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是《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在《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要求“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這一課屬于《品德與社會》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中的最后一課。教學目標為: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是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但對于自然資源匱乏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透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節約使用、合理利用的方法。
基于學生的學情,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與態度:通過對自然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節約自然資源。
2、行為與習慣:幫助學生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自覺地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并向周圍人宣傳善待資源。
3、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資源應有的態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合理使用和節約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的重難點分別是:
1、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2、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3、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合理使用和節約自然資源。
在教學中,我將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展開學習。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第一步講述西南旱災; 第二步介紹水鄉水荒;
第三步討論節約用水; 第四步倡導低碳生活。
【教學設計】
一、西南旱災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從資源性缺水的角度來看水資源的匱乏。)
1、圖片欣賞:出示一組西南旱災的圖片。
2、讓學生說說從圖片上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進而再讓學生說說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景象。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直觀地讓學生感受水資源匱乏的嚴重性。)
3、報道點擊:出示關于西南旱災的新聞報道。
4、讓學生說說從報道你感受到了什么,進而再讓學生說說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報道深入地讓學生感受到這次旱災的嚴重以及水資源匱乏帶來的危害性。)
5、總結:如此重要的水資源現在卻越來越匱乏,人類面臨著重重危機。高溫的威脅,干裂的土地,仰天的祈求,生命在水面前,顯得如此脆弱,水荒人心也荒啊!
二、水鄉水荒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從水質性缺水的角度來看水資源的匱乏。)
1、有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的家鄉地處浩浩蕩蕩的長江下游,擁有眾多的河流湖塘,素有“江南水鄉”的美稱。水荒離我們是很遙遠的。真的是這樣嗎?
2、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書第68頁上的短文:《水鄉鬧水荒》。
3、讀了這則消息,你覺得水鄉為什么會鬧水荒呢?
4、再來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水污染。
報道一:20xx年4月25日 人民圖片網
內秦淮河變成“黑河”
4月24日上午,原來清澈的南京內秦淮河集慶門、漢中門、定淮門等水域突然發黑,變得像墨汁一樣,而且河水散發出濃濃的臭味,大量魚兒因忍受不了污水而“翻塘”死亡。記者在集慶門橋段,遠遠就看到河水明顯發黑,如同墨汁一般,黏黏的,不流動,水上還漂著很多死魚。在河中間,一條大船開過,螺旋槳后面拖出滿是白沫的水道,從河堤高處可以看到,在河中間有一道道拖著尾巴的“黑潮”正溶入河水,“黑潮”上還泛著油光。
報道二:20xx年11月12日 揚子晚報
江寧23家選礦廠遭查封
20xx年春節后,南京市市長信箱連續收到了江寧區銅井紅幕社區水先生等人的投訴:“我們那里與馬鞍山搭界,有很多選礦廠水污染嚴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還深受尾砂和重金屬的污染,救救我們吧!”投訴人都是江寧區江寧街道、橫溪街道的老百姓。據專家分析,尾砂和重金屬隨飲用水進入人體后將會出現中毒反應,因此,江寧法院經過歷時一年半的調查取證,在20xx年11月份終于查封了23家選礦廠。
(設計意圖:之所以選擇這兩則新聞報道,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這兩次“污染門”就發生在學生的身邊,讓學生閱讀后會產生一種真實感和危機感。還有,從內容中可以發現,同樣是水污染,但第一則報道的是種視覺污染,在學生看來只停留在表面,而第二則報道的是種生理污染,可以帶給學生更大的震撼。兩則報道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遵循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水污染其實是對水資源的最大破壞。)
三、節約用水
1、過渡:同學們面對如此嚴峻的缺水形勢,我們該怎么做呢?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卻隨處可見。
2、出示圖片事例,評價行為。
A、飯館中用茶水洗碗筷
B、水池邊用完不關水龍頭
C、洗車場用自來水高壓洗車
D、洗衣服時將水直接排掉
3、如果你在他們身邊,會怎么說、怎么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的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引起學生的對生活的思考,激起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行動。)
4、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今天,還要這么浪費水資源非常不應該。那么我們如何節約用水呢?下面請閱讀書第69頁上的短文《節水新概念》。
5、關于節水,我想同學們一定還有其他的妙招,能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嗎?
(設計意圖:不僅要讓學生深刻地明白不能浪費水資源,還要讓學生學會從身邊的小事開始節約水資源。)
6、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節水歌》。
宣傳水,保護水,水是人類生命線,水資源,已有限,地球家園只一個,人類用水需求大,城市缺水警鐘敲。
亂砍濫伐水流失,廢料廢氣水污染,節約意識留心中,節約行動齊動手。
人人珍惜一滴水,一水多用是節約,洗完手后關龍頭,不要讓水白白流,減少污染重保護,環保愛家作貢獻。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瑯瑯上口的節水歌,深化環保節水意識。)
7、總結:小小水滴,關乎家家戶戶,如果大家都行動起來,那么全球節約的水就會嘆為觀止。
四、倡導低碳
1、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水資源問題。水資源在告急,其實,土地、大氣、生物等資源都跟水一樣,也在告急!
2、我們一起來看看自然資源發出的“緊急求救”,學生自讀書上第69頁上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的告急。
3、土地資源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請用同樣的口吻和語氣,幫土地資源寫一份告急。指名匯報。
4、我們再來看看咱們中國自然資源目前的狀況,就一個詞——擔憂。學生自讀書上第70頁《令人擔憂的數據》。
(設計意圖:由學生最為熟悉的水資源展開教學,樹立正確的節水觀念,養成合理的節水方法,再拓展至其他資源的學習。這是以水資源教學為點,由點及面地進行教學,學生了解了水資源的利用歷史與現狀,其他的資源也就一通百通了。)
5、由于能源危機日趨嚴重,本周三,美國總統奧巴馬公布了開發近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五年期計劃,這是美國在20多年海上石油開采禁令之后首次啟動系統開發。這一計劃在美國民眾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民眾們強烈要求將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留給子孫后代們。
6、現在,同學們能肯定地告訴我,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嗎?(板書:不)
7、任何自然資源都需要我們——(板書:節約使用,合理利用。)
8、打開世界之窗,我們看到保護自然資源已經成為全球的焦點。聯合國規定每年3月21日為世界森林日、3月22日為世界水日、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減少污染——行動起來”;我國也在積極倡導人們低碳生活,希望同學們趕快行動起來做一個時尚的低碳達人。
9、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能為這些珍貴的自然資源做些什么呢?究竟怎樣才能節約使用、合理使用這些自然資源呢?
少搭乘1次電梯,就能……
少開冷氣1小時,就能……
少吹電扇1小時,就能……
少開車1公里,就能……
少吃1次快餐,就能……
少用1張白紙,就能……
省一度電,就能……
省一度水,就能……
省一度天然氣,就能……
……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小環節,讓學生明白其實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就能投入到環保大軍中,就能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10、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一個不經意間的舉手之勞,都可以保護到這些自然資源。因此,一切自然資源,我們都應該——節約使用,合理利用。
五、板書設計
9、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
不
節約使用 合理利用
【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說課稿】相關文章:
海蜇是水母嗎04-07
蜘蛛是昆蟲嗎04-12
0是整數嗎05-06
說課稿范文說課稿 范文10-04
非洲有企鵝嗎04-08
椰子蟹能吃嗎03-17
胎夢準嗎04-18
中職說課稿11-12
古詩的說課稿11-10
太陽說課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