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一年級數學9加幾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9加幾這個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進一步完善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教材選取了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9加幾的計算規律。同時,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也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和“九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鼓勵算法多樣化,樹立創新的有意識,追求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相關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不同算法的交流、體會和比較,提出可以用“湊十法”計算,掌握“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是通過觀察思考、歸納“9加幾”的計算規律。
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來談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會自主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感知、體驗、交流、合作比較中靈活地掌握本節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數學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通過談話導入新課,并用課件呈現小猴買桃的情境圖,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將學生的思維和情緒集中起來,成功地將學生引入課堂,為后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著讓學生結合情境圖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討論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后續學習的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本環節我將分以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1.復習鋪墊
先引入口算題進行復習:第一關9()=10;第二關都是10加幾的練習,幫助學生回憶10加幾就是十幾;第三關91幾的口算接著我會提問學生:剛才口算的這些題,你發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為計算9加幾的內容做出鋪墊。
【本環節通過復習10加幾、91加幾的算式讓學生體會到10加幾就是十幾,算十加幾很快。為下面教學9加幾奠定了知識基礎。】
2.引導設計問題,探索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動手操作,體會湊十的過程。
首先我會出示圖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帶了好多桃子來看大家,幫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
師:我們先來看,這些桃是怎樣擺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擺在盒子里,還有—些桃擺在桌子上。
師:盒子里有幾個?(9個),盒子外面有幾個?(4個)
師: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個桃呢?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師板書出算式94)
師:那么,怎樣算出94的結果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獨立探索并與同桌交流)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們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養技能技巧,促進思維發展。因此,如何計算9加幾,我并不是直接告訴,而是讓學生們觀看課件自己探索,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桃?”的問題,尋找合適自己的計算方法。再通過小組探討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小組匯報的各種方法,并通過學生擺弄學具,在操作中體會、理解湊十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整體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自我反思,逐漸形成對數學方法的認識,從而達到自己能夠接受數學上的優化,也讓學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樣化。而我在此對學生的各種方法不做優劣評價,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并問學生喜歡哪種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選擇。】
3.據現實生活情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己設計問題。
我先出示“試一試”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
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7。也可以在教科書上先圈出10個再填一填。
【為了讓學生發現問題設計問題,讓學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從而提高了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里我設計了分小組活動,讓他們嘗試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并在多向的交流中參與討論,積極思考,發表想法。接著再做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解決的是什么問題,算式是什么,計算時怎樣想的。進一步梳理想法算法,得到多種多樣的方法,使交流過程真正成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為了鞏固所學過的知識,完善對9加幾計算的認識,在練習設計中我緊扣重點,既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又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所以我從實際出發,利用學生好奇、愛動、好勝的心理,并結合教材提供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想想做做”第l題。
練習時通過圖片,展示小猴搬方塊的圖,接著提問學生小猴想怎樣算呢?小猴為什么只搬1塊過去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明確算的是9加幾,再應用先圈出十根小棒的方法算出得數。
【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兩組口算,讓學生體會到上面的連加就是下面9加幾的計算過程。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點難點之后,我運用直觀教學,將九加幾的算式有規律的排列,先讓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第一個加數都是9,再讓學生計算結果。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有鞏固了九加幾的知識。讓學生算出九加幾的算式后,再觀察得數特點,發現規律,找尋又快有對的計算竅門。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發現個位上的數都比第二個加數少1,那我繼續追問,這個1到哪去了?學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湊成10了,從而對“湊十法”進一步加深了印象。
最后通過碰碰車的游戲來鞏固9加幾的計算。
四、歸納整理,總結全課
首先我會讓學生談談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以及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時候你會給同學們哪些友情提示,最后向同學們提出希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還有許多有關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希望同學們進一步去學習和探究,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本環節我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可以采用師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的方式,這樣不但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助的精神。
最后布置作業。針對學生的素質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了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把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愛上數學,在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驗。
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句話:“課堂是遺憾的藝術。”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中完善,在遺憾中成長。遺憾,帶給我們思考;遺憾,也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一步步走向成熟。同樣,我的這節課也存在著許多的遺憾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年級數學9加幾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9加幾說課稿01-06
9加幾數學教學反思04-20
《9加幾》教學反思04-22
9加幾教學反思04-03
小學數學十幾減9說課稿01-06
一加一等于幾?作文11-21
一加一等于幾作文11-13
8、7、6加幾教學反思04-20
《8、7、6加幾》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