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劉胡蘭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劉胡蘭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劉胡蘭》是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主要記敘了劉胡蘭嚴守黨的機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最后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歌頌了劉胡蘭忠于黨,忠于人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以人物對話刻畫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劉、黨”等十五個生字,會寫“劉、偉”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使學生了解劉胡蘭的事跡,學習她與敵人斗爭的革命精神。
三、說設計理念
以人物對話刻畫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其中的對話部分,既有助于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落實,也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需要。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是落實本課閱讀訓練的重點。
四、說教學思路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文章分為兩課時教學,第一教時重點教學第2自然段及有關字詞,初讀第3自然段有關句子,進行大面積的朗讀訓練,落實本課閱讀訓練的重點。第二教時學習
1、4自然段,第3自然段再深入地研讀一下,總結全文,完成有關作業。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和人物的特點。
由于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復雜,離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和體會在當時這種情況下劉胡蘭的所作所為和她的心情是一個難點。好在這個故事情節扣人心弦,人物個性鮮明,因此學生還是比較樂于去研讀的。
五、說學法
本課時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圍繞中心問題“從哪里可以看出劉胡蘭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進行初讀、細讀和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通過這樣的讀,就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功效,學生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說設計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教師有感情地談話:1947年國民黨統治時期,在山西省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賣,年僅15歲的共產黨員劉胡蘭被捕了。(板書課題出示劉胡蘭像)敵人對她用盡了刑法,劉胡蘭毫不動搖。最后,敵人當著鄉親們的面用鍘刀殺害了她。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把挽詞板書在黑板上。)
(二)、隨文識字,感知內容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識記生字既是對前面初讀課文的一個檢查,也為有感情地朗讀奠定基礎。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年半的識字基礎,形成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所以這節課我采用同桌合作識記的方式,促進每個人都開動腦筋想辦法記字,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讓他在與同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音。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然后再認真反復的拼讀生字詞。
3、同桌互相認讀畫出來的生字詞,糾正對方的錯音。開火車讀、齊讀。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四)、情境引入,研讀課文
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我國古人就強調教必有趣,以趣促教。現代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所以我以電影把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感知人物的形象。
1、欣賞電影《劉胡蘭》片段,感受情境
過渡:我們能夠從電影中感受到劉胡蘭的勇敢、偉大,我們也可以從課文的描寫中感受到劉胡蘭的英勇不屈,那就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從哪里可以看出劉胡蘭在敵人面前的英勇不屈?
2、教師范讀第三自然段課文:“請同學們也像老師這樣,懷著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深情地讀讀這段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描寫深深地打動了你。把這些地方劃下來,想想為什么會被感動。”
3、親眼目睹親愛的戰友如何慘死在鍘刀下的慘狀,劉胡蘭為什么還能這么沉著冷靜呢?她難道不害怕嗎?面對死亡,劉胡蘭毫不畏懼,用行動與壯烈的話語徹底摧毀了敵人的妄想,這是何等的壯烈的氣概,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她年輕卻剛強的生命呢?
4、此時此刻,我們怎能不被劉胡蘭的精神所深深打動呢,作者的悲憤就是我們的悲憤,鄉親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英雄的壯舉就是我們的愿望。劉胡蘭的生死抉擇,牽動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撩撥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情呀!讓我們一起再懷著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讀讀課文!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首先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機會,在讀的.時候找到問題的答案,并與同桌進行交流探討。在自主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放在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人物的感情,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并鼓勵人人參與多元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體驗。
5、齊讀第四段,談談對毛主席為劉胡蘭親筆寫的挽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理解。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師生合作朗讀全文。
在這一段教學時,我設計了指名讀、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讀動情,以讀育人,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益智、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發現”,發現劉胡蘭與敵人作斗爭的三個回合有什么異同點,這個環節的意圖是讓文本回歸整體,因為開始的個性體驗,自主發現使得文本有點支離破碎,有了這個環節保證了文本的連貫,也使學生的體驗更趨完整。
2、教師總結。
同學們,有千千萬萬像劉胡蘭這樣的先烈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血不會白流,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讓我們齊聲朗讀毛主席為劉胡蘭寫的挽詞,以表示我們對烈士的懷念。
齊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七、說教學反思
1、二年級識字教學是很重要的,可在本堂課中識字教學沒有落實到位,這個問題我在試教時是發現的,可如果識字教學花多一點的時間的話,朗讀訓練就顯得倉促了,如何恰當又有實效地進行識字教學?
2、課文背景離學生遙遠,如何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忘我地投入到課文中去?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對教材理解不深,對新課程理念學得不夠扎實,在設計時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劉胡蘭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9劉胡蘭》是第六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四個自然段,主要記敘了劉胡蘭嚴守黨的機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最后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歌頌了劉胡蘭忠于黨,忠于人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以人物對話刻畫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其中的對話部分,既有助于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落實,也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需要。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把文章分為兩課時教學,第一教時重點教學第2自然段及有關字詞,初讀第3自然段有關句子,進行大面積的朗讀訓練,落實本課閱讀訓練的重點。第二教時學習1、4自然段,第3自然段再深入地研讀一下,總結全文,完成有關作業。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和人物的特點。由于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復雜,離學生的生活非常遙遠,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和體會在當時這種情況下劉胡蘭的所作所為和她的心情是一個難點。好在這個故事情節扣人心弦,人物個性鮮明,因此學生還是比較樂于去研讀的。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書聲朗朗,依據新課程有關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而朗讀則是理解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讀為主線,注意渲染情境,讓學生在讀中比較揣摩,品味感悟課文的語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在熟讀中積累語言,在比較中理解語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劉胡蘭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在思想產生共鳴。特別是我在揭題后播放了電影《劉胡蘭》的片段,通過畫面再現,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3、合作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同桌交流、四人小組討論、師生共同配合,分享合作,感受交流。
三、說學法
本課時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圍繞中心問題“從哪里可以看出劉胡蘭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進行初讀、細讀和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通過這樣的讀,就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功效,學生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第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從圖片獲取一些有關劉胡蘭的信息,并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產生解疑的渴望。
第二步安排學生感受故事的情境,使遠離學生生活的這個故事形象起來,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情感鋪墊,把握住本課的情感基調。
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即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感受劉胡蘭的英勇不屈。首先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機會,在讀的時候找到問題的答案,并與同桌進行交流探討。在自主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放在讓學生在讀中感受人物的感情,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并鼓勵人人參與多元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體驗。本課的第二段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在這一段教學時,我設計了指名讀、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讀動情,以讀育人,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益智、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發現”,發現劉胡蘭與敵人作斗爭的三個回合有什么異同點,這個環節的意圖是讓文本回歸整體,因為開始的個性體驗,自主發現使得文本有點支離破碎,有了這個環節保證了文本的連貫,也使學生的體驗更趨完整。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詞語,使文章的條理一目了然,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
六、思考的問題
1、三年級識字教學是很重要的,可在本堂課中識字教學沒有落實到位,這個問題我在試教時是發現的,可如果識字教學花多一點的時間的話,朗讀訓練就顯得倉促了,如何恰當又有實效地進行識字教學?
2、課文背景離學生遙遠,如何激發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忘我地投入到課文中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對教材理解不深,對新課程理念學得不夠扎實,在上課時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劉胡蘭說課稿】相關文章:
劉胡蘭教學反思06-30
《劉胡蘭》讀后感10-05
讀《劉胡蘭》有感8篇08-17
說課稿06-09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籃球說課稿08-22
嫦娥說課稿11-04
燕子的說課稿08-29
口技說課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