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鳥的天堂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午好!
我是語文組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鳥的天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是我對教材的分析。
《鳥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五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靜態的大榕樹和群鳥亂飛的活潑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動靜結合,遣詞造句精妙準確,韻味十足,情感表達充沛,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將從以下三個維度來闡述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詞, 能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
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認識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語文素養。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根據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學生學習基本情況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理解文中描寫大榕樹的奇特與美麗及其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景象。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學習其“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描寫手法。
二、說學情
現在我來分析一下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和研究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分析好教材,還需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正處于感性思維活躍的階段,想象力豐富,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但是現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機會欣賞“鳥的天堂”這樣難得的奇觀,而且觀察和描寫景物的能力還很不足,因此在學習課文、理解句子、體會感情等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學學法
下面我再來說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本節課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依據本課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采用以下三種教法:一是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啟發式教學,把質疑問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三是講授法,補充講授學生難以回答的問題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幫助他們深入學習。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學生會學。針對本課,我將引導學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法等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合作、探究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再說說整個說課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學過程。在遵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五個板塊來進行本課的教學,它們分別是: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三板塊:走進鳥的天堂,感受大榕樹;
第四板塊:走進鳥的天堂,感受群鳥活動;
第五板塊:破解難點,總結升華。
本課教學時間是1課時。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在導入環節,我計劃采用從“題眼”入手的方法導入,指著黑板上的題目問學生:同學們,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樣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讓學生分別解釋下“天堂”的幾個意思。在學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著追問:文中“鳥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寫了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有點明中心的作用。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從“題眼”入手,形成“閱讀期待”心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
導入完畢,新課開授。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給學生播放課文的朗讀音頻,讓他們邊聽、邊讀,邊在文中勾畫出要求會寫的14個生字詞,并且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為此,我設置了如下思考題:
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畫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感受的語句。
聽完朗讀以后,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生字詞。這一環節我會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的生字詞,指名讀詞語,并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不可計數”的“數”的讀音,“應接不暇”的“暇”的寫法,這一環節為學生理解課文掃清了字詞障礙,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然后,讓學生自由回答我設置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較為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我會放手讓學生去學,盡量輔導后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塊:走進鳥的天堂,感受大榕樹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重點之一,為了讓學生理解大榕樹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體會靜態美,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關描寫榕樹的句子勾畫出來,想一想作者描寫了榕樹的什么特點?在學生朗讀后,根據學生的分享發言進行小結:榕樹的特點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讀一下描寫榕樹大而茂盛的語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具體來說,我是這樣指導學生:
(一)指導學生體會榕樹“大”的特點
1.抓住重點詞語和重點語句。如第6段中的“許多株”“一株”“兩株”等詞語,針對這些詞語啟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為什么“我”認為是許多株,有的朋友認為是“一株”,還有的認為是“兩株”?同時,還應讓學生朗讀此段,在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體會榕樹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這三句話,引導學生分析“不可計數”一詞,追問:不可計數的原因是什么?學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運用聯想與想象。讓學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畫面,來體會榕樹的“大”。
3.利用多媒體。我會出示大榕樹的圖片,邊講解邊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這樣更直觀可感。
(二)指導學生體會榕樹“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點
1.抓關鍵詞語和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幾個句子,通過互相交流啟發,使學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點縫隙”等數量詞來體會榕樹“多而密”的特點。再通過抓住“翠綠”“顫動”等詞語來體會榕樹美麗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大榕樹的無比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其實是對大榕樹“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贊美與喜愛。
這一環節,有方法,有指導,在理解關鍵詞語和語句深刻含義的基礎上,也使學生領會了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撥動了他們心靈上琴弦,引起了學生情感上共鳴,也解決本次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板塊:走進鳥的天堂,感受群鳥活動
此環節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二,我通過指名讀12—13自然段,提示學生邊聽邊想象: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課文。當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后,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導學生從鳥的數量多、形態多、姿態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畫面、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著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景象,學生通過想象講述鳥可能會有的各種形態,從而把抽象的文字符號轉換為具體可感的視覺表象,令學生身臨其境,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以此感受鳥的天堂的動態美。
第五板塊:破解難點,總結升華
在前幾個板塊的學習后,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大膽質疑,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中有的鳥的天堂加引號,有的沒有加引號呢?通過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鳥兒們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樣,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樹確確實實是鳥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業。請你為旅游景點“大榕樹”寫一篇導游詞。其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
五、說板書
最后我來說說本課的板書設計。為了體現教學意圖、突出重難點,顯示教學思路,利于學生理解,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鳥的天堂
第一次 榕樹 大 美(靜態)
第二次 鳥 多 歡 (動態)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以上就是我對《鳥的天堂》這篇文章的說課,謝謝各位考官!
【部編鳥的天堂說課稿】相關文章:
部編鳥的天堂說課稿01-02
部編版《鳥的天堂》說課稿02-24
部編鳥的天堂說課稿10篇01-02
部編版《鳥的天堂》說課稿11篇02-24
《鳥的天堂》說課稿02-24
《鳥的天堂》說課稿02-25
鳥的天堂說課稿12-30
鳥的天堂說課稿01-06
鳥的天堂優秀說課稿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