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南的冬天》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承擔著對現代散文的鑒賞能力提高的任務,所以本單元的重點是整體感知散文,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藝術!稘系亩臁肥且黄獦O具個性的寫景散文,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又妙趣橫生,對景物描寫細致入微,瓶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同時把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進行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在這些認識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1)掌握生字詞,辨析多音字。
。2)進一步體會比喻你人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景物抒發感情時的作用。
(3)體會文中的語言美。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品味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及修辭藝術。
。2)通過對《濟南的冬天》的學習去發現大自然之美。
3、過程方法:
(1)總的來說"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對于本文要以讀貫穿始終,分三步走:初讀——精讀——品讀,讀出文章之美,達到與作者共鳴。
。2)學生討論探究濟南動冬天的山水陽光,并對其進行修飾,找出依據,如小山搖籃圖,空靈水晶圖等。
(3)學生以導游的身份,追隨老舍的足跡給第一次來濟南的.有人介紹濟南的冬天。
二、說教法
新課程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知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于是我根據本科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知道,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1、導入語:同學們,現在已經是秋天了,當秋天來了,冬天還會元嗎?冬天來了,大家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別樣的冬天,它就是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2、講授新課
。1)大聲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作的?以此來確定課文的感情基調。
。3)精讀課文,概括文中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方面,并分析其特點。
。4)品讀課文,并與《春》做比較閱讀。
3、結束語
濟南的冬天是美麗的,二老舍具有發現美的眼睛,同時又用優美的文字向我們春大了美,讓我們領略了一個不一樣冬天,我向大家心里也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冬天,那么請你用你獨特的文字把他傳達出來!
我今天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寫景抒情為主,要求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落實這些教學目標。《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除了理清文章的脈絡以外,還要揣摩、品味課文語言,通過這些學習過程理解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和贊美。
二、學情分析:
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建立框架結構的時候,給同學們更多的時間思考,但是部分學生素質不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展開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由他們自己揣摩語言,并分享他們的觀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課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研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以上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課文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研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
四、教學設想
1、教學用具:因為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語言非常優美,所以將通過朗讀感知課文內容,為了強化這種美感,我將使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作配樂朗誦。同時使用幻燈片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而其他重要的知識點,將用板書的形式展開。
2、教學方法:新課標要求學生要自主學習,所以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盡可能的給學生多一點的空間思考,老師只作引導。
3、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將從導入、整體感知、揣摩語言、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幾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導入。"冬季本來就是泉城濟南最美、最有韻味的季節,從宋朝的蘇軾到清代的王士禎到當代的文學大師老舍先生,都在用詩的語言反復吟誦著雪中濟南、冬的濟南:"山郡逢冬又作晴,波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老舍先生的.贊美更加慷慨:"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于是便有了《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兩篇美文傳世。"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將分為作者介紹、積累生字生詞、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等幾個環節。其中重點落實生字和理清文章脈絡。通過讀寫的過程讓學生積累生字生詞,打下扎實的基礎。整理文章脈絡這一部分,我將通過問題提示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整理出框架結構,同時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三環節:研讀課文,揣摩語言。讓同學們研讀課文,自由提問:在閱讀課文之后,有哪些地方自己沒能理解。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來思考。提出問題后先由同學自己解決,老師作引導。重要問題沒有提到的,老師作補充。
可能性問題: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明確: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老城寫活了,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明確:小山如同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而那句低語使人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聲哼著催眠曲的情態,蘊涵著感人的脈脈溫情和體貼入微的撫愛,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3、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明確: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給人以動態的生活實感。
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畫出雪景的"色",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與內在美。
5、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明確:一個"太"字,贊美之情全出。用與老天商量的語氣,說怕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贊美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
6、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明確:擬人手法,水脈脈含情,助長水藻的勃勃生機,幫它煥發,通過水藻、水清、柳美相互愛憐,表現它們的協調配合,似乎有了靈性,而更加熱愛它們。
7、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明確:點題,又和標題在結構上有所變化,顯示了作者的匠心,用"冬天"修飾"濟南",抒發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觀感。和開頭呼應,抒發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根據開始建立的框架結構,簡單的復述課文,也就是課文通過描寫陽光下的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的遠山、澄清透明的水描繪了溫晴的濟南,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學習課文的寫作方式,寫一寫家鄉的冬天,要求突出冬天的特點,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六百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總的特點:無風聲北平
響晴倫敦
溫晴熱帶
山:陽光下的小山可愛
小雪后的小山秀氣
城外的遠山水墨畫
水:澄清、清亮、空靈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濟南的冬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是以反映自然為主題!稘系亩臁肥乾F代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的寫景散文。學習這一單元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說教學目標(三維目標預設)
新課程強調,教學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的。根據教材定位,單元要求、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考慮,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會讀會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詞語,(新課標認為,語文的基本素養要通過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2、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3、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1、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感情情景融合。
2、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散文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感情。
2、激發學生對家鄉景物,對祖國河山一草一木熱愛之情。
。ㄈ┙虒W重點難點預設:
1、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課文只是例子,教是為了不教。
(2)理解多種修辭手法綜合運用及表達效果。
2、教學難點:
。1)寫景方法的分析
(2)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情景交融的寫法
。ㄋ模┱n時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教無定法而又有法。”教學方法的設計應面向全體而又注意個體差異,應以滿足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的職責主要在于教學生學!蓖瑫r《課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動合作。為此,教讀本文時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讀法:“教學干法讀為本”。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理解內容。
2、點拔法:運用點拔法以突出重點,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特征。同時點拔法能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
3、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符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4、比較閱讀法:通過前一篇《春》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寫景抒情散文的閱讀法。
5、采用課件進行教學(幻燈片)
三、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節課的時間。
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
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的內容,目的是通過了解一篇,品析一節,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屏幕出示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檢查預習:檢查預習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情,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學環節。
。ㄈ┞犱浺衾首x、分組朗讀:
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然后思考。要求學生動筆圈點勾畫最能表現濟南冬天特點的句子和優美語句。(我們知道,“教學之法讀為本”,通過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內容,欣賞美景。
。ㄋ模└兄黄ǜ兄饕獌热荩
1、學生速讀并討論:要求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培養概括能力)
濟南的冬天美在
。ㄓ靡痪湓捀爬ǎ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
。ㄓ靡粋詞表達)
以上答案不唯一,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2、小組合作探討并歸納點結,理清思路
預設:濟南的冬天美在哪幾方面?
。ㄆ聊怀鍪荆
生成:
陽光朗照下的山景——溫靜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景——秀氣
溫晴
城外山景——淡雅
水:藍色、清亮
景美、情美
(五)品析一節(第3段)
藝術美
1、學法指導:
(1、回憶復習《春》分析寫景抒情文章方法(四問)
、賹懯裁淳?抒什么情?
②景物特點
③怎樣寫景抒情
。2)預設問題:請找出本文中你認為描寫最精彩的片段。(第三段。目的是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2、屏幕出示閱讀要求:
。1、找出中心句
(2)劃分層次
(3)理清寫景順序
。4)體會動詞的表達效果
(5)理解修辭手法的運用
(6)畫出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
3、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小組討論,任選以上內容中一至二項從段中找出答案,準備發言。(合作、探究)
4、教師要求學生依次解答問題,教師的點拔,小結、同學們的誦讀穿插其間。學生解答后經老師訂正后在屏幕上修正內容。這一環節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動動。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層次地分析理解課文,進行語言分析,語感體驗,將特有的知識密度充分于一個精段小小的空間。
(六)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五、總結
新課程強調教師授課要“用教材教”,一篇課文,僅僅只是一個例子,教學過程關鍵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探究美、創造美”。學完一篇課文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03-23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01-05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優秀11-19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合集】01-16
《濟南的冬天》優秀說課稿優秀11-18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優秀09-19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15篇02-09
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說課稿01-13
濟南的冬天說課稿(精選14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