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辨別方向的說課稿最新,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辨別方向的說課稿最新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體會確定物xx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了解物xx置的方法。
2、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并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了解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xx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xx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介紹位置
2、談話導入
(1)教師肯定以上學生描述的方式。
(2)明確說明本節課我們要進一步學習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實物投影出示主題圖
(1)說一說主圖中所說的含義
(2)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說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說一說。
(3)理解題意,確定觀測點,建立方向圖。
(4)臺風在A市的東偏南30度距離600千米的地方。
(5)圖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
臺風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據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3、學習教學例2
投影出示課本中主題圖
(1)觀察示意圖,說一說那看到了什么。
(2)說一說本題的`含義。
(3)互相討論方法。
4、完成21頁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樣做的?
(2)集體訂正。
三、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出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四、檢測拓展
練習五第2、3、4題
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辨別方向的說課稿最新2
說教材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新課標中指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有關方向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我設計了本堂整理與復習課。
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課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我認為,整理與復習課應該在查漏補缺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xx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的角色應該體現在課堂的xx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此,整堂復習課我都只做引導性的xx,讓學生成學習的主人,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說教學程序
接下來我將從這三個部分向大家介紹我本堂課的設計思路:(課件顯示)
一、課前xx,搜集問題,明確復習重點。
為了使學生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首先xx:“同學們,你的方向感怎么樣?”有的學生說很好,有的說一般,也有的說不怎么樣。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平面圖上的方向很容易確定,而在實際生活中辨認方向仍然有些問題。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了解了自己本單元的學習現狀,產生了復習的需要,也明確了這節課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實際生活中辨認方向。
二、回憶整理,喚醒舊知,形成知識系統。
《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的基本知識點比較少,為了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且滲透整理知識的方法,我引導性的xx:“同學們,你知道了哪些和方向有關的知識?”學生發言非常積極,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期認識了這八個方向(課件);接著有學生補充道:“老師,我知道平面圖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這些方向的。”還有學生想到了一些生活辨認方向的常識。我將學生的`發言有序的進行了板書,通過他們的回憶整理可以看出,這個單元的知識主要分為平面圖上的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課件)兩大知識系統。
三、查漏補缺,鞏固提高,培養應用能力。
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
首先是復習的是平面方向。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喜悅,我出示了一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地區圖(課件),讓他們找一找自己的家鄉在哪里,并且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在湖南的位置。這個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大家都積極的參與到小組交流當中,有的學生還自告奮勇的要當講解員,為全班介紹,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第二個層次是復習生活中的方向。這是學生知識比較薄弱的部分,也是本課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我平時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生活中主要采用順時針定位和“身體定向器”來辨認方向(課件)。在復習過程中,部分學生說:“老師,我覺得順時針定位很方便,只要我記住了東南西北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的,就不會搞錯了。”而對于左右區分得很好的學生,則比較喜歡用“身體定向器”來辨認方向。學生只要記住了生活中是前北后南,左西右東,再轉動自己的身體,就能很輕松的辨認方向了。這里我想將“身體定向器”作一個示范,比如:當你面向東時,首先確定相對的一面是西。怎樣確定南和北呢?這時我們利用“身體定向器”,右邊是東,就轉動身體將自己的右側對著東,現在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針對學生學xx存在的差異,我重點復習了“身體定向器”的應用,在教室里模擬進行辨認方向的活動,讓不同的學生在復習課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第三層是綜合運用。復習課不應該是單純的“技能操練”,而應該是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學會了辨認方向,就要加強實踐應用,讓學生在具體的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此,我先讓學生爭做“最佳小導游”:介紹從學校到烈士公園怎么走。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方向,對行走線路進行描述,使方向的知識由具體轉化為抽象,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接著我設計了一個“米老鼠走迷宮”的游戲,請學生按照米老鼠的要求:用1厘米xx實際長度100米,根據提示在在紙上畫線路(出示課件),使方向的知識又由抽象轉化為具體。學生畫好以后發現:
老師,這條迷宮線路原來象個數字5!”大家都興致勃勃的舉起來展示,并且意猶未盡的要求繼續畫。這時我改變游戲方式,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的想,這次不能動筆,只能聽米老鼠的提示在腦海里把這條線路畫下來(出示課件):先向東走200米,然后向西南走300米,最后再向東走200米。學生睜開眼睛不約而同的說:“是個英文字母Z!”這既滿足了學生繼續游戲的要求,又培養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使方向的知識最后再由具體上升到抽象。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我繼續追問:“剛才這條是米老鼠上學時候的路線,如果它放學后要沿原路回家應該怎么走呢?”一個學生搶先答道:“老師我知道,那這條線路正好和剛才的相反,是先向西,然后向東北,最后再向西!”學生的回答讓我不得不為他們喝彩,同時我補充道:“剛才我們用1厘米xx實際長度100米,其實就是用到了以后的數學課中要學到的比例尺的知識。”
總之,整堂復習課,我都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從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出發,產生復習的愿望,讓不同的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