉歌曲、理解歌詞內容。再加上之前重難點都已得到突破,學習起來,準備就相應充分一些。多次練唱之后,再進行分組演唱、跟唱,逐步掌握全曲,為進一步掌握,可以適當運用男女生分組唱、小組比賽接力唱等方式。最后,師生合作齊唱歌曲。
3、情感體驗,拓展延伸
新課標下的音樂課最大的特色就是音樂與相關文化,也就是綜合,但不是簡單的相加,也應該體現藝術性。完整演唱歌曲之后,我啟發學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傣鄉潑水節,和傣鄉小朋友們共舞,感受歡樂的節日氣氛吧。播放音樂,師生隨音樂起舞,將本節課的教學推向一個高潮。課后,我建議學生大膽嘗試,改編歌曲,改換不同的節奏演唱歌曲,根據不同的音樂節奏進行舞蹈創編。
并收集更多的其他少數民族音樂,了解他們的音樂風格,感受體驗他們的風土人情。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快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相關文章: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01-03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01-05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09-21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05-29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11篇02-21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12篇01-05
《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9篇01-03
小學語文說課稿《難忘的潑水節》03-18
給予是快樂的說課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