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豆子》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豆子》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數豆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中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會數、會讀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此時學生對認讀100以內的數具有了一定的體驗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編排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100以內的數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體現了在認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體驗數數、估數方法的多樣性和數學的靈活性。
二、說學情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對學習可能還有些不適應,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思維上還是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以具體的實際操作為基礎,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的知識,體會到對數的認識。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會有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2)能說出各位數的名稱,識別各位數的數字的意義。
(3)結合現實素材,感受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算,初步建立數感。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應用“比較”來估計豆子的數量,讓學生經歷估計的過程。
教學難點: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計數器、黃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紙盒子若干
(2)學生準備:小木棒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等。
學法:1、動手操作法: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這樣一些活動,讓學生更輕松的學會知識,發展數感。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意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流程
然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有意義的、實際的、對以后的學習生活有幫助的學習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進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具體的問題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體驗和感知數學,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
課堂的導入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我的課程是這樣導入的:
桌子上擺好了要用的豆子。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此時學生就會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說,是用來吃的。有的說,是用來數的。或者其他的答案。此時我因勢利導引出要在數豆子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二)數出規定數目的豆子,初步體驗估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要是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那么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在第二環節中,設置了2個活動。并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要學會合作,互相謙讓;數豆子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豆子掉在地上。具體操作為: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這把豆子的顆數。
活動二:數一數,看看估計的顆數與實際的數量相差多少。
通過以上兩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際的感知過程中對數有一個大體的感悟,讓學生初步體驗估算。
(三)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估數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還強調“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1.師生互動。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學生選用剛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來進行估數。這時學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
2.小組合作。在小組間通過合作進行估計老師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估計。
3.匯報交流。每組選2名代表匯報,說說估計結果,并介紹估數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并提出不同意見。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懂得估計也是有根據和基準的。
(四)精心設練,學中用新
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的練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鞏固練習。
讓學生小組間進行抓豆子和估計豆子的游戲。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復習。
2、提高練習。
讓學生把剛剛估計出的數在計數器上進行撥數,并把撥出來的數字寫在練習本上。對于特殊的數字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單獨指導。如“22”“100”等,并認識第三位是“百位”。
3、拓展練習。
對于數學的教學和學習,我們應當注意應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知識,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在此環節設計了一個猜數的游戲。讓學生既對數的大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學生對于計數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數,找一名學生背對著計數器猜數。其余的同學都做小裁判,告訴猜的那名同學所說的數是大了還是小了。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就像游戲一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當學生自己先進行猜數游戲時,他們總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怎么才能讓游戲進行下去的問題,做出自己判斷。
(五)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數學學習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表現的比較?
通過這幾個問題結束本節課。
六、說板書設計
附:板書設計
七、說教學評價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數豆子》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聯系
“數豆子”是“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的最初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的數,會數、會讀10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此時學生對認讀100以內的數具有了一定的體驗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編排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100以內的數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體現了在認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體驗數數、估數方法的多樣性和數學的靈活性。
教材并沒有直接給出估計的含義,而是通過智慧老人提出的問題“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有多少粒”入手,讓學生親自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豆子的數量,初步感知對數的估計,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接著再通過計數器,讓學生對數的概念有一個具體的感知。讓學生認識計數器并會使用計數器,并懂得計數器上各個位數所表示的含義。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另一方面也為以后對數的認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對學習可能還有些不適應,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思維上還是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以具體的實際操作為基礎,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的知識,體會到對數的認識。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會有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寫100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認識并學會使用計數器。
(2)過程與方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有根據地進行估計,發展估計的意識,培養良好的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
而在這些具體的教學目標中。我又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有:第一,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第二,估算有利于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并為判斷計算器、心算和筆算結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據;第三,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計數器、黃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紙盒子若干
(2)學生準備:小木棒
【說教法】
我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等,對教法和學法進行了如下設計: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教學要親近兒童。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數豆子”這一具體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數的模型,體會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建立學生的數感,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更好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學習就是生活中的數學。
培養估算能力,發展數感。《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可見,估算是發展學生良好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學設計時,先讓學生建立了20粒豆子有多少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估計一把豆子有多少,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再進行估計,發展學生估算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感。“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在教學“數豆子”時,先讓學生數20粒豆子,感知20粒豆子的數量,再讓學生抓一把豆子先估計再實際數一數,學生在這一實踐操作中,發展了對數的感知。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這樣一些活動,讓學生更輕松的學會知識,發展數感。
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的學習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依靠學生在自己的感知基礎上進行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學習。如在《數豆子》一課中就有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討論如何對手中的豆子進行估計的教學過程。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我覺得,我采用的教法、學法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原動力。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堂的導入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我的課程是這樣導入的:
桌子上擺好了要用的豆子,并讓學生猜想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今天要在數豆子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合作,互相謙讓;數豆子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豆子掉在地上。
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滲透出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讓學生體悟怎樣合作,在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做人的道理。
(二)數出規定數目的豆子,初步體驗估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于學習的內容要是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那么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學習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節:“數出規定數目的豆子,初步體驗估數”中,設置了2個活動。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這把豆子的顆數。活動二:數一數,看看估計的顆數與實際的數量相差多少。
通過以上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際的感知過程中對數有一個大體的感悟,讓學生初步體驗估算。
(三)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估數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還強調“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的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估數”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師生互動。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抓了一把豆子,要求學生選用剛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來進行估數。這時學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
2、小組合作。在小組間通過合作進行估計老師抓的一把豆子有多少,并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估計。
3、匯報交流。每組選2名代表匯報,說說估計結果,并介紹估數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并提出不同意見。
【《數豆子》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豆子》說課稿12-31
數蛤蟆說課稿02-07
數松果說課稿01-10
《數鴨子》說課稿09-19
《平均數》說課稿08-17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數豆子》說課稿06-03
《1000以內數認識》說課稿12-31
數松果說課稿(5篇)10-03
1000以內數的認識說課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