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海關》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山海關》是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重點講讀課文。本單元課文以“愛我中華”為主題,群情歡騰的開國大典、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雄偉莊嚴的山海關——篇篇文章,字字句句充滿了華夏兒女對祖國母親赤誠的愛。《山海關》一文的作者是峻青,這篇抒情散文是作者兩度登臨山海關,經過四年醞釀的佳作。從題目看,作者似乎是為了歌頌雄偉險要的古代著名關口——山海關。實際上,文章不僅贊頌了作者見到的山海關,而且從山海關想到了更重要的關,心中的雄關信念。那就是對中華民族堅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和軍隊攻不破的雄關。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準確用詞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文中所表達的熱愛祖國疆土,熱愛中華民族的熾熱情懷。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領會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用詞語概括山海關的特點,培養學生準確用詞的能力。
本文的抒情性強,詞匯豐富,學生的領悟要與作者達到一致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應該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達到最佳的感悟效果。
二、說教法
山海關雖然是直觀形象的事物,但由于讀者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角度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文章,每個人的感受不同,理解也會不同。像《山海關》這樣的精講課文,我更愿意讓學生通過自學來完成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在教學中,我按照“先學、后教、感悟”的模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己看書,互相討論疑難問題,然后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本中走出,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在教學本文時,我們應該注意通過反復閱讀來體味作者的情感。在閱讀中,采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閱讀的活動中,我們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在教學前,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學生能多角度理解課文。
2、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學生身臨其境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的主題。
3、把有關山海關的知識,名句等融入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累。
整個教學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的課堂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山海關》一文思想深邃,文辭優美,我打算從以下5個方面來鼓勵學生學習探討:
1、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2、把不懂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圈點勾畫出來;
3、鼓勵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互幫互學,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5、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補充完善。
四、說過程(僅以第二課時為例)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引入課文,創設情境。說說作者筆下的山海關給你怎樣的印象?
(二)速讀課文,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一下山海關的特點。
(三)品讀重點段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提示:1、從修辭、情感、詞語運用等方面提出。
2、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教師適時釋疑。)
(四)回顧全文,多角度提煉文章主旨:
1、站在山海關之上,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變化?
2、文章中全面概括山海關的是哪一句?
3、“偉大的體魄”、“忠貞的靈魂”具體指什么?
4“山海關,將以他那偉大的體魄,忠貞的靈魂永遠刻在人們心中。”這句話有何深刻含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五)拓展訓練
了解山海關的歷史,說一說刻在中國人心中的雄關,對一個民族而言,有何特殊的意義?
(六)總結:作家峻青在本文中實際上寫了三座關:思慕中的雄關——模糊的影子;眼前的雄關——歷史的陳跡;心中的雄關——堅貞不渝的信念。三座關一個比一個更有分量,一個比一個雄偉、高大。
(七)作業
1、課外閱讀峻青的《雄關賦》。
2、背誦文中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八)板書:9山海關
樣子雄偉險要偉大的體魄
歷史可歌可泣忠貞的靈魂
教學本課可能存在的問題:
1文中大量的詞匯,可能造成學生閱讀理解的困難。
2學生掌握的有關山海關歷史不夠豐富,對作者寄予文中的情感可能會缺乏深刻的領悟。
【《山海關》說課稿】相關文章:
山海關作文02-16
山海關古城的導游詞07-20
山海關導游詞介紹05-05
河北山海關的導游詞11-17
河北山海關的導游詞07-24
山海關老龍頭導游詞06-30
介紹山海關景點導游詞12-07
河北山海關的導游詞通用01-13
山海關老龍頭景區導游詞06-25
河北山海關導游詞12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