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說課稿優秀1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月亮》是湘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的一首教唱歌曲。這是一首3/4拍,中速,情緒優美的朝鮮族童謠。學生通過學唱這首歌曲,能夠體會3/4拍的節奏特點,感受童真童趣,并與此同時加深對音樂的興趣。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有著較強的興趣,對新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對于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掌握不足,并且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律動等活動,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加深對音樂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月亮》,感受歌曲優美的情緒,增加對朝鮮族兒歌的了解。
過程與方法: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地表現歌曲并提升音樂表現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完整地邊演唱歌曲邊律動。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是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是能夠唱準大跳音程并在演唱過程中配合節奏的擊打。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情境導入——感受體驗——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采用情境導入法,教師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一同演唱童謠《丟手絹》并提問學生這首歌是什么類型的歌曲,通過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地播放一遍歌曲《月亮》,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大致的情緒和速度特點。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歌曲描述的是怎樣的畫面?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總結并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隨后簡單介紹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歌曲學唱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其次是教師范唱歌曲,學生跟琴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的旋律進行特點。之后,我會利用鋼琴彈伴奏的方式教會學生演唱曲譜,到旋律大跳部分我會通過柯爾文手勢配合鋼琴引導學生唱準音高,隨后帶領學生練習擊打三拍子的節奏,并引導學生嘗試將節奏擊打與曲譜的演唱配合起來。之后我會帶領學生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情緒。
最后我將彈琴帶領學生跟著伴奏將歌詞代入曲譜完整演唱歌曲。
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的歌曲,并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更快速地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這一環節我將引導學生組成四人一組的小組,給同學們留5分鐘的時間,為所學的歌曲加入身體律動,之后請同學上臺進行展示,對于展示成果我將首先請同學們互相給予評價,之后我會對其進行總結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這樣做同學們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也能夠加深對3/4拍節奏律動的體會。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總結部分我會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本節課的收獲,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同學們將所學的歌曲唱給自己的家長聽,把歡樂的情緒傳播給更多的人。
小學音樂說課稿優秀2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小朋友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借助歌曲以和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同學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和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同學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同學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示美、鑒賞美,發明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同學在自然中呼吸著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著發明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隨同小朋友一起快樂生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同學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身講講理想。
二、說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同學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采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同學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同學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同學的表示力和發明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扮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戰略。
三、說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同學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同學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扮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調動同學積極主動性,充沛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同學為主體的地位。同學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著《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同學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一起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戶外去收集一些你自身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同學一起觀察小石頭,并引導同學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里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么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恬靜的存在著,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并請同學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同學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并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同學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假如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說一說。
請同學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和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優秀教案,讓同學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發明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小朋友的心里。
小學音樂說課稿優秀3
一、說教材
本次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課1課時,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歌曲《大風車》。
《大風車》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電視少兒節目的主題歌,歌曲表現了小朋友看大風車節目時的快樂情形,表現了大風車節目伴隨著小朋友的身心成長的愿望。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2、技能目標:讓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聽辯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難點是: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歌曲內容中去,我用聽賞《大風車》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音樂《大風車》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后,我通過學生自編律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運用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學生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學生律動上。
六、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合作學習體驗創新、拓展延伸。
七、教學反思
通過為歌曲做律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他們積極探索,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小學音樂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11-05
小學音樂活動說課稿01-30
小學音樂《小螺號》說課稿01-09
音樂說課稿01-03
小學音樂說課稿(通用10篇)12-21
小學英語說課稿優秀02-01
小學音樂教師說課稿01-14
音樂說課稿【推薦】03-04
音樂說課稿模板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