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詩歌賞析>余光中的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
更新時間:2024-04-21 07:54:26
  • 相關推薦
余光中的詩歌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余光中的詩歌,歡迎閱讀與收藏。

  余光中的詩歌 篇1

  用薄金屬錘成的日子

  屬于敲打樂器

  不信,你可以去叩地平線

  這是重陽,可以登高,登圓通寺

  漢朝不遠

  在這聲鐘與下聲鐘之間

  不飲菊花,不佩茱萸,母親

  你不曾給我兄弟

  分我的哀慟和記憶,母親

  不必登高,中年的我,即使能作

  赤子的第一聲啼

  你在更高處可能諦聽?

  永不忘記,這是你流血的'日子

  你在血管中呼我

  你輸血,你給我血型

  你置我于此。災厄正開始

  未來的大劫

  非雞犬能代替,我非桓景

  是以海拔千尺,云下是現實

  是你美麗的孫女

  云上是東漢,是羽化的母親

  你登星座,你與費長房同在

  你回對流層之上

  而遺我于原子雨中,呼吸塵埃

  1961年重九,三十四歲生日

  蓮的聯想

  已經進入中年,還如此迷信

  迷信著美

  對此蓮池,我欲下跪

  想起愛情已死了很久

  想起愛情

  最初的煩惱,最后的玩具

  想起西方,水仙也渴斃了

  拜倫的墳上

  為一只死蟬,鴉在爭吵

  戰爭不因海明威不在而停止

  仍有人歡喜

  在這種火光中來寫日記

  虛無成為流行的癌癥

  當黃昏來襲

  許多靈魂便告別肉體

  我的卻拒絕遠行,我愿在此

  伴每一朵連

  守小千世界,守住神秘

  是以東方甚遠,東方甚近

  心中有神

  則蓮合為座,蓮疊如臺

  諾,葉何田田,蓮何翩翩

  你可能想象

  美在其中,神在其上

  我在其側,我在其間,我是蜻蜓

  風中有塵

  有火藥味,需要拭淚,我的眼睛

  余光中的詩歌 篇2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

  燃一盞青焰的長明燈

  中元夜,鬼也醒著,人也醒著

  人在橋上怔怔地出神

  伸冷冷的白臂,橋攔攔我

  攔我撈李白的月亮

  月光是幻,水中月是幻中幻,何況

  今夕是中元,人和鬼一樣可憐

  可憐,可憐七夕是碧落的`神話

  落在人間。中秋是人間的希望

  寄在碧落。而中元

  中元屬于黃泉,另一度空間

  如果你玄衣飄飄上橋來,如果

  你哭,在奈何橋上你哭

  如果你笑,在鵲橋上你笑

  我們是鬼故事,還是神話的主角?

  終是太陽侵侵,幽光柔若無棱

  飄過來云,飄過去云

  恰似青焰繚繞著佛燈

  橋下燐燐,橋上燐燐,我的眸想亦燐燐

  月是盜夢的怪精,今夕,回不回去?

  彼岸魂擠,此岸魂擠

  回去的路上魂魄在游行

  而水,在橋下流著,淚,在橋

  上流

  相關

  余光中的詩歌 篇3

  下次的約會

  詞中有誓兩心知

  當我死時,你的名字,如最后一瓣花

  自我的唇上飄落。你的手指

  是一串串鑰匙,玲玲瓏瓏

  握在我手中,讓我開啟

  讓我豁然開啟,哪一扇門?

  握你的手而死是幸運的

  聽你說,你仍愛我,聽你說

  鳳凰死后還有鳳凰

  春天死后還有春天,但至少

  有一個五月曾屬于我們

  每一根白發仍為你顫抖,每一根瀟騷

  都記得舊時候,記得

  你踩過的'地方綻幾朵紅蓮

  你立的地方噴一株水仙

  你立在風中,裙也翩翩,發也翩翩

  覆你的耳朵于我的胸膛

  聽我的心說,它倦了,倦了

  它已經逾齡,為甄甄啊甄甄

  它跳得太強烈,跳得太頻

  愛情給它太重的負荷,愛情

  愛情的一端在此,另一端

  在原始。上次約會在藍田

  再上次,在洛水之濱

  在洪荒,在滄海,在星云的叆叆

  在記憶啊記憶之外,另一端愛情

  下次的約會在何處,在何處?

  你說呢,你說,我依你

  (你可相信輪回,你可相信?)

  死亡的黑袖擋住,我看不清楚,可是

  嗯,我聽見了,我一定去

  余光中的詩歌 篇4

  海棠紋身

  一向忘了左胸口有一小塊傷痕

  為什麼會在那里,是刀

  挑的,還是劍

  削的,還是誰溫柔的唇

  不溫柔的阻咒所吻?

  直到晚年

  心臟發痛的那天

  從鏡中的.luoti(被禁止)他發現

  那塊疤,那塊疤已長大

  誰當胸一掌的手印

  一只血蟹,一張海棠紋身

  那扭曲變貌的圖形他驚視

  那海棠

  究竟是外傷還是內傷

  再也分不清

  余光中的詩歌 篇5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濤濤入海

  那轟動匡盧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余光中的'詩歌 篇6

  余光中的一首“鄉愁”,道盡了兩岸的同胞骨肉分離,懷鄉思親和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殷切希望。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0世紀50年代開始兩岸局勢緊張,兩岸處于隔絕狀態,禁止任何的交往。許多人的懷鄉思親之情無法表達,他們便借助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懷鄉思親之情。隨著這種文學現象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抒發自己懷鄉思親的文學題材——鄉愁文學。

  鄉情,一只永遠唱不完的歌;鄉愁,一種無藥可醫的病;鄉愁是沒有年輪的樹,是游子永遠的情結。它們蠱惑了無數漂泊的游子,也形成了海外中國人永遠掙不脫的心結,多少年又是多少代。臺灣文學中的鄉愁意識,是臺灣特定歷史中產生的特殊的社會現象,它既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是詩人的生命體驗。三百多年以來,臺灣這塊土地上反復上演著分離與回歸,在這個歷史場域中發展起來的臺灣文學籠罩著濃厚的鄉愁意識。

  在描寫鄉愁的作品中,余光中一首《鄉愁》把鄉愁表達的淋漓盡致,不但廣泛流傳于海內外,還被人譜成曲傳唱。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于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河蟹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就像愛情在某男某女間的生離死別一樣;鄉愁又是一種偉大的情愫,它占領了我們心靈中最深邃的部分。鄉愁是源于對往昔之物的特別緬懷,當夜雨響在耳邊,鄉愁也就如約而至在我們精神的海底。因為每次的歸去來兮,所以我們的鄉愁像西出陽關的旅人,充滿了驀然回首的美感。鄉愁是一本歷史的巨著,它送給我們的不僅是沙漠甘泉,也給人間的旅人澆灌上心智的露水。寄愿鄉愁伴隨人類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墳冢中重新復蘇,不要再讓我們人類丟失為數不多的幾畝夢田。

  余光中的詩歌 篇7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選自《白玉苦瓜》,臺灣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

  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題,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擷取和提煉上,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之美。鄉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那將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入抽象化的空泛。《鄉愁》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鄉愁》以時間的發展來綜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后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

  《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于傳統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戀歌。

  余光中的詩歌 篇8

  【原文】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賞析】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詩言志,歌詠情,詩歌是情志抒發的藝術,可是這種感情心志的抒發最忌諱抽象說教,空洞無物,為此,詩人們往往選取一些"情感對等物"(意象)來抒情言志,從而使詩歌具有含蓄蘊藉,韻味悠長的表達效果。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依次選用了四個極具中國特色和個性風格的意象來抒發詩人久積于心、耿耿難忘的鄉愁情結。首節"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以呼告開篇,反復詠唱,"長江水"發人深思,耐人尋味。它是自然滋潤萬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親哺育兒女的甜美*汁,它是祖國撫慰游子的綿長柔情。詩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喚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對于綠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執著而癡迷!第二節的"海棠紅"和第四節的"臘梅香"極富古典韻味,很容易引發人們對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相似聯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留戀和熱愛。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人在旅途,魂歸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滄海桑田,文化的血脈永遠亙古如斯,一脈相連。第三節的"雪花白"則摹色繪心,以雪花的晶瑩剔透、潔白無瑕隱喻游子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和摯愛之情。四個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現,多側面、多角度地抒寫了詩人對祖國母親手足相連、血肉相依的深摯情懷。

  (二)、聯想自然,環環相扣。

  《鄉愁四韻》的高妙之處不僅僅在于精選意象,傳情達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圍繞中心意象展開層層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鄉愁的情感內涵。第一節由"長江水"聯想到"酒",由"酒"聯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聯想到"鄉愁的滋味";其余三節分別由"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引發聯想,思路擴展與第一節類似。這些聯想,一環套一環,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鄉愁的深沉厚重、悠遠綿長的特點。第一節第一層聯想把"長江水"比作"酒",凸現鄉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層聯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則順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鄉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點;第三層聯想把"鄉愁的滋味"類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淺顯,使人們特別是那些未曾離鄉背井,游走天涯的人們對"鄉愁"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感受。三層聯想,從屬于"鄉愁"而又突現"鄉愁",明白有序地抒發了作者的情思。顯然,這比單一的聯想比喻更具藝術魅力,其余三節的聯想擴展作用類似,茲不贅述。

  (三)、音韻和諧,一唱三嘆。

  《鄉愁四韻》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寫成的樂曲,首行詩猶如樂曲的主題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詩節的首尾呼應,使得每一個詩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樂段",四個樂段之間結構非常相似,這些相似的"樂段"反復演奏,形成了回環復踏、一唱三嘆的音樂節奏,使主題思想得以不斷深化,從而產生了蕩氣回腸的藝術效果。這種重章疊句的構思,顯然是借鑒了中國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點。

  (四)、無理而妙,富于別趣。

  嚴滄浪曾說過:"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此處"別材"、"別趣"指的就是"無理而妙"的特征,所謂"無理"是指因這種逆常悖理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的詩美、詩味。《鄉愁四韻》中,作者不說"一張紅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臘梅",而偏說"一張海棠紅"、"一片雪花白"、"一朵臘梅香",顯然,按照生活邏輯和表達習慣,"紅"不能用量詞"張"來修飾,"白"不能用量詞"片"來限定,"香"不能用量詞"朵"來衡量。但是,詩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張紅海棠"來強調"紅",以突出"紅"的鮮艷燦爛,而這"紅"又與后文的"血"自然相連;用"一朵雪花白"來強調"白",白得晶瑩剔透,纖塵不染,而這"白"字又與后面的"信"緊密相連;用"一朵臘梅香"來強調"香",以突出臘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這"香"字又與下文的"母親"相連接。相反,如果說"給我一張紅海棠","給我一片白雪花","給我一朵香臘梅",后面隨文就勢的自然聯想就無法展開。因此,從這反常離奇的搭配中我們是可以體會到詩人的詩心智慧的。(意象:海棠,富貴滿堂,臘梅,家鄉的象征)

【余光中的詩歌】相關文章:

余光中詩歌的《鄉愁》賞析01-20

創編詩歌家的味道近代詩歌03-26

歌德的詩歌01-26

校園的詩歌01-31

季節的詩歌01-23

舒婷的詩歌01-24

母親的詩歌06-30

寫景的詩歌02-22

《生命》詩歌10-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婷婷六月综合缴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在线国自产视频 | 色久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