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詩歌賞析>商山早行詩歌鑒賞: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詩歌鑒賞:商山早行
更新時間:2024-06-30 09:31:15
  • 相關推薦
商山早行詩歌鑒賞:商山早行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商山早行詩歌鑒賞:商山早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鑒賞: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

  鐸(duó):系在馬車上的鈴。杜陵:在長安城南,漢宣帝陵墓所在地,這里指故鄉長安。

  閱讀練習及答案

  1、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為“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分析。

  答案: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蘊。這十個名詞所表現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現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色,如在目前。(“雞聲茅店月”,寫旅人在茅店中聞雞鳴而起身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出門趕路;“人跡板橋霜”,原以為自己“早行”,誰知板橋上所積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跡——更有早行人)

  2、說說這首詩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體會期中的“羈旅鄉情”

  答案:目前之景:雞聲茅店,殘月當空,人跡板橋,微霜初度,斛葉山路,枳花驛墻

  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羈旅愁思。

  3、“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答案:“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聯在全詩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內容:思鄉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里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游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5詩中除了“晨起”、“雞聲”表現了早行之外,還有什么詞語也表現了早行?此詩頷聯上下句除對仗外,其構成形式還有什么特點?

  6“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聯系首聯解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參考答案:

  5還有“月”“板橋霜”,月尚未落,板橋結霜,可見其早。由名詞連綴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6、“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春回故鄉、野鴨滿塘的溫暖意境。通過這個溫暖的鄉夢反襯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對家鄉深切的思念。

  7頷聯是被人傳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2分)

  答:只用幾筆淡墨的線條,就勾勒出富有畫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圖”;每句有三個名詞組成,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早春圖”;通過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羈愁旅思”。(任一點即可)

  8“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4分)

  答: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游子思鄉之悲。

  9“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答案:“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意對即可)

  10、賞析“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表達效果。

  答:這句話羅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形神兼備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晨景圖。

  11、“客行悲故鄉”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與之相照應的句子是那一句/

  答:思念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2、“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寫作“明”字,你覺得哪個更好些?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答:“照”字比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顏色的雪白,也富有動感的傳達了這種白色的“枳花”將在晨光中還顯得黑暗的驛墻都照亮了。

  13。本詩首聯描繪了怎樣的早行情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答:本詩描繪了羈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叮叮當當,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的情景。字里行間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

  14。人言“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絕佳,其寫景有何特點?試作簡要賞析。(4分)

  答:這兩句詩寫景,純用名詞(或運用“列錦”的手法),連綴成一個意象組合體。在這個意象組合體中,有聲音,有形體;有人物,有動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視之景。描繪出生動的視覺形象,營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二

  (1)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詩所展現的畫面。

  (2)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板橋凄清的白霜上。

  (2)抒發了作者羈旅他鄉的思鄉之情。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強。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經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旅客們套馬、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但也適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在封建社會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于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很能夠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三、四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宋代梅堯臣曾經對歐陽修說:最好的詩,應該“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請他舉例說明,他便舉出這兩句和賈島的“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并反問道:“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乎?”(《六一詩話》)明代李東陽進一步分析說:“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詩的必備條件。李東陽把這兩點作為“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的從屬條件提出,很可以說明這兩句詩的藝術特色。所謂“閑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的選擇和組合。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然在詩句里,“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都結合為“定語加中心詞”的“偏正詞組”,但由于作定語的都是名詞,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詞的具體感。例如“雞聲”一詞,“雞”和“聲”結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茅店”、“人跡”、“板橋”,也與此相類似。

  古時旅客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么雞聲和月是必然要體現的。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征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的特征都有聲有色地表現了出來。

  同樣,對于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霜上的人跡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兩句,寫的是剛上路的景色。商縣、洛南一帶,枳樹、槲樹很多。槲樹的葉片很大,冬天雖干枯,卻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樹枝將發嫩芽的時候,才紛紛脫落。而這時候,枳樹的白花已在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用了個“照”字。可以看出,詩人始終沒有忘記“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鳧雁滿回塘。”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杜陵夢”,補出了夜間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與“客行悲故鄉”首尾照應;而夢中的故鄉景色與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鮮明的對照。眼里看的是“槲葉落山路”,心里想的是“鳧雁滿回塘”。“早行”之景與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商山早行詩歌鑒賞:商山早行】相關文章:

商山早行詩詞鑒賞05-31

早行的作文02-21

山行古詩詞鑒賞02-07

早行古詩原文賞析08-25

山行的古詩及賞析01-28

古詩《山行》的意思11-22

山行古詩賞析01-28

山行教學反思11-19

《山行》教學反思04-07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 久久99一区二区五月天 | 香蕉成人67194|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