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1
1、教材分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我們教師擁有開發課程資源、整合教材知識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我跟據初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借鑒“華師大”版及“蘇教版”教材第一章的內容,把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節課特意設置為形式多樣、輕松有趣的序言課,目的是讓學生先消除對數學的懼怕心理,幫助他們做好中小學數學學習心理的銜接。通過這樣一節課,我想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認識,對今后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和動力,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帶動學生充滿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中去。
【學情分析】
(1)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已了解和掌握了數與形方面的初步知識,但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的思維能力還不具備;
(2)學生個性活潑,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學習積極性高。
2、教學目標設置【知識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2)再借助于趣題解答和活動參與讓學生再次回顧小學的知識方法,并對初中數學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三塊內容進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動手試驗的過程,引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和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引發求知的欲望,從數學的重要性和數學家的故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教學策略
(1)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引導思考”為核心,邊啟發、邊分析、邊觀察、邊總結,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與數學交朋友;
(2)學法——采用知識內容的趣味化形式,吸引學生樂學,用問題的生活化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感而發,再用類比、猜想、驗證、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會學;
(3)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更好的展示數學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4、重難點分析(放在后面說)
【教學重點】通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很重要、很有用,雖然有點難,但它很有趣,并能很好的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這節課就是要設法改變學生以往對數學的印象,化枯燥為趣味、化理論為實用、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
【教學難點】突破方式是通過問題點化、課件點撥、動手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地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5、教學過程與方法由于本節課沒有專門的知識點和特別要學生掌握的方法,所以教學過程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補充素材: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王子高斯小時候的速算故事《高斯求和》:
1+2+3+…。+99+100=?分析:1+2+3+…。+99+100100+99+98+…。+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101+101+…。。+101+101意圖:讓學生從數學家的故事中明白: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的道理,只要善于觀察、刻苦努力,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6、小結與板書
(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她培伴我們成長;
(2)人類離不開數學;
(3)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4)將要學習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我們要與數學交朋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7、課后反思反思本節課,是用“數學萬花筒”的形式,折射出初中數學的絢麗多彩和廣泛應用,盡力讓學生去領會和感悟開始上課時向學生推薦的一段克萊因的名言: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愿我的學生從數學的無窮魅力中樹立從現在起就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
【作業布置】:
⑴查閱數學相關網站,了解數學知識;查找資料,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鉆研數學的事跡⑵找規律解決問題,用火柴棍搭如下圖形:
⑴⑵⑶⑷問:搭10個這樣排列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100個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2
1、教材分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我們教師擁有開發課程資源、整合教材知識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我跟據初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借鑒“華師大”版及“蘇教版”教材第一章的內容,把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節課特意設置為形式多樣、輕松有趣的序言課,目的是讓學生先消除對數學的懼怕心理,幫助他們做好中小學數學學習心理的銜接。通過這樣一節課,我想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認識,對今后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和動力,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帶動學生充滿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中去。
【學情分析】
(1)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已了解和掌握了數與形方面的初步知識,但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的思維能力還不具備;
(2)學生個性活潑,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學習積極性高。
2、教學目標設置
【知識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2)再借助于趣題解答和活動參與讓學生再次回顧小學的知識方法,并對初中數學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三塊內容進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動手試驗的過程,引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和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
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引發求知的欲望,從數學的重要性和數學家的故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教學策略
(1)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引導思考”為核心,邊啟發、邊分析、邊觀察、邊總結,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與數學交朋友;
(2)學法——采用知識內容的趣味化形式,吸引學生樂學,用問題的生活化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感而發,再用類比、猜想、驗證、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會學;
(3)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更好的展示數學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4、重難點分析(放在后面說)
【教學重點】
通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很重要、很有用,雖然有點難,但它很有趣,并能很好的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這節課就是要設法改變學生以往對數學的印象,化枯燥為趣味、化理論為實用、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
【教學難點】突破方式是通過問題點化、課件點撥、動手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地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5、教學過程與方法
由于本節課沒有專門的知識點和特別要學生掌握的方法,所以教學過程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補充素材: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王子高斯小時候的速算故事《高斯求和》:1+2+3+….+99+100=?
分析:1+2+3+….+99+100100+99+98+….+2+1+.........101+101+101+…..+101+101
意圖:讓學生從數學家的故事中明白: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的道理,只要善于觀察、刻苦努力,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6、小結與板書
(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她培伴我們成長;
(2)人類離不開數學;
(3)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4)將要學習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我們要與數學交朋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7、課后反思
反思本節課,是用“數學萬花筒”的形式,折射出初中數學的絢麗多彩和廣泛應用,盡力讓學生去領會和感悟開始上課時向學生推薦的一段克萊因的名言: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愿我的學生從數學的無窮魅力中樹立從現在起就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
【作業布置】
⑴查閱數學相關網站,了解數學知識;查找資料,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鉆研數學的事跡
⑵找規律解決問題,用火柴棍搭如下圖形:
問:搭10個這樣排列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100個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3
1、教材分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我們教師擁有開發課程資源、整合教材知識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我跟據初一新生的心理特點,借鑒“華師大”版及“蘇教版”教材第一章的內容,把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節課特意設置為形式多樣、輕松有趣的序言課,目的是讓學生先消除對數學的懼怕心理,幫助他們做好中小學數學學習心理的銜接。通過這樣一節課,我想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認識,對今后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對數學產生興趣和動力,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帶動學生充滿信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中去。
【學情分析】(1)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已了解和掌握了數與形方面的初步知識,但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的思維能力還不具備;
(2)學生個性活潑,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學習積極性高。
2、教學目標設置
【知識目標】(1)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2)再借助于趣題解答和活動參與讓學生再次回顧小學的知識方法,并對初中數學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三塊內容進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動手試驗的過程,引導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和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引發求知的欲望,從數學的重要性和數學家的故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教學策略
(1)教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引導思考”為核心,邊啟發、邊分析、邊觀察、邊總結,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與數學交朋友;
(2)學法——采用知識內容的趣味化形式,吸引學生樂學,用問題的生活化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感而發,再用類比、猜想、驗證、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會學;
(3)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更好的展示數學的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4、重難點分析(放在后面說)
【教學重點】通過大量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很重要、很有用,雖然有點難,但它很有趣,并能很好的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這節課就是要設法改變學生以往對數學的印象,化枯燥為趣味、化理論為實用、化復雜為簡單,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
【教學難點】突破方式是通過問題點化、課件點撥、動手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地思考和自主的探索。
5、教學過程與方法
由于本節課沒有專門的知識點和特別要學生掌握的方法,所以教學過程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與方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1、給出英國數學家克萊茵形容數學的名言: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
2、、問題:數學是什么?
讓同學們用一個或幾個詞語描繪數學在自己眼中留下的印象,聯系生活、討論交流
3、問題引出“數學超市”內容,根據往屆學生的答案,事先設置好十個不同板塊,用課件展示出來:測量、想像力、真有趣、有點難、拼折圖、數學家、運用廣泛、開發思維、有挑戰性、其樂無窮
了解數學家眼中的數學是具有神奇力量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一種向往。
從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問題開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造機會讓學生交流、討論,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同時通過老師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教態消除學生對中學老師的懼怕心理,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每個四人小組派一名學生代表點擊“我眼中的數學”不同板塊,全班同學根據板塊所對應的內容,展開討論和提出方案,進入本節課的互動環節。
互動環節
讓每個小組隨意點擊“數學超市”
的不同板塊,根據板塊對應的內容,讓全班同學或參與設置的活動;或進行相應的游戲;或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或合作交
流、相互啟發;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不同角度體驗數學的思維方法。
所有板塊都是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三個方面提供的素材,目的'是讓學生對今后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課堂上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活動的素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歸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
數與代數
數與代數
1、課桌桌面的面積有多大?
經歷: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
對計算單位提出不同要求:
有多少平方厘米?
有多少平方米?
有多少平方毫米?
你認為用哪種單位表示最貼近生活?
2、“我變胖了”的應用問題:
底面直徑為10厘米,高為36厘米的瘦長型圓柱鍛壓成底面直徑為20厘米的矮胖型圓柱,高變成了多少?
3、“數學實驗題”
大花貓捉住了10只老鼠,它將老鼠排成一排,并將逢單數的老鼠吃掉,然后將剩下的老鼠按順序再排成一排,再將逢單數的老鼠吃掉…,最后把剩下的一只老鼠放掉。后來大花貓捉住了20只老鼠,且上次那只幸免于難的老鼠不幸再次被捉到,但這只老鼠憑自己的智慧選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再次逃生,你知道這只老
鼠兩次分別在什么位置嗎?
探究發現規律:每次吃掉的是奇數,留下的必定是偶數,留兩次含兩個2,留三次含三個2。
4、你能估出你的100萬步有多長嗎?
估計你的1步大約有多長?100萬步呢?如果操場一圈是400米,那么你的100萬步相當于走操場多少圈?
你還能從其他角度感受100萬步有多遠嗎?
5、《輪30》數字游戲
玩法:兩人按自然數順序輪流報數,每人每次只能報1個或2個數,繼續下去,誰報到30,誰就獲勝。(如第一人報1、2,第二個可接著報3或4)
6、“24點游戲”
以組為單位,互相出題進行練習。
7、教學樓中的階梯教室(如圖)想鋪上紅地毯,但不知道要用多長的地毯。根據圖示,你能告訴我至少要買多少米長的地毯嗎?
8、火柴棒搭正方形:
搭一個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1)按以上的方式,搭2個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搭3個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2)搭10個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3)搭100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的?
讓學生經歷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的過程,從計算和精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學生進行比較、聯系實際,提出最佳方案。
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體驗動手試驗的全過程,產生用數學、做數學的意識,鞏固應用小學學過的知識方法,體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太真實、太
平常了。
引導學生利用“體積不變”列出簡易方程,并體驗不帶∏值就能簡便計算的過程。讓學生在兩種方法的比較中感受方程思想的簡潔性,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進行合情推理,再從特殊到一般尋找規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將表面問題轉化為數字排列和倍數乘積的問題,尋找到規律后,課堂上還可再引申探究三十只、四十只老鼠的情形,以此來帶動學生應用規律,快速解答。
這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生去體驗遇到復雜問題要敢于嘗試、勇于動手實驗,善于觀察、分析,挖掘規律,用巧干代替蠻干,才可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效果。
從大數的感性認識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大數,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游戲的輸贏自然會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討論、交流和總結讓學生體會到游戲奧秘在于透過本質揭示其中的數學道理,引導學生去發現規律
應用規律,激發對數學奧妙的探究興趣
4m
3m
提高對運算的興趣,訓練發散思維。
讓學生體驗化零為整、整體代入的化歸思想,初步感受數學方法的簡潔美。
引導學生觀察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探索圖形增加與數量變化的關系,體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指導具體的思維過程,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經歷符號化的過程。
空間與圖形
1、桌上放著一個圓錐和圓柱,請在三幅圖下的括號內寫出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讓學生從不同方向認識幾何體,直觀感受立體圖形的平面視圖,使學生對物體形狀的認識由模糊的、感性的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數學圖形,并了解空間幾何體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換關系,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空間與
圖形
2、實景圖片的提供
讓學生聯系實際、觀察生活,進行相互交流和啟發。
3、七巧板拼圖游戲
向學生展示多種拼好的圖案,回憶小學時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感受,并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
介紹西方人眼中的這塊“東方魔板”的神奇魅力。
4、裝飾圖案
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圖形中的對稱變化。
5、折紙游戲
讓學生動手操作,根據個人的經驗折出不同形狀的圖形,老師提供材料。
讓學生留心身邊的數學,感受圖形、建筑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感受千變萬化的圖形背后蘊含著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智慧和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滲透德育情感教育。裝飾圖案的廣泛應用,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圖形美。
圖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圖形美。
讓學生在游戲中初步感知“線、角”之間的位置關系。
統計與概率
1、撲克牌游戲中的可能性:
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嗎?
(1)從一副撲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張,它比6小;
(2)從一副去掉J、Q、K、王
的撲克牌里一次任意抽出兩張牌,它們的和是30;
(3)。任意抽一張牌,它是2的倍數與它是3的倍數,哪個可能性更大?
2、股票漲跌走勢折線圖
相關經濟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簡單交流和認識
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展示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廣泛性,感受生活中的概率問題;
統計圖中簡單信息的讀取和相關內容的介紹
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經濟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
補充素材: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王子高斯小時候的速算故事《高斯求和》:
1+2+3+…。+99+100=?
分析:1+2+3+…。+99+100
100+99+98+…。+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01+1
01+…+101+101
意圖:讓學生從數學家的故事中明白: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的道理,只要善于觀察、刻苦努力,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6、小結與板書
(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她培伴我們成長;
(2)。人類離不開數學;(3)。人人都能學會數學;
(4)將要學習的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
我們要與數學交朋友,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
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7、課后反思
反思本節課,是用“數學萬花筒”的形式,折射出初中數學的絢麗多彩和廣泛應用,盡力讓學生去領會和感悟開始上課時向學生推薦的一段克萊因的名言: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
愿我的學生從數學的無窮魅力中樹立從現在起就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
【作業布置】:
⑴查閱數學相關網站,了解數學知識;查找資料,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鉆研數學的事跡
⑵找規律解決問題,用火柴棍搭如下圖形:
⑴⑵⑶⑷問:搭10個這樣排列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100個呢
【《數學是我們朋友》說課稿】相關文章:
《我們的田野》說課稿11-17
《驅遣我們的想象》說課稿02-1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19
數學說課稿01-06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配對找朋友》03-05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音調說課稿01-13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說課稿11-17
我們的朋友作文07-19
關于數學說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