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七冊第78~80頁例(1)、(2)及做一做和練習十三。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三、說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四、說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五、教具、學具準備
有關的多媒體課件,卡片
六、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新課程義務教育第七冊“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第1課時。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以及估算,有關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后繼續學習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打基礎,所以,這部分知識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數學問數,分析、討論,逐步抽象出算理,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整堂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八、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結合主題圖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推向主人的地位,讓他們真正參與學習活動,并從情境中抽取出數學信息,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讓學生自已獨立列式解答、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口算過程,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用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一)根據乘除法關系用乘法想除法。(二)、用表里除法進行計算。
4、教學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出示兩道除法估算式題,讓學生知道題目要求的是估算,接著讓學生試估算,并說出思考過程。最后引導學生交流,歸納兩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
5.做一做
用金魚卡片出示口算題指名讓學生口算,并說出思考過程,學生學習興趣相當高。
(二)教學例(2)
1.創設教學情境,從情境中取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并說一說口算的思考過程。
2.引導學生歸納用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出示兩道除法估算式題,讓學生運用前面的知識自已估算,并說出思考過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除三位數的估算方法。
3.把算式寫在燈籠圖片上,讓學生口算,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
4.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
讓學生把圖上提供的信息編成完整的應用題,然后獨立解答,師生共同訂正,
5、找朋友。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自由發言,師再小結。
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2
問題:
1、簡述你對于計算教學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本課的算理與算法分別是怎么樣的
3、你對如何進行本課的算理與算法教學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整千,整百,整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1、簡述你對于計算教學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算理是指計算的原理和根據,通俗的說就是"為什么可以這么算";算法是指計算的程序和方法,通俗的說就是"怎么算"。
學生的算理不清,算法就難以牢固;算法不明,計算的技能就難以形成。算理為算法提供理論指導,算法使算理具體化。他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算理的理解過程本質是為了促使算法的抽象。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強化訓練,它重算法,輕算理。學生停止了反復操練錯誤率就會提高。因此新課程的計算教學,力求使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達到平衡,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2、本課的算理與算法分別是怎么樣的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和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材中,以小朋友對話的形式呈現了三種算法,分別是:想乘法做除法;6÷3=2,所以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但是學生在口算乘法中,多數學生是用因數0前面的數乘另一個因數,再看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后面加幾個0。
因此我確定本課的算法是:用被除數0前面的數與除數相除,再看末尾剩幾個0就添上相應個數的0。就具體的60÷3來說,算法是6÷3=2,所以60÷3=20,算理是6個十除以3等于2個十,所以60÷3=20。
3、你對如何進行本課的算理與算法教學
首先從改編過的情境圖中引出60÷3800÷4和240÷3三個算式。是我通過以下三步突破算理與算法的'。
(1)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算法
奧蘇柏爾強調認知結構是知識學習發生遷移的主要媒體。在60÷3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讓學生自己探索算法。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不同,有的學生可能會根據口算乘法,遷移到口算除法的算法:6÷3=2,所以60÷3=20,有的可能這樣算:220×3=60,所以60÷3=20。對"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這種算法,學生很少有可能出現。沒有出現也沒有關系,學生說怎么算就怎么算不要求學生每種都掌握。因為算法的多樣化指的是整體的多樣化,而不是個體的多樣化。
(2)優化算法,理解算理
保羅。費萊雷說:"沒有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個對話的課堂,因此,在同桌討論以后,讓學生全班交流算法。并進行有意識的優化。這里我沒有直接問:你們認為哪種計算方法更好,而是當學生說到6÷3=2時,問學生"有和他的想法一樣嗎,你能再說說看是怎么算的""誰聽明白了他的想法"這樣進行有意識的優化。學生會算了以后馬上出示800÷4,有兩種用意,一是鞏固算法,二是理解算理,問為什么這么算這里的8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8個百除以4等于2個百,所以800÷4=200,再回過問,60÷3這個算式的算理。在表述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理解算理。
接著,讓學生自己說說240÷3怎么算通過前面2題的教學,這時應該所以的學生都知道因為24÷3=8,所以240÷3=80,反饋時,再叫一個學生說說算理。
教學完三個算式后,最后讓學生說說"我們是怎么口算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數",要讓學生明白"用被除數0前
面的數與一位數相除,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后面添上相應個數的0"。
(3)總結算法,內化算理
出示幾組這樣的題9÷3=,90÷3=,900÷3=,12÷4=其中有一組是20÷4=,200÷4=,xxxx÷4=,其用意有兩個。一個讓學生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我會問學生"你們怎么都那么快算出來了呀"讓學生明白只要算第一行的9÷3=12÷4=20÷4=就可以得到后面的答案,也就是口算除法的算法。
第二個用意是突出200÷4,為什么被除數的末尾有2個0,除數的末尾卻只有1個0,讓學生明白這里是用20個十除以4,從而突破難點,內化算理。
再讓學生完整總結,“用被除數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除,要看被除數末尾還剩幾個0,就在商的后面添上相應個數的0"。最后以不計算說說商末尾有幾個0,插入400÷5這類的題,進而鞏固算法和算理。以上是我對這4個問題的理解。
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3
人教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口算除法)。
二、知識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四、設計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例題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在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表內除法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于計算教學范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教材呈現的主題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使學生體會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設計中我把數字稍微改動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因此,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我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嘗試練習,再讓學生進行自我驗證。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明算理時,給足自主探索的時間,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通過質疑60真的變成了6了嗎?進一步明確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性過渡,豐厚了探究的底蘊,為孩子們的進一步探究激發了熱情和欲望。
3、及時反饋,內化提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練習:本次練習有兩個層次。(1)基本練習;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2)內化提高。練習中巧妙設計300÷5教學資源,實現了讓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良好效應。相對課始的探究素材,顯然最高位數字比除數小的這類口算除法要復雜一些,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辨別,對比練習,突破難點。
4、鞏固升華,總結提升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三塊內容
:一是摘蘋果游戲,8道口算題。“被除數末尾要保留零”的情況和不用保留零的情況。二是由關聯的兩組口算題。讓學生感悟: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商也擴大10倍,滲透商的變化規律。三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萌發和培養。尤其是在自然貼切的解決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利用口算解決問題。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以有層次的體驗貫穿全課,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能以極大的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彰顯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二是突出對教學實效性的追求,使教學目標不再是一個虛架子,而是實實在在地分解并落實到了具體環節中。三是廣泛地鏈接周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置身于廣闊的背景之下,變得豐富多彩。
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4
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人教板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口算除法)
本冊教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學習口算除法是為今后學習筆算除法打基礎的。
根據本冊教材的知識點與技能的要求,我先闡述本課的教學設計前的背景,我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先讓學生難看主題圖,從整體入手,使學生了解主題圖的要求,再讓學生說出圖中的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是技能目標。先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先讓學生說出用什么方法計算,然后列式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二是發展性目標,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后,用分小棒的過程說自己想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發展目標,通過說計算過程和分小棒的過程,體驗口算除法的過程,從而達到計算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順利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我在教法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分析口算過程的同時又用分小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本課的教學設計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鞏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應用。
在第一流程創設情景中,我用課件出示情景圖,三個猴子分桃子,讓學生說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進行計算,計算完成后再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其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2)和第(3)個問題。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讓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第三流程鞏固新知中,我給學生出示口算提,讓學生熟練地計算,進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應用中,編排許多闖關練習題,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強了學生口算除法的計算技巧,為今后的筆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三年級口算除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01-06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03-20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04-06
口算除法的教學反思04-18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說課稿12-05
三年級數學口算乘法說課稿02-08
《筆算除法》說課稿12-30
《分數與除法》說課稿02-21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