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態說課稿 ,歡迎大家分享。
物態說課稿 1
一、 教材分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升華和凝華是八年級第四章物態變化第四節的內容,屬于物質這個一級主題下的第一個二級主題,為九年級的關于物質的結構和屬性的學習作好準備。本節課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續,由此讓學生完整的知道物質形態的六種變化,并達到課標要求能用水的三態變化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和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2、內容結構和教材特點
本課內容線索依然稟承了現象→分析→現象(實踐)的過程。由于升華和凝華過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據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分析、推斷。本節要從生活實例入手,尤其注意區別凝華與凝固、凝華與液化的現象。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知道升華和凝華現象。
知道升華需要吸熱和凝華需要放熱。
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升華吸熱的現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碘的升華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課題解決的思維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以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形成愿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造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面對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質。
4、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升華、凝華現象,系統整理本章知識
難點:分析升華、凝華現象
二、說教具
教師:多媒體
三、說學生
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態變化知識,初步知道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教師應在本節課注重強化學生物態變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幫助學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態變化。
四、說學法
實驗探究式
五、說教法
為了實現“以物理教學目標為中心,目標導學為核心,反饋矯正為手段,自主能力發展為主旨,先學后教為方法”的教育指導思想,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狀況,本節課采用“綱要導學,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著力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教與學雙方的實效性。其結構為:
新課導入→確定目標→課內導學→嘗試診測→課內探究→達標測評
六、教學過程
具體步驟
1、引入新課
先回顧前面學習的物態變化,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2、進行新課
(1)、展示學習目標
(2)、展示自學向導,學生自學
(3)、小測驗,學生自學反饋
(4)、新課講解
A、認識概念
第一步:探究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第二步:學生得出結論,從而認識升華和凝華及其條件。
B、學會分析
第一步:展示燒黑的燈泡,讓學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物態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幾種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區別升華與汽化,凝華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現象,學生分析
第二步:教師點評,介紹人工降雨(干冰的利用是一個常見的知識考點,所以特別在此提出來)。
D、歸納小結
第一步:學生完成93頁想想議議
第二步:展示物態變化關系圖,理清關系。
(5)、達標訓練----體現理論聯系實際
對本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熱,將在練習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
3、布置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1、2題
第一條作業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解決剛開始未解答的問題。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生產實際,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手動腦學物理3題
第二條作業是為了促進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七、結束語
總之,本節課以認識和分析升華與凝華現象為重點,也是難點。以此為中心,再結合學生易錯處給予有意識的突擊強化,促使目標得以實現。
這就是我對這堂課的構想,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升華和凝華
1、概念
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熱
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熱
2、現象
初態——————→末態 物態變化
A
B
C
D
3、六種物態變化
附:達標訓練
1. 說說下列各現象中物質狀態的變化并說明吸放熱情況。
A. 碘變成紫色的氣體B. 衛生球變小了C. 霜的形成D. 霧、露的形成E.水結冰
F.夏天衣服被曬干G.冰化成水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氣I.冬天玻璃窗內表面結一層冰花
2.仔細觀察下列圖形并做出解釋
固態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壓縮、冷卻而成的,溫度可達78.5℃,如果將它放在空氣中,會長出如圖的冰狀胡須。
3.思考題:
俗話說“霜前冷,雪后寒”,試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加以解釋。
物態說課稿 2
背景分析:
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是物質粒子模型的啟蒙知識,對于學生從宏觀現象到微觀結構知識的過渡、認知,對于粒子模型知識、氣壓、物體的浮沉及熱脹冷縮知識的學習掌握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文中涉及的“歸納方法”是找出各種原理和規律一個重要的邏輯推理方法。
內容分析:
本節的內容主要是認識物質的三態及區分、認識物質三態的性質。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求知欲強、交往需求增加,有虛榮心、喜歡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強、有好勝心,但缺少分析判別能力。
根據上面的分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對本節課的內容分成六個活動模塊來達成七個教學目標。完成兩個學習重點和兩個學習難點突破。
學習目標:
1 通過學習活動知道物質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2 通過學生活動了解物質三種狀態的共同性質。
3 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正確分辨物質的三種狀態。
4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能根據一定的實驗現象總結歸納物質的性質。
5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尊重科學事實的.精神,學會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規律。
6 通過探究活動鼓勵學生設計實施實驗,在得到研究結果中體驗成功, 得到成就感。
7 通過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在團隊合作中增進學習的樂趣,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必要性。
學習重、難點:
重點:
知道物質有三種狀態,并且學會基本的分辨。
知道物質三種狀態的性質。
難點:
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
設計并實施相關實驗,得到固體的性質。
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首現我運用國產一部經典動畫片《雪孩子》作為本節課的引入,利用六年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快的的導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通過幾個問題的設置將本節課的第一模塊知識“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存在三種狀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根據影片中雪人和小兔間的友情,將同學間、朋友間友情的可貴滲透入教學中,使同學間合作精神、同學間的互幫互助精神加以放大,使學生能有更深刻認識。并通過活動二讓學生學會初步區分物質三態的方法,進一步的使學生能認識物質有三態 。其次通過活動三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氣體的性質并初步掌握“歸納方法”的運用,領會“歸納方法”的要領(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和規律。為什么要對大量同類事實進得觀察和比較的原因。)再通過活動四的學習更進一步認識和掌握“歸納方法”的要領。認識到液體的性質, 在活動五中我通過問題“通過對氣體和液體的性質學習,大家對于物質的最后一種狀態——固態的性質有什么思考呢?”讓學生思考并推測固體的性質,得到一個固體性質的假設。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驗的實施來驗證他們的假設,從而獲得證據來讓證明他們的假設是否成立。在整個過程中要使學生能掌握正確的科學的探究方法,認識到每一條理論的得出是無數的證據作為支撐的。最后通過活動六回顧整節課同學們所學到的知識。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態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的教學內容。它由4個活動構成:比較冷熱程度不同的水、觀察溫度計、攝氏溫度的讀寫、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攝氏溫度的讀和寫,是訓練學生的認讀和記錄,教材進行舉例,重點區別零上和零下。指導學生準確使用溫度計屬技能訓練。它與后一課時測量水溫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適用范圍更廣。
二、說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課的教學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來搭建知識的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愉快地探究知識,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使他們感悟到科學的樂趣,達成了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本教學在以學生探究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理念指導下設計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測量;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的液注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2、過程與方法: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造;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字,并把刻度上的數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系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定的意義,并愿意
遵守這些規定。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經歷比較觀察溫度計的過程。攝氏溫度的讀和寫,訓練學生的認讀和記錄溫度是難點(特別是零下的溫度),要增加一些幾組溫度加以訓練,運用模型等方式,盡量結合運用,強化訓練,提高課堂效益。
五、說教學程序
(一)、比較水的溫度
1、比較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提示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
2比較四杯水:1號杯內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裝的是熱水。
同樣的四杯水,由于實驗順序不同,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引出溫度計。
(二)、觀察溫度計
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了解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1、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提醒學生觀察中的注意事項: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確保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安全。
2、匯報交流。根據學生匯報時的情況,教師適當補充講完整:溫度計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組成
3、用手捂住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產生的變化。放開手等一會兒再觀察。匯報交流。
(三)、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1、結合學生生活: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
2、"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零下溫度自 0℃ 往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四)、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1、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
3、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物態說課稿 】相關文章:
物態變化教學反思10-21
《物態變化》教學反思08-01
說課稿06-09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母雞說課稿02-03
藝術說課稿02-14
家的說課稿01-12
《種子》說課稿01-12
《水》說課稿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