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天的收獲》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的收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秋天的收獲》選自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金色的秋天”。本單元總體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節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系,知道愛惜勞動成果。進一步了解出行安全,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樂于幫助別人,尊敬老人。發展表現美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秋天的收獲》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主要以“收獲的季節”、“小小豐收會”兩個環節來具體介紹秋天的收獲以及人們豐收的喜悅心情。其中“收獲的季節”旨在引發孩子們去觀察自己生活的地方,秋天收獲些什么,欣賞豐收的景象,并實際參與一些秋收活動,體驗收獲的喜悅,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尊敬勞動者的情感。“小小豐收會”主要是引導大家搜集當地秋天收獲的東西,舉辦豐收會,從而觀察了解當地秋天的主要土特產。在搜集展品的過程中,學生又會加深對自己家鄉主要物產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各種感觀,觀察認識幾種秋天成熟的果實。(2)能力目標:增強勞動意識和技能,發展表現美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創新的能力。(3)情感目標:觀察并參與秋天的收獲,體驗豐收的喜悅,愿意與別人分享快樂。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尊敬付出勞動的人。
三.說重點、難點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由此不難看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幾種秋天成熟的果實,感受秋天的豐收,體驗豐收的喜悅,從而熱愛秋天,熱愛、尊敬付出勞動帶來豐收的人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并內化為品德,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四.說教學準備
要想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因此,在課前我布置學生結合看電視或隨家長去郊游、采摘等,了解秋天的收獲;搜集一些愛惜糧食的詩歌或諺語;準備一些秋季的果實和做水果拼盤的工具。我則準備了有關秋天收獲的場面,農民勞作的場面等視頻資料的CAI課件。
五.說教法
制定了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二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活動式、啟發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個基本特征。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各種活動。而且深入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過兒童的觀察、搜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動手操作從中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他們知道本課是生活的再現,繼而熱愛生活。這些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教師硬性的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六.說學法
關于學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教法與學法是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的。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力等等,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教學過程,根據本課內容,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以下流程:兒歌引入,分享收獲→動口動手,展示收獲→了解種植過程,珍惜收獲。由分享收獲而醞釀情緒,由展示收獲而抒發感情,由珍惜收獲而內化品德。現在就具體地來說一說每一項活動的設計。
活動一:兒歌引入,分享收獲。
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兒童參與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所以上課伊始,我先用一首贊美秋天的兒歌導入:
秋天到,秋天到,農民伯伯秋收忙。收來蘋果紅,收來香蕉香,收來稻子黃,收來串串葡萄亮。秋天像個魔術師,變出果糧香又香。
這首兒歌節奏鮮明,朗朗上口,充滿童趣,用它導入可以活躍氣氛,調動學生情趣,為“分享收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時我自然而然的延續兒歌提問:“秋天這位魔術師讓你看到了什么?你做了些什么?”由此引入“分享收獲”的活動。一問激起千層浪,有了課前觀察的鋪墊,此時的課堂就會成為同學們自我發表的天地,同學們將自己觀察、收看或調查、訪問、親身實踐的情況和感受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樣,比如:模仿農民開著收割機奔馳在豐收的田野里,編排節目,模仿果樹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時的喜悅,用照片介紹自己參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受,這時我再適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在熱情洋溢的音樂聲中,課件將同學們帶入了真實的生活世界,面對此情此景,同學們情緒高漲。
活動二:動口動手,展示收獲
看著課件上的豐收景象,同學們自然地想到了抽屜里自己準備的收獲物,于是“小小豐收會”正式拉開了帷幕。整個豐收會我把它分為幾個小活動:首先是“說一說”,請每個學生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帶來的收獲物的名稱、特點等,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現代農業技術的發達,反季節蔬菜、水果很多,為了更好的落實認知目標“認識幾種秋天成熟的果實”,我特意安排了第二個小活動“辨一辨”,通過課件辨析哪些是秋天收獲的果實,把它請進豐收會,這種方式形象直觀、明白易懂。為了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分類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我安排的第三個小活動是“分一分”。請學生看畫面,豐收展就要開始了,收獲物太多了,不能全堆在一起,咱們給它們分分類吧。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按自己的標準來把收獲物放到不同的地方。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各不相同,自然分類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按顏色、大小、形狀、軟硬、光滑粗糙分類,總之無論他們如何分,我會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并選取其中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分法(比如按糧食類、水果類、干果類、蔬菜類),用卡片標出擺放地點,讓學生先判斷自己所帶收獲物的“家”應該在哪,然后擺放在相應位置。第四個活動是“轉一轉”。讓學生們分組參觀豐收展,在展會上轉一轉,感知各種收獲物的形狀、顏色、氣味等,再次感受豐收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待體會創造的快樂。”因此我在豐收展后又安排了一個做水果拼盤的活動。小組合作,洗凈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塊或去殼,每組做一個水果拼盤,比一比誰的拼盤有創意,水果色彩搭配得當,這一舉有三得,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直白”式的說教,收效甚微,不如讓學生親自去實踐,在他們品嘗著各自得意的作品時,熱愛秋天之情也將伴隨著香甜的水果味從口里沁入到心中。
活動三:了解種植過程,珍惜收獲
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一般很難理解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那么如何徹底摒棄灌輸式教學和形式主義教學的條框,追求德育無痕。在生活的大背景下對品德教學實施無痕教育呢?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抓住契機,運用情境感受,強化實踐體驗,在不露痕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德行。
由于時間關系,有些小組的水果拼盤肯定沒有吃完,以此為教育契機,問問同學們沒有吃完怎么辦,將關注點引導到“豐收果實是怎么得來的”這個問題上,并同時出示教材中兒歌的前半部分,引發學生思考,進入活動三。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利用課件展示農民種植收獲物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這時再補充出示兒歌的后半部分,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為了及時鞏固學生剛剛生發的情感,接著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愛惜糧食的詩歌和諺語,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 、《鋤禾》等。最后讓整節課在《鋤禾》的朗讀聲中結束。相信此時的朗讀已不再是單純的朗讀,而是學生道德情感的抒發——熱愛勞動、尊敬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這樣既落實了德育教學內容,又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八、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圍繞“收獲”點明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既要學會分享,又要懂得珍惜。
總之,這節課以活動為主,這些活動來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導于生活,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去感受,去體驗,去創造,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情感,內化品德。
《秋天的收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秋天的收獲》是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藝術的第一單元的第三個課題。本單元有三個課題,第一個課題是《多彩的秋天》,第二個課題是《秋天的葉子》,第三個就是本課《秋天的收獲》,這一課題將用三課時來完成。本課時是第二課時,是讓學生學會演唱歌曲《秋》,并表演。
二、說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讓學生欣賞秋天豐收場景的圖片體會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
2、知識技能目標:學會用歌唱、表演、繪畫等藝術形式加以表現。
三、說重點及難點
1重點:通過欣賞秋天的圖片讓學生喜歡秋天,喜歡秋天的景色,進而喜歡唱這首歌。
2難點:是讓學生把握好歌曲的節奏,邊表演邊演唱歌曲。
四、說教法和學法
《秋》是一首節奏鮮明,有趣的兒童歌曲。因為低年級小學生音樂感受力還不全,針對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持續性不久但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圖片激趣法、創設情景法、聽唱法和律動法。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創造快樂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學生的學法為:練習法、欣賞法和表演法。通過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使學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狀態下學習。
《秋天的收獲》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6課《秋天的收獲》。
本次說課我將分五大部分向大家進行介紹,他們分別是教材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本次說課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我將從教材地位、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五個角度進行分析。
本課面向小學二年級學生,所用教材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二個主題《秋天的收獲》。
,本課從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任務出發,在前幾課學習的基礎上,我們本節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秋天的收獲》是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中的內容,從生活的角度看,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了新課程標準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的新理念。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也就是“一切
為了學生的發展”,要保證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對話的課堂、交流的課堂、開放的課堂與動態的課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一個觀念,要能夠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在課堂中盡情地展示,實現自我建構與成長。
在《品德與生活》課上,怎樣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身的創造力,是現代課堂追求的一種新的境界。我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生活的時候,應鼓勵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實踐他們自己的生活,積極主動地觀察、感受、體驗、探究、反思、創造和發展他們自己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生活體驗。在本課教學中,為了增強教學的主動性、實效性,我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向交流合作形式,借助對話,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道德學習的主體性,給學生一個自我發展與提高的平臺,使全體學生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為此,我確立了這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秋天一些的果實。體驗豐收的喜悅,愿意與別人分享快樂。
情感目標:增強勞動意識,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尊敬付出勞動的人。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用分類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二年級孩子們的認知水平,結合這節課的活動特點,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及節約的意識。教學難點是:體會勞動者的艱辛,從小培養感恩的心。
4、教學準備
為了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卡片,搜集了各種果實實物。
二、說教法
通過一活動,通過對讓學生了解秋天的收獲物,進行簡單的分類、探究活動,使學生珍惜并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2、合作探究與實際操作教學法
現代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以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解決問題,使兒童獲得對社會、對生活的積極體驗,并享受創造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探究“怎樣給收獲物分類”這一問題時,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實踐體驗的教學法,讓孩子們創造性的
解決問題,展現并提升他們的智慧。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圖片,看完后大家能說出這是什么季節的圖片嗎?在圖片里你看到了什么?
此組圖片讓學生感受秋天收獲的喜悅之情,把學生引入秋天收獲的情境里來。這時教師自然而然的問道:“誰能和大家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秋天呢?”學生有感而發就會說出,喜歡秋天的美麗景色,喜歡秋天的果實。
(二)、組織交流,感受豐收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收獲樹”這個教學活動貫穿始終。
活動一:秋天的收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自己搜集到的秋天的果實放在學生的課桌里,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找,當學生找到屬于自己小組的收獲物時,會興致盎然地分辨這些收獲物,此時教師說:老師把你們找到的果實都放在了“收獲樹”里,瞧
秋天的果實多豐盛啊!然后通過觀看課件,讓學生各小組將收獲物用自己的方式分類,同時找幾位學生上臺前來分。這個活動的設計是讓學生在了解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體驗豐收的喜悅的基礎上認識秋天的更多的收獲物,加深對自己家鄉的認識。在直觀的實物面前學會簡單的分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待體會創造的快樂。因此,在探討怎樣分類時,教師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地引導、幫助,最終得出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達到本課能力目標。
活動二:辛勤的勞動。
問學生還知道哪些秋天的果實,以及這些果實是怎樣收獲的,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答后,教師此時說道:“現在又有一位新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就請它告訴我們大米是怎么來的吧?”(播放一粒米課件)讓學生回憶農民勞動的情景,引出果實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然后讓學生說說果實的培育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再請學生說說下面兩張圖片,(播放浪費圖片)問: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看到這兩張圖片你想說些什么?生此時自然而然可以答出:看到這樣的行為應該阻止。珍惜勞動成果,不能浪費。等等。
此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敬勞動人民的良好品質。達到本課情感目標。
活動三:豐碩的果實。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珍藏果實,展示收獲,讓學生們把保留下來的果實貼在收獲樹上放在講臺上。此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表達出來。
最后,保留果實的活動結束了,教師把秋天的果實送給孩子們,讓孩子下課與同學一同分享。把豐收的喜悅之情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總之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四、板書設計
我這一節課的板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課題,在第一個教學環節用一組秋天的收獲圖片圖片導出。第二部分是收獲樹,這是整節課主要的組織教學手段。第三部分是秋天的果實的圖片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秋天的收獲》說課稿】相關文章:
《秋天的收獲》說課稿3篇04-15
秋天的收獲02-17
收獲的秋天作文03-26
秋天的收獲作文02-21
《秋天》說課稿01-09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作文02-22
秋天的雨說課稿01-11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1-08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