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推薦初一年級歷史說課稿《明朝君權加強》,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明朝君權的加強》是七年級下冊第15課的內容。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時期,而明朝君權的加強是明朝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現,這一課在明清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識記明朝的建立;歸納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認識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2)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故事引導增加知識的趣味性,重點由學生討論、研究、分析、歸納。同時進行縱向對比、聯系。
(2)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讀書指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4)文學作品輔助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明朝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表明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2)認識八股取士,是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專制統治。它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3)認識明朝實行特務統治,是加強君主專制的手段。
(4)另外激勵學生從小立大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難點:本課的難點是八股取士。這是明代科舉考試的重大變化,是君權加強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體現。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年齡較小,生理心理處于青春期的初期,還沒有完全擺脫兒童時期的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這些特點。另外,他們的理性思維還未完全具備,學習和理解一些事物應從直觀形象入手,這樣他們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內容。應力求做到深入淺出,或從他們已有知識積累或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
三、教法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本課內容,采用了講述法、圖示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等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在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過程
根據臨沂市教研室三五X教學策略,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導入新課]部分采用課件“朱元璋畫像”導入本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落實課標]部分:
(1)采用課件出示明確課標要求,確定所學內容,據此瀏覽本課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知識梳理。小組之內通對答案,教師據學生問題鼓勵別組學生進行釋疑并評價。
(2)“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是本課的重點,采用小組討論“換位思考:假如你是朱元璋,你會采取哪些措施讓大臣~”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討論后一一出示相應內容,最后用自制課件“行政結構改革示意圖”進行歸納,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講述“錦衣衛”部分內容時,采用小故事和現實生活相結合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3)“八股取士”是本課的難點部分,此部分利用視頻資料來說明八股文的害處之后,學生分組討論“當前應試教育和八股取士的本質區別,既貼合學生學習生活增強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4)“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不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課件展示一帶而過,僅用“開放課堂”強調明成祖繼續加強君權的措施,達到培養學生比較能力的目的。
【最新初一年級歷史說課稿《明朝君權加強》】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說課稿12-28
初一歷史說課稿《夏商西周的滅亡》01-12
有關歷史說課稿05-30
高三歷史說課稿01-11
高中歷史說課稿01-11
初中歷史說課稿優秀09-21
高中歷史說課稿(精華)11-18
七年級下冊歷史說課稿01-14
《 春酒 》說課稿最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