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為基礎,又要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這兩個教育理論的支撐使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高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考慮到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積極的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庇纱丝梢娚罨⒂螒蚧呀洺蔀闃嫿〝祵W課程最基本的原則。針對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我將從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擬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立為: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難點為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動我有場地準備和實物準備1、場地布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實物準備:紅綠帶子43條。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屬于空間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我采用了引導法、激趣法、賞識激勵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方法的運用本節課將使用如下學法讓幼兒達到學習目的:
1、觀察法:讓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盡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游戲的形式,如在活動中我就采用與幼兒玩肢體游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3、多通道參與法: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分清左右。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為教學三部曲。即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謎語導入
教師出示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手。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開始,我就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謎引出主題,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基本部分。(分四個環節完成)
環節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說出左右手能干的事;第三步師幼互動游戲我說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動將動物進行左右擺放。
【我從左右手入手,引導孩子知道左右手并說出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容易,以此實現活動目標一,為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身體其他左右部位。
環節三、感知空間方位的左邊和右邊 。
(以上三個環節的設計都為我的教學重點體現給予了極大的保障。)
環節四: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1、幼兒改變方位后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么?
2、相對站立,觀察幼兒同時伸出左右手時出現的現象。
【設計意圖: 讓數學來源于生活,最后又回歸于生活。以此來實現我的目標二同時突破本次教學難點!
(三)結束部分。
請男孩子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女孩子站到老師的左手邊。跟隨音樂走出教室!窘Y束部分其實也是一個檢測部分,檢測幼兒對本節課的認知水平。同時做到學以致用!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能力為基礎。本班幼兒已經已有5的分解和組成的經驗,是以點數和游戲的方式獲得的,但只是兩個數字的分解和組成,且比較零散,而本次數學活動是在此基礎之上學習5的多種方式的分解和組成,這是在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之內,能夠對他們現有的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數學活動借助了曬魚的操作情景,來體驗學習5的多種組成,將抽象的數概念在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情境下轉化,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是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具體貫徹實施。
二、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綱要》提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痹趯Ρ景嘤變河辛艘欢私庵螅覀兘涍^不斷的修訂,從認知、情感、技能三個方面確定了如下的活動目標:
1、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
2、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系: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3、在游戲中體驗合作以及數學活動的樂趣。
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大班幼兒已經有了邏輯思維的萌芽,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方法組成“5”。難點:能認識重量和數量間的關系: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重量越小數量越多,單位重量越大數量越少。
三、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于數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本次活動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景,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于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那么,在本次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游戲,鞏固新舊知識,提高計算技能。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展示魚架,讓幼兒認識點數和斤數對應的三種魚(一斤魚、兩斤魚、三斤魚)
將點數和斤數對應起來,讓幼兒有更直觀的認識,將符號與實物小魚結合起來,這是符合本班幼兒點數的經驗的,這是提升幼兒數經驗發展的關鍵點
2、教師讓幼兒自由曬5斤魚,即把魚上的回形針夾到麻繩上。
在這個環節中,請幼兒自由曬5斤魚,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操作體驗的機會,感受。
3、展示并讓幼兒自主表達5斤魚的不同曬法,在師幼互動中在展示板上呈現4種曬法。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為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本次活動中,讓幼兒從小中大三類魚中自由曬五斤魚,并讓幼兒自主表達。請幼兒在自主表達5斤??的不同曬法,讓幼兒初步體會重量一定,
4、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多,并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5、教師讓幼兒曬5斤魚,要求條數最少,并把曬法和條數記錄在展示板上。
在這兩個環節中,教師對幼兒的任務提出了不同層級的要求,從自由的曬五斤魚,到具體有條數的要求,讓幼兒感知在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由于基數的不同(一斤魚、二斤魚、三斤魚),數量相應的變化,但是這種組合是有規律的,讓幼兒在這個環節中感知到這一總量一定,數量的有規律的變化。
6、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快速曬出10斤魚,串成魚干項鏈送給客人老師。
最后的任務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曬10斤魚,串成魚干項鏈。從曬五斤魚到曬十斤魚,這是對于幼兒的數概念的更高要求,在個體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借助于同伴合作的形式,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對于幼兒的數經驗有進一步的提升。
大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活動背景:
數學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去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知識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好奇心也越來越強。幼兒已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點數、目測等比較兩群物體的數量的簡單方法,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們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了“一樣多嗎?”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探究活動,生成開展了將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大班數學活動《一樣多嗎?》。
在活動中,為了使幼兒能正確理解并掌握用一對一的方法(一一對應)比較兩群或兩群以上的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的思想,我們以幼兒日常活動中最常見的游戲為載體,從搶椅子、找朋友的游戲→生活化情境(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作業評價,把科學、語言、社會、數學、音樂等學科有機整合并滲透到這個活動中去,真正做到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思想與方法,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按《綱要》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能比較兩(幾)群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
2、方法、過程目標:運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兩(幾)群物體數量的相等與不等的問題。一一對應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函數(數學主要是研究函數)的核心,且涉及到集合的概念。在此我們抓住這個契機,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與集合的概念,為引領孩子日后的學習,將起到一個十分積極的功效。
3、情意目標:讓幼兒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能克服困難、堅持學習,從而獲取成功的愉快及自信。
三、說――活動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活動來內化與建構的。因此,活動的設計與展開是教學的關鍵。本活動主要分三大塊按程序教學的要求而展開的。
第一塊,游戲活動導入。
主要通過孩子們平常最熟悉的音樂娛樂游戲活動“搶椅子、找朋友”讓孩子親身體驗用一對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概括出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比較兩個集合中的元素數量一樣多嗎?并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有機融合了音樂學科的要求,同時要求小朋友用一句較完整的話說出“××和××一樣多或××和××不一樣多”。
第二塊,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來鞏固及運用一對一的方法。
在課件中,第一部分利用碗和勺子,通過一只碗放一把勺子的`動畫演示,幼兒一目了然的就知曉了用一對一的方法可得出碗和勺子一樣多。第二部分通過小兔拔蘿卜,進一步解決了“不一樣多,多多少,少多少”這一問題;第三部分,主要遷移了日常生活中的植樹問題(也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一個難點),讓幼兒感知一棵樹一朵花一棵樹一朵花的序列問題,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四部分,通過“小劇院”這一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讓幼兒知道,票與座位一一對應,所以票的張數與座位的個數是一樣多,因此票的張數就是座位的個數。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可以掌握到一定的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及大量的數量詞,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塊,幼兒動手操作。
主要通過幾何圖形的分類,一一對應,進一步強化了幼兒對一一對應方法的掌握,同時在幼兒已有的兩群物體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嘗試三群物體進行比較。通過孩子們的操作,驚喜的發現他們可以通過計數比較,一對一對一的比較(其中可有排列整齊的對應比較;也有三個為一群的對應比較等)不同方法正確掌握三群物體的數量是一樣多嗎這一問題。
四、說――活動評價:
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我們十分注意學生的評價活動,因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功能是發展。為此在活動中盡量為孩子搭建評價的舞臺,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的自信,同時在評價中取長補短、整合不同的意見,使原先的學習成果得以補充、完善、提升。在評價中學生不同意見的碰撞,往往是深化學習的生長點,使孩子的學習得以延伸與發展。
【大班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說課稿07-23
大班數學優質說課稿06-17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05-15
大班數學說課稿模板07-30
關于大班數學說課稿模板09-23
大班數學區分左右說課稿11-20
大班數學說課稿區分左右11-18
數學說課稿1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