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的節日》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傳統的節日》。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傳統的節日》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的第6課第1部分。它共有兩方面的內容:春節,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本課通過對我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團結意識,培養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其中絢麗多彩的傳統節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各種節日活動也是學生所喜愛的,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也定位在了解認識節日、習俗,體會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帶來的樂趣。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綠色小衛士。學會了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自然和環境,這位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本節課旨在幫助同學們樹立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提升喜歡自己班級的情感;強化主人翁意識和團隊精神
【能力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形成打扮教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審美觀;增強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
【知識目標】
認識到教室是自我生活和成長的重要空間,自己有權利、有責任、有義務去改變和美化自己的成長空間,消除不利于健康發展的因素,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
能科學、合理地裝扮自己的教室,使教室有“家”的味道。
【難點】
培養學生認同和喜愛自己的班級。
五、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采取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情景創設法。
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將指導學習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從四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通過圖片創設過年的熱鬧場面。同學們,我們來看看老師精心為大家找的幾張圖片。
鞭炮聲聲,鑼鼓齊鳴,歡聲笑語……這讓你想起了什么呢?過年還有哪些熱鬧的事情呢?
設計意圖:創設的情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儲備,同時又緊扣教學內容,通過設問還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快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合作探究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首先請同學們來聊聊“年”。
1.春節
師:過年就是春節,它是我們國家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你知道這個節日是怎么來的嗎?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來說說,教師引導補充。
活動一,同學們,你們對春節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學能來為大家介紹介紹春節呢?
出示課件:過年前會準備些什么?除夕夜怎樣辭舊迎新?年初一怎樣給長輩拜年?講一講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節。
現在大家以四個人為一個小組,開始討論老師給大家提示的問題。5分鐘之后,老師請同學們來回答。學生們各抒己見。
師:老師從大家的描述當中,發現每一位同學的年都過的特別精彩,特別的棒。
活動二:同學們的春節真是過得豐富多彩。每一年我們都是這樣開開心心、熱熱鬧鬧過的。我們的社會發展到現在,過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也有了一些改變。那么大家在春節里最注重的是什么呢?
大家提了很多,但是有一點大家都提到了,那就是希望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過春節。
師: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注重親情、崇尚團圓的民族,不管身處何方,背井離鄉的游子們都會在春節回到親人身邊共度佳節。那我們國家除了春節之外,還有哪些傳統的民族節日呢?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參與到了解和展示“年”的環節,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習興趣。
2.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
我國還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的習俗。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搜集了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資料,我們就以這些為話題來聊一聊吧,可以從節日的時間、吃的、活動、傳說或故事幾方面來聊。
清明:學生交流(時間、活動、傳說),教師引導說出:清明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一派欣欣向榮,民間有踏青(也就是游山)的習俗,你能說說清明游山時的心情或看到的風景嗎?都給誰掃墓呢?課件隨機出示“給烈士掃墓”的圖片。
端午:學生交流(時間、吃的、活動、傳說或故事),教師引導: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呢?(賽龍舟)你們參加過賽龍舟活動嗎?老師拍了一段錄像,我們來親臨一下那熱鬧的場面。(播放一段賽龍舟的視頻。)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的來歷。
教師小結: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己進行小組交流的方式了解傳統節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提高。在這一環節,我采用的是討論教學法。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里,孕育了形式各異的民風民俗。這些風俗不僅傳遞著親情,更傳承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同學們,現在把你們最喜歡的節日寫出來,并說說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可以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型思維。
環節四:布置作業
最后是布置作業的環節,我打算請同學們在課后去搜集和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相關的傳說和故事,下節課來和大家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設計課后搜集和我們國家傳統節日相關的傳說和故事,可以鞏固學生本節課的所學,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本著直觀、簡潔的原則,利于學生掌握重點,設計如下:
傳統的節日
一、春節
二、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