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樹能不能砍》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樹能不能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大班辨析式語言活動《樹能不能砍》是繼寧夏版幼兒教材中有關環保教學內容的縱向延伸拓展生成的活動。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樹能不能砍?”這一主線索展開,“能”或“不能”不是憑空而說,而是有理有據的大探索、大發現、大辯論。這一過程要求幼兒理清三種關系,即: 樹木和人類的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樹木和動物的相互依賴與維系生存的關系,樹木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的關系。
然而以上三種關系很復雜,如果只用傳統的說教教學方法,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不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認知面狹窄,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和想象;采用分析辯論的教學方法,填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通過一找(找素材、找資料)、二思(思考素材、資料支持哪種說法)、三說(說出想法理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四聽(聽取他人觀點)、五辨(辨別是非,提高認識),六體驗(體驗砍伐樹木后的災難和種樹環保的快樂),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活動前的準備十分重要,它既是教師的教具,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學具。本次活動我會協助孩子們搜集相關的圖片、實物、錄音、錄影資料作為支持幼兒展開討論、辯論的依據。本次活動具有很強的參與性、趣味性、探究性,思考和分辨價值。語言的運用和操作性強,與其說是一堂單純的語言活動不如說是一堂集游戲、語言、科學、社會于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式教學活動。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指導要點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以上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我從情感、認知和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過度砍伐帶給我們的災難,萌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創設并啟發幼兒感受辯論式語言活動的氛圍。
2、認知目標:探究大樹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的微妙關系,學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樹能砍還是不能砍”的觀點。
3、技能目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思考的興趣,啟發引導幼兒說出想法,學習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三)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
逐步認識、理清大樹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樹能砍還是不能砍”的觀點
活動難點:
1、創設并感受辯析式語言活動的氛圍。
2、如何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體現辯論的特點。
二、說教法
幼兒園的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由教師、幼兒、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幾個基本要素構成。其中,教學方法是教學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發展的運動過程。教學方法就是教學過程的.運動形式,就是把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發展的橋梁,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具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本次教學活動我擬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活動開始,師幼扮演小動物聆聽音樂,感受大自然、大森林的鳥語花香,幼兒仿佛置身于真實環境中,許多不理解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有利于下一環節幼兒的理解和聯想。
2、口述法:教師運用語言和幼兒溝通、講述、講解的一種方法。活動中老師給幼兒創設一個合適、民主的環境,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大膽的講述和表達自己的意思,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展開討論,教師鼓勵幼兒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充分的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允許幼兒爭論。
3、提問法:這是語言教學活動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單一、封閉的提問方法,采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的思考更加寬泛和靈活。
4、示范演示法:為了讓幼兒感受理解辯論的要領。我會在有利時機與幼兒形成互動,互動的模式就是提出反對意見,采用:“我反對,我認為---因為----”句式,創造出辯論的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并模仿。
5、體驗式教學法:創設特定環境,通過一定的刺激,引起幼兒對事件的再認識,是一種情感對話逼真形象的教學方法。它能深深觸動幼兒的心靈和感情。
以上教法可以作為解決活動難點的途徑。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通過主動的探索、思考、產生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能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四、說活動準備
收集大量有關樹木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影響的圖片、錄影資料,積木、鉛筆、小椅子等木制品實物、聲音錄音、黑板兩塊、小磁鐵、動物頭飾
五、說教學過程:
1、活動引入:情境教學活動
師幼扮演小動物聆聽音樂,感受大自然、大森林的鳥語花香,共同玩一玩木制玩具或用具。鳥媽媽(教師扮演)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木頭)木頭是從哪來的呢?(砍樹得到)寶寶們知道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可是我們又需要用木頭做玩具,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樹到底能不能砍呢?引起幼兒初步的思考,奠定辯論話題的基礎。
2、搜集資料,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
搜集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實物或圖片等),進行逐個展示,老師啟發幼兒進行論述,營造辯論的氛圍。學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樹能不能砍”的觀點。
3、提出質疑,進一步引導幼兒思考:怎么才能做到既要砍樹又不破壞環境?(啟發幼兒說出要多種樹)
4、結束部分:體驗式教學活動
體驗樹木被砍伐后帶給我們的災難(聽電鋸據樹、刮大風、發山洪等聲音刺激幼兒感官,感受動物沒有家、沒有食物的悲慘生活),體驗大家動手種樹美化環境后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樹能不能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大班辨析式語言活動《樹能不能砍》是繼寧夏版幼兒教材中有關環保教學內容的縱向延伸活動。
本次活動緊緊圍繞"樹能不能砍?"這一主線索展開,"能"或"不能"不是憑空而說,而是有理有據的大探索、大發現、大辯論。這一過程要求幼兒理清三種關系,即:
然而以上三種關系很復雜,如果引用上圖模式開展教學,顯然不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換之用傳統的說教教學方法,幼兒只是被動的接受,認知面狹窄,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和想象;采用分析辯論的教學方法,填補了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不足,通過一找(找素材、找資料)、二思(思考素材、資料支持哪種說法)、三說(說出自己的想法理由,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四聽(聽取他人觀點)、五辨(辨別是非,提高認識),六體驗(體驗亂砍亂伐樹木后的災難和種樹環保的快樂),有了以上六方面的經驗,也就達到了本次教學目的。
活動前的準備十分重要,它既是教師的教具,也是孩子們學習的學具。活動前我會協助孩子們搜集相關的圖片、實物、錄音資料作為支持幼兒展開討論、辯論的依據。本次活動具有很強的參與性、趣味性、探究性,思考和分辨價值。語言的運用和操作性強,與其說是一堂單純的語言活動不如說是一堂集體驗性游戲、語言、科學、社會于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式教學活動。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指導要點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以上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我從情感、認知和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過度砍伐樹木帶給我們的.災難,萌發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感受辯論式語言活動的氛圍。
2、認知目標:探究大樹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的關系,學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觀點。
3、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嘗試用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三)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逐步認識、理清大樹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活動難點:①師友共同創設并感受辯析式語言活動的氛圍。②如何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體現辯論的特點。
二、說教法
幼兒園的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由教師、幼兒,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幾個基本要素構成。其中,教學方法是教學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發展的運動過程。教學方法就是教學過程的運動形式,就是把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發展的橋梁。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證。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具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本次教學活動我擬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課件教學法:教師請幼兒共同欣賞一段小動畫,通過觀看、聆聽動畫中小動物隨著一陣據樹聲音的出現從和諧、快樂的氛圍轉化為爭吵、打架的場景,引出辯論的主題《樹能不能砍》,引起幼兒初步的思考。
2、口述法:教師運用語言和幼兒溝通、講述、講解的一種方法。 活動中老師給幼兒創設一個合適、民主的環境,讓幼兒在這種環境中大膽的講述和表達自己的意思,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展開討論,教師鼓勵幼兒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充分的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允許幼兒爭論。
3、提問法:這是語言教學活動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單一、封閉的提問方法,采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的思考更加寬泛和靈活。
4、示范演示法:為了讓幼兒感受理解辯論的要領。我會在有利時機與幼兒形成互動,互動的模式就是提出反對意見,采用:"我反對,我認為---因為----"句式,創造出辯論的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并模仿。
5體驗式教學法:創設特定環境,通過一定的感官刺激,引起幼兒對事件的再認識,是一種情感對話逼真形象的教學方法。它能深深觸動幼兒的心靈和感情。
以上教法可以作為解決活動難點的途徑。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通過主動的探索、思考、產生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能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四、說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收集大量有關樹木與人類、與動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影響的圖片、各類木制品實物、磁性黑板兩塊、小磁鐵、標記(能砍樹的標記和不能砍樹的標記)
五、說教學過程:
1、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入活動:
教師請幼兒觀看動畫片,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動畫片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小動物之間說了什么話?
2、教師運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回憶動畫中動物之間的對話,啟發幼兒思考動物說的有道理嗎?進而提出質疑:樹到底能不能砍呢?引起幼兒進一步思考,為取證活動奠定基礎。
3、搜集資料,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
師友共同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實物或圖片等),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4、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證據。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用"我認為---因為----"的句式表達觀點,營造辯論的氛圍。
5、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認為樹能砍,因為砍了樹有了木頭可以做許多我們需要的東西,有的小朋友認為樹不能砍,因為砍了樹會破壞環境,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既砍樹又不破壞環境呢?(啟發幼兒說出要多種樹)
6、結束部分:體驗式游戲活動
運用多媒體影音效果,教師與幼兒共同體驗樹木被砍伐后帶給我們的災難,體驗大家動手種樹美化環境后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樹能不能砍》說課稿】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說課稿01-04
《給予樹》說課稿12-31
《去年樹》說課稿12-15
《去年的樹》說課稿01-12
給予樹說課稿01-14
《去年樹》說課稿12-16
夢見被壞人拿刀追著砍、被人拿刀追砍07-03
夢見砍桃樹09-01
夢見有人被砍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