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亡羊補牢》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亡羊補牢》說課稿 1
【教材理解】
本課位于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主題為“可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本組教材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用具體的事情來說明一個道理。所說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思想方法!对⒀詢蓜t》包括兩個故事《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本課時主要學習《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立足教材的特點及新大綱的精神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說學習目標】
1、認讀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并能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4、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5、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懂得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做錯了事就及時改正。
【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法。這篇文章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極為富個性特征,意義深刻,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采用不同形式讀,加深理解。這也是適應新課標中講的:“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最重要的一種訓練。”
2、采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創設情境、朗讀感悟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我將用四個板塊的設計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課前談話,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
二、初讀故事,解決字詞問題。
三、精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四、揭示寓意,啟發現實意義。
五、結合練筆,應用寓言育人。
一、課前談話,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
第一步,學生討論自己讀過哪些寓言?文章圍繞哪句話展開?(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寓言故事,喚起他們對舊知的回憶,為后面教師直接揭示寓言的表達特點做了鋪墊。整體把握全文,梳理順序)
第二步,指明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簡要介紹亡羊補牢這個故事的梗概。
這一步,把對新內容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體現了聯系舊知建構新知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故事,解決字詞問題。
第一步,初讀課文,同桌互助解決字詞問題。然后全班交流反饋。
第二步,教師講解并示范“窟窿”這兩個字。接著學生在生字本上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并加強寫字姿勢的指導。
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錯誤。教師根據三個漢字在音、形、義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之處,分別加以示范指導,使學生對每一個漢字的掌握做到扎實、有效。在巡視過程中,教師對寫字姿勢及習慣好的孩子進行表揚,以暗示其他孩子。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將受益匪淺。
第三步,小組競賽、互學,創造性地表演再現文本,對于不理解的詞,我會及時給予適當地指導。
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當今教育之必須。教師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才得到發揮。教學中教師請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并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幫助理解,這一過程充分給足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在全體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又及時加以點撥,使接受學習與自主學習很好的貫穿整堂課的教學中。
三、精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第一步,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我抓住“勸告”一詞讓學生認識養羊人犯下得錯誤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后果,再抓住“后悔”一詞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要補牢,補牢帶來什么好處?
在這中間,我又設計了相應的語言訓練:一是讓學生想像養羊人后悔時的心理活動即是怎么想得,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如果上次聽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養羊人再不補牢的話,將會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第二步,引導學生體會“趕快”一詞在文中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補牢的重要性第三步,是讓同桌合作對話,養羊人修補羊圈時那個街坊又剛巧路過,想像兩人又會怎樣對話?
學生在上述感悟活動中充分認識了補牢的重要性。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后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現出來了。此時教師進行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四、揭示寓意,啟發現實意義。
第一步,要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藝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較,從現實的日常生活中找出類似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第二步,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實際,說說類似課文中的例子。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以及知錯就改帶來的好處或還處于糊涂之中的學生不改錯誤帶來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導中,我既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發生的事,又要聯系學習中發生的事,既要說亡羊補牢的事,又要說亡羊還未補牢的事。讓學生在現實中認識其重要性。
五、結合練筆,應用寓言育人。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應用亡羊補牢的寓意。設計時聯系前面教過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讓學生勸勸那里的居民,如果他們懂得亡羊補牢,那么最終也不會被洪水沖走了,同時讓學生勸勸經常不完成作業、有小偷小摸的同學,讓他們改正錯誤。這樣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護有這些行為的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說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的“微型教案”。這堂課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地概括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
【說效果】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都把學生放在和教師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調動了課堂教學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閱讀的全程中去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亡羊補牢》說課稿 2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20課《寓言兩則》之一《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就清晰了,教學與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在理解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位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ǘ、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為學生學習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ㄒ唬┭蛉ζ屏藗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亡羊補牢》說課稿 3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段閱讀教學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學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比較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也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語文教學中,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發現問題,增強思考,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古詩古文,成語故事、神話4篇課文,讓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后來又丟了羊,最后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學之前聽過成語故事,對《亡羊補牢》的故事情節并不陌生,但對其中的道理不夠明確,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聽眾的角色,在課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轉換,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講給別人聽,成為一位講述者。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設計及以說明。
一、檢查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第一屏:羊圈 鉆 叼 鄰居
第二屏: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養羊人在第一次丟了羊之后是:滿不在乎
第二次丟了羊之后是:后悔極了
第三屏: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亡羊補牢
2、激趣,回憶課文內容
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很多同學還喜歡講故事,上節課我們了解到楚國的楚襄王不聽大臣莊辛的勸告,遭到了秦國的攻打,莊辛就給他講了這個《亡羊補牢》的故事,楚襄王聽后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成為了一個好國王。
回憶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什么故事?
學生對課文內容早已不陌生,對其中的道理理解還不夠深刻,我通過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比較中明白道理,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驟進行。
1、默讀畫批,反饋交流。
(1)提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思考養羊人兩次丟了羊之后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2)反饋畫的句子:那個人滿不在乎地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第一次丟羊后————————滿不在乎。
當養羊人發現羊圈上有一個大洞,狼鉆進洞叼走一只羊, 養羊人對此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
、汆従涌匆娏耸窃鯓诱f的?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讀一讀,說說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趕快”一詞、句尾的“!”體會鄰居關心他,為他擔心,為他著急,想讓養羊人趕緊修羊圈。
、诮巧w驗:你們一下子就聽懂了鄰居的話,他是在讓養羊人修羊圈,而且還要及時修!那你們現在就是這個鄰居,我是那個養羊人,快來勸勸我吧!
、劢處煾鶕䦟W生相勸的話,適時說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養羊人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不聽勸告)
為什么會滿不在乎呢?你們猜一猜我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讀: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誰能把養羊人滿不在乎地樣子讀出來?
、芡婪纸巧首x,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菡且驗轲B羊人滿不在乎不聽勸、不補羊圈,結果第二天羊又丟了,這就是亡羊(板書亡羊)。這個“亡”就是丟失的意思。
過渡:那個人又丟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態度?
★第二次丟羊后——————后悔極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都怪我呀,我應該聽鄰居話。”
讀讀兩句話,比較哪一句更能表現他后悔的心情。
、谙胂箴B羊人當時的表情、動作、語氣、語言體會養羊人特別后悔的樣子。
讀一讀、評一評。
、勰憔褪悄莻養羊人,請你把當時的情景說一說。
2、改正錯誤,補好羊圈
養羊人不僅知道自己錯了,是怎么做的?讀一讀、說一說。
3、梳理歸納,比較不同
(1)回想兩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態度、行動、結果一樣嗎?你從中明白什么道理?態度 行動 結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滿不在乎 沒補羊圈 又丟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極了 立刻補好 再也沒丟過
【設計意圖:在這里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歸納,進一步比較兩次丟羊后態度、行動及結果的不同,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這個養羊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自己說一說。
★再讀讀第三自然段。
★結合生活實際,自己或他人的實例談談理解。
預設:1、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就引導“亡羊補牢”與“知錯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師舉一個實例引導。
三、指導評價,講好故事
1、我們學得這么好,不僅了解了內容,還明白了道理。
指導:
。1)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講清楚:講出養羊人兩次丟羊后的不同態度、不同做法、不同結果。
。2)在講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
今天評選出“講故事小能手”。那就來練練這個故事吧。練講故事,互相練,指名講
2、評價講故事情況:故事的內容講清楚
講的是否生動(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心理)
四、識寫“應該”,正確書寫
養羊人終于明白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我們來學習“應該”二字
。ㄒ唬┯涀中危 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該”字利用“刻”“孩”換偏旁來學習)
。ǘ⿻鴮懀
1、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應”寫漂亮,該注意什么?
。1)整體看:幫包圍結構。 廣字旁里面的筆畫容易寫散。
重點筆畫:
。2)教師范寫(強調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描紅,獨立寫。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
(4)投影反饋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字。
。5)學生修改自己寫的字,再對照范字獨立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漂亮。
2、“該”的言字旁應該寫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兩個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筆是點。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1、歸納總結:看來“亡羊補牢”還真是個好辦法啊?磥碛械氖虑槌隽瞬铄e及時補救還來得及,不會再造成損失。這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僅學會了故事,懂了個道理,還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呢!
2、布置作業:必做: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聽。
選做:把自己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滿不在乎
15 亡羊補牢
后悔極了 修好羊圈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說課稿 4
《亡羊補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所以,我把本次說課的。主題確立為了:強化自主合作學習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強化自主合作學習
縱觀本堂課,自主學習的環節有一處,如下:
1、“通讀故事,會講故事”這一環節,我出示了自主學習提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把預習時勾畫出的難讀的生字、生詞,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故事讀熟;不知道意思的詞語借助注釋和圖畫理解一下。并設計了自主學習檢測的三個環節:
(1)開火車認讀生詞。
(2)抽讀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紅色的輕聲字、生字、多音字。
(3)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街坊”“窟窿”“結結實實”的意思。這一自主學習的環節幫助學生掃清了字詞障礙,為后面的順利學習做好了鋪墊。
合作學習的環節有二處,如下:
1、合作問答
師:講故事是有一定順序的。看著題目,大家先來提提問題。我們就知道故事的順序了。
生:怎么會丟羊的?
生:丟了幾次羊?
生:怎么補牢的?
生:后來怎么樣?
師:(隨機板書學生的問題)按照這樣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讀課文后同桌兩人合作問答。
學生讀課文后互問互答。這一合作交流,為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為順利講好故事做鋪墊。
2、合作講故事
師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練習講故事了。同學們可以一個人根據板書講這個故事給小組成員聽,也可以小組合作講,講故事時可以配上動作。學生練習講故事后,小組匯報講故事。當然,展示時有的小組選擇了個人匯報,有的選擇了合作匯報。不管方式如何,孩子們合作得都很好!
二、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3個:
1、認記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難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關于教學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我采取了根據板書提問,同桌互問互答,理清故事順序,然后小組合作講故事的方式輕松突破。
而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又采用了逐層提問,順勢引導的方法,如:
一問:養羊人的心情變化。一開始她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無所謂的樣子,后來趕快補羊圈的時候,心里很不平靜。可能怎么想呢?
二導:一個“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可以表揚表揚他吧!
三延伸:這個故事流傳到現在一千多年了。養羊的人不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讀了這個故事自然會想到自己,想到身邊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補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說一說。
在孩子們交流后,課件出示: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并揭示了這個故事的出處,學習了相關的八字成語。
反思這堂課,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懇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讓我更加進步,謝謝!
《亡羊補牢》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寓言故事的第一課。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二、說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通過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本課,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使學生形成能力。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設計
1、為了孩子們在談話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拉近距離,我采用了談話激趣法揭示課題。
2、然后初讀解題。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煉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4、明理,通過學生以物生情,學到的知識得到升華,突破重難點。
5、拓展補充,激發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
六、說教學效果。
這篇文章故事性強,道理淺顯,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故事情節,讓同學們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悟道理。同時,我還注意生字詞的識記。教學效果良好。
《亡羊補牢》說課稿 6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9課《寓言兩則》之一《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三、說教學設計:
一、 題目切入,引發期待:
。ㄔO計理念:以題目切入,緊扣題眼“亡”“牢”,既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又使學生意識到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會發生變化。)
二、學習字詞,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認讀,集體糾正。 重點指導:多音字:圈
。ㄔO計理念:字詞疏通為課文的理解掃清了障礙。)
三、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 朗讀課文,掌握故事主要內容。
2. 指導重點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養羊人和街坊的對話。(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出示句子: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2)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想法。(轉換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設計意圖: 通過對重點句式的指導,使學生明白了反問句、雙重否定句這些特殊句式在表達中的獨特作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鋪墊。)
四、創設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設計意圖:在特意創設的情境里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角色。在“修”與“不修”的后果對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試用“亡羊補牢”的道理處理問題,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亡羊補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板書。
1.突顯故事的“寓言”體裁;2.體現故事“寓言”特點;3.精煉故事內容
4.美化板書形式。
在整個板書內容的設計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規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力求通過板書促進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情感的融合,讓教學涌動著情感的靈性,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心靈交融的過程中不斷生成、內化,努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生成。
五、說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說課稿 7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課題入手。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接著扎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之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钡牡览。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
二、理解課題意思。
1、理解“亡”的意思。(課件:選項:
1、逃2、丟失3、死)
2、如果出現分歧要求學生到書中去尋找答案。通過文中出現的字詞確定為“丟失”的`意思。
3、理解“牢”的意思
根據課文內容來判斷:羊圈的'意思。
4、理解“補”的意思
補羊圈是什么意思?(修理、修補羊圈)
解釋“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教給學生把詞中的字的意思整合來理解詞語的意思的方法。
三、理解成語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1、學生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第一次是怎么丟的。
。ㄑ蛉ι嫌幸粋大洞,夜晚朗鉆進去,叼走了羊。)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丟了之后,又發生了什么事?
(他的鄰居勸他:“趕快把羊圈修好吧!”那個人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學生回答得同時,教師課件出示養羊人和鄰居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勸”和“滿不在乎”兩個詞語。讀出自己的體會。在指明學生分別扮演鄰居和養羊人,表演對話。
3、讀完鄰居和養羊人的對話,你覺得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是什么態度?
。M不在乎。同時師板書滿不在乎。)
4、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結果又發生了什么事?
。ㄑ蛴謥G了)
5、這次養羊人又是什么態度呢?
(后悔極了。同時師板書后悔極了。)
6、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體會“趕快”和“許多”。用課件出示帶有著這兩個詞和不帶有這兩個詞的兩句話作對比。讓學生先在文中找“趕快”的近義詞:“立刻”。出現在鄰居勸養羊人的時候。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養羊人態度的變化和后悔之情。在理解“許多”的時候,可以先從許都這個詞本身去理解,然后再從他出現的語境中去理解。表達養羊人決心悔改藥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
7、體會“亡羊補牢”中“免得再受0損失”的道理。
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現在修補羊圈有沒有作用。(課件出示文中詞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8、悟出道理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然后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生活除了插座該怎么辦。使學生真正受益。
四、講故事。
讓學生扮演勸說別人的角色。假定身邊的人有犯了錯誤的卻依然不改正,請你給他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勸他把錯誤及時改正,免得再受損失。教師給學生出示一個脈絡,以便于讓學生思路清晰地講故事。即文中出現的提示故事發展的詞語:從前有一天第二天從此以后。同時滲透文章的寫作順序。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從前有一天第二天從此以后
《亡羊補牢》說課稿 8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捈とそ沂菊n題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教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我們先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過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ㄈ┏踝x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的過程
4、 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增刪
《亡羊補牢》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通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3、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教法學法:
談話法、啟發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學具:
課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幸;貞2分鐘。(學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憶2分鐘由我來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話題為“幸福的課堂”。開學以來,在語文課上你感覺什么是最幸福的?(學生回答),大家說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課堂上,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幫助。
師:帶著美好的心情,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語文學習,好嗎?
二、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W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2、看來同學們都是喜歡讀書的孩子!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嗎?寓言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蘊含一定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是人虛構的……)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再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二、質疑課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這個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亡、牢)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這個字的,我是通過聯系課文的內容理解的……
3 、請你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生:羊丟失了把羊圈修補好。)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說的真清楚,課前的預習很全面!首先,請大家聽課文的朗讀,邊聽邊注意生字詞的讀音。(課件播放)
2、下面,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檢查字詞:(開火車讀)
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
多音字:圈 近義詞:街坊-鄰居
4、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5、指導寫字。
四、精讀課文,小組學習。
字詞掌握的不錯,把字詞帶入故事中,每組選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5名學生讀課文)
同學們概括的真清楚,講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讀課文,依據自學提示的'內容,展開小組討論。
出示自學提示:(課件)
1、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羊丟了之后,街坊和養羊人他們分別是如何表現的: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街坊真誠的勸告,可養羊人什么表現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指名分角色朗讀。)
3、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變換(一、二)
4、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句式變換(三)
5、討論交流。
6、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故事我們已經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3、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時,就可以按“理解題意—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這樣的方法學習。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第一次丟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丟羊 后悔——修羊圈
結 果 再也沒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理解“亡羊補牢”的故事內容。
認識到犯了錯誤后要及時改正,并采取措施防止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積極面對困難的態度。
教學準備:
《亡羊補牢》的故事書或電子版
繪本中角色的圖片(牧羊人、狼等)
彩色筆、紙張
相關的手工材料(如毛線、布料等)
教學過程:
導入(5分鐘)
通過提問引起興趣:“你們知道什么是‘亡羊補牢’嗎?”引導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想法。
簡單介紹今天要講的故事名字及其大概含義。
講故事(10分鐘)
使用繪本或者電子設備播放《亡羊補牢》的故事,邊講邊展示相應的插圖。
在講述過程中穿插提問,比如“為什么羊會被狼吃掉呢?”、“如果牧羊人早點修補好籬笆會怎樣?”,鼓勵孩子們思考并回答。
討論環節(10分鐘)
分組討論:將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圍繞“如何避免失去更多的羊”這一主題進行討論。
每組選出代表來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手工活動(15分鐘)
根據故事情節,組織一次簡單的手工藝品制作活動,比如用毛線編織一個小圍欄模型,象征著故事中的籬笆。
強調通過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總結與反思(5分鐘)
回顧整個故事及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點。
提問:“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重要的教訓呢?”幫助孩子歸納總結。
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能夠勇敢面對,并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
作業布置:
回家后向家人復述一遍《亡羊補牢》的故事,并談談自己從中學到了哪些道理。
畫一幅圖畫表達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或感受。
《亡羊補牢》說課稿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及其寓意。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運用圖片和動畫輔助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故事中體會到及時改正錯誤的重要性。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和寓意。
難點:將寓言故事的寓意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亡羊補牢》的動畫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問:看完動畫片,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嗎?
初讀課文: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復習生字新詞。
請學生朗讀課文,糾正發音。
精讀課文:
默讀1-3自然段,找出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的表現。
朗讀4-5自然段,討論為什么狼會有第二次機會鉆進羊圈。
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養羊人和鄰居的不同心情。
揭示寓意:
提問:養羊人最后為什么不再丟羊了?
引導學生理解“亡羊補牢”的意思和寓意。
課堂練習:
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嘗試用“從此”造句。
拓展延伸:
討論: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你是怎么做的?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故事內容。
引導學生將寓言故事的寓意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亡羊補牢》說課稿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圖片、朗讀課文和討論問題,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對故事寓意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認識到及時改正錯誤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和寓意。
難點:將寓言故事的寓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引出《亡羊補牢》。
解釋“亡羊補牢”的意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課文:
請學生朗讀課文,糾正發音和斷句。
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精讀課文:
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態度。
提問:養羊人為什么第一次不補羊圈?第二次為什么又補了?
引導學生理解養羊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過程。
揭示寓意:
提問: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道理?
引導學生理解“犯了錯誤,只要及時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
課堂練習: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嘗試用“如果……就……”的句式造句。
拓展延伸:
討論: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你是怎么改正的?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并討論如何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將寓言故事的寓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亡羊補牢》說課稿 13
教學目標
理解《亡羊補牢》的故事內容。
通過故事學習到做錯事后要勇于承認并盡快改正的道理。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責任感。
教學準備
《亡羊補牢》的故事書或PPT。
與故事相關的圖片資料。
彩色筆、紙張等手工材料。
教學過程
導入活動(5分鐘)
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思考:“你們有沒有做過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呢?如果有的話,后來是怎么解決的?”以此引出今天的主題。
講故事(10分鐘)
使用故事書或PPT向孩子們講述《亡羊補牢》的故事,并配合圖片幫助理解。
講述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問,如:“為什么羊會跑掉?”、“牧羊人最后是怎么做的?”等,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討論。
角色扮演(15分鐘)
分組讓孩子們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重現故事情節。
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并體驗到犯錯后主動改正的重要性。
討論環節(10分鐘)
回顧整個故事,討論其中的關鍵點:“如果我們犯了錯誤該怎么辦?”
引導孩子們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時是如何處理的。
創意工作坊(10分鐘)
提供彩色筆和紙張,請孩子們畫出他們想象中的“完美的羊圈”,同時談談自己的想法。
這個活動旨在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同時也讓他們進一步思考如何避免錯誤的發生。
總結與反饋(5分鐘)
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強調正面應對錯誤的態度。
鼓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故事里的牧羊人一樣勇敢地面對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
家庭作業
請家長協助孩子記錄下本周內自己所犯的一個小錯誤以及之后是如何改正的。下周回校時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聽。
【《亡羊補牢》說課稿】相關文章:
亡羊補牢說課稿03-01
亡羊補牢說課稿8篇10-16
亡羊補牢說課稿(8篇)09-14
《亡羊補牢》說課稿(7篇)11-18
《亡羊補牢》說課稿8篇10-21
《亡羊補牢》說課稿通用7篇10-20
亡羊補牢的作文09-08
亡羊補牢作文11-07
《亡羊補牢》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