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
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3-12-25 12:48:14
  • 相關推薦
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是蘇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道德與修養單元”的一篇議論文。它是梁啟超的一篇有關事業與人生的演講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清晰、論據充分,發人深思,讓學生們體會敬業樂業的趣味。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在八年級上冊書中對議論文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已經開始學習寫一些簡單的議論文。但無論從學生的閱讀還是寫作來看,學生對議論文掌握的情況都有待加強。本篇課文無論在議論的層次、結構還是方法等方面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演講的特點和技巧體現得很明顯的文章,因此,有必要學習。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能力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梳理出作者的論證思路,體會并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從中受到人文熏陶。

  過程與方法:學習本文運用的多種論證方法,條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朗讀課文,體會本文敬業樂業的精神主旨和演講特點。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議論文的論據、論證的領悟和演講特點的體會。

  難點:領悟敬業與樂業的信念和宗旨。

  五、 教法學法

  教法:本文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初讀、細讀、總結讀書、扶放結合等方法,引導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課文。

  學法: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因此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道德情感。

  六、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題: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正面臨著對未來職業的抉擇,你會選擇哪種職業呢?通過同學們的答案,我會總結渡句:同學們的理想都非常的遠大,今天我們一起去聆聽梁啟超先生的講演《敬業與樂業》(板書課題)。文章演講特色引人入勝,雖然時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樣會給同學們許多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課文,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落實這一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打下基礎。)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進入這部分之后要求學生通過喜歡的方式閱讀,思考文章中心論點是什么?先后談論了哪幾個問題?

  緊接著教師根據與學生的互動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后從有業、敬業、樂業三方面加以論述,最后總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層次清楚,說理透徹,以敬業樂業為論題的特點,我會讓學生在初讀的時候就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寫作順序,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細讀課文,品評語言:

  1.首先我會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業,什么是敬業,什么又是樂業?

  過渡語:通過同學們集思廣益,我們一起找到答案。正如同學們所說,作者所說的業不僅僅指的是職業,他認為凡是做事情都是業。學生也屬于梁啟超所說的業的范疇。那什么是敬業呢?

  2.那么我們接下來看看文中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說明敬業的呢?

  這樣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第六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寫“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也是為了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這個觀點。)

  3.緊接著追問學生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具體方法進行論證的?

  這時通過學生之口,找到通過事例來證明觀點。也就是當大總統“實實在在把總統當做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實實在在把拉車當做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圣。”這兩個事例正說明敬業的含義。

  除此之外,第七自然段中說的“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這也是在闡述敬業的含義。

  過渡語句: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論述敬業的重要性,闡述敬業的含義的句子很多,那什么又是樂業呢?

  4. 對于樂業分析部分可以通過賞析精彩片段第六段進行精讀。

  分論點:凡是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說出樂業就是能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領略到趣味。)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作者所說的“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嗎?

  (設計意圖:在理順文章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文中尋找什么是有業、什么是敬業、什么是樂業,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一步的了解,在學生各抒己見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作者說理的邏輯性和嚴密性,為下一步深入研究課文做準備。)

  最后,全班齊讀課文,體會演講的語言特色與議論文的層次結構、生動有力的論證。

  七、 小結與作業:

  小結: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總結的那樣“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

  作業:梁啟超進行這次演講的時候,是受到當時時代的限制,他的觀點有改良國民性的作用,但在現在看來,肯定有些思想已經不適時宜,這也就是我們的作業:寫篇辯論稿,要求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并用充足的論據使自己的觀點站住腳,注意要用到本節課學到的議論方法。準備下節課進行辯論。

  (設計意圖:一是可以繼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另外也學以致用。辯論稿本身就必須觀點明確,論據充足,論證過程嚴密,才能讓人無懈可擊。)

  八、 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再加上學生的情感,使課堂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課堂總結:總之,我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每個環節,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升華情感,并使其主動性得以彰顯,使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達到理想的效果。

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文錄音及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梁啟超的有關資料,課堂質疑與辯論。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精心導入

  同學們,請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呢?你怎樣才能把學習當一件樂事呢?為此,梁啟超先生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生活原則。《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出示教學目標并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多媒體出示)

  梁啟超……

  二、檢查預習

  給加粗的字注音:

  旁騖褻瀆強聒不舍佝僂承蜩

  三、整體感知

  [過渡]《敬業與樂業》是一篇說理深刻結構層次清晰的文章,聽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思考下列問題。

  多媒體出示問題組: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意在讓學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此后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播放課文錄音。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全班交流,學生互相評論補充,明確問題要點: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樂群’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它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提出來的。

  ②、作者先后談了“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問題。

  四、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1—7段,思考下列問題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試解釋中心論點的含義。

  2、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找出來,試做具體的分析說明。

  3、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的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研討。然后全班交流,學生相互補充,最后統一答案要點:

  1、略。

  2、一是舉例論證。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例子,說明有業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論證。引用儒門和佛門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3、先解釋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無適便是敬”,解釋“敬業”的含義就是專心至志、心無旁騖;接著,用設問句提出“業有什么可敬的,為什么要敬業”;最后用設問句“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過渡并引導,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是敬”。

  在這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么是敬,是道理論證;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五、質疑問難

  1、學生發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敬業的重要性時,作者兩次運用了設問句,有什么好處?

  六、研讀揣摩

  學生自讀課文8—9段,并思考。

  (多媒體投影出示問題組)

  1、理清作者論證“樂業的重要性”的結構。

  2、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文中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用自己的.話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確答案要點:

  1、作者先擺出司空見慣的反面的現象,進行批駁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然后運用設問句“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為什么呢”,轉入論述為什么要樂業,列出了四個理由。

  2、作者主要運用了事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3、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七、質疑問難

  1、學生發問。學生自由提出問題,鼓勵其他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2、教師發問。在論證樂業的重要性時,作者為什么從反面的現象談起,可不可去掉?

  鼓勵學生討論,踴躍做答,教師做適當點撥。

  八、體驗反思(多媒體出示)

  課文中說:“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然而,有人卻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

  此問題意在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質疑能力,能辨證的理解人生問題。所討論的問題比較復雜,應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來把握討論的深度。

  本環節采用學生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師作適當發問、引導、點評。

  九、探討文章的語言特色

  [過渡]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語言通俗,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特色。試從文中舉出例子,并做說明。

  可以先讓學生各抒己見,并舉出文中相應的例子。教師做適當補充,最后多媒體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例如對孔子的兩句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孔子……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例如,“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演講最后,“盼望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對聽眾直接的心靈訴求。

  十、課文小結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課文結構層次清晰。開頭就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旨意。

  本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引用經典、格言。

  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口語和演講的巧妙結合。

  十一、布置作業

  領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體驗,談談自己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樂趣。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特意設置了關于“天地間第一等人”的探討。在發言中,有的學生只談理論,忽略了結合自身實際。我及時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談感受,從而更好的認清自己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現在的青春年華,有很深的實際教育意義。

  我設置的關于立足本職工作和樹立遠大理想的辯論,激發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效果很好。在辯論中,大多數學生更贊成應有遠大理想,認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點撥糾正,啟發他們,如果不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遠大理想就會成為空談,啟發學生要全面具體的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批評質疑的能力。在辯論中,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條理清楚說理有力,還有同學聯系了自身實際,從而加強了本文的實際教育意義。

【語文《敬業與樂業》說課稿】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01-08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11-21

敬業與樂業作文09-06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03-21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04-08

《敬業與樂業》讀書筆記06-10

敬業與樂業教學反思15篇06-20

閱讀《敬業與樂業》有感05-10

讀《敬業與樂業》有感06-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