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唱臉譜》說課稿
《唱臉譜》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4-05-27 14:10:27
  • 相關推薦
《唱臉譜》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唱臉譜》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唱臉譜》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唱臉譜》,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民出版社第15冊的《梨園奇葩》中的第一課時《唱臉譜》。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設計理念、板書設計這幾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近年來一種創新的音樂體裁頗受關注,這種新的音樂體裁就是“戲歌”,在戲歌中《唱臉譜》是流傳最廣,頗有影響的一首佳作,作品從各種人物的臉譜入手,進一步夸獎其生動形象,以贊美京劇藝術之出神入化,引人入勝。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目標這三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借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學習《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獨特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戲歌的興趣,使學生能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唱臉譜》,并盡可能背唱。

  2、基于我對新課標的分析,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能夠熟練的背唱戲歌《唱臉譜》。教學難點是:歌曲中弱起的演唱

  三、說教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本節課我選用的主要教法有:

  1、視覺圖像法:初中生已經具有初步的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基礎上。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我充分運用了MTV范唱,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學唱興趣,讓學生體會了了戲歌的旋律及演唱方法,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獲得知識。

  2、談話法:以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方法是很主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戲歌的吟唱形式及藝術特色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學練,以學練求鞏固,以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我重點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一)賞析與導入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提倡學科綜合,音樂與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由此我設定了以下步驟:

  1、展示圖片為集中學生注意力,首先,我會出示準備的臉譜教具,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展示不同的圖片。意在使學生對臉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2、展示各種人物的臉譜,并解說臉譜的產生、顏色、樣式及各種臉譜塑造的人物形象。“什么是臉譜呢?是戲劇人物在面部涂上色彩和夸張的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幫助學生回憶在生活中都在哪里見過臉譜,為使學生更直觀的掌握,我出示了我本人在扮演戲劇人物時,在臉上涂的色彩劇照,以此來導入新課題。

  (二)活動與體驗

  1、學生初聽《唱臉譜》,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我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是戲?是歌?”

  2、通過學生討論,老師向學生介紹戲歌。戲歌:是用戲曲的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它是戲曲這這種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代流行因素結合的產物,它“歌中有戲,戲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戲歌《唱臉譜》。

  3、教師先簡單介紹作品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這首戲歌在心里上有初步的理解,這首戲歌的結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降B宮調,其旋律汲取了京劇音樂的素材,利用通俗音樂的創作手法,第二部分轉調至降E宮調,完全使用京劇音樂的西皮唱腔,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

  4、學習新歌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從打節奏、識譜、唱譜、讀詞、唱詞到融入感情的演唱,環環緊扣,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會歌曲。

  (1)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環節,通過打節奏,解決樂譜中的難點,本節課的難點是弱起的節奏,采用念白的形式配合打擊樂—大鑼與小鑼進行練習。

  (2)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演唱難度,讓學生先識譜,因為《唱臉譜》的結構短小,旋律簡單,學生很容易唱會,因此,可以讓學生跟隨音樂演唱。第一遍讓學生隨音樂唱譜,這樣有利于學生準確演唱歌曲。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具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指導演唱中易出錯的.地方,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弱起的演唱。第二遍朗誦歌詞,教師引導學生用念白的形式邊打節奏邊朗誦來降低學生的演唱難度,并解釋第一部分歌曲中“opera”(歌劇)和“四擊頭”的意思(京劇亮相動作)。

  第二部分歌曲中出現的不同顏色的臉譜,不同圖案的勾勒,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人們生活中的忠、奸、美、丑都在臉譜中體現了出來,為了讓學生能對歌詞有個更深刻的記憶,可以讓學生思考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及性格:藍臉竇爾敦(剛強勇猛)、紅臉關公(赤膽忠心)、黃臉典韋(性格殘暴)、白臉曹操(生性奸詐)、黑臉張飛(正直剛烈赤膽忠心)

  (3)接著教師盛情并茂的演唱,力圖通過自己的歌聲打動學生,然后大家討論,為更好的演唱歌曲用領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并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這步驟為學生設計一個自主學習發展個性的空間。解決了本節課重難點,進行下一個環節。

  (三)思考與創作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臉譜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我進行了課后拓展——畫臉譜,請學生用線條或色彩來完成一幅臉譜作品并試著走一走京劇臺步和做一做變臉的動作,念一念有音調的京劇韻白(唱念做打,文武昆亂不擋,生旦凈丑,名伶神采飛揚。)讓學生分組練習,進行師生互評。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發揮其創造力與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更好的獲得知識技能,完成學習目的,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最后小節:

  在優美的旋律寬松的氛圍中,同學和老師一起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后不要只欣賞流行音樂,更多了解多欣賞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五設計理念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即自我學習,在本節課的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堅持以新課標所提出的“以學生為本”“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教育理念,讓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等活動中享受,掌握并創造音樂的美。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豐富,并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

  通過學習《唱臉譜》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發展并培養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能力。

  六、板書設計

  看臉譜—→《唱臉譜》—→演臉譜↓戲歌↓節奏↓旋律↓臉譜性格我之所以采用這種板書是因為它能更直觀地把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說課稿根據新課標以及教參,結合本人平時的理論積累所撰寫的,必然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唱臉譜》說課稿2

  前言: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說課,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梨園金曲》中的第三課時《唱臉譜》的課堂設計及其分析。

  我把本次說課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分別為:教材分析,教法說明,學法引導,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理念和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背唱戲歌《唱臉譜》并掌握與京劇相關的音樂知識。 《唱臉譜》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第三單元《梨園金曲》的內容。采用了一種新的音樂體裁—戲歌。全曲以生動的筆調描繪了京劇中各種人物角色臉譜的特點,該曲唱出了我們為傳統藝術—京戲而驕傲和自豪的感情。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1.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最為重要,因此我把情感目標列為第一位。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獨特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的愛國注意情感。

  知識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京劇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戲歌的興趣。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唱臉譜》,并盡可能背唱。

  2. 基于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能夠熟練的背唱戲歌《唱臉譜》

  在學生以往的學習中,弱起節奏的演唱接觸較少。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在于:

  歌曲中弱起的演唱

  二、教法說明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本節課我選用的主要教法有演示法和談話法。

  初中生的思維呈現出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他們的學習多以模仿為主,因此我選用了演示法:通過音響的播放《唱臉譜》,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戲歌的旋律及演唱方法。讓學生更直觀更清晰的獲得知識。

  談話法:以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通過一問一答的的形式,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三、學法引導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我們既要注重教師教法的運用,也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引導,本節課我選擇的學法主要有欣賞法和練習法。

  音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作、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而對音樂的欣賞則貫穿于整個過程,因此我采用了欣賞法。欣賞《唱臉譜》,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起強烈的情感反應和求知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審美理念和鑒賞能力

  練習法:在教學中,老師的教授只是一個方面,學生的學才是關鍵,讓學生練習《唱臉譜》的節奏,只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反復練習,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使知識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更完美的發展。

  四、課堂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方面分別為:(一)問題激趣,導入新課。(二)學習新歌,突破重點難點。(三)參與活動,體驗情感。

  (首先進入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

  (一)問題激趣,導入新課

  首先是教學常規)上課禮示:師生問好,來集中學生注意力。。

  我運用的是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中國的“四大國粹”是什么?通過回憶,教師總結得出“中醫、烹飪、國畫、京劇”。(2分鐘)

  本節課首先來介紹一下國粹京劇。通過介紹讓學生掌握與京劇相關的文化知識。

  (接下來是教學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二)學習新歌,突破重點難點。

  1、介紹京劇:

  京劇:是把歌唱、音樂、舞蹈、美術、文學、雕塑和武打技藝融匯在一起,是一種“逢動必武,有聲必唱”的綜合藝術,它以程式化的舞臺表演,各具韻味的流派唱腔、色彩強烈的化妝造型、虛擬性的表現手法以及富于民族特色的音樂,在世界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光彩奪目。京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從“音樂”這兩個字來看,聲音和樂器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那么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我們把京劇分為文場和武場。

  文場的伴奏樂器多以弦樂器為主,有“京胡、京二胡、月琴”

  武場的伴奏樂器多以打擊樂為主,有“單皮鼓、小鑼、大鑼”

  按照所扮演角色的性別、年齡、職業等的不同,在化妝、服飾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夸張。又把京劇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

  提到旦角,讓同學們回憶京劇的“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 ,通過回憶不僅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也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10分鐘)

  2.了解京劇相關知識之后,讓學生聽《唱臉譜》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我讓學生邊聆聽邊思考“是戲?是歌?”。

  3.通過學生討論,老師向學生介紹戲歌。戲歌:是用戲曲的音樂素材創作的歌曲,它是戲曲這種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形式與當代流行因素結合的產物。它“歌中有戲,戲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愛。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首戲歌《唱臉譜》。(5分鐘)

  (下面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

  4.學習戲歌《唱臉譜》

  什么是臉譜呢?臉譜:戲劇人物在面部涂上色彩和夸張的線條,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播放《唱臉譜》,讓學生初步體會京韻。

  (學習新歌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從打節奏、識譜、唱譜、讀詞、唱詞、到融入感情的演唱,環環緊扣、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會歌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打節奏,解決樂譜中的難點,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弱起的節奏。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降低演唱難度,讓學生先識譜。

  5、因為《唱臉譜》的結構短小,旋律簡單,學生很容易唱會。因此,可以讓學生跟隨音樂演唱。

  第一遍,讓學生跟隨音樂唱譜,這樣有利于學生準確演唱歌曲。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應具有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指導演唱中易出錯的地方。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弱起出的演唱。

  第二遍,讓學生跟隨音樂小聲哼唱,同時體會戲歌的韻味。

  朗誦歌詞。教師可采用邊打節奏邊朗誦的形式來降低學生的演唱難度。

  不同顏色的臉譜,不同圖案的勾勒,也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人們生活中的忠、奸、美、丑、都在臉譜中體現了出來。為了讓學生能對歌詞有個更深刻的記憶,可以讓學生思考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及性格,藍臉:竇爾敦剛強勇猛 紅臉:關公赤膽忠心黃臉:典韋 性格殘暴白臉:曹操生性奸詐黑臉:張飛正直剛烈。赤膽忠心黃臉:典韋 性格殘暴白臉:曹操生性奸詐黑臉:張飛正直剛烈。

  通過以上的練習,第三遍可讓學生加入歌詞來演唱。

  第四遍,讓學生模仿京劇的韻味來演唱,特別注意弱起的演唱形式。

  (從初中生的生理發展來看,要經歷一個變聲期。為了保護學生的嗓音,可以讓學生適當的演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之后,進行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三)參與活動,體驗情感

  6、教師教學生一些京劇中常用的圓場步和變臉的動作,讓學生分組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更好的獲得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設計理念

  接下來談談我設計《唱臉譜》的教學理念。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即自我學習,在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始終堅持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教育理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體驗、發現、創造等活動過程中享受、掌握并創造音樂的美。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節緊湊,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通過學習《唱臉譜》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拓寬了學生的審美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六、板書設計

  唱臉譜

  一.京劇 戲歌

  二.節奏

  三.旋律

  四.臉譜 性格

  我之所以采用這種板書是因為它能更直觀的把本節課的所學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幻燈片播放的是我參加演出的部分照片,我的特長展示是舞蹈《春歌》,它曾在全省舞蹈大賽中獲得“金獎”。請老師點評。

《唱臉譜》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XXX號參賽選手,現在說課的題目是《唱臉譜》,此課選自人民音樂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五單元《京腔昆韻》第二課時,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為大家一一闡述。

  一、 教材分析

  《唱臉譜》是一首帶有中國國粹京劇的戲歌,即歌中有戲,戲中帶歌的內容,中快板,僅僅教唱歌曲旋律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在課堂中滲透相關的京劇知識,開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資源整合的方式,不斷豐富學生學習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本節課的教授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樂理基礎知識,和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體驗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傳達性上更為準確,他們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在心理上也日趨成熟,因此也不像低年級的學生一樣參與意識強,會很內秀,很羞澀。這也就需要教師具有更高的引導能力和調動能力!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風格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用帶有京韻在唱腔充滿激情的演唱《唱臉譜》的戲曲部分,了解有關京劇的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能讓學生認真積極參于到音樂活動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歌曲的欣賞和演唱,使學生對京劇藝術產生興趣。

  因為學生對戲曲的接觸不多,在唱腔的把握上和韻味的處理就需要做重點的練習和處理,故本節課的重點就設立在能夠運用帶有京韻唱腔的語言演唱《唱臉譜》的`戲曲部分。而這首歌的難點在于散板的演唱,是因為它的拖腔和板式,不容易把握,故要想唱好這首歌曲就必須先解決這個難點。

  二、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方面,根據本節課重難點的設立,我分別運用了“示范法、教授法、引導法”輔助性的運用了“表演法”和“激勵法”

  首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大量的示范法, 凡是教給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或唱段,教師都先給學生示范,讓學生直觀的接受到知識面對面的傳遞,如“四擊頭”的節奏“散板”的演唱中都用了此方法。

  然后,在教唱歌曲環節中,教師利用手勢引導法,教授給學生旋律的演唱,特別對“叫喳喳”這一句的反復教授是解決本堂課難點的關鍵之所在。另外在介紹京劇的藝術形式和四大行當的知識中,教師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教師教授的所有內容。

  最后,在情景導入和課外拓展活動中教師運用表演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的印象,產生學習的動力。

  三、學習方法

  第一部分依據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整個課堂中也分別運用了“聆聽法、練習法、體驗法等“

  1、 模仿法:根據在歌曲教授中教師的演唱示范,學生跟其模仿,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和知識的傳遞以及掌握。

  2、 練習法:在這個方法中,學生分別從學唱戲曲部分的旋律,散板的熟練掌握,以及加以板式節奏的演唱,自學第二、三段的旋律和“四擊頭”亮相動作等都需要做出一系列的練習、學生在練習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板式結構和相關京劇的知識等,這將是本節課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3、 體驗法:在學生活動體驗環節中,念出“四擊頭”鑼鼓經的節奏是體驗京戲的風格特點,跟教師模仿亮相動作則是體驗京劇的表演形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表演形式加深藝術印象!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我設計了以“情景導入”、“歌曲教授”“活動體驗”“課外拓展”四個環節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運用語言創設情景,明確上課的目標,三言兩語直接過渡到表演唱,京劇《蘇三起解“的片斷,引出京劇的類別,并導入新課《唱臉譜》

  第二部分歌曲教授,第一步:出示課題,給出第一段的音樂欣賞,讓學生區分歌和戲的部分,在化分戲和歌的部分之后點出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學習目標 。

  第二步:再聽戲曲部分的唱腔,找出最難唱的樂句,引出散板的樂句,播放音樂,讓學生體會散板中“緊打慢唱”特點,運用“先聽再練”的方法,讓學生發現難點,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第三步:教師利用手勢引導法解決“散板”的教授。

  第四步:教師引領學生學習整個京劇唱腔樂段。在此部分教師加入對咬字 、吐字發音和京韻京腔的把握。

  第五步:教師講解“板式的類型”,并將其帶入第一段的演唱練習中,加入“動”的環節,不至于讓學生覺得學習的枯燥。

  第六步:完整欣賞全曲,學生自學第二、三段的旋律,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七步:教師抽查學生學習情況,給于評價。

  第三部分是學生的活動體驗 ,教師運用“四擊頭”的鑼鼓經節奏,讓學生快速掌握節奏的念白,以及學生學習亮相動作,參與活動體驗,增強學生的表演力和學生的體驗性,加深學習的印象。

  第四部分課外拓展,教師講授中國傳統戲劇的代表種類,讓學生判斷戲曲的類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戲曲知識,利用資源整合,完善課外知識。

  最后教師再次播放《唱臉譜》在音樂中結束新課。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妥之外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唱臉譜》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近些年來,一種創新的音樂體裁頗受關注。這種新的音樂體裁就是戲歌。在戲歌中《唱臉譜》是流傳最廣,頗有影響的一首佳作。作品從各種人物的臉譜入手,進一步夸獎其生動形象,以贊美京劇藝術之出神入化,引人入勝。

  2、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作品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愿意探索京劇有關的文化知識。

  b、技能目標:能過感受體驗京劇唱腔及其音樂情趣,知道京劇音樂中的文武場,臉譜,服飾等京劇文化。

  c、情感目標:能夠模仿京劇的韻味,學習作品《唱臉譜》,并盡可能背唱這首歌。

  3、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盡量體驗表演京劇的念唱韻味,保護學生嗓音。音量上要適當的引導和指點。

  二、說學情

  初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因此,我引導學生聆聽錄音以便學生對戲歌有感性印象,從而激發學唱興趣。

  三、說教法

  根據中學生年齡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創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嘗試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把教法和學法聯系起來。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行四多:即多聽,多想,多討論,多創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更怎確的表現和感受作品的內容及情感。同時,又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是自己實踐的,學習任務的完成是自己嘗試的結果,學習活動是充滿探索性的創造活動。真正體現"快樂音樂"的宗旨。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戲歌的'吟唱形式及藝術特色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學練,以學練求鞏固,以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五、說教學程序

  我主要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本課時教學

  1、賞析與導入

  在京劇音樂聲中,展示各種人物的臉譜,教師解說臉譜的產生,顏色,樣式及各種臉譜塑造的人物形象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2、實踐部分

  A、教師先簡單介紹作品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這首戲歌在心理上有初步理解。這首戲歌的結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降B宮調性,其旋律汲取了京劇音樂的素材,采用通俗音樂的創作手法。第二部分轉調至降E宮調,完全使用京劇音樂的西皮唱腔,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

  B、接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力圖通過自己的歌聲打動學生,再通過視唱歌譜,跟伴奏唱詞的方法來學唱歌曲。讓學生自己找出學唱歌曲的難點,然后大家討論應該怎樣掌握這一難點,再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來練唱。要求聲音統一,氣息通暢,節奏準確,這一步驟為學生設計一個自主學習,發展個性的空間。

  C、采用教唱,聽唱,分組唱等方法突破這一難點。在引導學生的同時,先讓學生聆聽和觀看這首戲歌的MTV,讓學生在歌聲與畫面中去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及京劇的韻味,然后教師講解這首戲歌的風格,演唱情趣等要素,通過探討和體念的過程來完成這一教學過程。

  3、鞏固部分

  對藝術作品的處理,教師引導學生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并注意其中的前半拍休止的特點,給予適當的處理。使學生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唱臉譜》這首戲歌。

  4、思考與創作

  為了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收集有關的京劇流派及代表人物,自畫臉譜或試著走一走京劇的臺步。師生互評。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發揮其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完成學習目的。

  最后小結:在優美的旋律,寬松的氛圍中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進行美的教育的同時,又一次體驗上音樂課的樂趣。

《唱臉譜》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唱臉譜》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擷英》中的學唱歌曲。它是一首以臉譜為歌唱題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動的筆調描繪了京劇中各種人物角色臉譜的特點,旋律樸實,親切,具有濃郁的京劇韻味,是群眾喜愛的“戲歌”。全曲由兩個段落構成,(引子+A段+間奏+B段)。引子一開始就給人以“源于京劇、勝于京劇”的親切感、新鮮感和時代感;A段為降B宮調式,由四個樂句組成,歌唱的旋律音調較接近于京劇西皮旦腔的音調,但又吸收了京韻大鼓的創腔方法,使之更加貼近于語言音調;B段轉入降E宮調式,四小節的間奏取材于京劇西皮過門,歌唱旋律更接近于京劇西皮凈腔的音調 ,較多運用了凈的行腔特點,使其顯得樸實、明快、豪爽。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 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學唱〈〈唱臉譜〉〉,了解京劇花臉唱腔和唱法的特點,力求唱出風格特點,并且要能背唱。

  (2)、結合〈〈唱臉譜〉〉的演唱,使學生了解有關戲曲行當,臉譜的知識。

  (3)、通過學唱《唱臉譜》,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并背唱這首歌曲。

  難點:

  (1)、理解京劇唱腔的風格和京劇花臉唱法的特點與內涵。

  (2)、在演唱中唱出風格特點。

  (3)、學會用等音關系來進行轉調演唱。

  二、說教法

  1、興趣導入法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各地不同的地方劇種多彩多姿,而生活在日異更新的現代社會里的學生,對戲曲更是知之甚少。新課標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因此,我利用學生的求知欲,選取了一些戲曲片斷(海南瓊劇、京劇等)播放及戲曲行當圖片、臉

  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結合生動的語言描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授法

  由于《唱臉譜》是一首學唱歌曲“戲歌”,而我們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音樂技能,但是他們獨立理解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還不夠,所以我在運用電子琴、錄音機等教具教學的基礎上,還配合講,解、提示歌曲中較難把握的節奏、轉調、旋律音調等,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設情境、欣賞、游戲、創新實踐、拓展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學得快樂,最終讓學生能理解民族音樂,喜歡民族音樂。

  三、說學情學法

  我所教的這個班學習風氣好,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很濃,而且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欠缺。所以我在選擇學法的指導時,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音樂能力,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了“欣賞”“實踐”“創新”等活動,讓學生在動靜結合,師生互動的氛圍中去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了解戲曲。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播放戲曲片斷,出示戲曲行當圖片、臉譜等,引導學生思考:我國有多少個劇種?你都知道

  那些?能不能哼唱一下?

  (目的:營造藝術氛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討論交流,激發他們的興趣)

  然后我再概括,介紹戲曲行當、臉譜的有關知識。

  2、教授新課

  (1)、初聽歌曲、體驗感受

  播放〈〈唱臉譜〉〉,提示學生:這首歌曲跟剛所聽到的哪個劇種有關系?唱腔跟哪個行當

  相似?(京劇、旦腔、凈腔)鼓勵學生跟音樂輕哼歌曲。

  (目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到學唱的過程時就自然往京劇風格上靠)

  (2) 、朗讀歌詞,感知節奏

  我先示范邊拍節奏邊朗讀歌詞,然后引導學生邊拍節奏邊朗讀

  (目的:引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聲音朗讀并感知歌曲節奏,到學唱的時候也照這個感覺唱)

  (3)、分段學唱、講解提示。

  由于歌曲的旋律學生還沒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電子琴學唱歌譜,學歌譜的過程中講解提示:

  調式、調性、節拍、節奏、旋律音調特點、等音轉調、音樂結構等,引導學生唱得更準確。

  然后跟琴唱詞。

  (依據: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學生掌握樂譜有利于進行音樂表

  演和創造等活動。)

  (4)欣賞感知、演唱歌曲

  經過前一環節的學習,學生會唱歌曲了,但是他們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不夠,所以我

  安排再欣賞一遍歌曲,讓他們再討論理解歌曲的音樂風格及演唱風格。然后我范唱,請他們

  當一回“評委”,(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的和諧氣氛)最后我

  伴奏,學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嘗試背唱。

  3、 拓展延伸、創新實踐

  在一段時間的學唱后,我安排了一個小游戲“分組搶答競賽辨認臉譜”來調節課堂氣氛。最后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畫臉譜”,邊聆聽戲曲邊創作。(目的:加強了與相關學科(美術)的聯

  系又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果有畫好的同學就鼓勵他邊唱邊表演來展示他的臉譜作品;如沒有就留待下節課再展示。

  這節課的內容到著就結束了,但戲曲藝術的學習還沒結束,還在延伸。

  五、板書設計

  《唱臉譜》

  戲曲行當:生——旦——凈——丑

《唱臉譜》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伴隨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與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了解京劇中的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聯系。

  2、教學內容

  (1)京劇中的四個行當,以及主要的伴奏樂器。

  (2)學唱歌曲《唱臉譜》。

  (3)音樂活動:全班表演《唱臉譜》。

  3、教學準備:臉譜、打擊樂器、電子琴、四個行當圖、錄音機、磁帶、課件等。

  4、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以及簡單伴奏樂器的使用。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演唱氣氛,以及京劇中不同臉譜的含義。

  (3)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欣賞、了解、演唱京劇的興趣。

  (4)通過全班討論,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

  5、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臉譜》。

  (2)難點: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學生對學習戲曲音樂興趣的激發。

  二、說教法

  1、實踐性教學方法:

  通過樂器、舞蹈、演唱表演,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體驗性教學方法:

  借助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可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3、語言性教學方法:

  通過啟發式、問答式談話法以及小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學法

  學會合作:《唱臉譜》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么嗎?

  生:是熊貓。

  師:那國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師:那國粹呢?

  生:是戲曲……是京劇……

  師: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請大家在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1:這段音樂里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

  問題2:里面的人物又分別屬于什么行當?

  2、播放京劇,學生找到答案,回答問題。板書:國粹是京劇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京胡、月琴、大鑼、小鑼、鐃、鈸等。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

  (同時展現樂器與四大行當代表人物的.圖象)

  3、學唱戲歌《唱臉譜》

  (1)師: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臉譜來表現,不同的臉譜又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臉譜》

  (2)播放《唱臉譜》,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個行當,唱了哪些人物,通過不同人物的臉譜聯想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難唱的地方。

  板書:竇爾敦——藍色——忠厚,關公——紅色——忠勇,曹操——白臉——奸詐,張飛——黑臉——勇猛,典韋——黃色——任俠

  最難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稱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請學生模仿京劇的唱腔小聲跟唱。

  (4)、教師教唱全曲。

  (5)、在教師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時注意歌曲的節奏。

  (6)、教學生用拍手的方式為歌曲打節奏,然后建立班級臨時小樂隊,再請樂隊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教師教簡單的五個京劇動作,請五位同學戴上臉譜(藍、紅、黃、白、黑臉)分別表演。

  4、音樂活動: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學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學分別表演各自的角色,小樂隊加上教師的京胡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學演唱B部分。

  師: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劇的氣氛,你對京劇的感受怎樣啊?

  生:美極啦!妙極啦!簡直OK,頂呱呱……

  五、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這首具有濃郁京劇風格的歌曲,我也收獲很多,剛剛聽了同學們的感受,我很高興,希望你們像剛才說的一樣多接觸并多學習戲曲音樂,讓我們的戲曲音樂發揚光大,讓老外對我們的國家永遠豎起大拇指。

  六、課后作業

  請每個同學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可以畫在紙上,衣服上,雞蛋殼上,石頭上,等等,下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在全班展現。

《唱臉譜》說課稿7

  (課件)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說課,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課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四單元欣賞《唱臉譜》,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課件)《唱臉譜》是一首京歌,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

  (課件)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感官的藝術形式,而本課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如果借助于多媒體手段,從網絡上搜集臉譜知識,精選的圖片,京劇唱段,編輯整理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鑒賞體驗音樂,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勢必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課我確定了以下的三維目標(課件)

  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歌曲,使學生了解臉譜的特點及臉譜在京劇中作用。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模仿、演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聽賞能力及表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重點:(課件)了解京劇知識、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

  難點:在聽賞過程中了解臉譜,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

  關鍵:通過各種途徑聆聽、觀察,記憶、模仿。

  我是通過三個大環節進行的:(課件)

  一、首先進入第一大環節激情導入,探索求知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開課我就播放京劇《鍘美案》片段,(課件)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探索求知的欲望,學生了解了京劇的形成。(課件)認識京劇的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課件)并且了解了他們的形象特點(課件),以上的多媒體圖片的運用讓學生的視覺得到充分的審美體驗,這更加點燃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又展示了臉譜形象,(課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一次被調動起來。

  二、接著進入本課的第二大環節欣賞樂曲,立美實踐

  1、如果說音樂是聽的藝術而視覺的輔助更加深學生的鑒賞與感受,所以完整的欣賞音樂時,我運用了特制的動畫音樂,(課件)學生也了解本課是一首戲歌。(課件)

  2、在接下來分聲部欣賞歌曲時,我又用了多媒體剪輯手段,分聲部欣賞了音樂,首先欣賞了第一部分音樂(課件)

  我采用設疑、討論等方法,放手讓同學們自主的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opera”和“四擊頭”是什么意思?

  解釋“opera”學生可以明白它就是歌劇的意思。而“四擊頭”是鑼經,(課件)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我用了直觀形象的圖片(課件)解釋了“四擊頭”所用的樂器,同時,我搜集了視頻“四擊頭”,的段子,(課件)學生通過視聽結合,直觀的感受,很快了解到“四擊頭”就是配合劇中人亮相的音樂和動作。

  3、在欣賞第二部分音樂感知了解臉譜的特點,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是本課的難點,面對難點,如果只枯燥的講解,學生很難接受理解,這樣勢必會大大降低本節課的實效性,而多媒體手段卻能有效的將知識與興趣完美的結合讓學生在感知聽覺美,視覺美的同時愉悅的掌握新知,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臉譜和歌詞,(課件)讓音響,圖片,文字同步出現,這樣視,聽,察三結合更加深學生對臉譜的認識,(課件)并循序漸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課件)我例舉了幾個網站地址,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閱掌握臉譜藝術,以上多媒體的各種手段的運用讓本科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接下來,在掌握模仿京劇的“生氣”和“笑聲”時我又運用了多媒體手段放了一段視頻京劇中的“生氣”形象(課件)畫面顯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憤怒而爆發出的哇哇叫聲,深深感染了學生,而京劇中的“笑聲”形象(課件)夸大展露,豪放粗獷,這也是京劇舞臺的一種獨有特色,這樣直觀的觀察和比較,學生很快了解、感受并體驗了舞臺表演中的情感比生活中表達更為夸張一些,更為鮮明一些。

  三、在第三大環節審美創新,拓展延伸中

  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學科綜合和創新實踐的的培養,安排了學生臨摹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課件)又運用了信息手段向學生展示了京劇博大精深,(課件)在我們身邊都可以看到具有京劇特色的臉譜形象。此后我也建議我們全體師生以QQ、或博客的形式進行京劇戲曲素材交流。

  總之,在本課的音樂教學中,我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制作課件,并摘取網絡精華,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交流式學習,取得了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今后,我將繼續探索創新,讓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最后,讓我們祝愿我們的課堂教學乘著信息技術的翅膀在自主創新的天空中翱翔吧!

《唱臉譜》說課稿8

尊敬的考官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唱臉譜》,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臉譜》是湘教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的一節鑒賞課。閻肅作詞、姚明作曲的《唱臉譜》是運用京劇音樂創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全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按通俗歌曲的常規寫作手法,運用節奏的變化,將詞拉長或緊縮,并將常見的英語詞匯揉入其中,很有幽默趣味;第二部分音調上升四度,基本上是京劇《西皮流水》的音樂,間奏即是《流水》似的過門,唱詞也是京劇腔調,兩部分有內容聯系,又有對比,特別第二部分即“京歌”,整首歌曲詼諧風趣,引人入“境”。通過歌曲的聽賞與學習,學生能夠感受戲曲音樂的魅力,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歌曲《唱臉譜》,了解歌曲中不同音樂的結合,并產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熱愛之情。

  2、運用聆聽、對比、探究等方式,提升音樂賞析與分析能力。

  3、了解京歌、通俗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并能夠演唱歌曲片段。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賞析作品,感受戲曲音樂與通俗音樂的結合。

  難點是了解京歌,能夠體會京歌中通俗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結合。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在課堂伊始我會演唱《新貴妃醉酒》,在演唱完畢后提問學生,這段音樂屬于哪一類傳統音樂形式?高中生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因此不難答出此題答案。評價總結后,順勢引出本堂課主題。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這樣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所謂感知就是一種認識,初步感知就是要對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和共鳴,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那就是聆聽,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并思考歌曲的速度與情緒。學生通過聆聽能夠輕易的回答出速度是較快的,情緒是歡快、詼諧的。對于學生的回答我會進行肯定并鼓勵。

  其次,我會帶領學生回顧一下戲曲的含義。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音樂本身就是多元文化,鑒賞作品是需要從自我的感知與親近著手,而不是靠文本的灌輸,這樣的參與不僅增加了課題的趣味性又為后面對于音樂美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第三環節是深入探究環節

  這一環節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首先,我會播放歌曲并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分段;其次,分別介紹歌曲兩個部分,并引導學生了解兩個部分的聯系與不同;再次,我會重點分析第二個部分,引導學生感受傳統音樂與通俗音樂的結合;最后,我會播放歌曲《唱臉譜》并引導學生跟音頻哼唱,深刻體會作品特點與風格。

  循序漸進的聆聽音樂,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風格、體會音樂特點,聆聽、感受結合知識講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消化知識、理解音樂元素,從而進一步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拓展延伸環節,是對于知識鞏固及延伸的部分,在這一部分,我會引導學生分享歌曲中的人物故事,進一步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

  采用理解分享的方式能夠很好的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同時對音樂世界進行豐富。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采用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并呼吁學生弘揚民族音樂。布置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課后搜集其他傳統音樂作品,并進行對比欣賞。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并進一步激發對音樂的熱愛之情。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唱臉譜》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唱臉譜》是人音版第15冊第三單元《梨園金曲》中的一首學唱曲目,是整個單元中一首與眾不同的歌曲,體裁為“戲歌”。

  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及伴奏手法與曲藝音樂、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其歌詞從外國人對京劇的稱謂開始,稱贊京劇藝術:“美極了、妙極了、簡直O 頂呱呱!”爾后,從各種人物的臉譜入手,進一步稱頌其生動形象、出神入化、引人入勝。

  全曲用京劇曲調譜寫而成,共兩部分:歌曲的A段是通譜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曲作者將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韻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節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前三個樂句均為兩小節,保持著結構的完整;第四句“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通過節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臉托腔,將長度擴充為八小節,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一張張“美佳佳”的臉譜。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滿地結束,唱出了我們對京劇藝術的驕傲和自豪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 能對京劇藝術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并參與各種創造性實踐活動。

  2. 通過欣賞臉譜,使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中的一種臉部化妝方式。

  3. 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京劇臉譜的相關知識并能用一定的京劇韻味來演唱歌曲《唱臉譜》

  難點:對節奏的把握和京劇韻味的模仿

  四、 說學情:

  初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

  五、說教法:

  根據中學生年齡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創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嘗試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把教法和學法聯系起來。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行四多:即多聽,多想,多討論,多創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更準確的表現和感受作品的內容及情感。同時,又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是自己實踐的,學習任務的完成是自己嘗試的結果,學習活動是充滿探索性的創造活動。真正體現"快樂音樂"的宗旨。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在學習指導時圍繞學習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戲歌的吟唱形式及藝術特色的表現。讓學生嘗試,討論,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興趣促學練,以學練求鞏固,以展示樹榜樣的教學中輕松愉快的達到教學目的。

  七、說教學程序:

  我主要設計三個環節來完成本課時教學

  一. 賞析與導入(看“臉譜”,說“臉譜”)

  在京劇音樂聲中,展示各種人物的臉譜,教師解說臉譜的產生,顏色,樣式及各種臉譜塑造的人物形象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這一環節讓學生從音樂、圖像中來對京劇臉譜有初步的印象,從而引入歌曲)

  二.學唱《唱臉譜》

  1、視頻欣賞歌曲《唱臉譜》 (讓學生隨著媒體畫面,完整欣賞歌曲,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求知欲。)

  欣賞的同時同學們思考問題:

  歌曲可以劃分幾部分,每部分的唱腔上有何不同?師生共同探討回答上述問題:

  第一部分其旋律汲取了京劇音樂的素材,采用通俗音樂的創作手法。

  第二部分完全使用京劇音樂的西皮唱腔,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

  2、學唱《唱臉譜》:采用聽唱,教唱,分組唱等方法突破這一難點。在引導學生的同時,讓學生反復聆聽和觀看這首戲歌的MTV,讓學生在歌聲與畫面中去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及京劇的韻味,然后教師講解這首戲歌的'風格,演唱情趣等要素,通過探討和體驗的過程來完成這一教學過程。

  3、解決難點

  在學唱過程中,學生提出難點。(中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放手讓同學們自主地探究學習,改變以前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盡可能地解決問題。也就是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

  難點突破:

  1.前半拍休止;長句“叫喳喳、、、、、、”

  2.對藝術作品的處理,教師引導學生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使學生能更加完整地掌握《唱臉譜》這首戲歌。)

  三、思考與創作

  為了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收集有關的京劇流派及代表人物,自畫臉譜或試著走一走京劇的臺步。師生互評。(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發揮其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完成學習目的。)

  最后小結:

  在優美的旋律,輕松的氛圍中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進行美的教育的同時,體驗上音樂課的樂趣。

《唱臉譜》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伴隨著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唱臉譜》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與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所以通過學唱這首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了解京劇中的不同臉譜與人物性格的聯系.

  2、教學內容

  (1)京劇中的四個行當,以及主要的伴奏樂器。

  (2)學唱歌曲<<唱臉譜>>。

  (3)音樂活動:全班表演<<唱臉譜>>。

  3、教學準備: 臉譜、打擊樂器、電子琴、四個行當圖、錄音機、磁帶、課件等。

  4、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中的生、旦、凈、丑四個行當,以及簡單伴奏樂器的使用。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演唱氣氛,以及京劇中不同臉譜的含義。

  (3) 讓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增加學生的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欣賞、了解、演唱京劇的興趣。

  (4)通過全班討論,達到相互學習的效果。

  5、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臉譜>>。

  (2) 難點:

  1、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2、學生對學習戲曲音樂興趣的激發。

  二、說教法

  1、實踐性教學方法 :通過樂器、舞蹈、演唱表演,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體驗性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將文字、圖片、音樂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可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景。

  3、語言性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問答式談話法以及小組討論法讓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學法

  學會合作:<<唱臉譜>>這首歌不同角色的`扮演培養學生的配合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什么嗎?

  生:是熊貓.

  師:那國花又是什么?

  生:是牡丹花.

  師:那國粹呢?

  生:是戲曲....是京劇....

  師:大家的答案有所不同了,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請大家在這里找到答案,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問題1:這段音樂里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

  問題2:里面的人物又分別屬于什么行當?

  3、播放京劇,學生找到答案,回答問題。

  板書: 國粹是京劇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有:京胡、月琴、大鑼、小鑼、鐃、鈸等。

  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

  (同時展現樂器與四大行當代表人物的圖象)

  4、學唱戲歌<<唱臉譜>>

  (1) 師: 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臉譜來表現,不同的臉譜又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與其他流行歌曲不同的歌曲---<<唱臉譜>>

  (2)播放<<唱臉譜>>,思考歌曲里唱的是哪個行當,唱了哪些人物,通過不同人物的臉譜聯想不同顏色代表的是什么性格,并找出最難唱的地方.

  板書:竇爾敦--藍色--忠厚 關公---紅色---忠勇 曹操---白臉---奸詐 張飛---黑臉---勇猛 典韋--黃色--任俠

  最難部分(拖腔):叫喳喳.....笑哈哈....美佳佳....

  拖腔:京劇中,一個字用許多樂音來歌唱的唱腔形式稱為拖腔.

  (3)、再次播放歌曲,請學生模仿京劇的唱腔小聲跟唱.

  (4)、教師教唱全曲.

  (5)、在教師的京胡伴奏下全班同學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演唱時注意歌曲的節奏.

  (6)、教學生用拍手的方式為歌曲打節奏,然后建立班級臨時小樂隊,再請樂隊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教師教簡單的五個京劇動作,請五位同學戴上臉譜(藍、紅、黃、白、黑臉)分別表演。

  5、音樂活動:全班分角色表演整首歌曲。女同學演唱A部分,五位男同學分別表演各自的角色,小樂隊加上教師的京胡為歌曲伴奏,其他男同學演唱B部分。

  師:表演完整首歌曲,大家感染了一下京劇的氣氛,你對京劇的感受怎樣啊?

  生:美極啦!妙極啦!簡直OK,頂呱呱......

  五、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這首具有濃郁京劇風格的歌曲,我也收獲很多,剛剛聽了同學們的感受,我很高興,希望你們像剛才說的一樣多接觸并多學習戲曲音樂,讓我們的戲曲音樂發揚光大,讓老外對我們的國家永遠豎起大拇指.

  六 、課后作業

  請每個同學畫一張自己喜歡的臉譜,可以畫在紙上,衣服上,雞蛋殼上,石頭上,等等,下節課當作一件藝術品在全班展現.

《唱臉譜》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唱臉譜》一課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四年級音樂(下冊)第四單元學戲曲中的一節欣賞課,本單元包含了欣賞京劇、認識臉譜、學唱現代京劇唱段等內容;其中《唱臉譜》是一首將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及伴奏手法與曲藝相結合的歌曲,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介于前一節課對京劇的初識為本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對歌曲的欣賞,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的魅力,了解京劇藝術中臉譜的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課堂的設計理念,我為這堂課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有興趣的跟唱歌曲《唱臉譜》,能隨著音樂

  唱段識別臉譜,并能用簡單的形體動作參與表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聆聽、模仿、演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聽賞

  能力及表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感受京劇帶給我們不同的音樂風格。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我們要抓住教學內容的精髓,在有序的教學活動中順其自然的掌握知識。

  重點:感受和體驗《唱臉譜》的音樂風格。

  難點:在聽賞過程中了解臉譜,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

  四、說學情: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因此,我從欣賞戲曲入手,引出臉譜并展示臉譜,聆聽歌曲《唱臉譜》錄音,提高學生對戲曲的興趣,以便學生對戲歌有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五、說教法:

  本課結合了語文、英語、美術等多學科的知識,主要是通過聆聽、觀察,記憶、模仿等方式來完成教學過程,但這是一堂戲曲課,我們的學生對戲曲、對京劇了解還是一片空白,雖然在本單元的前兩節課中,學生已對京劇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提高學生對京劇臉譜的進一步認識,我將帶領學生再次走進京劇,走進臉譜。所以在這堂京劇欣賞課中“聽”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充分利用視覺、聽覺的有效結合,為孩子營造一個戲曲環境,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深切的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使學生不知不覺獲得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借助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來更好的鑒賞體驗這首歌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一起討論、探究、分析,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我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

  1、視頻導入,探索求知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采用了播放視頻來創設情景并在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導入新課。

  首先讓孩子們觀看一段視頻,在觀看視頻時,我先做出要求:請同學們聽一聽,看一看視頻里唱的是什么戲種?于是我播放京劇《鍘美案》片段,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探索求知的欲望,了解京劇的'形成,認識京劇中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并且了解了他們的形象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在京劇中生:男生旦:女生凈:花臉丑:丑角等圖片形式,學生的視覺得到充分的審美體驗,這更加點燃他們的學習興趣,于是我引出課題《唱臉譜》,引導學生進入臉譜世界。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求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產生真切感;因此,為了加深對臉譜的認識和理解,我有意通過視頻欣賞歌曲《唱臉譜》提升對臉譜的進一步認識。

  2、聽賞設疑,理解分析。

  a、在第一次欣賞完歌曲后,我采用設疑、討論等方法,放手讓同學們自主的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學們很快便找出了疑問:opera是什么意思?“四擊頭”指的又是什么?我會在黑板上版出opera的中文意思是:歌劇,加上beijing這個詞在前面,孩子會立刻告訴我這是“北京歌劇”的意思,于是我會告訴孩子們外國人把“北京京劇”譯為“北京歌劇”,這樣孩子就能很順利的理解京劇在英語中的單詞了。在我層層的引導下,孩子已經進入到京劇世界里,接著我講解“四擊頭”的意思,它是一組聲音,一般是大將出場時亮相等動作。此時我會做一個亮相動作,更形象的讓學生體會;同時還讓學生現場模仿我的亮相動作,學生通過視聽結合并參與其中,直觀的感受,很快了解到“四擊頭”的意思!

  b、再次聆聽第二部分,為了加深對戲曲中臉譜的認識,我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對實物臉譜的觀察,將臉譜中所表現的人物性格做講解。

  紅臉:表現忠勇的人物性格

  黑臉:表現正直、無私、剛正不阿的人物性格

  白臉:表現奸詐,用于刻畫陰險的人物性格

  黃臉:表現梟勇、兇暴的人物性格

  綠臉:表現頑強、暴躁的人物性格

  藍臉:表現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

  金、銀臉:表現各種神仙、鬼怪的人物性格

  在這一環節里,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是本課的難點,面對難點,如果只枯燥的講解,學生很難接受理解,這樣勢必會大大降低本節課的實效性,而我運用圖片、歌曲中的歌詞有效的將知識與興趣完美的結合,讓學生在感知聽覺美、視覺美的同時愉悅的掌握新知,運用多媒體手段將臉譜和歌詞一通展示,同步出現,這樣視、聽、學三結合更加深學生對臉譜的認識,并循序漸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顏色的臉譜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同時我還準備了幾張在歌詞中出現過的臉譜,讓學生在聽賞完后說出臉譜所代表的人物,將臉譜分發給學生手里并帶在臉上,再次播放第二部分的樂段,當唱到某個人物時,學生代表的這個人物站起來,并做出出場架勢。這一環節生動形象,孩子們非常的愿意參與,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改變了以往生硬死板的教授京劇的形式。

  3、小聲模唱。本課是欣賞課,不要求學唱,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已經對歌曲產生極大的興趣,所謂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我將歌曲中京劇唱段的部分與學生一起跟唱,不正確的地方稍作指點,在歌曲中最后托腔的部分,只要求學生模仿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和方法。并讓學生模仿京劇大師們演唱時的架勢,嘗試學唱京劇,模仿京劇,使孩子們親身體會一翻唱戲的感覺,給孩子一個展示、表現的空間,加深對戲曲的認識。

  4、拓展延伸

  結合本課內容,利用學生對臉譜的好奇心,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平臺。

  a、學生動手畫一畫臉譜。本環節設計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設計臉譜。

  b、說一說,你身邊的海南戲曲有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如海南戲、臨高戲、儋州戲可從服飾、唱腔、配飾來說明)。讓孩子們發掘周邊的戲曲,發現各類戲曲的不同表現手法及唱腔。

  5、全課小節:

  本課在優美動聽的戲曲聲中結束,同學們嘗試著從看京劇、說京劇、唱京劇、模仿京劇、畫京劇等方面去認識京劇,了解了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感受京劇獨特的藝術魅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評委給予寶貴的意見于建議。

【《唱臉譜》說課稿】相關文章:

唱臉譜說課稿12-20

音樂唱臉譜說課稿04-24

八年級說課稿《唱臉譜》01-08

臉譜教學反思02-07

想唱就唱作文01-02

京劇臉譜教學反思04-14

唱給媽媽的歌作文03-28

淺唱那段情03-07

淺唱流年作文05-2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 久久9热re这里只有精品6 | 亚洲日本色色一区 |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