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還苦于找不到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賞析文章的寫法,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通過講授、練習環節,使學生掌握鑒賞短文的寫作要求與要領。
2、明確鑒賞短文寫作的基本模式與規范。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難點:
即“教學目的與要求”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3、教時安排: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考試大綱》對“賞析短文”寫作的要求(見多媒體課件第2屏)
20xx年《高考考試大綱》湖南省補充規定:
“文章賞析”不是簡答,也不同于小作文,它是對考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重點應該落在賞析上。
具體而言,文章賞析時賞析要細。所謂“賞析要細”,就是指對材料作具體分析,使其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從而架設好材料和觀點間的橋梁。
短文賞析,最重要的是鑒賞和分析。舉出“例子”后,還必須作解說,作分析,作評論,揭示其認識價值與審美價值,而不能只是簡單復述一番,引用幾句就完事。“以據代議”是寫賞析文章的大忌。
二、高考評分標準(見多媒體課件第3—4屏)
短文賞析評分標準(參照20xx年高考湖南卷第21題評分細則制定):(多媒體)關于評分的等級
原則上分三個等次(5分一等),從內容、結構、語言三個方面,分類判分。具體操作時,先從題意、內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據結構、語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區間內上下浮動。
一等(14—11分):符合題意,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或通順。
二等(10—6分):基本符合題意,有內容;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能順。
三等(5—0分):偏離題意,不合內容要求;結構混亂,不成文章;語言不通。
三、“賞析短文”的寫作技巧
1、讀懂文本,確定賞析點(見多媒體課件第5屏)
文學評論和讀后感雖然都同屬議論文的范疇,但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區別:文學評論重在
“評”,從具體事件闡發出普遍意義的道理,是對作品做客觀的評價,對象僅限于文學作品;讀后感則重在“感”,寫自己讀后的主觀感受和受到的教育,對象包括所有體裁的作品。(見多媒體課件第5屏)
閱讀文本時,一般采用“總體—部分—總體”的步驟。(見多媒體課件第5屏)其中“總體”,就是從頭到尾通讀,得出初步印象;“部分”,是對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進行揣摩參悟,分析研究,加深印象,發現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再總體”,是要獲得完整的本質的認識,對作品的思路、結構、主旨做出自己的判斷。
賞析正確與否,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讀懂文本。然后在此基礎上審讀題干,理解題意,明確鑒賞要求,確定賞析點。這個“賞析點”必須是原文學作品中的關鍵、要害、實質而不是枝節或者表面的東西,而且對這個“賞析點”的表述要明確、鮮明,不能含糊其詞,并要在文章中用一句話把它明確地固定下來。賞析一般哪些方面入手?——賞析一般要求從作品主題、文學形象、文章構思、表現手法等方面入手。(見多媒體課件第6屏)
在明確了賞析點后,還有一個切入角度的問題,角度宜小、巧、新。因為只要求寫300字的短評,所以首先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也就是提出你對該文的總體評價。然后就原作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評價,也就是采用“述評結合”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述”和“評”相結合。(見多媒體課件第7屏)
2、構思謀篇,要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見多媒體課件第8屏)
行文前心中一定要有數,應該注意短評的結構要小巧完整而嚴謹,因此,要選擇一個恰當的結構模式。其基本結構不妨如此:(見多媒體課件第8屏)提出觀點—簡要陳述理由,并結合復述、摘錄內容分析議論—結合文章小結。(見多媒體課件第9屏)
具體說來,先用一句話總提自己的觀點,這樣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考生的思想觀點,讓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考生要說什么,留下一個好印象;然后分說,分論點最好有2—3個,這樣文章才顯得不單薄;最后重申觀點。
3、行文表達,要開門見山、緊扣文本。(見多媒體課件第10屏)
“賞析短文”容量有限,但又要有豐富的內容,不能是幾根筋的列舉,因此,行文時,要直擊“賞析點”,圍繞“賞析點”進行評說,而不必顧及其它。在具體評論中,一定不要脫離語言環境,要從文本出發,對文章所體現的相關信息要適度引用、概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無的放矢。要實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切忌片面。評論時,要處理好“評”與“敘”的關系,“敘”是基礎,“評”是目的,其方式可以是先評后敘或者先敘后評,也可以是邊敘邊評。(見多媒體課件第10屏)
寫賞析短文的常見毛病有:①以述代評;②以感代評;③評語空洞;④觀點含混;⑤褒貶失當等。這些毛病,都要力求克服。
4、寫作語言,要簡捷明快、恰當運用鑒賞術語(見多媒體課件第11屏)
鑒賞術語是進行文學鑒賞的必要材料。適當運用鑒賞術語不僅有助于準確、簡潔、生動地表達鑒賞內容,還是文字鑒賞素養的重要標志。使用得當,一方面將有助于提高鑒賞品位,另一方面將博得閱卷教師的良好印象,從而提高本題的得分。當然,鑒賞術語不能亂用、濫用,否則將弄巧成拙。(見多媒體課件第11屏)
現將文學鑒賞常用術語列舉如下:
⑴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見多媒體課件第12屏)
①敘述種類: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
②描寫種類: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見多媒體課件第12屏)
③描寫技法類:以動襯靜,化靜為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繪形繪聲繪色等。(見多
媒體課件第13屏)
④抒情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以樂寫哀,以哀寫樂等。(見多媒體課件第14屏)
⑵表現方法:聯想、想象、象征,襯托、對比,渲染、烘托,用典、諷喻等。
⑶行文構思:開門見山,起承轉合,卒章顯志,首尾照應,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先總后分,先分后總,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詳略得當,情節起伏,構思精巧,別具一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匠心獨運,渾然天成,結構嚴謹,思維嚴密等。(見多媒體課件第15屏)
⑷修辭方法:比喻、比擬、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對比、夸張、反復等。
⑸語言特色:清新,平淡,淡雅,華麗,明快,含蓄。蘊藉,委婉,含而不露,簡筆勾勒,濃墨重彩,體物入微,窮形盡相,詩情畫意,富有哲理,情韻悠長,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見多媒體課件第16屏)
⑹主題、意境、感情方面:主題(中心)突出,深化主題(中心),主旨深遠,意蘊豐富,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意在言外,言近旨遠,言有盡而意無窮,一切景語皆情語,感情細膩,感情真摯等。(見多媒體課件第17屏)
第二教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賞析短文”寫作分類舉例
1、賞析主題思想及表現(見多媒體課件第18屏)
主題思想通常是隱藏在作品的語言當中的,閱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標題語言,概括性的語句,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和句子,揭示主題的中心句,升華主題的結尾句,標示文章脈絡的過渡句。要特別重視情節、人物、細節的描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我們除了把握作品的內容之外,還要善于知人論世、聯系時代背景來揣測作者的情感。(見多媒體課件第18屏)
賞析文章主題思想的表現,是指在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對其表現的方式、方法,如想象、聯想、象征、烘托、對比、先抑后揚、先揚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結構的安排等進行賞析。(見多媒體課件第19屏)
主題思想的表現方法有:(見多媒體課件第20屏)
⑴作者現身:作者打斷敘事過程,主動站出來,直接表達個人見解。
⑵情節昭示:即通過情節的發展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傾向性。
⑶人物語言:即通過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來宣揚自己的思想觀點、傾訴自己的思想情感。 ⑷細節暗示:即在對事物的具體記敘和描寫中,透露作者的思想傾向性。
⑸此外還有想象、聯想、象征、烘托、對比、先抑后揚、先揚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結構的安排等。
例文一:落紅不是無情物
——試析《落花滿枝》的主題思想
謝大光的散文《落花枝頭》以飽含感情的筆觸,唱出了對“落花”的禮贊,文章通過對“春花紅褪的初夏”,“熱烈”而又飄落的“石榴花”的描寫,熱情謳歌了“落花”的品格。(文章的總提,亮出自己賞析的觀點)(見多媒體課件第21屏)
“落花”這一意象,千百年來,人們總用它來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殘;面對落花,人們總有幾分感傷,因而發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嘆,已成為人們習慣性的詠意。而作者卻能反思立意,異中求新,賦予落花以昂揚向上的格調,(請注意加
點的鑒賞術語的使用)唱了一曲落花的頌歌。(簡單論述,鑒賞短文的過渡)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贊美落花:它為花蕊擋風遮雨;它不留戀枝頭的繁華,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績;它落而無憾,又在準備滋養明年的花。通過作者的這種提煉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現象,具有了非常特別的積極含義。(闡述作品的思想)(見多媒體課件第22屏)
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開拓,由物及人——在那“黑暗的時代,狂暴的風雨常令未果之花備受挫磨而夭謝”;作者又由舊社會聯系到新時代:“摧殘人才、踐踏新生的社會”已經過去,在新的時代,人們再也不會認為“落紅”是令人“傷感的,哀婉”的東西,而是充滿一種“昂揚向上的格調”。這樣,作者把文章的主題升華到了一個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動人。(末段論作品主題思想的升華,亦是鑒賞短文的總結。請同學們注意鑒賞術語的使用和對原文本的引用及審美價值的分析。)(見多媒體課件第23屏)
2、賞析藝術手法(又稱“表達技巧”)(見多媒體課件第24屏)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法、以及人稱的運用等。
對表達技巧的賞析,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內容,收到了什么藝術效果。賞析的核心是分析作品給予人的審美享受及其美學價值產生的原因。對表達技巧的賞析,不同的文體鑒賞的角度有所不同。(見多媒體課件第24屏)
⑴賞析記敘文的表達技巧的角度。(見多媒體課件第25屏)
①材料的取舍、詳略方面。
②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是何中順序,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 ③在運用表達方式方面有什么特色。
④運用的修辭手法幾修辭效果能否突出主題。
⑤在運用表現手法(想象、聯想、象征、烘托、對比、先抑后揚、先揚后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動靜相襯、虛實相生等)方面有何特色。
⑵賞析散文的表達技巧的角度(見多媒體課件第26屏)
除與記敘文基本相似外,還有以下幾方面是賞析中應該注意的:
文眼、線索、聯想、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動靜相襯、虛實相生等。
⑶賞析小說的表達技巧的角度
①小說的情節設計方面
②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③小說環境的營造方面
④運用的修辭方法及修辭效果能否突出主題方面
⑤在運用表現手法方面
例文二:融情于景
——簡析《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
①作者筆下的荷塘景色,具有優雅、朦朧、幽靜的特點景中含情,月下荷塘反映的恰是作者當時渴求寧靜的心思。(起始段寫作要點:一扣題,二總起)(見多媒體課件第27屏)
②作者踏著幽僻的小煤屑路,獨自受用荷香月色,就是要擺脫心里的“不寧靜”。漫步荷塘,花是零星的,香是縷縷的,風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這里淡雅、安逸的境界,正是作者追求的剎那間安寧,為的是暫時忘卻對當時現實的不滿。但作者不能真正超然,聽到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不禁發出慨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淡淡的喜悅之后又生淡淡的哀愁。(主體段寫作要點:緣題賞析,分層次賞析。)(見多媒體課件第28屏)
③作者一路寫景,也一路抒情,隨著景物描寫的展開,構成了寧靜與不寧靜交替出現的感情層次。流貫在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頗不寧靜”的脈脈情思。(收束段寫作要點:概括賞析要點,點題)(見多媒體課件第29屏)
例文三:鮮明的比喻
——《荷塘月色》第四段修辭手法簡析
①《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大量運用了比喻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動,表達感情細膩入微。(起始段)(見多媒體課件第30屏)
②首先,多角度描寫荷塘的靜景。(段首總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描寫出水荷葉舒展形態;“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一連串比喻(博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征。“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是描寫荷香時斷時續、時有時無的飄蕩不定的感覺。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轉化為聽覺形象(通感),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聯想,可謂貼切生動,又富有創意。(主體段)(見多媒體課件第31屏)
③接著,描寫荷塘的動景。(段首總提)微風吹過,葉子與花顫動著,“像閃電般”迅捷,“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這一動態描寫與上文的靜景相應和,表現了荷塘的生機與活力。(主體段)
④鮮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傳達了作者對荷塘的喜愛之情。(收束段)(見多媒體課件第32屏)
例文四:烘云托月,寫景襯人
——《垂釣》的藝術手法賞析
本文是一篇記事明理的文章,作者巧妙地利用景物的描寫,烘云托月,有力地襯托了兩位垂釣者的形象。(總括,扣主題)
本文的景物描寫主要集中在第一、七段,文章充分地運用了對比:海參崴的海“與別處不同”,是“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海鷗“不敢遠翔”;獵犬“對著海浪狂叫”“但才吠幾聲又縮卻逃回”?作者通過這些對比,渲染了一種凝重肅殺的氣氛(分析審美效果)。(分析1,注意了對文本的引用)(見多媒體課件第36屏)
文章營造這種惡劣的環境,是為了襯托兩位垂釣者的形象。周圍的一切面對這惡劣的環境都在“縮卻逃回”,但兩位垂釣者卻敢于面對大海。尤其“瘦老人卻紋絲不動”,“安坐著與大海進行談判”,當大海“更加猙獰昏暗”時,他“瘦小的身影”——“倔強的身軀”“還在與大海對峙”。可見,環境愈是惡劣,垂釣者的形象愈突出。(分析2,注意了對文本的引用)
文章就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渲染了一種凝重肅殺的氣氛,襯托了兩位垂釣者的形象,從而為闡發哲理作了有力的鋪墊。(總括,回應主題)(見多媒體課件第37屏)
3、賞析構思技巧
構思,是作者對自己將要動手寫作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所作的總體設想。構思技巧賞析主要是從作品立意、選材、體裁、意境、結構安排等方面去鑒賞。其中結構安排上重點是注意前后照應、設置懸念、烘托鋪墊、起承轉合、曲折波瀾等方面。(見多媒體課件第38屏)
例文五:水到渠成,闡發哲理
——談談《垂釣》的巧妙構思
本文構思上的巧妙之處在于充分運用對比手法,揭示生活中的對立面,水到渠成直奔主題闡發哲理。(總括,緊扣鑒賞點)(見多媒體課件第39屏)
文中的對比之處到處可見。作者沒有描寫春和景明優美環境下萬物的和諧,卻寫了“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的環境下的不和諧;描寫惡劣環境下萬物的屈服與垂釣者——“人類代表”的抗衡;胖老人活潑、隨和、容易滿足的性格和對物質的追求,又與瘦老人執著倔強的性格和對精神的追求形成對比?這樣,大自然的統一與對立,天下生靈對自然的服從與抗衡,人與人之間的認同與批判?作者就選取了“不和諧”的一面為闡發哲理
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隨后,作者又巧妙地利用“妻子”和“我”的對話,由“胖”與“瘦”,“物質”與“精神”,“喜劇美”與“悲劇美”這些對立方面逐步引向深入:“他們天天在互相批判”,但“誰也離不開誰”。(分析)
就這樣,文章在對比之下,水到渠成地將深刻的哲理非常形象地闡發出來。(總結,回應鑒賞點)(見多媒體課件第40屏)
例文六:柳暗花明又一村
——簡析《落花滿枝》的行文思路
謝大光的散文《落花枝頭》行文思路的最大特點是富于變化,給讀者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全文的總提)
文章一開篇,作者用非常優美的筆調,(請注意術語的使用)描繪了“火紅的花朵,宛如一闋厚重、平和的弦樂聲中,跳出一管清脆、歡躍的笛音”(請注意對文本內容的引述)的夏花,雨后之花是富有生氣的,然后發出疑問:“已是初夏為什么花開得這般熱烈?”吸引讀者閱讀興趣(請注意審美價值的分析)。(該段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一層、第一轉)(見多媒體課件第41屏)
接著由想起楊萬里的詩句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觀而寫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對象——落花,文章的③④兩個自然段,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石榴花果滿枝的景象,為下文寫落花與繁花碩果的關系做好了鋪墊。(請注意加點的術語)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對“落花”的禮贊,作者從三個方面來贊美落花,賦予落花以非常特別的積極含義(請注意審美價值的分析)。(該段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二層、第二轉)(見多媒體課件第42屏)
然后,進一步開拓,由物及人,由舊社會聯系到新時代,將主題升華到一個更新更高的境界。結尾一段贊美落花,直抒胸臆。既從結構上照應全文,又進一步突出主題,(請注意加點的術語)強調今天的繁花碩果,是因為有昨天的落英繽紛。(該段為分析文本思路的第三層、第三轉)
總之,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閱讀時能給人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感。(該段為全文的總結,回應標題和開頭)(見多媒體課件第43屏)
4、賞析文學作品的語言
⑴品味文章的語言是鑒賞基礎。無論是體會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賞析其藝術表現手法,都與語言密切相關。不同的文章,語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語言明白、曉暢,簡潔清麗,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出優美的畫面有的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崇高人生境界的熱烈追求。有的語言凝練含蓄、形象生動,情理相諧,意境深廣。(見多媒體課件第44屏)
特別是散文的語言風格很多。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就要仔細玩味,仔細體味散文的語言之美。(見多媒體課件第45屏)
文體不同,語言特點也不相同。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整飭,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小說的語言是散句形式,在節奏和韻律上顯然不具有詩歌的特點。小說的語言可以口語化,總結和報告則要求運用書面語。文學作品則要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語言搖曳多姿,對語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動、感人。
⑵鑒賞文學作品語言的角度(見多媒體課件第46屏)
①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去鑒賞,包括用詞、句式
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
②從修辭的角度鑒賞
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引用、對偶、借代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③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鑒賞
語言風格舉隅:(見多媒體課件第47屏)
A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筆寫意蘊。
B平和沖淡,如周作人,用淡筆寫濃情。
C蒼勁雄健,如魯迅,剛健之中見哲思。
D絢麗濃艷,如徐志摩,用詩意寫濃情。
E清婉雋永,如冰心,用婉筆抒寫柔情。
F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達主旨。
④從語體的角度鑒賞(見多媒體課件第48屏)
如:書面語與口語、普通用語與專業術語等
⑤從情感的角度鑒賞
要善于體味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露出來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細膩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例文七:精當的用詞
——《荷塘月色》第六段語言特色簡析
①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淡雅,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文章的第六段,在疊音詞和動詞的使用上尤見功力。(見多媒體課件第33屏)
②首先是疊音詞的使用精當。“遠遠近近,高高低低”修飾荷塘四周的樹,描摹出了荷塘四面的樹的風姿綽約,又重重疊疊;“重重”將荷塘圍住,寫出了樹叢的環繞的形態,又有層次感;“陰陰”的樹色,寫出了樹叢的繁盛蔥蘢,月光下的依稀朦朧;“隱隱約約”修飾遠山,寫出了遠山的朦朧素淡。這樣寫不但形象而且富有音樂感,有利于表達對荷塘的喜愛。(用詞之妙:什么方法,怎樣描寫,有何作用)(見多媒體課件第34屏)
③同時,這一段在動詞使用上也很精巧。“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中的“漏”字,側面表現的樹叢的濃密,也寫出了月下荷塘的幽美意境,如用“照”就顯生硬,也不符合作者的心境與所描寫的意境;把燈光比喻為“渴睡人的眼”,這“渴”字十分精確,“渴睡人”的眼睛一睜一閉的情態,契合燈光漏下荷塘的忽明忽暗,月下荷塘的淡雅朦朧,若改為“瞌睡人的眼”,境界全無了。(用詞之妙:妙在何處,比照之中見高下)(見多媒體課件第35屏)
例文八:清麗典雅韻味長
——談談《落花滿枝》的語言特點
清麗典雅(注意術語的使用)是謝大光的散文《落花枝頭》的語言風格。(鑒賞短文的總提,歸納文本的語言特點)
風格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清麗,即清新美麗。它指文章的意蘊、語言清新,體現在作品中新鮮的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給人清新的感覺。美麗指所寫對象和所用語匯富有美感。典雅主要體現在所用的語匯是典雅的,它包括書面語匯的運用和古詩文的引用。(簡單解析何為清麗典雅,為下文的鑒賞做鋪墊。請同學們注意加點的術語的使用)(見多媒體課件第49屏)
具體來說,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語言特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鑒賞短文分述的總提)首先,文章的用詞準確并注重其感情色彩,(請注意術語的使用)如寫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噴紅流彩、隨風搖曳(請注意對文本內容的引述)等詞語,歌頌、贊美石榴花。其次,文章的句式靈活多變,突出語句、語氣的表達效果,增強了全文的藝術感染力。(請注意對審美價值的分析)作者在本文中,將長短句交錯運用,使語言活潑,錯落有致,富于變化,使文章讀起來有明快的節奏感。(請注意術語的使用和對審美價值的分析)在文中還引用詩句來抒發感情,又插入反問句加強語氣。如“‘落花辭樹雖無語,別
倩黃鸝告訴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黃鸝向春天囑咐什么呢?”(請注意對文本內容的引述)一類句子的運用,突出語氣的語意及藝術感染力,(請注意對審美價值的分析)進一步表明主題。再次,作者靈活運用了多種手法,增強語句的表達效果。文中,作者靈活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使得本文語言生動、活潑。(該段分條鑒賞)(見多媒體課件第50屏)
5、賞析文學作品的形象
⑴關于文學作品的形象(見多媒體課件第51屏)
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等。高考考查文學形象的賞析,一般選用散文、微型小說。
散文中的形象重要指具體形象的場面或情境,而小說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 ①優秀的小說和戲劇文學作品大都著力于刻畫人物,創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對環境的描寫。文學作品中的環境一般包括:A具體的風景描寫、生活場景描寫。B促使主人公活動的生活和社會環境。C社會歷史背景及時代特征。
③人物描寫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紹、側面烘托、環境描寫、景物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⑵鑒賞文學作品形象的基本要點(見多媒體課件第52屏)
①人物的性格特征;②人物的精神風貌;
③人物的思想特征;④人物形象的社會或時代意義,等等。
三、課堂寫作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字,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
感動是一種養分
何蔚
常常有一些無法言說的感動。
譬如看見果實墜地,從一棵樹的手腕上,一枚青澀的蘋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塵土中灼下一道輕痕,打下一個水印,或者連一點兒蛛絲馬跡也不曾留下,可就在這一瞬間,它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見多媒體課件第53屏)
譬如看見一只飛鳥,在我的窗臺上跳躍盼顧,抖動漂亮的羽毛沖著我叫了那么一聲,甚至只有半聲,爾后又匆匆飛走。譬如看見一個朋友久違的眼神和手勢,看見一顆滾動的草葉上的露珠被風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閃耀,看見一群螞蟻抬著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緩緩行進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小心謹慎與肅穆莊嚴?總之,感動我的有時是一種聲音,一種復雜的隱喻了生命幻象的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一種沉重的、負載了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一種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話語的狀態。也有時候,感動我的竟是一種細微、尋常得極容易被人忽略的場景,正如一群螞蟻抬著一只蜜蜂的殘骸亦慘亦烈地向前移動,最終,它們幾乎全部移進了我的內心,默化成一曲悲壯的挽歌和一場永久的儀式。(見多媒體課件第54屏)
更有時候,感動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也僅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為什么要感動。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沒有感動,我想我就會于不痛不癢中丟失自己。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連一朵花一莖草一湖水和一尾魚,都那么持久地擁有著令人感動的特質。所有生命幾乎都離不開感動。如果對美視而不見,對春天也無動于衷,那么還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間邁動雙腳?(見多媒體課件第55屏)
想一想,一朵花因為什么而鮮艷嫵媚,一莖草因為什么而搖曳多姿,一湖水因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魚因為什么而躍出河面?
許多時候,我就是這樣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極小的事物感動著,被極小的感動潤澤著。
只是,我好像從來沒有留心將每一次感動的具體根由進行仔細的探究,一條一款地羅列起來,為誘發下一次感動埋好伏筆。我想,誰如果真這么愚蠢地對待感動的話,那他就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感動了。感動是不能提前準備的,如同做夢一樣,因此也沒有必要在事后對它做一番精彩的歸納、總結或者賞析。(見多媒體課件第56屏)
常常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許屬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動是由于我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別人更留意也更鐘情它們。而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親人,也同樣愛著、留意著、鐘情著我。我們永遠保持著那種和諧友善、親密真摯的聯系,保持著深層的感情交流、碰撞與溝通。彼此間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許、關懷和給予。每次小小的感動都會洗凈我靈魂中某個小小的斑點和污漬,每一次深深的感動都有可能斬斷我性情中某一段深陣的劣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動使我的內心變得清潔、明亮、豐富而又寬敞,使我面對每一輪嶄新的日出都贏得一個全新的自我。(見多媒體課件第57屏)
對于我,感動始終是一種崇高的養分,如同豐盈甘美的母乳;對于感動,我則始終都是一個受益不盡的吮吸者,吸著母乳的精華漸漸長高,長大,健康,強壯,享有智慧與激情。
因此我敢說,一個人,只要他還能感動,就不至于徹底喪失良知與天性。只要能感動,即使將你放在生活的最邊緣,你也決不會輕易放棄做人的資格以及與生俱來的發言權。(見多媒體課件第58屏)
(1)一事一物總關情
——解讀《感動是一種養分》的“感動”
(2)洗盡鉛華出真彩
——簡析《感動是一種養分》的語言表達(見多媒體課件第59屏)
2、寫作點撥:
①解讀“感動”,可以對文章“感動”的機緣進行分析,可以對文章“感動”的對象進行解說,可以對文章“感動”的內質進行探討等等,這樣的文章可能顯得更有廣度和深度。“一事一物總關情”暗示了“感動”的方向。
②“洗盡鉛華出真彩”概括了本文語言表達的特點,去掉了語言的過分修飾,洗掉了語言的引經據典,沖掉了語言的文化味,全篇自然成文,也不乏精彩,長短句的結合、整散語句的協調、排比排段的氣勢、詞語的移用等等都是本文語言表達的取材之處,可以細細研究。
3、佳作展示:
一事一物總關情
——解讀《感動是一種養分》的“感動”
品析全文,體驗作者感動著的感動,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首先,作者感動于生命的內涵。譬如墜落的果實,摔碎的露珠以及螞蟻抬蜜蜂的悲壯場景。世界萬物都在生命的海洋中沉浮,生的過程是短暫的。然而有些事物的生便是一種永恒,當目睹一些微小的卻能灑脫地、敢于迎接死亡的情景,作者感動之情油然而生。(見多媒體課件第60屏)
其次,作者的感動是對生活的熱愛。的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鮮花的嬌艷,鳥兒的自在,萬事萬物都用自己的滿腔情懷譜寫生命之歌。作者感動與他們的豪情,感動于那份敢于承接、敢于綻放的精神。感動于生活中洋溢著的美好。(見多媒體課件第61屏)
最后,作者感動于自己的頓悟。由于外界事物的展示與內心深處的碰撞,作者從以往的生活中體驗了更多的精彩。借著這份感動,洗滌心靈,贏得一個全新的自我,這何嘗又
不是一種感動?
總之,該文的筆觸是細膩的,它昭示了一份亙古的感動。(見多媒體課件第62屏)
4、佳作點評:
短文的確是學生感動于文章的產物,她把文章中的細碎事物進行了歸類整合,提煉出了“生命的內涵”“生活的熱愛”“自己的頓悟”三個“感動”的因子,融入自己的理解,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結構嚴謹,觀點鮮明,文風清新,不愧為一篇佳作。
四、學生做課外練習
湖南省資興市第一中學謝書鳳
隨著高考自主命題權的擴大,已有十三個省份的語文試命由各省市自主創新的完成。20xx年湖南省在文學作品閱讀的試題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將多年來全國高考的考試卷中有關考查評價鑒賞的多項選擇題,變為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性文學。對這一舉措,筆者拍手贊成,但也憂從中生。怎樣才能提高賞析短文的寫作能力呢?下面筆者略陳管中之見。
一勿迷失方向,踏入陷阱
賞析短文屬于文學評論中的一種,是讀者在選定的評論角度對作品作出的觀點和看法。這種看法將成為賞析短文的中心論點。論點的得出必須建立在對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和準確的把握基礎上。脫離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過多的談讀者的思想和感情,這是勿視作者作品,重心悄悄轉移,陷入“讀者唯一”的陷阱。
賞析短文的寫作要緊扣題目,同樣需要審準題目。一般來說題目只會要求從某個方面(或主題、或構思、或藝術特點等)來進行賞析。寫作時只能緊扣一個方面,從某一角度賞析,選準角度,不求面面俱到。站穩立場,勿入歧途。談構思,勿以主題為中心;品語言,不以構思為重點;談主題,免談構思和語言。
賞析短文屬于議論文,以議為主,但這種議是以作品為基礎,采用的論據必須源于作品之中,一般是邊節錄邊評論,切不可以自作主張以某個觸發點作為感點,引申發揮,信馬由韁,縱橫千里,寫成洋洋灑灑的讀后感。賞析短文雖然也可引申發揮,但內容主要是主題的社會意義,除主題之外的角度,就要慎重寫作,不要脫離作品,大談讀者感受。這種偷梁換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賞析短文的寫作,有一種無形的空間限制,其限制性是比較強的。不能跑題、換題,必須按要求寫作,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體現鑒賞者的鑒賞水平和表達能力。
二了解結構模式,合理構思
賞析短文是小論文形式,作為文章應該完整。首先要有題目,可讓題目標明自己議論的角度或論點。其次要做好謀篇布局的工作。為此,筆者提供構思“賞析短文”的三種結構模式。
第一種為總分總模式。開頭梗概復述,不露聲色地點出要強調之處,引出論點。中間分析論證,邊節錄作品中的論據,邊分析評論。可采用分析法、引證法、比喻法、反證法等。根據需要還可以聯系實際,適當引申發揮。結尾重新照應開頭,進一步明確、深化論點。
第二種結構為論據并列式。這種結構開頭簡明概括地端出全文的基本觀點。比如語言的鑒賞,可用“本文的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對偶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一句開頭。然后從作品中搜集論據,一一列舉分析。最后簡單結尾,或作小結,或作強調,或感慨,或談啟發以指導寫作,等等。
第三種為論點并列式。賞析短文雖小,但中心明確。這一中心有時還可以“化整為零”,可以分化為幾個分論點或具體的方面加以評述。比方人物形象的賞析,可以用這種模式從不同角度賞析人物的具體性格特點;再如散文的線索作用賞析也可采用這種結構。
總之,文無定法,但又不可無法。以上三種結構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實際情況可變化。鑒賞者選用哪種模式也應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不可盲目套用。賞析短文的寫作,總體來說要:審項準確中心明,具體分析層次清。
【詩歌賞析文章的寫法】相關文章:
詩歌春日的賞析02-21
徐志摩的詩歌賞析01-20
李白詩歌賞析06-07
徐志摩的經典詩歌附賞析03-20
《當你老了》詩歌賞析02-05
徐志摩詩歌《偶然》賞析03-06
現代詩歌賞析06-14
《渡荊門送別》詩歌賞析01-21
王維詩歌《老將行》賞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