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驅遣我們的想象》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
《驅遣我們的想象》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文藝論文,編排在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自讀課文。就整個單元來說,第四單元所選的文章,或是談論讀書,或探討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或闡釋美學理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蘊含藝術美。教材上的單元要求是:“閱讀時,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思辨的方法;發現疑難問題,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還要學習文中介紹的文藝欣賞方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欣賞實踐中。”因此,本節課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了解作者的觀點,重在學習文中有關欣賞古詩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
二、說學情
我班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我在教學前幾篇課文時注重訓練了學生找文中核心概念和理清概念間關系的能力,對學習本課有一定的幫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教材的編排設計和學生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識記文中生字詞。
2、圈出課文中相關概念,理清概念間關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3、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欣賞文藝作品(古詩)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圈出課文相關概念,理清概念間關系,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難點: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了圈點勾畫讀書法、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法、講授法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首先由上節課的所學所感親切自然地導入,緊接著檢查預習情況,主要是了解作者,疏通字詞,這一環節借助PPT講解,講得較為細致,占用時間稍長,原因是學生基礎太薄弱,字詞是他們所欠缺的,需要講解。接下來的合作學習通過以下步驟完成。
1、在全文中圈出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
2、思考歸納:綜合上述觀點,結合文題總結作者在全文中所表達的中心觀點。
3、交流明確,師適當地點撥。
明確作者的觀點后,引導學生默讀8―11自然段總結,談談在具體實踐中應該怎樣欣賞文藝作品?主要引導學生交流,教師適時總結,多媒體出示。
1、作者與讀者的關系:作者寫文字表達所見所感;讀者讀文字了解作者的所見所感。
2、讀者怎樣欣賞文藝作品?讀者讀文字——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至此,第一個和第二個目標已經達成,本單元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學習文中介紹的文藝欣賞方法,遷移運用到自己的欣賞實踐中。因此我設計了閱讀“2018中考陜西21--22題《山行》”,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對應的習題:
1、這首詩通過哪些意象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
2、詩人喜愛楓林的原因是什么?這體現了詩人怎樣一種精神?
通過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慢慢將文藝欣賞方法遷移運用到欣賞實踐中來,完成了本課的第三個目標。
六、說板書設計
設計板書,是在準確地掌握教材基本觀點的基礎上,從作者和讀者兩方面出發,突出“文藝作品”的中心地位,緊緊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七、說作業設計
依據課后閱讀提示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以下三個作業。
1、工整規范地抄寫本課課后詞語,并抄寫文中作者的觀點句子。(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2、運用本課學到的欣賞文藝作品的方法欣賞一首你喜歡的古詩。(練筆本)
3、本課是節選部分,課后找到原文讀一讀,寫一篇讀書筆記。不少于300字。(讀書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