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實用的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范文1
【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xx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xx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的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xx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xx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傳統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說目標】
1、積累優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說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說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⑴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⑵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xx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我們應該要關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實用的說課稿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了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陳毅讀書》一文安排在小學語文(實驗本)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這一單元的課文向學生介紹了陳毅、海明威、曹操、竺可楨等古今中外名人的小故事,讓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而xx作為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寫作目的都在整個單元中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課文《陳毅讀書》沒有寫陳毅元帥戎馬倥傯、驚天動地的傳奇故事,也沒有寫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豐功偉績,而選擇了他小時候邊燒飯邊學習的一件平凡小事,來表現他勤學好問的精神。雖說課文比較簡單,但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啟發有一定的意義。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11個生字和12個詞語;能正確區分“茅”和“預”的字形;能正確理解“名列前茅”、“秘訣”等詞語。
2、學生能根據多音字的解釋,正確選擇“掃”和“轉”在文中的讀音。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能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陳毅小時候學習好的秘訣。
5、說話練習
A、學有困難的學生會運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在今后的學習中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學習、
B、學有余力的學生能聯系自身學習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
6、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知道課文的寫作手法是通過典型事例說明一個人的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
1、應用媒體、自讀、比較等方法,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記詞。
2、學生能根據老師所給出的解釋,正確選擇帶點字在文中的意思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
3、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抓關鍵詞4、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說陳毅好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情境,續編課文;分層練習設計,運用積累和內化的語言說說陳毅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啟發。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陳毅小時候學習好的秘訣,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重點:
1、多音字的練習。
2、抓關鍵詞品句。
3、默讀課文,說說陳毅學習成績好的秘訣。
難點:
1、默讀課文,說說陳毅學習成績好的秘訣。
2、陳毅的學習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對朗讀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關于帶點字的理解,學生在第一單元中已經學過,本課的帶點字理解可作為復習內容,以鞏固所學的技能。此外,我班的學生經過小班化的熏陶和培養,學生的能力、思想、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有一個比較好的開端,能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開展小組活動,但是,部分學生的表現欲望不強,表達能力欠缺,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較弱。
三、教學策略及設計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教學中我采用的教學策略和設計是:
1、教給學法,學會學習,突破難點。
古人云: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我以為好的顯示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對字詞的理解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都注重教給學生好的方法。如教學多音字時,我先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內中理解帶點字的意思,隨后選擇正確的讀音。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時也是如此,我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如“……一邊……一邊……”、“入迷”、說明他讀書態度認真,充分利用時間。“圈圈點點”可見陳毅從小就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通過抓關鍵詞朗讀理解句子,體會陳毅讀書的勤奮和好的學習方法這一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2、個性訓練,培養能力,學有所得。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練的。”中國的俗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也都闡明了訓練的重要性。而小班化的顯著特征就是以人為本,注重個性化、個別化的教育。在這堂課中,我也努力朝著這方面嘗試,將學生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訓練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譬如在理解帶點字時,我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用過的好方法,然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秘訣”。運用這樣的教學策略既把字詞的理解落到實處也注重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又譬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的小組選擇分小節讀,有的選擇開火車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
《陳毅讀書》全文僅三百字左右,語言平白樸實,簡約淺顯,“與細微之處見精神”,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啟發有一定的意義。因此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后,我設計了一個分層說話訓練,其目的有二。其一,將今天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積累的語句內化后運用到說話訓練中。學生學習語文就是通過讀書獲取信息,加以領悟,儲存進自己的腦海,等到需要運用的時候,就從自己記憶倉庫中“提取”。其二,既然學了課文明白了道理,就應該結合自身情況或是借鑒、或是歸納出自己的學習好方法,并且運用到今后的學習中去。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為自己學習中的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3、適時評價,生生互動,調控情緒。
雖然是三年級的學生,但是我班學生注意力并不穩定,如果我不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就會不佳。課堂教學中我隨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之機,及時穿插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到專心傾聽別人的發言,自己爭取發言的機會。比如:你來評評誰?你覺得他說得怎么樣?在這樣的生生評價方式中既吸取了同學的長處,修正了自己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同時也使被評價的學生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肯定,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教學程序
1、交流信息,引出課題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3、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4、揭示中心,積累運用
5、拓展練習,學有所得
五、分層練習設計
在學校教育中,由于各個學生本身存在差異加上受到不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在生理、心理和學習能力以及接受水平等發面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在一系列連續的學習中會逐漸增加。根據我班不同層面的學生的不同情況,最后的拓展說話練習,我對教學難點進行分解,設計坡度,學有困難的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句說說在今后的學習中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學習。學有余力的學生聯系自身學習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使得練習富有層次性,既能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認知需求,又能很好維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有效完成個別化教學。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形式,是教學中xx思路、教師思路和學生思路三者凝結而成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本堂課的板書設計,我緊密結合教材采用的是一個數學公式,即陳毅讀書的秘訣是勤奮+好的學習方法=名列前茅。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幫學生理清思路便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