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楓橋夜泊》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楓橋夜泊》說課稿范文1
【說教學內容】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名篇。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抒發了自己濃濃的愁緒。
【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
2.了解古詩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3.培養對古詩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詩人的愁緒,感受詩人的情操。
【說教學重點、難點】
因為本詩意境深遠,情感復雜,所以,我將學重確定為: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針對學生而言,要感受詩中通過種種景物表現出來的“愁緒”,是非常困難的,而這又是學目標中的重要內容,它自然就成了本詩學的難。
【說教學方法】
我認為,對于如優美的古詩,如果過于瑣碎地講解分析,定然會破壞其意境,影響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體驗。因而,我十分注重對詩文的整體把握。我緊緊抓住詩眼“愁”字,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和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營造詩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對詩中“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景物的想象和體驗,感受詩人的愁緒;通過對詩人背景材料的'補充介紹,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詩人愁緒的根源。
【說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朗讀。在學習古詩的時候,這一方法更是尤為重要。在本課的學中,我特別注意了這一。由讀通讀順,到讀出情感,再到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意境,學生們帶著不同的目標,一次一次地充分地朗讀詩文,層層深入地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詩人的情感。
另外,我在學中充分注意了學生的自主性;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時,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在理解“借景抒情”時,鼓勵學生勇于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熱情和學效率,讓課堂生發了許多亮。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1.介紹《楓橋夜泊》的深遠影響,導入新課。
2.讀詩題,理解詩題。
3.創設情境,師激情誦讀。
(通過介紹本詩的深遠影響,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通過師的激情誦讀,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感受。)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有什么問題,朗讀后可提出來。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有什么問題嗎?
(注意學習目標的梯度,初度時只要求讀通讀順,檢查了解時注意幫助學生正音。朗讀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疑難,部分淺顯的問題可當即引導學生學生予以解答。)
三、賞析品味,體會意境。
1.細讀古詩,想想古詩描寫了哪些景物,詩人通過這些景物,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讀書,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初步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人的“愁”。)
2.詩人到底因為什么而愁呢?
(首先,結合詩文,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的寂寞之愁、思鄉之愁,然后,介紹作者,補充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愁、人生求索的愁。)
3.通過詩中的哪些景物,你能感覺到詩人的“愁”?
(再讀詩文,引導學生想像古詩畫面,感受詩人通過“月落”、“烏啼”、“寒霜”、“鐘聲”等意象表現出來的深深的“愁”。在本環節的學中,要注意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見解。)
4.利用音樂、畫面,創設清冷、凄美的意境,師述說詩文大意。
5.朗讀、背誦。
(其實,朗讀是貫穿于整堂課之中,處的朗讀,注意形式多樣,注意對“情感”、“意境”、“畫面感”的要求。)
四、開闊視野,拓展延伸。
1.你想對滿懷愁緒的詩人說些什么?
2.欣賞網的一篇散文《楓橋尋夢》,再次感受古詩的魅力,體會詩文的意境。
3.在詩意的氛圍中,齊聲誦讀詩文。
(理解、感受了愁緒,但并不是讓學生帶著愁緒離開課堂。走出愁緒,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
《楓橋夜泊》說課稿范文2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分析
我所說的課題《楓橋夜泊》是選自小學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鐘聲》。本課是音樂與文化的自然結合,在充分挖掘音樂因素的基礎上,再通過古詩的欣賞增加對歌曲的感受,從而理解音樂所帶來的悠遠意境。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目標:啟發學生通過學唱歌曲《楓橋夜泊》感受音樂的古樸、悠遠所表現的意境。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來表達歌曲,并引導學生在二聲部合唱時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
3、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用語言表現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從歌詞的意境入手來掌握切分音的節奏。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歌曲《楓橋夜泊》中的意境,學會用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難點:引導學生在二聲部合唱時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許多美學家認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充分體驗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這節課中我運用的教法是引導法和情境法教學,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陶冶了情操,體驗了音樂表現的意境,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同時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式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
1、創設情境:創設詩人孤身一人佇立船頭,在寂靜的夜晚,寒山寺敲響了鐘聲使詩人更加思鄉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古詩的意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愿望。
2、角色扮演:在背景音樂下讓學生模仿詩人朗誦古詩的模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示的舞臺。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以思鄉之情作為本課的主線進入,讓學生朗誦課前自己準備的有關思鄉的古詩,一上課就調動學生自我主動的參與意識,接著我通過師生的對比,提問:請同學們靜靜聽,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速度更能表現這種思鄉之情呢?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了解要用一種稍慢的速度與稍弱的力度來表達情感。這時,我及時出示古詩《楓橋夜泊》,讓學生用已知的處理方法來朗誦這首古詩,為了更好地烘托古詩的意境,由我為同學們演奏古箏獨奏曲《楓橋夜泊》,通過讓學生零距離感受中國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發現音樂能更好地表現古樸、悠遠的意境。接下來我為了引出創編的二聲部模仿鐘聲的音樂,我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才勾起他對家鄉的濃濃思念,學生會根據古詩的意思談到例如:寂靜的夜晚、月亮落下、烏鴉的啼叫以及寒山寺的鐘聲,我馬上抓住鐘聲這一點展開,先引導學生模仿寒山寺的鐘聲,把學生帶入情境中,這時,我出示模仿鐘聲的二聲部旋律,在學唱二聲部當中,我采用簡單的手勢(演示),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快地唱準二聲部旋律,為后面的合唱作鋪墊,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詩的意境,通過音樂來模仿這種意境,由心而發,渲染情感。
第二環節:新歌學唱
這一環節我從聽賞音樂開始,第一遍由我帶領學生通過劃旋律線,完整的感受音樂,在初步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讓學生欣賞第二遍音樂。我提問:聽聽歌曲中的旋律可以分成幾個樂段,并說出你這樣劃分的理由?在這兩遍試聽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歌曲已有了初步的記憶,為后面學生學唱做好了準備,整首歌曲我分成兩部分來進行教學,第一樂段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先采用模唱,再演唱歌詞,最后來學唱歌譜,由易到難逐步將學習的難度降低,這樣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學唱會第一樂段后,為了深入地渲染歌曲意境,我將前面所學的模仿鐘聲的音樂加入到第一樂段,進行二聲部合唱,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加入后的音樂織體更豐富,聲音更飽滿。在二聲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應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在二聲部合唱后,接下來進行第二樂段的教學,第二樂段是歌曲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出現節奏難點的地方,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聽唱與教唱相結合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下學習第二樂段。由我先對第二樂段進行范唱,再請同學們隨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隨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他們學唱中的難點。學生的學唱難點與我的課前預想是一致的。切分音節奏的出現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最大障礙。由于第一樂段的“對愁”是一字一拍,而在第二樂段很容易和前面混淆也唱成一字一拍,我通過對比范唱讓學生找出第二樂段這句歌詞中哪個字更能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及時引導學生在演唱這一樂句時在力度和時值上要突出這個“愁”字,從而掌握切分音這一知識點。當學生完整學唱會整首歌曲,我再次運用劃旋律線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兩個樂段在情緒上的對比與變化,引導學生在完整演唱全曲時的情感與聲音的變化。
第三環節:成果展示
展示環境也可以稱為學生的小舞臺,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采用怎樣的形式來展示,學生可能會說朗誦、創設情境、角色扮演、師生合作等等方法,我通過師生的交流,綜合同學們的建議,采取了朗誦、領唱、合唱的形式來完整展現歌曲。(錄像)整節課就是在學生的完整展示中結束。
四、感悟與反思:
在這一節課中,由于能注重啟發式教學,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創造性,師生互動,環環相扣,既有音樂課的特色,又與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結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后,我還要在古詩吟唱教學中,通過種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索其趣味,以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藝術審美素養。
隨著教改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通過音樂課的古詩詞吟唱,加強了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古文化的熏陶。
【《楓橋夜泊》說課稿】相關文章:
《楓橋夜泊》說課稿12-30
楓橋夜泊說課稿02-28
《楓橋夜泊》說課稿10篇01-09
《楓橋夜泊》說課稿(10篇)01-09
《楓橋夜泊》說課稿(精選10篇)04-24
《楓橋夜泊》詩詞賞析04-23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04-22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04-21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楓橋夜泊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