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大氣壓強的說課稿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
更新時間:2023-11-24 06:59:23
  • 相關推薦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氣壓強的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選自滬粵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三節。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

  1.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一課,既是對以往固體液體壓強知識的復習鞏固,又是對壓強知識的深化和提高,也為后面大氣壓知識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本節教材內容分為三部分:

  1)大氣壓強的存在

  2)大氣壓強的測量

  3)大氣壓強的應用,分兩課時完成。

  本次課主要學習前兩部分。

  2.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現欲,喜歡動手動腦,他們的思維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盡管大氣壓比較抽象,但在教學中通過實驗和多媒體,以感性認識為依托,學生完全能夠完成本節內容的學習。

  3.教學目標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本次課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目標

 、倭私獯髿鈮簭姷拇嬖

  ②了解大氣壓的估測方法以及測量方法

 、七^程與方法目標

 、儆^察與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

 、隗w驗自主動手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弁ㄟ^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乔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

 、俳洑v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谕ㄟ^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

  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

  ①認識大氣壓強的存在

  ②大氣壓強的估測和測定

  本次課的教學難點是:

  ①用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趯W生自主動手探究估測大氣壓

  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予以闡述。

  本次課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實驗演示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分組自主探究法、游戲活動法。

  本節課要用到的教學器材如照片所示,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盡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教學環節進行:

  1.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在本節課開始,教師拿出一個飲料瓶并設置問題:“老師這里有個飲料瓶,你能想出幾種辦法讓它變扁呢?利用你手邊的飲料瓶試一試。”學生通過實踐想到的辦法可能有“捏扁、吸扁”,緊接著教師繼續設問:“用手將飲料瓶捏扁,是因為手對飲料瓶有力的作用,那么用嘴吸飲料瓶時是什么力量使它變扁了呢?”通過引導分析學生較易答出:“瓶外空氣”。然后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猜想:既然液體有壓強,那么與液體同樣具有流動性,受到重力的氣體是否也有壓強,從而引入課題,并板書標題“大氣壓強”。

  開篇通過簡便易行的小實驗,直接切入主題,簡潔、明了,而且實驗器材來源于生活,隨手可得,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2.分組探究,討論交流,體驗大氣壓的存在

  教師先進行“覆杯實驗”的演示,并利用動畫解釋說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且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探究:要求學生盡可能設計多種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物體或老師提供的器材可以進行“吸盤掛重物”“兩吸盤吸在一起拉不開”“堵口的注射器拉不開”“筆帽吸嘴唇”等實踐活動,邊讓學生交流討論展示邊引導學生進行解釋,以加強對大氣壓強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為了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又設計了幾個有趣的演示實驗:

 。1)“彩沙噴‘泉’”(在有支管的錐形瓶口裝一吸管,倒插在彩沙中,通過支管抽氣,很快彩沙通過吸管進入瓶內形成噴“泉”)。

 。2)“自動上升的小試管”(在較大的試管中灌滿水,將較小的試管插入大試管一定深度,倒置,水流出,小試管在大試管中自動上升“)

 。3)“飲料真的是吸上來的嗎”(讓兩個學生分別吸兩瓶裝滿飲料的飲料瓶,一個密閉,一個敞口,密閉的吸不上,敞口的.輕松吸上,進行對比)

  (4)“誰壓扁了易拉罐”(將加熱后的易拉罐倒置在水面,很快易拉罐變扁)。并讓學生對實驗進一步解釋。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曾經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這些實驗讓學生在驚訝中領略科學的神奇。

  通過這些探究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以此達到對第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3.歷史故事開篇,自主探究估測大氣壓和了解托里拆利實驗

  教師邀請兩個“大力士”同學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大氣壓的威力。接著結合課件中的動畫給學生講馬德堡半球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物理發展史中的盛事。緊接著提出問題: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然后安排學生利用所學壓力壓強知識和手邊老師提供的吸盤、注射器、彈簧測力計等器材進行分組實驗估測大氣壓。學生較容易想到通過測壓力和受力面積來計算出大氣壓的值。在探究活動中,由于實驗室所用彈簧測力計量程較小,吸盤被拉動瞬間彈簧測力計讀數較難把握,學生實驗探究難以成功,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改進,用裝沙子或水的掛瓶,或者用小鉤碼加橡皮泥來代替彈簧測力計測拉力的大小。實驗時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評估,讓學生了解到:吸盤中的空氣往往難以充分排盡,拉動吸盤時受力面積也發生了變化,這些因素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教師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從前面所做的“覆杯實驗”入手,讓學生思考“用水槽裝水封口,換更高的容器實驗結果又會怎樣呢?”實驗后水依然不流出,繼續發問:“大氣壓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此時播放大氣壓支持水柱的實驗視頻,引導學生分析獲知:大氣壓的大小就等于它所支持的水柱所產生的壓強,獲得一種可以準確測量大氣壓值的方法,但此實驗有缺陷:支持水柱過高,實驗操作不方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水銀來解決問題,由于水銀有毒,所以我通過實驗視頻給學生介紹托里拆利實驗并結合動畫進行分析,讓學生計算出大氣壓的值。

  在這個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步步深入,循序善誘,讓學生學會了用轉換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來獲取科學知識,以此達到對第二個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4.回顧小結,活動遷移以及課后研討

  先組織學生回顧小結,以便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知識。

  接下來設定兩個活動:

  (1)怎樣將底部有小孔的飲料瓶灌滿水?“(灌滿水,蓋上蓋拿出水面即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安排學生進行用吸管搬運乒乓球比賽的游戲活動,游戲規則是不允許用手接觸乒乓球。(用吸管吸球搬運即可)。這個游戲寓教于樂,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也增進了師生關系。

  最后,我設計了兩個課后研究問題:

  (1)收集和了解身邊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及應用。

 。2)撰寫小論文:《假如沒有了大氣壓》,學生可任選其一。這樣設計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能力及想象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專家評委!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三節《大氣壓強》。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落實新課標精神,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經過本節課的學習真正的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我說課的內容分為:教材分析、學請分析、教學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學好本節課,對學生理解大氣壓的成因、大小及其應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ǘ┙虒W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檢驗大氣壓強的存在,掌握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知道托里拆利實驗并能說出大氣壓的數值。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2)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2)運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具有將物理知識用于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

 。ㄈ┙虒W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難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和測量,用大氣壓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象。

 。ㄋ模┙虒W準備

  多媒體課件、廣口瓶、玻璃瓶、硬紙板、吸盤等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通過前面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知識的學習,對壓強的概念已經不陌生了,但是大氣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所以對于大氣壓學生很不容易理解,在頭腦中還存在著許多有關大氣壓強的錯誤概念,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和領悟。

  三、教學教法

  陶行之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將采用觀察分析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啟發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感性的理解知識。

  學生會學才是關鍵,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我采用觀察、對比、小組探究的學習方法,在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并得出大氣壓的數值。小組交流得出生活中的大氣壓,將物理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四、教學過程

 。ㄒ唬⿲嶒瀸

  首先向學生演示瓶吞雞蛋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雞蛋一下子進入瓶中------這個奇特的現象馬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順利引入新課。

  教師創設實驗情景,提出問題,誘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ǘ┱n堂探究(1)大氣壓強的存在

  通過之前瓶吞蛋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被充分的激發,我則順著學生的思維,再給學生演示演示覆杯實驗,向學生提出“為什么硬紙板不掉落”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選出學生代表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最后有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力,其作用效果叫做大氣壓強,且大氣壓強向各個方向存在”。

  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神奇的實驗現象中學習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采用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的方式,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也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鞏固學生對大氣壓強存在的認識,接下來回到瓶吞雞蛋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分析“為什么雞蛋能夠自己進入瓶中”這樣既解決的他們對實驗的疑惑也加深了他們對大氣壓強的認識。

 。2)大氣壓的測量

  在學習以上知識的基礎上,向學生講解馬德保半球實驗,讓學生了解,科學發展歷史中的盛事,同時也讓學生感覺到大氣壓強很大,接下來讓同學模擬馬德保半球實驗切身感受大氣壓強的大小,讓學生存在大氣壓究竟有多大的疑問?從而引出大氣壓大小的教學,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壓強的公式運用手邊的'器材設計出測量大氣壓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測量大氣壓的方案,但這個方法測量出的大氣壓是大約值,為了得出準確值,我將帶領學生回想覆杯實驗,讓學生想大氣壓能托起水,但能托起多高的水呢?以此引出用水測量大氣壓的方法。在這告訴學生由于水柱太高,所以換用密度大的液體水銀來測量,由于水銀有毒所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展示托里拆利實驗,得出大氣壓強的大小。

 。3)生活中的大氣壓

  1.學習完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則要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先用媒體播放人們用吸管喝飲料、吸鉤掛衣服等現象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大氣壓強。

  2.讓學生學習教材89頁“想想議議”,然后分小組討論,最后應用模型體會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泵的工作過程,感知人類如何利用大氣壓強。

  通過該環節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也體現了物理學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同時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養。

 。ㄈ┛偨Y和測試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所以我設計了一下幾道練習。

  1.在冬天,保溫瓶未裝滿水,當瓶內溫度下降時軟木塞不易拔出,這主要是(C)A 塞子與瓶口間摩擦力太大 B 瓶口遇冷收縮 C 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D 原先塞子塞的太緊

  2.中醫常用“拔火罐”治療風濕等病癥.“拔火罐”是將一酒精棉球點燃放在一廣口瓶中,過一會將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廣口瓶就會牢牢吸在皮膚上,這是為什么? 通過這2道練習:達到了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含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讓同學回憶本節課都學了什么,還有什么想知道的。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加深本節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ㄋ模┳鳂I

  為了讓學生在課后能更好的復習本節知識和預習下節內容,我布置了以下的作業

  思考假如生活中沒有大氣壓會怎樣?

  動手制作實驗向倒置的漏斗放置一個乒乓球,從漏斗口用力吹氣,觀察會有什么現象?

  五、板書設計

  § 大氣壓強

  一、大氣壓強(大氣壓或氣壓)

  1.大氣壓存在

  2.大氣壓向各個方向都存在

  二、大氣壓的大小

  1.公式:

  P?FS

  2.托里拆利實驗

  大。760mm水銀柱

  1mmHg=133Pa

  760mmHg=×105Pa

  因為板書的設計力求知識性與簡潔性,重點突出,使學生一目了然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3

  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大氣壓強》,我說課的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四個方面。

  【教材分析】《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十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對大氣壓強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運用壓強、壓力、水的沸點、液體壓強等內容來認識的,由“想想議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欲望,從而用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的測量和應用。

  【設計思想】

  1、初中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按照“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大氣有壓強;·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2、過程與方法:·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方法】這節課我設計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自學與指導,實驗與討論相結合、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2、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3、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4、師生分析實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學生代表分別說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

  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為了給學生強烈的感受沖擊,可以由學生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思考

  (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5、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6、課后作業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大氣壓強》,是人教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第3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壓強在空氣中的表現。大氣壓強知識的綜合性較強,它是學習了密度、平衡力、壓力、壓強和液體壓強的基礎上展開的。這些知識的學習又為后面“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浮力”等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套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內容分為“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的測量”,另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有關大氣壓的知識,教材又設計了“想想做做”(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關系)、“科學世界”(活塞式抽水機)以及“動手動腦學物理”等欄目。

 。2)“三維”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教材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大氣壓強,并能通過實例說出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能說出標準大氣壓的數量級。

  3.能說出大氣壓隨高度變化的.規律和液體沸點跟氣壓的關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過程和原理。

 。ǘ┻^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

  2.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并對托里拆利實驗進行分析,了解推理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通過觀察感知人類是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實踐,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通過了解大氣壓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大氣壓強的存在

  教學難點: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測量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5

  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大氣壓強》,我說課的內容有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和我的物理教學思想六個板塊。

  【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十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對大氣壓強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運用壓強、壓力、水的沸點、液體密度、液體壓強等內容來認識的,由“想想議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欲望,從而用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的測量和應用。本節大氣壓強的學習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大氣壓強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等有廣泛的意義。

  【設計思想

  1.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按照“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3.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知道什么”,更要關注學生“怎樣才能知道”,所以,能動手做的實驗就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多媒體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表準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大氣有壓強;

  ·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

  ·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

  ·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方法

  這節課我設計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自學與指導,實驗與討論相結合、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由六個環節、八個活動組成。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ㄍ队安⒔庹f)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設計說明: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活動1]學生選擇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實驗和課本圖動手實驗并思考下列問題: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活動2] 師生分析實驗: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學生代表分別說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

  (3)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為了給學生強烈的感受沖擊,可以由學生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活動3] 師生回顧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1)在剛才的實驗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樣克服困難并完成實驗的?

 。2)學生匯報完后,教師作說明。

  [活動4]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設計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活動5]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活動6]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思考(投影):(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活動7]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討論后,逐一投影)

 。1)器材:吸盤、彈簧測力計;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原理:P=F/S

  思路:(由學生交流討論,再整理)

  以上兩步,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再將實驗的思路總結出來,進行實驗。

 。3)師生共同討論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設計說明: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學習到一種間接測量大氣壓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欣賞自己的方法,學習他人的方法,來拓展自己的思維]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活動8] 學生自學與教師演示:(配合投影)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了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計說明:關注社會和生活,思考大氣壓怎樣服務于人類,并形成對知識進行應用的意識]

  5.本節小結。(投影)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6.課后作業(投影)

 。1)自我評價與作業。

 。2)設計實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利用大氣壓的知識設計一種水杯,只要滴入少量水,就可以涌出許多水來。

  [設計說明:通過小結,讓學生把本節知識條理化,也是對本節內容的一個鞏固;然后由作業再檢驗和提高]

  【板書設計

  大氣壓強

  存在:馬德堡半球實驗

  原因:重力、流動性

  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標準大氣壓:P0=1.01×105Pa

  影響因素:高度等

  氣壓計:水銀、無液(高度計)

  應用:抽水機

  【我的物理教學思想

  1.物理情景是物理學習的催化劑,學習物理知識,就要讓學生進入創設的物理情景中去,使得學習富有新鮮和實在的氣息。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時,我們可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于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我設想的物理情景有:人工模擬真空──將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抽掉,再觀察紙片的“命運”;可以觀察硬紙片的凹凸情況──是向上凹還是向下凸……然后由此展開討論和實驗,就可明確是不是被水“粘”住了。

  2.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借助于外界的刺激作用,在“做中學”,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比如:在估測大氣壓數值的活動中,一開始,可以不給任何器材,讓學生先自行討論和確定器材,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再確定兩組由學生動手實驗,這會讓學生感到極大的興奮,因為這樣的實驗來源于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3.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要突出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只要學生僅僅記住某些結論,進而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比如:托里拆利實驗──測大氣壓的大小,為何選擇1米長左右的玻璃管?為何選用汞,而不用水或其他液體?等等,通過一系列引導和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重溫”科學家經歷的實踐過程,最后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6

  大家好!

  我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九章第三節《大氣壓強》,下面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理念等方面進行說明。

  第一部分【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大氣壓強》是在學習了壓強和液體壓強知識后對壓強知識的延伸,也為后面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奠定基礎.知識結構上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在本章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節的特點是:理論聯系實踐,是一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課程。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2、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地位和作用,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倭私獯髿鈮旱拇嬖,能通過實例說出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诹私獯髿鈮簭姷臏y量方法及大小。

 、勰苷f出大氣壓隨高度變化規律

 、芰私饣钊匠樗畽C的過程和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觀察與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感知人類是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谕ㄟ^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僮寣W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他們充滿科學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度;

 、谕ㄟ^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大氣壓的存在

  難點:① 用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②大氣壓的測量。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及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轉換法

  4、教具:為了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盡量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 :塑料飲料瓶、玻璃飲料瓶、塑料吸盤、注射器、玻璃板、乒乓球等。(課件展示)

  第二部分【說學情】

  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于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結合多媒體,以感性認識為依托,完全能夠使學生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要求。

  第三部分【說教法學法】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啟發、討論自主獲得,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學中多媒體輔助、啟發、討論、實驗等教學方法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激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法上采用實驗探究法、自學法和討論法,學法和教法結合緊密,通過反復的自學和實驗探究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第四部分【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我的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用時5min左右)

  演示實驗:空手吸飲料瓶

  教師展示一個飲料瓶:說“這里有個飲料瓶,老師現在要用手把它吸起來,同學們相信嗎?”很多同學心存質疑。然后教師做空手吸飲料瓶演示實驗,同學們觀看試驗后感到很驚奇,想找到答案。同學們,學習大氣壓強之后,我們會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從而引入課題,并板書標題“大氣壓強”.

 。ㄔ谝腚A段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活中與大氣壓有關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2、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用時8min左右)

  【活動1】組織學生分組探究大氣壓強存在

 。▽W生實驗1)“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學生實驗2)“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學生實驗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將兩個半球內氣體抽出一部分,再讓兩名同學往兩側拉,問他們的感受怎樣?

  結合課件中的動畫給學生講馬德堡半球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物理發展史中的盛事. (這些實驗讓學生在驚訝中領略科學的神奇)

  【活動2】 師生分析實驗:

  (1)讓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W生說明,不足由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小結:大氣壓確實存在.

  (3)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活動3】回顧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學生匯報完后,教師作出說明.

  【活動4】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說明)

 。ㄍㄟ^這些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以此達到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3、大氣壓的測量(用時12min左右)

  緊接著提出問題: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

  【活動5】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再把管子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教師: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活動6】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再通過實驗視頻給學生介紹托里拆利實驗

  思考(投影):(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

  5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P=1.013×10Pa 0

  【活動7】學生閱讀自學: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與各自的優缺點

  【活動8】學生討論如何估測大氣壓。原理:P=F/S

  (方案一)器材:吸盤、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ǚ桨付┢鞑模鹤⑸淦、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以上兩個方案,由學生交流討論,再將實驗的思路整理出來,進行實驗. (這一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學習到一種間接測量大氣壓的'方法,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欣賞自己的方法,學習他人的方法,來拓展自己的思維)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用時5min左右)

  【活動9】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配合投影)

  (1)思考:大氣壓的大小與位置的高低有何關系?

  分組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出正確結論.

  (2)課件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讓學生知道: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3) 課件演示:活塞式抽水機的過程原理

  讓學生了解活塞式抽水機怎樣利用大氣壓工作

  (這一部分設計從物理走向社會,關注社會和生活,思考大氣壓怎樣服務于人類,并形成對知識進行應用的意識)

  5、鞏固練習(用時12min左右)

 。ㄔ诰毩曋,主觀題與客觀題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這一節課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當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的能力)

  6、小結(用時2min左右)(投影) 組織學生回顧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哪些實驗來證明?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ㄍㄟ^小結,把本節知識條理化,也是對本節內容的一個鞏固)

  7、課后作業:我設計了兩個課后研究問題:1、調查家中利用大氣壓的實例.2、撰寫小論文:《假如沒有了大氣壓》

  (這樣設計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能力及想象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第五部分【說板書設計】

  大氣壓強

  存在:馬德堡半球實驗

  原因:重力、流動性

  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5標準大氣壓:P=1.01×10Pa 0

  影響因素:高度等

  氣壓計:水銀、無液(高度計)

  應用:抽水機

  (板書設計緊扣教材,挑選出關鍵知識點,這樣利于學生理解,便于記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老師光臨指導,謝謝.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7

  《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十四章第三節的內容,對大氣壓強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運用壓強、壓力、水的沸點、液體壓強等內容來認識的,由“想想議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欲望,從而用實驗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的測量和應用。

  1、初中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所以,實際教學中,在注重知識邏輯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心理特點,把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識與掌握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2、在教學中,按照“體驗→思考→分析→探究→應用”的思路逐一展開,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探究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知道大氣有壓強;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過程與方法:

  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探究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動手和積極探究的精神;認識大氣壓的存在與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4、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這節課我設計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自學與指導,實驗與討論相結合、啟發式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2、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3、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4、師生分析實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學生代表分別說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學生或教師補充。

 。捍髿庥袎簭娂创髿鈮。為了給學生強烈的感受沖擊,可以由學生來做“馬德堡半球”實驗。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思考

  (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5、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6、課后作業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本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學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首先讓學生能學到大氣壓強的知識,同時能學會其中實驗的方法,以此為思路,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過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課堂,必須熟悉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梳理)

  《大氣壓強》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3節,主要包括了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測量,影響因素和應用四個知識點,學生學習了本節課,可以對大氣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能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二、說學情

  (過渡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想在課堂上達成自己的目標,需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所以我對學情進行了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是對這些生活經驗,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實例發現物理規律,體會物理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目標是教學的指明燈,為了我的課堂能達成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托里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因為學生對于大氣壓強主要存在著一些感性認識,所以我力求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引導他們進行理性思考,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在我的課堂中,我一直堅持著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我的引導下,讓學生學到知識,學會學習)所以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我采用實驗導入的方法。我會拿出馬德堡半球,請同學們進行拔河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半球拉開則人贏,反之則半球贏。當學生無法拉開半球時,我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課堂伊始,我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同學疑惑不解時,我會提示學生大氣壓強是否存在,從而導入課題】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我會進行三個小活動:1.將塑料掛鉤掛在光滑的墻上;2.在玻璃管里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當學生順利完成后,我會把塑料吸盤戳個小孔,把玻璃管換成上下開口的玻璃管,把杯口密封起來,再讓學生重復剛才的活動。

  活動完成后引導學生思考,從而證實了大氣壓強確實是存在的,同時教師提示學生將氣體和液體聯系起來思考大氣壓強的產生原因。

  【設計意圖:我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三個對比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大氣壓的存在,也能讓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解決本堂課第一個知識點-大氣壓產生的原因。】

  其次我會提出問題,大氣壓如何來測量?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托里拆利實驗,然后師生一起總結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結果,并請同學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接下來我會針對這個實驗,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請同學思考,如玻璃管傾斜、玻璃管粗細等是否影響實驗,學生經過討論之后能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而這個實驗在課堂上難以完成,所以采用了視頻的形式進行呈現,為了不讓視頻流于形式,我會請同學敘述實驗過程、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其次我會就本節課一些關于大氣壓的細碎知識點,如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應用,讓學生采用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掌握。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各抒己見,在思想碰撞中,了解更多的知識,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本堂課的知識點教學!

  接下來進入拓展提升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讓同學解釋拔河比賽拉不開馬德堡半球的原因,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設計,使課堂更加完整緊湊,把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事例拿出來讓學生思考,既加深了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又能升華課堂,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達到本節課的高潮。】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將請學生回顧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和數值,進一步鞏固本節重難點。

  在作業環節,我會讓學生課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并實際操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過渡句:本節課的內容重難點明確,因此在我的板書上,直觀的進行呈現,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鞏固。)

  大氣壓強

  一、產生原因

  二、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三、影響因素

【大氣壓強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壓強說課稿范文06-10

大氣壓強教學反思04-09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說課稿03-01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說課稿01-08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說課稿12篇03-01

壓強教學反思04-03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說課稿范文09-05

認識壓強教學反思03-16

液體的壓強教學反思04-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人成视频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