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汽化和液化說課稿
汽化和液化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4-06-25 19:01:36
  • 相關推薦
汽化和液化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說課稿1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現象充滿了好奇,充分的利用這一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好動手,但能力不強。他們剛學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掌握欠缺,要求他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四章《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第二節內容。汽化與液化在生活中最為常見,與生活聯系緊密。與內能熱量、分子運動論的學習也有聯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釋很多有關汽化和液化的熱現象。所以本節是本章的一個教學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和新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能區別物質三種物態:固態、液態、氣態。知道汽化與液化及對應的吸放熱。

  知道蒸發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騰現象、沸騰的特點和沸點。進一步熟悉溫度計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識解釋有關熱現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水的沸騰的實驗探究過程,觀察液體沸騰時的現象和特點。

  經歷用圖像描述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過程。(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促使學生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3、重點、難點與關鍵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

  (1)重點: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特點。(讓事實說話)

  (2)難點:有圖像來處理實驗數據。(學生的數學知識決定)

  (3)關鍵:做好水的沸騰實驗。

  三、選用的教具及設備(根據實驗需要選擇)

  酒精、水、溫度計、燒杯、酒精燈、石棉網、鐵架臺、打火機、平底燒瓶、水槽、玻璃導管、停表、課件。

  四、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安排兩個課時連堂上,用實驗導入,創設情景,從身邊的物理現象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曬衣、曬農作物來歸納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做好沸騰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事實說出沸騰的特點;通過身邊事例導出液化放熱,汽化吸熱;信息瀏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物理走向社會)

  五、教學過程

  1、物質的三態

  直接問學生水有哪三態?別的物質是否也有這三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其他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狀態,老師總結:固態、液態、氣態是自然界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歸納法)

  2、汽化的一種方式——蒸發

  用酒精在黑板上寫出“液體”兩個字,老師抓緊時間把盛有少量酒精的燒杯繞教室走一圈。問學生黑板上的字哪兒去了?你們聞到了什么氣味?學生回答問題后再給出汽化的概念。紅薯,蘿卜切開后哪兒易干?(創設情景)再定義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池塘中的水蒸發不論在什么溫度下都可以。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教學:通過曬衣服和農作物(如稻子、花生、豆子、棉花等)的做法來歸納: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和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通快慢有關。通過討論課本92頁的問題的進一步熟悉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知道節約用水。

  3、探究汽化的另一種方式——沸騰

  (1)提出問題

  家里燒開水你們都看過,你能描述一下當時的現象嗎?學生們試著說,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出:要進一步研究沸騰現象,還要通過實驗仔細觀察: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明確實驗目的,盡可能多的學生說)

  (2)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按照課本圖4-15裝置好實驗設備。(水量適量、火焰要大水溫不能太低,固給水先加熱,燒杯加蓋,加熱時取下蓋,讓學生看蓋有什么,以備后用)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請同學幫忙記時間和數據,特別提醒同學注意觀察氣泡的產生、變化和沸騰后的溫度變化。繼續加熱觀察溫度變化情況,移開燈看水是否繼續沸騰。根據數據學生在紙上畫出圖像,老師指導畫。因為對學生來說這一步不易。讓學生觀察后討論:加熱前水中有氣泡嗎?氣泡是哪來的?氣泡為什么會有實驗中的變化?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如何?酒精燈移開后水是否繼續沸騰?說明什么問題?水蒸氣肉眼能直接看見嗎?

  師生共同總結沸騰特點:

  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時,繼續加熱,液體的溫度不變。

  給出沸騰和沸點的定義,討論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以加深理解。通過在不同環境中選用溫度計來了解多種液體的沸點,進一步強化沸點概念。

  4、液化

  (1)由前面的蓋上的水,再引入液化概念:物理學中把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2)觀察課本94頁圖4—17及前面的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降低到一定溫度時就會液化。溫度高氣體就不易液化,如醫生用金屬鏡子檢查病人牙齒時,要烤小鏡子,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氣液化而使鏡子模糊了。

  (3)學生盡可能的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現象,看誰知道得多。

  除了課本上的例子外老師幫助列舉如:露水,霧,夏天自來水管壁有時出汗,冰箱冷凍室門上出“汗”。(調動積極性,擴大知識面,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4)降溫可以使氣體液體,加壓可以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想到液化氣液化的方法,從而歸納液化的方法:降溫或加壓或者兩者兼用及壓縮的好處

  5、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1)讓學生回憶打針時,身上涂上酒精時的感覺及前面做水沸騰時,水要加熱的實驗事實。讓學生得出:液化吸熱。

  討論

  秋天同學們下水洗澡時,上岸時覺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說明什么?該過程發生在液體表面還是內部?

  夏天狗,牛等動物的嘴巴張開并伸出舌頭,有何用?人運動時,出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讓同學們猜煮飯時,是上面的先熟還是下面的先熟?學生很少有這種生活經驗,老師幫助解釋。再結合我校用蒸氣煮飯燒開水,天要下雨時特別悶熱等例子來幫助學生來知道液化放熱。(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6、課堂練習

  課本96頁1、2、3、4、5

  第1題是考察對實驗的觀察,第2、3、4題是考察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其中第2題注意節水意識的培養,第3、4題觀察生活。第5題是液化放熱,注意安全保護自己。

  7、師生小結

  本節內容:(不求知識全面,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但望人人想說、敢說。)

  物質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其吸放熱的情況。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

  汽化和液化的特點。

  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識解釋有關的熱現象。

  8、課后作業

  1、作業本中的填空題和選擇題及簡答題目。

  2、試做課本97頁的課外活動。

  六、板書設計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點

  (1)、物質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2)、汽化:把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

  (3)、汽化

  (4)、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沸騰:把液體的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1、此略

  2 、此略

  3、此略

  (5)、沸騰的特點(此略)

  (6)、液化的概念(此略)

  (7)、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汽化和液化說課稿2

  1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2. 觀察沸騰是液化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3.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活動中的物理道理。

  2學情分析

  汽化內容與生活、生產實際聯系十分密切,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關系.其特點是由學生體驗蒸發現象,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水的沸騰,記錄數據,處理數據,團結協作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物理實驗的魅力.由于在前一節中,學習了溫度計的使用,而且沸騰現象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這種經歷成為本課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為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良好基礎.

  3重點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實驗與發現

  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讓學生看見內有酒精)擠癟,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學生觀察現象.師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學生觀察現象并猜想這可能是什么原因。師請學生聞一聞、看一看口袋內有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塑料袋在熱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變癟了,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點撥,總結出汽化和液化。

  (在這個演示實驗中,并不先告訴學生內有酒精,而是讓學生觀察“鼓起”“變癟” 的現象,再通過“聞一聞”“看一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與探索欲,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體現從現象到物理的課程理念。)

  活動2【活動】

  二、生活與發現

  提供以下現象,讓學生觀察討論并從物態變化的角度歸類。

  a.剛從冷藏室中拿出的蘋果,表面不斷凝結小水珠(演示);

  b.打濕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圍冒“白氣”(演示);

  d.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的水珠;

  e.灑在地上的水不見了。

  學生分類,教師肯定,并且說明:在物理學上稱b、e這一類物態變化叫蒸發,它屬于汽化現象,而a、c、d這一類物態變化叫液化。

  1.蒸發。

  (1)請學生比較“濕衣服慢慢變干了”與“水沸騰后一直加熱,直到把燒杯里的水燒干”,這兩種汽化現象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教師點撥思路,分析出蒸發與沸騰這兩種汽化現象的異同。

  (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曬衣服的?

  請其他學生回答這位同學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討論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要素。

  (3)學生分小組“想想做做”。

  請小組代表說出自己的感覺,觀察到的現象。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總結出:蒸發、吸熱、致冷。

  (4)請學生解釋圖4.3-5。

  (5)請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有關蒸發的現象。

  活動3

  【活動】探究與發現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

  師:一群業余登山隊員登上一座高山后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如飯是生的,雞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開水” 中也不燙手等,隊員百思不得其解,請同學們幫幫忙,能解釋這些“怪現象”或者能向老師提出什么問題嗎?

  小組討論,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發現和提出問題。

  (1)與氣壓有關。

  師:肯定,說明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繼續學習。

  (2)水沸騰后不燙手,說明溫度低,若繼續給水加熱,溫度會不會繼續上升?

  師: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繼續上升?水沸騰時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過什么來觀察?

  學生:實驗。

  2.設計實驗。

  小組討論,提出設計方案,教師引導,適時點撥。

  3.進行實驗。

  小組探究,一人計時,一人記錄,一人觀察現象,教師巡視。提示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白紙上。

  4.分析與論證。

  (1)請小組代表總結在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

  生1:水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度保持不變。

  生3:我停止加熱,水也停止沸騰了。

  師: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3:沸騰要吸熱。

  (2)請小組代表仿照晶體融化曲線描繪出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曲線。

  師:指導學生觀察圖像,得出沸點的定義。

  (3)指導學生看“小數據”。

  師:為什么我們測出水的沸點與書上的不同呢?

  讓學生發現條件:在標準大氣壓下。

  5.評估、交流與合作。

  請小組代表總結實驗設計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沒有什么失誤?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分析為什么各組測出的水沸點不同?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a.忘記加紙蓋;b.水盛得太多;c.測量中產生誤差,造成水的沸點不一樣。

  6.布置課后探究“紙鍋燒水”。

  (我在處理這個探究實驗時,別出心裁地講了一個看起來并不精彩的故事,而正是這個故事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引起了學生在認識上的沖突,激起了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和熱情。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堅持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設計實驗的能力。通過評價、交流活動,既讓學生發現了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短處,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又讓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第3節 汽化和液化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實驗與發現

  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讓學生看見內有酒精)擠癟,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學生觀察現象.師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學生觀察現象并猜想這可能是什么原因。師請學生聞一聞、看一看口袋內有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為什么塑料袋在熱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變癟了,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點撥,總結出汽化和液化。

  (在這個演示實驗中,并不先告訴學生內有酒精,而是讓學生觀察“鼓起”“變癟” 的現象,再通過“聞一聞”“看一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與探索欲,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體現從現象到物理的課程理念。)

  活動2【活動】

  二、生活與發現

  提供以下現象,讓學生觀察討論并從物態變化的角度歸類。

  a.剛從冷藏室中拿出的蘋果,表面不斷凝結小水珠(演示);

  b.打濕的衣服干了;

  c.冰棍周圍冒“白氣”(演示);

  d.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的水珠;

  e.灑在地上的水不見了。

  學生分類,教師肯定,并且說明:在物理學上稱b、e這一類物態變化叫蒸發,它屬于汽化現象,而a、c、d這一類物態變化叫液化。

  1.蒸發。

  (1)請學生比較“濕衣服慢慢變干了”與“水沸騰后一直加熱,直到把燒杯里的水燒干”,這兩種汽化現象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回答,教師點撥思路,分析出蒸發與沸騰這兩種汽化現象的異同。

  (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曬衣服的`?

  請其他學生回答這位同學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討論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要素。

  (3)學生分小組“想想做做”。

  請小組代表說出自己的感覺,觀察到的現象。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總結出:蒸發、吸熱、致冷。

  (4)請學生解釋圖4.3-5。

  (5)請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有關蒸發的現象。

  活動3【活動】探究與發現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

  師:一群業余登山隊員登上一座高山后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如飯是生的,雞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開水” 中也不燙手等,隊員百思不得其解,請同學們幫幫忙,能解釋這些“怪現象”或者能向老師提出什么問題嗎?

  小組討論,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發現和提出問題。

  (1)與氣壓有關。

  師:肯定,說明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繼續學習。

  (2)水沸騰后不燙手,說明溫度低,若繼續給水加熱,溫度會不會繼續上升?

  師: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繼續上升?水沸騰時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過什么來觀察?

  學生:實驗。

  2.設計實驗。

  小組討論,提出設計方案,教師引導,適時點撥。

  3.進行實驗。

  小組探究,一人計時,一人記錄,一人觀察現象,教師巡視。提示學生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白紙上。

  4.分析與論證。

  (1)請小組代表總結在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

  生1:水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度保持不變。

  生3:我停止加熱,水也停止沸騰了。

  師: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3:沸騰要吸熱。

  (2)請小組代表仿照晶體融化曲線描繪出水沸騰時溫度和時間曲線。

  師:指導學生觀察圖像,得出沸點的定義。

  (3)指導學生看“小數據”。

  師:為什么我們測出水的沸點與書上的不同呢?

  讓學生發現條件:在標準大氣壓下。

  5.評估、交流與合作。

  請小組代表總結實驗設計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沒有什么失誤?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分析為什么各組測出的水沸點不同?

  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a.忘記加紙蓋;b.水盛得太多;c.測量中產生誤差,造成水的沸點不一樣。

  6.布置課后探究“紙鍋燒水”。

  (我在處理這個探究實驗時,別出心裁地講了一個看起來并不精彩的故事,而正是這個故事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引起了學生在認識上的沖突,激起了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和熱情。我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時堅持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設計實驗的能力。通過評價、交流活動,既讓學生發現了別人的長處與自己的短處,認識到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又讓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汽化和液化說課稿】相關文章: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10-11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10-01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學反思08-21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11篇09-24

獅子和兔子說課稿09-08

酸的和甜的說課稿08-25

陶罐和鐵罐的說課稿01-13

《正數和負數》說課稿01-04

《狼和小羊》說課稿01-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在线99 | 夜晚久久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夜夜爱夜夜操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