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課題《發新書》,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讓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出多種算法,體驗多種算法,然后比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豎式的寫法。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組織學生在前面計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通過交流、討論,達到對算法的優化,在通過“試一試”、“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達到知識的掌握。
三、說學法:
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先試一試,從試的過程中發現方法,再在小組里和同學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學生的認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讓學生給學生講方法,反而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讓他們自主地總結出計算方法。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
[使用教材]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二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義和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
2、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豎式的寫法。
[教材分析]
重點:1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能探討出多種計算兩位數減兩位退位減法的方法。
2、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小棒、電腦、課件。
學具:小棒、計數器。
[教學流程]
一、基本訓練
上課一開始,錄音機里播放出節奏明快悅耳的樂曲,學生聽到樂曲立即做好聽算準備。接著錄音機里報出20以內進位加法的口算題,學生逐題寫出得數。算完后,教師報答案,學生自己核對。在3分鐘里完成20道題。
二、導入新課,探究新知:
1、顯示發新書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2、讓學生思考50本夠不夠是什么意思?說一說你的看法。
3、教師記錄學生提出的問題。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小明他們班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師向學生講合作學習的要求,學生分組思考這道題有什么好辦法算出來?
5、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回傾聽學生的交流。
6、學生匯報合作結果。
A豎式的方法。
(1)、|讓一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說出列豎式的方法。教師板書:
29+18=47
29
+118
47
(2)、讓學生觀察這個豎式,你有哪些還不太明白?(突破滿10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3)、請學生總結出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列堅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成一首兒歌:
進位加法要記牢,相同數位要對齊,
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是要進一。
B、擺小棒的方法。
(1)、擺小棒,并鼓勵學生邊說出自己擺的過程。
(2)、讓學生比較擺小棒和列豎式這兩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
C、口算方法的嘗試:
(1)、請學生說一說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讓學生再比較這三種方法哪一種要簡便一些?說一說原因。
三、鞏固練習:
1、+
森林醫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讓學生先說一說這兩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2請學生試著改正過來
2、讓學生完成試一試里的習題。
四、這節課里有什么收獲?質疑: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齊唱兒歌結束。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ㄒ唬﹥热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這部分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筆算。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口算和兩位數加兩位數吧進位加法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例題在計算過程中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理解并掌握進位加法中“滿10進1”的方法;二是在進位加法的筆算過程中領悟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使完整地掌握筆算加法。例題的得數是整十數,“試一試”的得數不是整十數,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理解“滿10進1”的原理,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索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跋胂胱鲎觥毕葞椭鷮W生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ǘ┙虒W目標
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四點:
1、知識與技能: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在100以內)。
2、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想象、推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況能力。
3、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yu 結果。
4、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懂得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從小就養成愛學數學的好習慣。
。ㄈ┲攸c
理解、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ㄋ模╇y點
理解進位加法中“滿十進一”的算理。
二、說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學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探索新的算法,問題的解決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這樣安排有利于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討論法 討論、交流,學生易于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啟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于形成平等、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要創設更多的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的機會,使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如:擺一擺、撥一撥、算一算、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去發現新知,構建新知,從而掌握新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品質,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以致用 葉圣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所以在學完新知后,及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增長智慧,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說過程
。ㄒ唬⿵土晫
安排20以內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內不進位加的豎式計算來為新知學習做鋪墊。
(二)探索算法
學生用小棒、計數器等學具、教具來演示滿十進一的過程,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用“滿十進一這一步在豎式中怎樣表示”來引出進位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ㄈ霸囈辉嚒辈⑿〗Y
學生獨立計算“試一試”,熟悉計算過程。通過與之前所學做比較得出課題進位加,并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ㄋ模┚毩暸c總結
在小結的基礎上完成練習。在練習中有理論作為指導。最后做出全課總結。
。ㄎ澹┳鳂I
安排了一道開放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3
【教材簡析】
這個信息窗是在學生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學習筆算的開始,又是以后學習萬以內數加減計算的基礎。運用海邊活動為素材,主題鮮明有趣。借助孩子們喜歡的參觀水族館,使學生在整個信息窗學習中始終感受著大海的魅力,激發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和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有效的解決了本節課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計算時先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計算法則。同時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發“問題串”的特點,把計算教學和實際應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學生感興趣的海底世界為題材,創設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串,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策略目標:創設情境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能力目標:從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從解決具體的事物抽象到數的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數與符號感;
4、情感目標:體驗數學情境,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探究數學問題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與學生談話,在前面我們在大海邊做游戲,捉小蝦,捉小蟹,從中還學會了許多數學知識,今天老師帶你們到青島新建成的旅游景點看一看,看完了你猜猜這是哪兒?
2、引導學生說出猜出的地方,并說說自己是否喜歡。接下來老師帶領學生到展廳看看。
3、啟發學生仔細觀察,說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在兩個魚缸里有這么多漂亮的魚。老師可以緊接著再啟發學生,看到這些美麗的魚,都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圖“展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數學問題。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氣氛,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條件。]
二、主動探究,感悟新知。
1、解決問題。
。1)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解決提出的有趣的數學問題。首先解決左邊魚缸里有多少條魚?
。2)引導學生列一個算式。(板書14+28=)
。3)引導學生思考用加法計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讓學生估計一下魚缸里的魚,大約是幾十多?(三十多、四十多)
。5)學生在小組內動手做一做,驗證一下結果到底是多少。
2、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的學具,(例如:小棒、方塊、計數器等)學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練習紙上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選擇哪種學具幫助問題的解決。
。2)老師提要求,小組合作先擺一擺,再說一說,進行交流,還可以把擺的過程記錄下來。
。墼O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具動手實踐驗證結果到底是幾十多,由學數學轉變為做數學。在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
3、交流匯報,析算理
。1)教師引導學習小組匯報展示。把在小組內擺的過程用實物展臺擺給大家看看。
(2)重點引導學生說一說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是怎么把兩部分小棒合起來的?單根的小棒滿了十根怎么辦?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可能會一邊擺一邊說:擺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對應著擺好2捆8根;先把單根和單根的合起來,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滿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邊(演示捆成一捆的過程),然后還有2根單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來(用手演示合的過程),最后是4捆零2根,4個十、2個一,也就是42。
。3)撥計數器的小組重點指導,個位8個珠子加4個珠子后,即個位滿了十個珠子再怎樣撥?
(4)教師引導用豎式計算的同學說一說“1”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計算時是怎么想的?
。5)教師根據同學說出的寫豎式時應注意到什么,一邊板書,一邊進一步指導。思考剛才是先從個位加起,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學生動筆算算試試。找一名學生板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結果都是42,從哪一位加起比較好?
4、歸納方法,明算理
小結:前面我們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時候,可以從個位也可以從十位,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進位加法,做這樣的題的時候,從個位加起比較好。
。墼O計意圖:介于學生的實際年齡和認知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擺一擺,再抽象到數的計算,其中計數器的演示作為直觀到抽象重要過渡過程,循序漸進,既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學生更好的明確了算理。]
5、仿例練習,用豎式計算
。1)教師談話:剛才通過動手做一做,左邊魚缸里有多少條魚我們解決了,還要解決右邊魚缸里有多少條魚,打開書,做在書上。
(2)學生板演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兩道題你發現了什么?和以前的計算題有什么不同?
6、揭示課題
(1)教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
。2)在做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都要注意什么?
小結: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7、解決學生提出的其它問題。
過渡語:同學們算的都很好,剛才我們游覽了海底世界,參觀了展廳,接下來我們到海灘上去玩一玩。
。墼u析:仿例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通過觀察、思考發現新知識的特點,并且引導學生自己說出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從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出示右邊的情境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解決練習題中的問題。
1、猜一猜貝殼下面的數是幾。
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
2、判斷。
先獨立思考,再舉判斷卡判斷。
3、猜一猜,小海龜可能是幾?
學生有可能會說出許多不同的答案,
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墼O計意圖: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生動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體會到知識產生于生活情境中,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四、全課總結,升華知識
下課鈴聲響起,老師評價在這節數學課中,同學們學習的非常認真,有些貝殼想送給他們,了解男生有幾人,女生有幾人,然后引導學生思考50個貝殼夠不夠,并試著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會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以及利用豎式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今后學習多位數加法筆算的基礎。教材呈現的例題,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將小棒或計數器抽象成豎式的經驗,那么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困難在于理解進位加法豎式計算時“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以及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學生特別容易忘記寫進位“1”。
三、說目標
1.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小棒和計數器,交流各種方法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豎式“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并能用豎式正確的進行計算,正確率達到80%以上。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交流學習成果,培養解決問題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進位加法豎式中“滿十進一”的算理和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四、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創設一個班級圖書角的情境,出示主題圖。故事書、科技書、連環畫分別有23本、11本、18本。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并列出算式。這樣設計,一題多用,既復習了舊知,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環節二:主動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環節所列算式當中,23+18這一算式是學生沒接觸過的。由此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計數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種計算方法(預設會出現擺小棒、撥計數器、列豎式這三種方法),組員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討各種算法之間的聯系,最后匯報交流成果。
重點引導學生說一說單根小棒夠了十根該怎么辦?計數器個位上的珠子撥到十個以后該怎么辦?豎式計算時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后該怎么辦?
這就直觀的反映出在豎式計算當中個位上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學具為豎式中的進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撐,有助于對算理的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五、說特色
1.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四能”,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把直觀模型、動手操作與豎式計算緊密結合起來,借助幾何直觀理解抽象的算理。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下一課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奠定基礎的。
本單元教學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教材由“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引出教學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由例1和練習四組成。例1通過提出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引出98+25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和是三位數的進位加法。著重解決“十位滿十,怎么辦?”緊接著例1教材以橫式、豎式的形式出現了10到練習題。由于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100以內進位加法的筆算和口算,對加法的法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因此教師要加強聯系,降低計算的錯誤率。為此,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和的書寫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結合新課程標準,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和是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增強估算意識。
3、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設計思路
《標準》提出: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應用問題與計算有機結合。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我改變枯燥的計算教學,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一)情境引入、學習新知
創設宋詔橋小學舉行“慈善一日捐”的情境,出示3年級部分班吉捐款統計表:
班級
301
302
303
捐款(元)
67
29
58
學生根據統計表提出可以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①301班和30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302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③301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④三個班級一共捐款多少元?
先解決第一和第二題
“慈善一日捐”是我校每個月都在舉行的活動,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能學生體驗到學習計算的實際意義,也能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通過先解決301班和302班,302班和303班一共捐多少元?以67+29、29+58兩個算式來復習舊知。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的方法來記孫,并且讓學生說說在筆算是要注意些什么,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記憶,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
。ǘ┨骄克惴,理解算理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于是我運用遷移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1、計算67+58
(1)學生獨立嘗試筆算(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情況)
。ǎ玻┛偨Y方法
。粒撼鍪緦W生正確的筆算,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讓學生知道正確的計算方法,著重讓學生知道并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
B:總結計算方法:個位7+8=15,在個位寫5向十位進1,十位6+5+1=12,在十位寫2向百位進1。
。茫簬熯M行演算,教學書寫格式
。3)判別糾正
出示計算錯誤的學生算式,讓學生進行判別。說說為什么錯,錯在哪里。
之前學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計算法則,在此基礎上先讓學生嘗試計算。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類推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再采用討論、比較等方式學習。這樣充分發揮知識遷移的效力,又可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病L試練習
解決三個班級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計算96+58。
這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中說說你是怎么算的,通過向別人表達計算的過程來達到進一步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方法,又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ㄈ╈柟叹毩
練習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對所學知識有進一步地提升,讓學生學有所用。
1、專項練習
2、基礎練習
要求學生先不計算,連一連。反饋是要求學生說說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這一題不僅重視估算,又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全面地發展。
4、發展練習
第二小題填出正確答案后,讓學生說說加數的十位最小能填幾?如果和是兩位數加數可幾?這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6
一、教學內容
我這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第61頁。書上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著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這節課的內容是后面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進位)基礎。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兩位數加整十數,接著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例題通過分別求數學課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語文課本和一包數學課本一共有多少本這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心理上喜歡接受這些計算并迅速進入思考算法的狀態。然后教材分別以學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現了多種算法,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例題,是從不同的兩種課本求一共有多少本這種實際問題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在計算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運用獲得的方法進行口算,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還組織學生討論“計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這種對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新課前,我提前讓學生對新課進行了預習并對舊知識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在教學例題時,先學生回憶了預習時在主題圖上獲得的數學信息并進行歸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喜好提出數學問題問題,并讓學生運用昨天學習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列式計算。在教學35+30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我來當學生在學生講解到比較關鍵的時候我以學生德身份提出問題,這時全班的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很多同學都說了了自己的算法,雖然有的同學總結的不是很好,但是通過這一方法大大鍛煉了學生總結,表達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有了前邊當小老師的鋪墊在教學35+3的計算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情緒很高,我順勢讓同桌討論各自的算法并進行總結發言,看誰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到此學生更加深了對“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法。
我還組織學生討論“35+30和35+3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過這種對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即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幫助學生更清楚的建立數位的概念,減少計算中的錯誤。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專心,投入,獲得了不少的新知識,請小朋友談談你自己的收獲好嗎?”通過學生談收獲,師生共同總結全課,不僅使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梳理的過程,而且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本課教學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他們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達到師生和諧相處和知識的滲透是潤如細無聲的境界。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說課稿】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說課稿10-25
《兩位數加兩位數》教學反思06-21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教學反思10-18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的教學反思范文07-09
《兩位數乘兩位數》說課稿(精選20篇)10-18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說課稿11-20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說課稿09-15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說課稿05-17
兩位數減兩位數教學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