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實例和探究小實驗為基礎,以教師點撥為基本方法,通過“小車從斜面下滑”的演示實驗,swf模擬演示等,逐步建立“如果沒有外力作用,一切物體將永遠運動下去”的觀點,最后形成牛頓第一定律,形成對“力與運動的關系”的定性認識。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牛頓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學的一個開端。本課教材的特點是既注重科學探究,又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把物理這門基礎自然科學與歷史、生活、社會有機地結合,是培養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一次良機,又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本章的重點。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驗、討論建立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感悟觀察、實驗、推理、尤其是“理想實驗”對形成概念和發現規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特點:
牛頓第一定律解決了幾千年都含糊不清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運動和力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理解。
伽利略理想實驗是學生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的理想實驗,應充分引導學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知道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實基礎上的科學方法。
3、學情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二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經驗的影響,不少學生認識有偏差。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的難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及內容。
該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而得,內容較難借助例證來驗證。
難點: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斜面實驗、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實驗及推理,關注實驗、分析、推理、“理想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頓等科學前輩對“運動和力的關系”不懈的探究歷程,領略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科學魅力,感悟科學道路的艱辛曲折。
五、教學方法及依據
本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總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根據騎自行車的現象引導學生提出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符合學生的思維,這為后面推翻這種理論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接著教師展示“關閉了發動機的火車,雖然繼續運行,但是最后也將停下來。火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呢?”的火車動態圖片得出“假如沒有阻的作用那火車的運動狀態又會有什么變化呢?”的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讓學生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表示懷疑。培養其質疑能力。同時指出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一提出,另一位科學家針鋒相對的提出了相反的觀點: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他就是伽利略。為了驗證他觀點的正確性,并用接著以Flash的形式演示,伽利略理想實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兩個似乎都正確的矛盾觀點。
2、穿越時空,感受物理發展的歷程
因為質疑是一切探索的開始。所以我用畫面假想了一場伽俐略挑戰亞里斯多德的辯論賽,并展示出正、反兩大觀點,讓學生通過驗證伽利略理論正確性實驗的設計理念,“從有摩擦力的實際實驗”到“無摩擦力的理想實驗”引導學生完成提出問題,假設猜想,再設計斜面小車實驗,為接下來的自主探究做好鋪墊。這樣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質疑,勇于創新。
3、合作探究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根據剛才的引導,猜想,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大膽放手讓學生實驗,觀察并記錄現象。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恰恰是因為有阻力,小車的不能繼續運動,也就是運動無法維持,從而理解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知識重點,為了突破了科學想象和科學推理的難點。我設計了動畫和這樣的問題:小車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為什么比表面粗糙的木板上運動得遠;總結:水平面越來越光滑,摩擦力越來越小,圓柱體運動的越來越遠。讓學生推理得出:在一塊絕對光滑沒有摩擦力的表面上,小車將以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并用氣墊導軌錄像讓學生感受物體在摩擦力極小的情況下的運動狀態,從而驗證學生推理的正確性,這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想象和推理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4、理性感知牛頓第一定律
通過分析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等人觀點的局限性,分析得出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力和運動關系的第一條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教師強調內容中的重要知識要點,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科學是嚴密的,來不得半點馬虎,更突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是本節最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客觀地認識了世界。
七、板書設計
略。
八、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
慣性實驗的成敗與實驗者操作的速度有關,以及講到汽車要限速,以免慣性帶來危害時,容易讓學生誤認為慣性與速度有關。當教學中如果有學生提及慣性大小,或問到慣性與什么有關時,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并舉例說明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因為及時解惑是教師的職責。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2
一、教學設計理念
克服以教師為中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來,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精神,獲得新知識的能力,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實現師生,生生積極互動,使學生在質疑,調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二、教學任務分析
1、地位與作用
地位: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所有力學現象看作一座大廈,那么牛頓三大定律則是這個大廈的奠基石,牛頓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頓第一定律定義的慣性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牛頓第二定律建立在牛頓第一定律基礎上。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礎的基礎,是否領會這一物理規律,不僅影響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而且會影響整個物理課程中力學部分的學習。
作用: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運動,又知道力學一些簡單知識,牛頓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礎上將運動和力聯系起來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是進一步分析和處理直線運動和力學問題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冊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本節、本章的重點。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驗、討論建立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感悟觀察、實驗、推理、尤其是"理想實驗"對形成概念和發現規律的重要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習狀況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實驗結果,部分外推假設、部分定義所構成的一個復合體,就其定義本身的表述學生不難記住,但初二學生由于接觸物理時間比較短,學生平均年齡比較低,抽象思維能力及認知結構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經驗的影響。因此在接受牛頓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形成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及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認識由直觀的感覺上升到科學理性認識則是本節的難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
教學重點及依據:教學重點:牛頓第一定律。(xx)之所以認為它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理由是在于本節課是一節物理規律教學課,通過這節課的科學探究及實驗論證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揭示其認識事物的規律及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難點及依據: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學生在從生活經驗中得到了一種被現象掩蓋了本質的錯誤認識。物體的運動是力的結果。為了使學生擺脫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認識,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嚴密的推理,轉變錯誤觀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其主要推理過程及結論。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到結論的方法
。2)通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物理學史的簡介,對學生進得嚴密的科學態度教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
。2)通過對伽利略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培養學生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
五、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問題引入:
1、物體原來是靜止,現在要讓它運動,我們應該怎么辦?
2、停止用力,物體會如何呢?誤導學生:物體受力就會運動,物體不受力就停止。得出謬論: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亞里士多德觀點)實驗演示:推一輛小車,撤去推力,小車沒有立即停下。請學生思考原因實驗事實與經驗相違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新課教學
1、教學難點的突破實驗演示:讓小車從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在毛巾,棉布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離不一樣。(科學探究過程一:提出問題)學生發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緣故。(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引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探究。在探究此問題時設置一下問題;
。1)"物體"選用什么?
。2)要使物體"運動"起來,你認為怎樣做更合理?
(3)要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就要變化物體所受阻力,你有什么辦法使物體受到的阻力變化?
(4)猜一猜:如果阻力影響物體運動,當水平面上的阻力變小時,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路程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5)想一想,觀察什么現象就可以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產生的影響大。恳玫绞裁礈y量工具?
。6)每次使用的小車是否要一樣?小車開始的速度是否要一樣?怎么做才能控制好這幾點?
。7)結合上述要點討論實驗步驟(可參照P66)并做一做完成表格。
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并進行試驗。再思考問題;
。8)小球運動距離的長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關系?
。9)若使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進一步減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將變長還是變短?
。10)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為零的表面,將會怎樣運動?
學生在完成上面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在經對其中一些關鍵詞的講解和課堂練習,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2-30
《牛頓第一定律》的說課稿01-0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01-0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5篇01-03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5篇01-0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15篇)01-0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15篇02-1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15篇)02-16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通用13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