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4-09-25 12:08:30
  • 相關推薦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二年級上第44課《山里的桃花開得遲》。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目標設定,教學環節的設計,這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教材簡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學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少年沈括由兩句詩的內容引發思考: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剛盛開?通過上山觀察終于明白了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勢高,溫度低。本課集常識性與人文性為一體,“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沈括善于觀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也是平時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目標定位

  1、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沈、芳、寺、凋、院、枯、萎、約、襖、原”這十個生字,積累詞語“芳菲、枯萎、盛開、七嘴八舌”。

  (2)通過課文內容學習,知道山里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地勢高,溫度低。

  2、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并積累這些句子,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相關內容。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要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三維概念”。一維是知識技能,二維是過程方法,三維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所以我這節課我就是想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引導學生懂得山里桃花遲開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到要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習慣。這里要強調的是本節課三維目標的定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了原有的學習基礎,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目標的落實強調整體性,是強調在整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去落實三維目標,而非割裂地機械完成。整個內容都是圍繞學生在比較中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三里的桃花開得遲?”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主要教學環節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這節課對目標的落實和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導入激趣 破題生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導入”這一重要的開端。開始我先出示圖片,并板書:桃花開 。然后問學生:“桃花幾月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回答出桃花是三月開的。我請學生尋找課文中和他們講述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找到詩句,我出示內容,讓學生讀詩句,讀譯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矛盾 ,教師揭示課題,學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產生并提出了問題:“為什么山里的桃花開得遲?”這里問題的產生非老師代替他們提出,而是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的。這樣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語言環境,進行了重點生字的識字教學。如,在讀到古詩的時候,講到沈括這個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圖片介紹,讓學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時記住“沈”并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謝”的“凋”字,我讓學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住,并找找“凋謝”在文中的反義詞,在學生字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字詞教學。

  (二)、帶疑深入 研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的環節,我主要通過填空的形式(出示媒體)把整個環節的內容貫穿在一起。在這里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沈括當時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讀之后,再讓學生找到山里桃花開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會開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訓練的是朗讀,感悟的是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最后,讓學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從這些不同現象的比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遲開的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連貫地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填空形式是老師給學生一個扶手,讓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并且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里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對文本的體驗,是語言積累的重點,是復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扶手和依據。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內容,是山里桃花遲開的原因,是認知目標中的重點,這樣的內容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背,還要化為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填空內容的層層深入,我隨即板書。

  (三)、積累運用 感悟生情

  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訓練之后,我又讓他們進行角色的遷移,讓他們做沈括,看著投影來說說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過。并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是前面一個環節基礎上的升華,是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前面反復朗讀甚至背誦為鋪墊,復述主要內容對學生而言就不是困難的事情了。

  下面是對學生進行第二次的角色遷移:如果你是媽媽,你聽了沈括說的話,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媽媽對沈括說的話,就是情感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本節課教師希望學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來告訴他。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四個字:趣 疑 練 悟。學生在學習的初始,因為興趣而讀古詩,因為興趣而產生疑問,產生了疑問就要解決,通過解疑促進了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中悟出了感情。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緊密相連,步步推進,環環相口的。

  最后的課外拓展,教師布置了這樣的內容:說說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課堂內不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去找到答案。這樣就讓學生將疑問延伸到了課外,同時也將課堂上學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樣“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習慣延伸到了課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因為這才是讓他們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課堂,將眼光延伸到了課堂以外更遠的地方。在“授之漁”的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講述的是沈括讀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后產生疑問,動腦探索,尋找答案的故事。沈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告訴學生要養成遇到問題積極動腦,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二、說“學情”。

  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運用拼音、筆畫、筆順和字典等識字工具自主識記生字。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輕聲讀文了解主要內容,并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要求圈劃詞句。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此課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調動各種感官接受知識,在圖、聲、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產生共鳴,同時,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自讀自悟法:閱讀教學讀是關鍵。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邊讀邊思,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實現語感積淀。

  (三)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據本課的教學特點,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方法。結合本課的教學特點,我引導學生采用“誦讀感悟、體驗學習、合作探究”的'學法,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六、說實施。

  (一)欣賞古詩,引入新課

  課伊始,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配以濃濃的古韻聲將學生帶入,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這首古詩。然后出示重點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指導學生朗讀句子,學習生字“芳寺”,幫助他們理解句意。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凸現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聯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文中兩句古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出沈括,告訴小朋友沈括讀了詩句,對“四月百花都凋謝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剛剛盛開?”這一問題產生了疑問,“那么究竟為什么山里的桃花開得遲呢?讓我們一起自學課文”順理成章地揭示了課題,進入課文學習。其間還插入了簡短的課外閱讀材料,目的是讓小朋友對沈括先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讓小朋友自己輕聲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自學為主的讀文識字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檢查,使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同時培養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也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運用“邊讀邊想,邊讀邊記”的方法,感知課文內容,然后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動口、動腦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印象和初步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記,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多讀是悟的基本方法。圍繞“沈括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通過讀,以點帶面展開學習。

  一讀,概括出沈括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引出兩句沈括動腦思考的句子:同樣是桃花,為什么開的時間不一樣呢?

  為什么山里的桃花開得遲呢?然后進行聽寫訓練,朗讀指導。聽寫訓練時,學生可以選擇其一,目的是降低難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有目的的練習。朗讀指導時,重在引導學生讀出認真思考的感覺。

  二讀,聯系上下文知道沈括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這樣的疑問的。這里采用師生接讀的形式,將課文內容重新組合,通過文中兩處語句:“自家院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果然,那里的桃花開得正茂盛”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詩句所敘述的是客觀事實,“山里的桃花的確開得遲”,這其實也是兩句詩在文中的譯文,“聯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文中兩句古詩的意思”這一教學難點由此被擊破。

  三讀,通過接讀,學生的注意力被引到了“為什么開得遲”上,下面就請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讓學生在讀中尋找答案,在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培養他們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讀,讓學生感受到沈括不僅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還是一個遇到問題能夠自己想法解決的孩子。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知道沈括是通過問、看、細心觀察,最后找到答案的,使學生懂得遇事要想辦法解決的道理,同時學會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

  (四)說話訓練

  根據課后練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對哪些自然現象產生過疑問。在鼓勵學生運用語言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相關文章:

桃花心木說課稿01-17

《桃花源記》說課稿12-30

桃花心木說課稿優秀12-16

《桃花源記》說課稿范文10-13

桃花源記說課稿范文09-15

《桃花源記》說課稿(15篇)06-29

《桃花源記》說課稿(精選17篇)10-27

《桃花源記》說課稿(精選22篇)01-03

大山里美景感慨的說說01-0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色福利久久免费 | 久久精品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