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花之歌》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花之歌》是紀伯倫的散文詩集《淚與笑》中的一首,詩人用花的語言來敘述大自然的話語,文中盡顯“紀伯倫風格”中的輕柔、凝練、雋秀與清新。詩人通過花語的傾心流露,構建了一幅大自然美麗和諧的圖畫,圖畫中有詩意的浪漫,也有現實的真實,如:“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寫出了花的成長與芬芳。而“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就袒露出了花的凋謝命運,都說紀伯倫的詩有哲理,寓意深邃,從這就可以看出,詩人是用詩意的敘述和思考的敏銳來書寫人生的。
根據單元編排意圖和文本特點,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本課出現的重點詞語。
(2)了解紀伯倫和其藝術風格。
(3)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詩中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
2.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體會詩意推進的層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詩中多樣化的擬人手法。
(3)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借物抒懷的藝術構思。
3.德育目標:
感悟詩作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同學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感受詩作清麗流暢的語言風格。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分析詩中語意遞進的層次。
【教學方法】
1.誦讀法:紀伯倫的散文詩語言清麗流暢,富含哲理。教學中要引導同學反復朗讀,體會兩首詩在辭色和聲音上的美,領會擬人形象的情感內涵。
2.自讀點撥法:文章屬自讀篇目,教師為同學創設寬松的閱讀環境,并通過點撥提示,擴展同學的閱讀體會,培養表達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布置】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教師以花為話題,講了花出現的場所與含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板書文題)資料助讀,紀伯倫簡介。
二、誦讀,整體感知文意,了解在文中作者把花比作什么,知道花兒是以什么形象出現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分析。同學自由朗讀,注意讀出文章的感情和節奏,體會課文在辭色和聲音上的美感。教師配樂感情范讀,同學體會文意,并用簡潔的語句表述自身的感受,了解課文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其中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為形象地傳情達意,顯示了獨具魅力的語言特色。
四、分組討論,體悟感情。同學齊讀全文后,合作研討,知道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教師引導。
五、請同學們延伸閱讀紀伯倫的《啊!風》,試品析詩中風的形象的豐富感性內容。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欣賞了課文的語言美,學習了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悟了作者的情感,了解了紀伯倫的內心世界,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