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及設計的思路]
《水是寶中寶》是山東省素質教育教材中班科學上的一節活動課。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選取這節活動課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因此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通過學習這節課讓幼兒知道不節約用水,不保護珍貴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亂丟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壞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么“世界上的最后一點水將是人的眼淚”。
[說目標與準備]
活動的目標有三個方面:
一、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
二、了解水資源的珍貴,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節約用水。
三、引導幼兒通過小實驗活動,發現水的性質。
重點: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了解水的珍貴及節約用水。
難點:通過小實驗活動,發現水的性質。
準備:小實驗用的小瓶、顏色、醋等若干,淡水資源的錄象或課件,兒歌錄音帶。
[說教法與學法]
教師枯燥的說教會讓幼兒膩煩。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會使幼兒感到上這節活動課有意思,愿意學,積極的去接受知識,讓幼兒和教師互動,成為上這節活動課的主體。這樣要達到的效果比幼兒被動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識,也能更好的應用到各科的教學中。
[說過程]
每節課學習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把教學的過程分四部分去完成。
1、用提問導入——引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幾個問題是從幼兒感興趣的幾個問題入手:
(1)你最渴的時候,首先想到什么?
(2)你手臟的時候,想到怎么辦?
(3)媽媽下面條的時候,首先將什么倒進鍋里?
(4)你喜歡玩水嗎?為什么?
教師提問時一環扣一環,幼兒從回答問題到提出問題,從提出問題到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都表現積極主動真正引發了幼兒發自內心的興趣。
2、操作探索——水有什么特點
教師運用操作探索的方式來學習水有什么特點,幼兒可以從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吸取知識。把水的性質是透明、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會流動充分掌握起來。操作學習時用了四個實驗去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實驗一、水是流動的。
實驗二、水是沒顏色的。
實驗三、水是透明的。
實驗四、水是沒有氣味的。
實驗時,幼兒是主體,教師主導。運用了觀察法、引導法、親身體驗法、互相交流等方式方法去完成這四個實驗。例如:作實驗一時,教師提壺把水到入臉盆中,讓幼兒觀察水的流動;當盆中盛滿水后繼續到水,盆中的水會是什么樣的?觀察后讓幼兒提出自己的見解,幼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例如:做實驗四:讓幼兒親自聞一聞水和醋,判斷水是沒有氣味的。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更能掌握知識。這四個實驗的過程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做的設計。學習時,幼兒對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自覺中完成了學習水的性質,
3、開動腦筋想一想:水與人、生物、生產建設等方面的關系,認識水的用途。
教師利用掛圖及幻燈片等教具來認識水的用途,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可事先請幼兒觀察平時所見到的水有什么用途:媽媽做飯的時候需要什么?農民伯伯澆莊稼的時候需要什么?蓋房子的時候需要什么等等。讓幼兒把觀察到變成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然后教師讓幼兒觀察掛圖或幻燈片,對幼兒講述他們所不知道的水的用途。例如;水能發電、利用水來搞運輸等等。最后放錄音兒歌《水是寶中寶》進一步讓幼兒認識到水有許多用途。
4、“從我做起”小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的意見。
討論從四個方面進行:
(1)地球上的淡水夠用嗎?
(2)為什么不夠用?
(3)不夠用怎么辦?
(4)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教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環環相扣讓幼兒進行討論。討論的中間可利用幻燈片或課件進行,當看到有關的地方教師定格、抓住畫面讓幼兒討論破壞環境對水的影響,把水與人們日常行為、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真正體現了幼兒園課程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理念。教師對幼兒的討論進行總結,也告訴幼兒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號召全世界的人都要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舒適的地球上。
[說活動延伸]
活動的延伸是本節課后,對幼兒進一步進行水資源教育的又一個很好的時機。所以我讓幼兒從二個方面進行活動。
(1)課后用各種塑料瓶玩水,感知水的流動。
(2)利用其他活動環節,反復提示幼兒,水是寶中寶,不能浪費、不能污染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活動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有很多幼兒家長會跟老師反映說自己的孩子比較貪吃,但是不喜歡刷牙,不知道如何保護牙齒,希望老師能幫忙教育一下。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貪吃,自我控制能力發展不完善,導致很多幼兒存在齲齒的問題,因此幼兒園的牙齒健康教育很重要。此次教育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通過采用幼兒喜歡熟悉的故事,以小熊哈利的故事使幼兒進入情境,讓小熊一角色貫穿課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讓幼兒充分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從而學會保護牙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兩個方面設計了我的教學目標:
1、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從不愛刷牙到愛刷牙的轉變過程。從認知和情感角度引導幼兒感受小熊哈利的改變,從而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難點是教育幼兒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以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寓教于樂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關鍵,如何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科學性、活動性、綜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①活動前的準備家長工作:請家長配合教師正確引導幼兒刷牙。
環境創設:請每位幼兒從家中帶來牙刷、牙膏,擺放在活動室。
物質準備:②活動中的準備:牙齒模型、牙刷及多媒體。
五、說教法:
1、情境導入法本次活動,我選擇了中班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小熊形象,以小熊不刷牙的故事讓幼兒進入情景2、示范講解法在活動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范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幼兒嘗試的欲望,讓幼兒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
3、討論法通過《小熊不刷牙》的故事的講解,在這過程中隨時提問幼兒,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實際演練法讓幼兒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現場模擬刷牙。
六、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采用了如下方法:
1、討論法幼兒集體觀看《小熊拔牙》和欣賞兒歌《刷牙歌》并跟著歌曲動起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
3、實際操作法七、說活動過程1、運用幼兒熟悉的故事,以《小熊不刷牙》故事表演導入,讓幼兒初步了解保護牙齒重要性,并采用提問形式,讓幼兒自己說出不注意保護牙齒的害處。進而導入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刷牙。以小熊意識到保護牙齒重要性,來到班上學刷牙這一情境轉入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跟小熊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刷牙。
2、結合模型示范講解我采用了直觀的方式,用牙齒模型來示范刷牙方法,教育幼兒上面的牙齒從上向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向上刷等,使幼兒輕松、快速地掌握了正確刷牙方法。在模擬基礎上,讓幼兒動手實踐,這一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嘗試欲。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方法。
3、讓幼兒準備牙刷,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對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設計思路
梯形這個東西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只要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這個東西。
2、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這個東西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這個東西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這個東西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并設計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涂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由于梯形這個東西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特征。
2、觀察了解梯形這個東西特征。
(1)出示梯形這個東西,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這個東西。
(3)不過,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這個東西嗎?(小結:原來梯形這個東西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這個東西。)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這個東西、等腰梯形這個東西,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這個東西。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東西?
幼兒認識梯形這個東西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這個東西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這個東西,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這個東西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這個東西的基本特征。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這個東西餅干,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挑選出1塊梯形這個東西餅干,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干”。(教師在旁注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這個東西餅干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這個東西餅干”。這里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這個東西餅干,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里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這個東西,加深對梯形這個東西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這個東西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這個東西,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這個東西寶寶藏在哪里。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游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0-19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經典03-14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1-27
最新幼兒園中班說課稿12-28
幼兒園中班美術說課稿07-24
幼兒園中班音樂說課稿09-07
幼兒園中班優秀說課稿10-24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08-22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