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說課稿>《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
更新時間:2023-11-14 09:42:23
  • 相關推薦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七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及上一單元數的整除等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基本性質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等知識打基礎。本課時內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兩個例題,以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安排了5道練習題(可說說各題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初步地應用這個關系進行相應的除法計算,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并從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本課時內容是學生進行除法計算中,商從整數向分數拓展的轉折點。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方面確定了以下三點:

  1、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并掌握這個關系。

  2、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基本的除法計算,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

  3、培養學生的發現歸納的探究能力以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學生課堂作業題紙。

  二、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以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等分除法的意義為基點,以直觀圖(數形結合)為手段,在學生對兩個例題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通過有層次的練習,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這個關系的掌握,發展學生的計算技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可以出示分數,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說說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這里復習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主要目的是為下面的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作了知識上鋪墊準備。數學學習要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自己的探究去學習。本環節的復習可以起到喚起記憶,思維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發現關系。

  本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在。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環節的教學

  我設計了以下五步來完成。

  第一步

  設計了一個準備題“把6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要求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并說出列式的依據——總米數÷段數=每段米數(總數÷份數=每份數,這個數量關系也是本課中兩個例題的列式依據),搭起解題的框架,以實現解法遷移。

  第二步

  是教學例1(1),通過改題出示例1(1)“把1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要求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引導學生比較上兩題的異同,得出除法計算的結果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下,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通過畫圖使學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問:如果把1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長多少米?這里使學生認識到1÷m=m(1),初步感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第三步

  可以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線段圖,畫一畫,移一移,比一比,使學生理解2米的3(1),有2個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

  是教學例2“把3塊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塊?”,可以通過學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觀形象,使學生理解3塊的4(1),有3個4(1)塊,就是4(3)塊,即3÷4=4(3)(塊)。

  第五步

  是引導發現,得出關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板書,相一想剛才的學習內容,可以組織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討論。從而得出并完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從以上設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得出,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前面兩例的教學其實是為發現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積累表象,準備素材。所以前面兩例的教學不要消耗過多的時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也要適當的調控。發現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體現多向互動學習的學習方式。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能力素養的培養形成需要通過練習,通過對所學新知的應用,才能內化和掌握。鞏固練習的設計要遵循準對性、層次性、開放性、趣味性、綜合性等要求。本課的鞏固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一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層次是讓學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 ),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 ),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 ),( )不能為零。( )÷( )=。這里是直接鞏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第三層次是讓學生列式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3分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

  ②小華15分鐘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鐘走多少千米?(用分數表示)

  ③把3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7段,每段長多少米?(用分數表示)

  每段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以怎樣來說明這個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并能讓同學確信、理解。這里是本課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可以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線段圖,畫一畫,移一移,比一比,使學生理解2米的3(1),有2個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2

  一、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內容。

  在學生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分數、體驗分數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讀寫一些簡單分數的基礎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再次認識分數,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境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結合分數的意義得出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幾個算式,探索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數相除的商或把分數寫成兩數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它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基本性質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一節課起引領作用。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數與帶分數互化的算理,會正確進行互化。

  教學重點:

  1、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三、教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發現、歸納等教學方法。在探索知識本質規律處適當給予啟發、指導、點拔,幫助學生完成探索知識的過程。

  四、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引出新知。課件播放“分餅”情境,學生觀察說出相應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數表示每人分得的塊數。這個環節承接了上一節課學生熟悉的分餅情境,引出“除法”與“分數”這兩個教學內容的主角。

  2、探究發現,歸納認知。

  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時教師及時將學生分餅的思維順向發展,快速練習:

  (1)、把a塊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塊?

  (2)、把a塊餅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塊?

  學生先寫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數表示結果,教師板書:

  1÷2 =1/2塊

  9÷4=9/4塊

  a÷8=a/8塊

  a÷b=a/b塊

  通過這個練習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渡,為充分發現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創造條件。

  2、歸納認知,明確關系。

  (1)、學生觀察思考:分數和除法有怎樣的關系?

  (2)、匯報發現。

  板書:被除數÷ 除數=被除數/ 除數

  (3)、引導思考: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那在分數中應該有怎樣的規定呢?

  學生討論得出:分母不能為0。

  板書:(除數不為0)。

  3、嘗試用字母表示。

  4、及時練習。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

  12/7= ()÷() 100/6 = ()÷( ) ……

  (二)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

  怎樣把7/3化成帶分數呢?怎樣把 2 化成假分數?

  1、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師出示溫馨提示,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2、檢測合作學習效果。

  3、師做針對性點評。

  4、及時練習。

  課本40頁第2題。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并采取邊學邊練的形式,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三、全課小結,學生談收獲。學生總結出本課的知識點,對本節課的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

  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節課的縮影,我的板書就是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來進行設計的。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七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及上一單元數的整除等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基本性質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等知識打基礎。本課時內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兩個例題,以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安排了5道練習題(可說說各題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能初步地應用這個關系進行相應的除法計算,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并從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本課時內容是學生進行除法計算中,商從整數向分數拓展的轉折點。(說教材的前后聯系、地位作用)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方面確定了以下三點:

  1、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并掌握這個關系。

  2、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基本的除法計算,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

  3、培養學生的發現歸納的探究能力以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學生課堂作業題紙。

  二、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以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等分除法的意義為基點,以直觀圖(數形結合)為手段,在學生對兩個例題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通過有層次的練習,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這個關系的掌握,發展學生的計算技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可以出示分數,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說說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這里復習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主要目的是為下面的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作了知識上鋪墊準備。數學學習要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自己的探究去學習。本環節的'復習可以起到喚起記憶,思維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發現關系。

  本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在。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環節的教學

  我設計了以下五步來完成。

  第一步

  設計了一個準備題“把6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要求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并說出列式的依據——總米數÷段數=每段米數(總數÷份數=每份數,這個數量關系也是本課中兩個例題的列式依據),搭起解題的框架,以實現解法遷移。

  第二步

  是教學例1(1),通過改題出示例1(1)“把1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要求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引導學生比較上兩題的異同,得出除法計算的結果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下,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通過畫圖使學生1米的3(1)就是3(1)米即1÷3=3(1)(米)。然后追問:如果把1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7段、10段,每段長多少米?這里使學生認識到1÷m=m(1),初步感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第三步

  再改題出示例1⑵“把2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米?”要求學生嘗試列式計算,請學生動手畫一畫,想一想你可以怎樣來說明這個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并能讓同學確信、理解。這里是本課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可以應

  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線段圖,畫一畫,移一移,比一比,使學生理解2米的3(1),有2個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第四步

  是教學例2“把3塊蛋糕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多少塊?”,可以通過學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觀形象,使學生理解3塊的4(1),有3個4(1)塊,就是4(3)塊,即3÷4=4(3)(塊)。

  第五步

  是引導發現,得出關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板書,相一想剛才的學習內容,可以組織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討論。從而得出并完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從以上設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得出,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前面兩例的教學其實是為發現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積累表象,準備素材。所以前面兩例的教學不要消耗過多的時間,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也要適當的調控。發現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體現多向互動學習的學習方式。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能力素養的培養形成需要通過練習,通過對所學新知的應用,才能內化和掌握。鞏固練習的設計要遵循準對性、層次性、開放性、趣味性、綜合性等要求。本課的鞏固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一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層次是讓學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不能為零。()÷()=。這里是直接鞏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第三層次是讓學生列式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可以出示例如:

  ①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3分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

  ②小華15分鐘走2千米,他平均每分鐘走多少千米?(用分數表示)

  ③把3米長的鐵絲平均截成7段,每段長多少米?(用分數表示)

  每段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要求:比較本題兩問的區別,明確第一問是根據“總米數÷段數”得到每段數,即3÷7=7(3)米,所求結果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是帶單位名稱的;第二問是把全長看作單位“1”,把單位“1”7等份中取1份,即1÷7=7(1),所求結果表示部分與總數的分數關系,是根據分數的意義來思考,結果不帶單位名稱。通過本題使學生辨析清楚分數表示具體數量、表示份數關系的兩種意義。)

  以怎樣來說明這個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并能讓同學確信、理解。這里是本課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可以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充分借助線段圖,畫一畫,移一移,比一比,使學生理解2米的3(1),有2個3(1)米,就是3(2)米,即2÷3=3(2)(米)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一等獎】相關文章: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稿01-12

《分數與除法》說課稿02-21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3-21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12-12

分數除法教學反思04-11

分數除法的教學反思03-13

《分數與除法》教學反思03-13

《筆算除法》說課稿12-30

分數與除法的應用教學反思01-01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色色一区二区三区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 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