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七冊數學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角的概念,會量角、拼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關于角的知識。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銳角、直角與鈍角,這節課要求進一步了解其特點及其之間的關系,并認識平角與周角兩個特殊角。由于這兩個角概念比較抽象,特別是周角,教材借助生活原型——扇子形象地展示兩種角的形成。再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掌握各個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去感受“學數學,做數學”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認識平角、周角,理解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特點。通過操作觀察掌握五類角之間的關系,并利用其關系解決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經歷過程,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樂趣,培養空間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的重點是掌握五類角的特點及相互之間的關系。難點是周角的形成特點。
四、教學方法分析:
教育學理論認為,選擇采用教學方法時,既要根據學科內容的科點,又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年齡、認知特點。這節課的概念較抽象,而四年級學生的思維還依賴于直觀形象,所以我主要以講授、演示為主引導學生將抽象化為具體,從而建立空間觀念。學生主要是在觀察,操作中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去欣賞別人,碰撞思維,在討論中達到共識,從而探索取新的知識。
五、教學設計分析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出發,創設學習情境。據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
1、復習導入:回憶角的形成特點(學生可以回答概念也可以回答組成部分),并用活動角演示角,指出頂點和邊。
(這個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強調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為后面學習平角、周角做好鋪墊。)
2、直入主題:直接出示平角和周角,讓學生指出頂點和邊。老師直接說明角的名稱。這里允許學生出錯,因為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如果只指出一條邊(特別是周角)是正常的。
(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挖好陷阱,看看學生是掉下去還是跳出來,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斗氣”,角應有兩條邊,為什么這兩個角只看到一條?留下懸念,引發好奇之心,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過渡。)
3、演示引導觀察發現:教師用扇子、活動角,學生用學具等直觀物體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再用課件抽象出示意圖。學生從中發現平角、周角的兩條邊。
(設計這個環節我遵循了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規律,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將靜態的文字化為動態的圖像,化難為易,多樣化的手段分散了難點,使枯燥的概念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的同時,我注重讓學生也參與進來,一起操作演示,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探索五類角的特點及關系:學生分組合作求角的度數(方法不限);概括“根據什么分類”(不要求唯一答案);發現各角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法不一)。
(這個環節以學生合作探索為主。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對于銳角、直角、鈍角略講,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發揮個人能力。平角與周角角度的度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特別是周角,我鼓勵學生采用其它方法,如從拼角、折紙中去發現,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同時鼓動不會的同學主動去請教找到答案的同學,或積極地在小組內討論探索,體驗“做數學”的樂趣。這里“不限定方法”,“不要求唯一答案”,但注重合作,注重交流,體現了數學既有開放的一面,又必須有嚴謹的一面。學生在合作中交流,才能更好地有機整合知識,取長補短,也可提高交際能力,增強自信。)
5、練習,深化:
①每個重點知識點出現時,我創設“矛盾”,安排了典型的判斷題,激活學生思維,加以理解鞏固。
②深化提高:安排了利用角的關系解決問題的一個綜合性習題,量出一個角度數,求出另三個角度數。這其中包含很多角的知識:各種角的認識;相鄰角、對頂角的關系等等。
(練習的設計針對性強,綜合性強,具有開放性,和一定的深度。對學生理解重點能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同時開拓學生思維。)
6、小結:結合板書整理這堂課的學習重點。
(讓學生對角的分類,角的關系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庫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7、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小于90°等于90°大于90°而小于180°等于180等于360
1個平角=2個直角一個周角=2個直角=4個直角
我主要抓住五類角的特點,及其關系,簡單扼要說明重點,幫助學生更清晰理清知識點。
這堂課中,我的設計以三維目標的落實為目的,注意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注重學生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使課堂教學遵循了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的規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由“被動學會”到“主動會學”,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七冊《角的分類》。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角,學習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角,引出角的分類,使學生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以及銳角和鈍角,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同時,教材還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活動角擺出不同的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各種角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后面學習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前面的學習中,他們已經認識了角,學會了角的度量,對角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角的分類,學生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需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和動手操作來幫助他們理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以及銳角和鈍角,并掌握它們的特征。
(2)使學生能夠根據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角的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美。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以及銳角和鈍角,并掌握它們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教具的直觀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各種角的特征。
2.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角,擺出不同的角,加深對各種角的認識。
3. 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探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4. 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教師出示一組生活中的角的圖片,如折扇、鐘表、剪刀等,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特點。
2.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角嗎?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3.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分類。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直角
(1)教師出示一個直角三角板,讓學生觀察直角的特點。
(2)提問:直角有什么特征呢?
(3)引導學生得出直角的特征:直角等于 90°。
2. 認識平角
(1)教師用活動角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平角的特點。
(2)提問:平角有什么特征呢?
(3)引導學生得出平角的特征:平角等于 180°,平角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3. 認識周角
(1)教師用活動角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周角的特點。
(2)提問:周角有什么特征呢?
(3)引導學生得出周角的特征:周角等于 360°,周角的兩條邊重合在一起。
4. 認識銳角和鈍角
(1)教師出示一組角,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大小。
(2)提問:這些角可以分為幾類呢?
(3)引導學生得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小于 90°的角是銳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鈍角。
5. 角的分類
(1)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2)讓學生說一說各類角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
1. 填空
(1)直角等于( )°,平角等于( )°,周角等于( )°。
(2)小于 90°的角是( )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 )角。
(3)1 周角 =( )平角 =( )直角。
2. 判斷
(1)平角是一條直線。( )
(2)周角是一條射線,它只有一條邊。( )
(3)銳角都小于 90°。( )
(4)鈍角都大于 90°。( )
3. 把下面的角分類
15°、90°、180°、360°、89°、105°、179°、75°、150°、91°
銳角:( )
直角:( )
鈍角:( )
平角:( )
周角:( )
(四)課堂小結
1.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 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1. 課后練習中與角的分類相關的習題。
2.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角,分別屬于哪一類角。
七、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直角 = 90°
銳角:小于 90°
鈍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
平角 = 180°
周角 = 360°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冊《角的分類》。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角,學習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角,引出直角、平角、周角等概念,使學生對角的分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教材還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活動角擺出不同的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角的分類的理解。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后面學習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各種角的度數范圍,會根據角的度數區分不同的角。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各種角的度數范圍。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四、教法與學法
1. 教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各種角的特征。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角,擺出不同的角,加深學生對角的分類的理解。
啟發引導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得出結論。
2. 學法
觀察法: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角和多媒體課件中的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操作法:讓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角,擺出不同的角,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合作交流法:在學習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播放一段有關角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角,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分類。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角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特點。
2. 探究新知,認識角的分類
認識直角
教師出示一個直角三角板,讓學生觀察直角的特點。
教師講解直角的定義:直角是等于 90°的角。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找出教室里哪些角是直角。
認識銳角和鈍角
教師出示一個活動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教師講解銳角和鈍角的定義:銳角是小于 90°的角,鈍角是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
教師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判斷自己擺出的角是銳角還是鈍角。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師出示一個平角和一個周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平角和周角的特點。
教師講解平角和周角的定義:平角是等于 180°的角,周角是等于 360°的角。
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角,擺出一個平角和一個周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角和周角的理解。
3. 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教師出示一些角的度數,讓學生判斷這些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教師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哪些角,并判斷這些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4. 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強調角的分類和各種角的特點。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并判斷這些角是銳角、直角、鈍角、平角還是周角。
六、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直角:等于 90°
銳角:小于 90°
鈍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
平角:等于 180°
周角:等于 360°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七冊《角的分類》。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角,引出直角、平角、周角等概念,進而讓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后續學習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內角和等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2)理解各種角的概念,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3)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根據角的度數區分不同類型的角。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經歷角的分類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認識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理解它們的概念及關系。
2. 教學難點
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以及周角與 0°角的關系。
四、教法與學法
1. 教法
(1)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角的圖形,讓學生直觀地認識不同類型的角。
(2)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
(3)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2. 學法
(1)觀察法:讓學生觀察各種角的圖形,發現它們的特點。
(2)操作法:通過用量角器量角等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
(3)歸納法: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各種角的概念和關系。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一組生活中含有角的圖片,如時鐘、扇子、剪刀等,讓學生觀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提問: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引出課題《角的分類》。
2. 探究新知
(1)認識直角
① 出示直角的圖形,讓學生觀察并說出直角的特點。
② 用量角器量一量直角的度數,得出直角是 90°。
(2)認識銳角和鈍角
①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一些角的度數,并根據度數將角分類。
② 引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小于 90°的角是銳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鈍角。
(3)認識平角和周角
① 出示平角和周角的'圖形,讓學生觀察并說出它們的特點。
② 演示平角和周角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概念。
③ 得出平角是 180°,周角是 360°。
(4)探究角之間的關系
① 引導學生觀察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
② 得出:1 個周角 = 2 個平角 = 4 個直角。
3. 鞏固練習
(1)出示一些角的度數,讓學生判斷是什么角。
(2)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4. 課堂總結
(1)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了解了它們的概念和關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 布置作業
(1)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角,分別屬于什么類型。
六、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直角:90°
銳角:小于 90°
鈍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 個周角 = 2 個平角 = 4 個直角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冊《角的分類》。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角,引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并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各種角之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后面學習三角形、四邊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對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直角、平角、周角,知道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角的度數進行分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直角、平角、周角,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以及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四、教法與學法
1. 教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各種角的特征。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通過動手畫角、量角等活動,加深對各種角的認識。
啟發引導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 學法
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自主探究各種角的特征和關系。
合作交流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時鐘上的角、折扇上的角等,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特點。
提問學生:你能說出這些角的名稱嗎?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分類》。
2. 探究新知
認識直角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個直角,讓學生觀察直角的特點。
提問學生:直角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得出直角的度數是 90°。
讓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加深對直角的認識。
認識銳角和鈍角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小于 90°的角和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讓學生觀察這些角的特點。
提問學生:這些角分別是什么角?引導學生得出小于 90°的角是銳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鈍角。
讓學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判斷一個角是銳角還是鈍角。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個平角和一個周角,讓學生觀察平角和周角的特點。
提問學生: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得出平角的度數是 180°,周角的度數是 360°。
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平角和周角,加深對平角和周角的認識。
探究角之間的關系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3. 鞏固練習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角,讓學生判斷這些角分別是什么角。
教師給出一些角的度數,讓學生說出這些角的名稱。
讓學生動手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一個平角和一個周角。
4. 課堂總結
提問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強調重點和難點。
5. 布置作業
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練習。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并判斷這些角分別是什么角。
六、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銳角:小于 90°
直角:90°
鈍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
平角:180°
周角:360°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 周角=2 平角=4 直角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 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七冊《角的分類》。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角,學習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各種不同的角,引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并讓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角的度數進行分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2. 教學難點: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四、教法與學法
1. 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演示法、操作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中認識角的分類。
2. 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一段有關角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各種角,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分類。
2. 探究新知
(1)認識銳角、直角、鈍角
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課本上的角,引出銳角、直角、鈍角的概念。并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角是銳角、直角、鈍角。
(2)認識平角和周角
通過演示活動角,讓學生觀察當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形成的角是平角;當角的兩條邊重合時,形成的角是周角。并讓學生說一說平角和周角的特點。
(3)探究角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觀察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發現:1 周角 = 2 平角 = 4 直角。
3. 鞏固練習
通過做練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讓學生判斷一個角是什么角,讓學生根據角的度數進行分類等。
4. 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強調重點和難點。
5. 布置作業
布置適量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銳角:小于 90°
直角:等于 90°
鈍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
平角:等于 180°
周角:等于 360°
1 周角 = 2 平角 = 4 直角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第七冊《角的分類》說課稿】相關文章:
《角的分類》說課稿01-05
角的分類說課稿08-07
角的分類說課稿01-13
角的分類說課稿(15篇)02-23
角的分類說課稿15篇02-23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05-24
《分類》說課稿01-09
《角的分類與畫角》教學反思04-22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