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山中訪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山中訪友》說課稿1
【說教材】《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的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傳統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說目標】
。薄⒎e累優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說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场⒁粋課時。
【說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抛髡咴谏街邪菰L了哪些朋友?
、谱髡邽槭裁窗堰M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我們應該要關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七年級語文《山中訪友》說課稿2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山中訪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及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對這一課的設計安排加以說明。
一、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教材,這一點我將分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點: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山中訪友》是七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三單元的第3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的優美散文。
鑒于本單元的要求,學生要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并作適當的摘錄;另外,這篇文章描寫景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發感情也很特別,將山中的景物當成朋友來寫,將進山看景比作進山看朋友,因此,顯得真摯自然。綜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和教學的重難點。
第二點:教學目的
這一點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①理解,積累課后詞語;如:“湛藍,清澈,德高望重”等。
、谟懈星榈卣b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學生:①鑒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②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德育方面要求學生: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第三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內容很多,比如課文重點詞語,課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等。而教學難點則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
二、接著,介紹一下教學方法:
1、確定五法合一的教學方法
新《大綱》中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币虼,我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采用激發興趣法,朗讀法,問題導引法,想像聯想法和自讀點拔法進行教學。首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品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然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拔下,賞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2、采用投影儀,影碟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采用投影儀,錄音,以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碟來豐富教學手段,這樣,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直觀感受,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3、突出朗讀教學
語文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感,再加上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教文,適于朗讀,因此,我將在授課過程中突出誦讀教學。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我將采用學生質疑,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然后反饋練習的學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較少,因此我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先讀題猜測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后精讀品味,鼓勵學生提問,再通過討論解決,歸納課文學習要點,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又培養了語感,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
五、教學程序
。ㄒ唬┮胄抡n
首先對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及含義,然后要求學生讀題,想像課文內容,引入新課,接著教師范讀課文,用有關課
件讓學生對大自然的風景及大山里的風景有直觀印象。
。ǘ┲v授新課
在講授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
①作者到山中尋訪的友人是怎樣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嗎?
、谶呑x邊勾畫出描寫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積累下來。
朗讀課文后,圍繞上述2個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進山看風景,并引導學生感受山中風景的優美,然后將有關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課件給學生看。結合書上的描述,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了解童話般的山中的美景,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ㄈ┚史治
分析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藝術特色。
在分析中,使學生了解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目的和意義,體會情景交融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了解。
學生討論后明確:
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這樣便于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在:
。1)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和敘述人稱:文章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有時用第三人稱,有時感情強烈了還用第二人稱,讓學生體會這樣能使情感表達得更充分。
。2)想象的豐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如:展開想象,將自己與樹木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流露出熱愛自然之情。
(四)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后練習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ㄎ澹﹦撔戮毩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點。從某一景物的角度出發,重點突出景物的心聲,最好能點出環境保護的主旨。
。┛偨Y全文
在這一環節中,帶領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七年級語文《山中訪友》說課稿】相關文章:
《山中訪友》說課稿02-17
山中訪友說課稿02-15
六年級語文上冊《山中訪友》說課稿01-08
山中訪友作文04-06
(精華)山中訪友作文11-04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3-08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04-05
山中訪友教案(精選10篇)01-05
山中訪友作文14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