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木瓜恰恰恰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小學四年級音樂下冊的第五單元第一課唱歌《木瓜恰恰恰》。
(一)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滿印尼風情的叫賣題材民歌。它通過歡快、活潑的旋律唱出了賣瓜人的喜悅心情。歌曲內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學生進行演唱和創編活動。歌中有介紹水果品種的贊美吆喝聲,獨具浪漫色彩和瀟灑風趣。特別是襯詞“恰恰恰”的運用更有特色:既增添歡快活潑情緒,又顯露開朗豪放的性格特點。
(二)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中年級,是培養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的發展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喜愛音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熱情、歡快演唱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喜悅心情,了解印尼民歌的風格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分層次漸進式學唱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在聆聽、對比、模唱、學唱的過程中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感受并唱出歌曲中4/4拍弱起小節與切分節奏的強弱感覺。
(2)、學用力度、音色、節奏與節拍的音樂要素,創造性的表現歌曲層次高潮與對比變化。
教學重點
能準確的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把握印尼民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唱出4/4拍弱起小節與切分節奏的強弱感覺。
(五)、教具準備
為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木瓜,打擊樂聽出這首歌有幾部分?分幾段?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參與性聽賞教師演唱的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隨音樂盡興拍手或其他動作、會意與老師做情感交流)
3、用節奏的形式來讀歌詞,了解歌曲內容并為學習歌曲打基礎。
(四)學習歌曲
1、換字練聲:熟悉記憶全曲旋律,唱出三樂段中優美流暢與活潑跳躍的不同感覺。第一樂段用連音“嗚”字唱,第二樂段用“幫”字唱,第三樂段再用“嗚”,用練聲引導學生理解這三個樂段的不同情緒。(老師彈琴、手勢幫助學生演唱)
2、歌詞接龍,師唱歌詞,學生在恰恰恰處接
3、師生討論,難點突破
打節奏視唱譜(用打節奏,讀譜視唱,感知4/4拍和弱起小節的節拍感、強弱感)
(1)、側重抓旋律音高和弱起感覺——熟悉視唱第一樂段歌譜。
(2)、側重抓節奏模唱和切分節奏的強弱感覺——聽辯視唱第二樂段歌譜。
教師用“嗒嗒嗒”感受切分節奏。
4、師生交流,處理歌曲
引導學生用熱情、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5、教師或學生指揮,師生力求聲情并茂地演唱全曲
6、分男生唱歌詞,女生唱襯詞(恰恰恰)或對換。
(三)律動
完整把握歌曲結構——分小組活動、拉圈起舞,用拍手、舞步和每樂句走向變換等直覺體驗,建立“弱起感、切分節奏感、樂句感和樂段感”。
(四):知識拓展
課件展示三首叫賣歌曲,《賣報歌》、《賣湯圓》、《冰糖葫蘆》讓學生欣賞。目的是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叫賣體裁音樂。
(五)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
師引導學生除了用襯詞恰恰恰給歌曲伴奏外,還可以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1、一部分學生拿出自制樂器沙錘為歌曲伴奏
2、女生演唱,男生用鈴鼓為歌曲伴奏
(六)、演唱整合
1、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用形體動作、舞蹈、打擊樂、表演模擬創設印尼集市上的叫賣情境,體會異國風情;表現印尼果農歡快活潑的果農形象。
2、最后課程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