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1
說教材及學情:
我授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這部分教材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感知幾分之一,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分數,教材提供了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意義,并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幾分之一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打下基礎。
由于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關系,學生對于一些簡單的整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可是“分數“對于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方法和經驗,對于軸對稱圖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對折后兩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組織有效的活動,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2、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分數產生的意義。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加學生的數學情感。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發認知沖突。(分月餅)
二、探索交流,形成概念。
1、初步認識二分之一。
(1)只有一個月餅,想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應該分多少呢?
。2)這一份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3)學著寫一寫、讀一讀
。4)下面哪些圖形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為什么?
2、認識四分之一
3、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折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三、鞏固練習。
1、教材93頁做一做1題。
2、讀一讀、寫一寫
3、讀分數,說含義
四、拓展練習。
1、下圖涂色部分能用分數四分之一表示嗎?
2、比比你的眼力。
五、總結。
說設計理念:
1、 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初識分數
想讓學生喜歡數學,必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數學好玩,由學生身邊的生活,創設問題情景,增強他們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聯系生活中初步感知分數的含義。
2、 活動延伸,觸類旁通
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于分數的再次認識,感知平均分的含義。動手操作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分數的含義。
3、 及時總結練習,鞏固新知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新知。練習題的內容在聯系本課新學的基礎上,適當延伸,提高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2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平均數》,設計本課我遵循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理論依據,我確立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生能理解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 難點: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四、說學情
由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容易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五、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盡量通過讓學生探索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課件
1、 觀看微視頻,學生自主學習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兩種不同的'方法。(設計意圖)
2、 展示ppt課件 (設計意圖)
3、總結:
求平均數的方法:
。1)移多補少法
(2)常用方法 先求總數÷份數=平均數
整個教學設計,我根據教材特點與四年級學生實際,做了很多的預設。因為學生是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生命個體,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不同的學生有著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爭取在課堂教學中,在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生成情感體驗,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3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ǘ┙虒W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ǘ┳詫W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范化并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自學輔導:(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鞏固整理:(20分鐘)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03-12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10篇]07-23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4-19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2-16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垂線》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3-01
小學數學人教版說課稿01-09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01-14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