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結構鮮明的短文。教學中,我力求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去理解父親告戒我的話。在處理釣魚這個故事時,我在讓學生理清 “我”的情感線后,重點放在這些感情產生的原因上。如:得意,我為什么那么得意?學生會結合環境描寫、結合對我釣魚的動作描寫、結合對大魚的描寫,體會到這條鱸魚的大而美麗,體會到我釣到它的艱難;從父親的“欣賞”中,再一次感受“我”“得意”之情的理所當然。學生在朗讀“好大的魚!”時讀出了個性,“好大的魚”和“好大的魚”。讀湖面及月光時,襯托出大魚的漂亮。同時,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大的魚”是因為我不常釣魚!孩子們一下子就反駁了我,抓住了“常常”及“熟練”“一定是個大家伙”等詞句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懂得了恰當運用詞語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讀書。
當學生讀到“爸爸!為什么?” 時我引導孩子們體會此時“我”的情感,孩子們體會到的是不解、急切。另一名同學又補充了責怪!于是便有了“爸爸”的重讀。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么父親只平靜地說”“我卻覺得不容爭辯?”以此讓孩子們懂得父親一貫的嚴格要求,最后,體會“誘惑人的”魚。讓學生結合實際,想象“我”怎么擋住誘惑的。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學習難點:
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我”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習安排: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4、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
學習過程:
一、 談話交流,揭示課題。
1、猜謎導入:
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猜一猜這本書叫什么——生活。善于讀這本書的人,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
2、介紹作者:
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位善于讀生活這本書的朋友,詹姆斯·蘭費蒂斯。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筑設計師,他時刻嚴格自律,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蘭費蒂斯的美好品德來自他小時候一次釣魚經歷的啟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釣魚的啟示》。
3、揭示課題:
請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的謎語導入,讓孩子明白善于讀懂生活,就會有所發現,得到啟示。介紹作者意在拉近孩子與文本的距離,讓孩子從實際的例子中明白生活這本書的意義。)
二、 檢查預習,初知內容。
1、學習字詞
捕撈操縱乞求啟示誘惑告誡魚餌翕動鱸魚皎潔沮喪
小心翼翼 不容爭辯 筋疲力盡 依依不舍 道德抉擇 道德實踐
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2、理解詞語
檢查詞語的理解。
教師提示“鱸魚”( 鱸魚:魚名。鰭科。體長(可長達60多厘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于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3、了解課文內容
生字自學得不錯,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交流,教師及時評價。(板書:釣魚 放魚 啟示)
4、快速默讀課文,在讀書時產生了哪些疑問?
鼓勵學生善于提問。
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善于思考,要解決這些問題還要從書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讓學生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古人云:學貴在疑。讓學生提出初讀課文時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
三、 細讀課文,探究情感變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學釣過魚?能說說你釣魚的感受嗎?面對著你好不容易釣起來的.魚,你會舍得把它放走嗎?
2、我們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嗎?從課文中的哪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相關詞句做上記號,然后讀一讀,看看你有怎樣的體會?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體會到了“我”放鱸魚時是怎樣的心情?(失望、難過、沮喪……)(板書:沮喪)把你的感受融進去讀一讀。
(板書:依依不舍)
(二)默讀課文,說說“我”不愿意把鱸魚放回湖里的理由.學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魚呢?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把相關句子做上記號,并想想你有怎樣的體會?
1、欣賞大魚,感受興奮之心情
師: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指名讀句子,說說體會到作者此時的心情。學生交流。(高興、興奮……)(板書: 得意)
齊讀句子。說說你是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你們能用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
(這么大,這么漂亮的鱸魚深深吸引著我,我當然不愿意放。)
2、品析詞語,感受釣魚之不易
這條大魚非常難釣?讀第三自然段,劃一劃體現大魚難釣的詞。
學生自由讀,劃、交流、品味。
(原來這條大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難怪我不愿意把它放回去。)
感情朗讀句子。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來感受作者不舍得放魚的心情,學生會感受更深刻。從作者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讓學生找找舍不得的理由。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在感受鱸魚大而美和難釣的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釣到的大鱸魚之難。為下節課在嚴格的教育中實踐道德作鋪墊。
四、 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我”好不容易釣到這條大艫魚,內心是那么興奮,父親為什么一定讓我把它放了呢? 我從中又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板書:?)
五、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難問題。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3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釣魚、放魚、啟示”這條主線,分成三個板塊,一個一個板塊學習。
在第一板塊中,我提出了這是一條怎樣的'魚?引起學生的興趣,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指導朗讀。
在第二板塊中,我讓學生圍繞“放”與“不放”展開對話,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然后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在第三個板塊中,劃出作者的啟示,讀讀,議議。圍繞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展開對話,抓住“我卻不止一次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魚”指的是什么?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那些“魚”呢?你有沒有遇到到過呢?
基本上學生跟著我的思路學習,但似乎我說的太多,給學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時間太少。所以教學就停留在課文的表面上,沒有在課文的更深層次上進行挖掘;另外,在應該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小作者心情變化的時候沒有強化,只是請幾個學生讀了一下,這里做得不到位;還有,在讓學生討論課文中啟示部分內容時,沒有深入進去,感覺有點泛泛而談。
總的來說,上課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師生之間對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能與平時的訓練有關。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4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于我,這樣的文章既要到達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情緒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
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
二是主角體驗法。
課文對“我”的`主角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主角著墨雖然不多,但對于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三是想象體驗法。
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樣說?
四是移情體驗法。
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一:釣到大鱸魚,“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
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樣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潛力也得到必須的訓練。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就應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超多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啟示”的揭示不夠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體會"我"得到的啟示,從而能把這個啟示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懂得要用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能抵制出生活中的種種誘惑。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圍繞“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爸爸是怎么想的?‘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等問題引導學生朗讀,同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會怎樣?”最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去選擇,但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道德實踐難。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閱讀完材料《心靈的懺悔》后,有些學生的想法,讓我大開眼界,孩子們也給我上了一堂課,不要小看孩子們的想法,真應該蹲下來,靜聽花開的聲音,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遺憾與不足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指導學生朗讀的方面。當學生都朗讀不夠好的時候,該以怎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明顯不夠。二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比如在感受兒子的心理變化時,我分析兒子在月光下乞求父親和依依不舍放魚的心理活動體會不夠深刻,此時我完全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此時的兒子可能會在心理想什么?可能會對父親說些什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順理成章地明白:道德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誘惑給孩子列舉出來,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讓學生充分說,有點遺憾。三是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尚不夠機智。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多思索,多揣摩,多學習。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6
推薦《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一個有關釣魚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但是卻折射出了一個重要的道德問題。
教學目標很簡單:
一、讀準課文里面的生字詞,會寫15個生字。
二、理解父親的話給我帶來的影響,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句話。
存在的問題:
1、由于在講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所以在認字過程中比較順利,其中“漣漪”“抉擇”這兩個詞學生不能讀準字音,在這里,我只是簡單地提了提,這個過程過于簡單,應該列為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強化記憶。
2、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提出問題,接下來就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解答問題的環節設計的不好,造成學生比較被動,最后就完全變成我主宰課堂,并且一直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禁錮了學生的思想。這個過程學生沒有完全參與到里面,提的問題太大學生無法理解。
3、由于教案設計的不好,在朗讀的過程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時沒有指導朗讀。最后由于時間的.關系把最重要的點題“釣魚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疏忽了。最后有一個環節,讓學生交流,生活中都哪些事屬于這樣的道德問題,當你面臨這些事的時候都是怎樣做的?由于時間問題沒有進行完。
這篇課文看似是一篇簡單的敘述文,但是從情感教育的這個角度來說很難將里面的感情真正地挖掘出來。由于學生對課文不是很熟悉,而且也比較被動,課堂氣氛很差!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7
《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非常喜歡,因此,課前我自己做足了功課,目的讓學生明確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底線,有大部分是無形的,需要自我的約束,《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讓在第二課時教學時,主要探尋在“釣”與“放”過程中“我”的心路歷程,父親由“得意”——“盯”——“不容爭辯”的內心變化,進而品悟文章主題,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在品悟“魚大”,釣之“不易”的基礎上順勢引導:“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為什么而‘得意’?”(“得意”的理由有哪些?)讀出“我”的這份得意。這樣,層層深入,每一環節教學更顯豐滿,而環節流程進一步精簡,必然使教學推進更加緊湊。教學中的安排:學生自讀體會→師生情境對話→再次讀兩段話。其實像這樣兩段內涵豐富,意蘊深遠的話,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提供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
在體會文中思想后,進行了小練筆的練習,《---的啟示》,學生根據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悟而來,學生內容各具特點,但是能夠從生活中總結出簡單的道理。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體會"我"得到的啟示,從而能把這個啟示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懂得要用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釣魚,放魚,得到啟示"這條主線,基本上學生跟著我的思路學習的思路也很明確,但似乎我說的太多,給學生自己深化理解的時間太少,所以教學就停留在課文的表面上,沒有在課文的更深層次上進行挖掘,從而沒有體現上課的"增值"部分;另外,鍛煉學生讀的時間可能不夠,我為了把備課的'內容都上完,所以有點趕進度,在應該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小作者心情變化的時候沒有強化,只是請幾個學生讀了一下,這里做得不到位;還有,在讓學生討論課文中啟示部分內容時,沒有深入進去,感覺有點泛泛而談。
總的來說,思路是很清晰的,沒有出現什么錯誤,但是上課的激情還不夠,在引導學生回答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希望明天的課能有所進步!!!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9
《釣魚的啟示》這篇我非常喜歡,因此,課前我自己做足了功課,目的讓學生明確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底線,有大部分是無形的,需要自我的約束。讓在第二課時教學時,主要探尋在“釣”與“放”過程中“我”的心路歷程,父親由“得意”——“盯”——“不容爭辯”的內心變化,進而品悟主題,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在品悟“魚大”,釣之“不易”的基礎上順勢引導:“此時‘我’的心情如何?”“為什么而‘得意’?”(“得意”的理由有哪些?)讀出“我”的這份得意。這樣,層層深入,每一環節教學更顯豐滿,而環節流程進一步精簡,必然使教學推進更加緊湊。教學中的安排:學生自讀體會→師生情境對話→再次讀兩段話。其實像這樣兩段內涵豐富,意蘊深遠的話,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提供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
在體會文中思想后,進行了小練筆的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悟而來,學生內容各具特點,但是能夠從生活中總結出簡單的道理。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課堂上老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必須善于駕馭學生的主動性并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有他獨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所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從若干個角度進行不同的解讀。在閱讀過程中,多俯下身來傾聽孩子們的發言,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試著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還給予學生閱讀反思的時空。學生通過閱讀反思,開啟了心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于學生個人的生活閱歷較淺,看待事物往往不夠準確全面。當學生在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教師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看法,潛心閱讀文本的重點段,這樣就給予了他閱讀反思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了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保護學生的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0
聽了賀成金老師的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適時恰當的點撥和與學生達成的那份默契,能夠讓學生輕松愉快的讀書中完成學習任務。賀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從課題入手,抓住文中人物的心理,置身其中,感悟文章內容,教學過程非常流暢。
齊讀課題。
師:啟示怎么理解?
生:啟發
師:有什么問題?
生:釣魚有什么啟示?
點評:教師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學習。
師:帶著問題大聲朗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
生大聲讀。
師:我被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陶醉啦。拿起筆來把釣魚的啟示畫出來。
生畫,師指名讀畫的句子。
師讀釣魚的啟示有什么問題呢?
生:釣魚怎么樣得到啟示的'?
點評:再次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去學習。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生讀文。
師: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
點評:掃清學習的障礙
生:漣漪?
師:讀句子
生讀:波紋
師:一圈圈什么意思?
生:很小很小的波紋
師:還是彩色的感覺怎么樣?
生:很美
師:誰來讀讀
點評:教師把理解詞語和指導感情朗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出了教師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師:釣過魚嗎?心情怎樣?
生:高興
練讀課文,指名讀。(想讀哪句讀哪句)
點評:給學生選擇的權力,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生讀,師:我聽他有幾句讀的很好。啊――――鱸魚。你讀時是什么心情?
生:驚奇,高興。
師:驚喜,連起來,你再讀讀。
點評: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以生教生,有說服力。
生讀第二處,師:我發現了一處錯誤(!和。)可以這么讀嗎?
生各抒己見,結合對課文的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達成共識,可以。
師:拿起筆來,改過來,改成感嘆號。
點評:教師善于傾聽學生的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是學生明白課本上的內容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利于學生的個性思維的培養。
師:過了好長時間,聯系上下文,過了多長時間?等那么長時間心情如何?
生:著急
生在讀,懷著釣魚的心情讀一下這一段。
師:釣上大鱸魚我們心情如何?當父親一定讓你放回湖中,你的心情發生了什么變化?
默讀4-9自然段,體會孩子當時的心情。
師:孩子此時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生:沮喪
生:難過
生:急切
生:傷心
生:
師:沮喪一詞準確的寫出了孩子的心情
點評:這樣處理既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情,有輕松地理解了沮喪這個詞的意思,一舉兩得。
同位合作,讀父親和孩子的對話。指名讀。
師:孩子的要讀得怎么樣?
生:急切。讀著讀著好像要哭啦。
師:就在這時候,到處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些什么?
生;沒人知道我們是什么時候釣到的,我們把它帶回家吧,求求你啦。
師:乞求
生:
點評:與空白處展開想象,進一步體會孩子的心情。
師:等了那么長時間,只差兩個小時,有沒人看到,有那么多的理由,父親為什么非要我把鱸魚放回去呢?拿起筆來,到課文中去找找,談談你的理由。
生讀,找。
生:還有兩個小時(違反規定)
生:父親為了讓我明白一個道理
師:孩子還可能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
生:金錢
生
點評: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誘惑人的魚,理解會更深刻。
指導讀父親的話。配樂讀父子對話。
齊讀父親的話,牢記。
師:我想對同學們說:在今后的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你們一定要抵得住誘惑,做個誠實的孩子。你們想說些什么呢?
總評:整堂課給人一種渾然一體,水到渠成的感覺,顯得非常流暢。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1
透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讀的目的,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注意讀思結合,激發興趣,以情促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學效率.一,以體驗促閱讀在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理活動時,我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例如對"'但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悲哀,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再如引導學生就"我"和"父親"還會說什么進行想象續說時,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進行爭論.二,抓重點詞句,感悟情境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借,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閱讀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三,聯系實際,感悟文章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么是誘惑人的'魚'".同學透過討論找生活中的實例
,比較形象的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四,不足及改善措施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用心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抓重點詞,感悟情境.語言文字是進行朗讀訓練的憑借,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朗讀的情感.所以,閱讀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高.不足及改善措施: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用心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么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后,還是不能說出個所以然,由于時間關系,還省去了聯系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著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就應說,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2
此次,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在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和以往的教學大比武活動有所不同的是,規定教師所授內容不僅要按進度上,不能挑選,而且是常態課,即現今說得較時髦的原生態的課,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我的進度剛好上完了第三單元的內容,于是我打算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釣魚的啟示》。由于所申報的周二第一節和另一位數學老師所報的課時撞車,后來改成上第二節。于是第一節安排謄作文,以便孩子們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不愿在大比武上炒現飯。
第二節課開始,孩子們還真是蠻興奮的。我的開課從學習單元提示開始。讓他們對本單元的學習有個清楚地認識。通過課堂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我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的開始,他們好像沒有進入狀態。對于預習的檢測,我特意叫了自覺性較差的陳疊智同學發言,果然他讀錯了一個詞“沮喪”,經過多次訓練,他才算會讀。針對同學們讀詞不太好的語氣,在齊讀之前我告訴他們,這些詞都是有生命的.個體,不要怠慢其中任何一個,要字正腔圓地讀。再次讀詞語時,效果好了不少,看來他們已漸漸進入狀態了吧。于是,我播放課文錄音,他們帶著我提出的兩個小小的問題靜聽課文。剛讀完,他們就紛紛舉起了手。課外搜集的鱸魚捕撈開放日的解釋還算不錯,較完整,可是搜集的鱸魚資料就不夠好,想不到口齒伶俐的黃雅名還讀錯了句子,把“鰭”念錯了,教案《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倒是較調皮的張文博預習得比較到位,幫黃雅明糾正了錯誤。孩子們一下就找到了文中的關鍵句,我們通過找和反復的讀,讓他們對這句重點句有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為更深入地學習課文和理解這句話打下基礎。
我用了這句話過渡到學習課文前面部分: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34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晚發生了什么事?孩子們通過瀏覽課文很快找到了文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詞語,我們邊分析邊讀課文,比較順利地理清了我的心情變化,接著,我們過渡到學習父親在我釣魚過程中的反應。此時孩子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他們饒有興致地找到了父親的語言和表情,從人物的表情深入到理解人物的內心,我于是順勢指導寫作,這種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我們作文時值得借鑒,透過人物的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也是閱讀的方法之一。在深入體會父親面臨考驗卻做出了理智的決定后,孩子們已不難體會后面幾句含義深刻的話。在我再次出示這幾句話時,孩子們就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理解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讓你的“魚”時,孩子們說出了許多他們理解的東西,令我頗感意外,看來,一方面,他們確實已經讀懂了文章的那個故事,而且孩子們的潛力是巨大的。我安排他們討論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會有哪些誘惑人的“魚”,他們充分調動了積極性,有個孩子說出了“在超市里購物時阿姨多找了錢,是還還是不還?”還有個孩子說:“老師給我們改聽寫時,有個錯詞沒有看出來時,我是說還是不說?”等等,再次讓我感到意外,看來他們確實已經深入地理解到課文了。
看來,文中的父親也給孩子們上了一課,一堂如何做人的課。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3
成功之處:
首先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反復讀題,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我設計一下問題:和誰釣魚?釣魚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期間有些什么矛盾?最后的結果怎樣?得到的什么啟示?啟示是不是從起初的釣魚得到的?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其次讀中質疑、讀中體驗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時,我提出一下閱讀要求: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學生讀課文后在全班收集整理,再用媒體出示一下兩個句子: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然后讓學生帶著疑惑再讀課文有關釣魚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和反復閱讀,深入在感悟“我”釣到魚時的激動和得意,以及他心情的變化。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例子深入理解意義深刻的句子。如:讓學生說說當你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考試的時候老師多給了分數時;買東西多找你錢時;別人不在想用別人的鋼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全班交流時,小組做好記錄,把每個同學的發言進行整理,由指定的同學在全班交流,不同的意見全班討論,這樣問題也就解覺了。
不足之處:
但是有部分同學,沒有積極開動腦筋,提不出問題,在朗讀是讀不出感情。這說明他們沒有深入地思考,還沒有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
改進措施: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題,在教學時把課
堂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是實現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的前提。閱讀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對課文的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方法。在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質疑探究學習,課堂成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舞臺。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4
從去年到現在,《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總共上了五次,四個班級,因此印象深刻。今天早上在自己班里上了第一課時,經過1班的課堂反饋,我對教案進行了微調,在下午2班的課堂上就顯得更為流暢了。
首先,我對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做了簡單的講解,告訴學生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啟示,抓住關鍵詞,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單元導讀里的這幾句話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們來說,還是過于理論,他們并不能馬上體會到這幾句話的含義。
這篇課文我在上周五已經布置了預習作業,大多數的學生們對于這篇文章也已經熟讀了幾遍,因此在生字詞的朗讀和課文主要內容的了解方面,學生們做的不錯。類似于“()的漣漪、()地欣賞”等課文填空,學生們都能很準確的填出來,并且找出多個答案。對于“的”和“地”的區別,學生也能清楚辨別。
我將認讀詞語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相結合,對于出示的三組詞語,大部分學生能在第一次就正確認讀,。這三組詞語也將文章分為三個層次:釣魚、放魚、啟示。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們都能很快的歸納出“釣魚”和“放魚”,只有個別學生能由出示的四個詞語歸納出“啟示”。但是在劃分層次上,這三個層次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兩個班的學生的反應都很快,而且回答十分準確。
早上在1班上課時,我是讓學生們根據屏幕出示的這十二個詞語來自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課堂反饋來看,只是單純的告訴他們要根據六要素來概括主要內容,確實有些難度。之后我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示,學生們的回答便更為準確了。可見學生們的概括和提煉能力尚欠缺,還需要進一步引導。
這篇文章的關鍵在于“啟示”,在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找找課文中哪一句話出現了“啟示”這個詞語?這個步驟可以讓學生再次通讀全文,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文本。找出文中的句子之后,再次引導學生找出“啟示”的內容。本文思路清晰,學生們在尋找的過程中也很順暢。在學生讀到“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補充了“抉擇”和“選擇”的區別,由于沒有在課件上呈現出來,只是口頭上舉了例子,或許個別學生還不是很清楚。
文中主人公不愿意放魚的原因有三個:1.鱸魚很大;2.釣魚時間久;3.周圍沒有人。這節課上,我主要講解鱸魚的“大”以及我“得意”的心情。通過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讀,學生們劃出了我釣魚的詞語和描寫鱸魚動作的詞語,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我“得意”的心情。
關于“鱸魚”,我也出示了原文描寫我釣上魚的句子,以及鱸魚的小資料,想讓學生們借此了解一下鱸魚的'價值高,從而為下文“我”不愿意放魚做鋪墊。在本堂課的最后,我還出示了范仲淹的《江上漁者》,想通過拓展誦讀,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語言,豐富語文知識。
對于這一課時,我自認為條理清晰,學生們最近表現的也越來越好了,舉手發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也不那么拘謹了。但這一節課,在1班的進度似乎有些慢了,2班比1班整整快出10分鐘,1班的學生在課堂的前20分鐘表現很積極,但是后10分鐘就又開始吵鬧了,雖然課上的很流暢,但是不能忽視了處于中下游水平的學生,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默默無聞,一些反應敏捷的學生思維活躍,總是快速準確地講出答案,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能只聽到這些響亮的聲音,而忽視了個別文靜的學生。
對于課堂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管理,我還應該更嚴肅一些。關于“我”心情的變化,在明天的課堂中還要繼續探討。我希望我的課堂是一個師生交流討論的課堂,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授。如何引導學生開口說話,說得更準確,更流利,更生動,是我要努力的。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5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敘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于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以下是我教學本文之后的幾點反思。
一、鉆研教材,走進文本
鉆研教材是備課的關鍵環節,是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我是是這么做的:1、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2、朗讀課文。3、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4、認真思考課后練習題的要求。
二、熟悉學生,走進心靈
課堂中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富有靈氣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在《釣魚的啟示》中,我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談談釣到魚時愿意輕易放了魚嗎?學生有話可說。語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要讓老師了解學生的生活,更好地了解學生。
三、重視評價,拉近距離
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準確的評價,是教師課堂評價語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仔細聆聽,發現其優點,同時也不能放過錯誤。作為有效的評價語,我想首先是評價要正確,我們教師的評價應對學生的發展有所啟發。在學生的回答出現暗礁的時候,老師積極的評價也會讓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提升自己的底蘊,多與人交流,多學習,多閱讀好書,吸取精華,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
四、認真反思,收獲精彩
引用于永正老師的一段話: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獲。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讓我們在不斷地反思中收獲精彩。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3-17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4-02
小學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4-21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5篇03-19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5篇02-01
釣魚的啟示02-28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04-06
釣魚的啟示作文02-17
《釣魚啟示》說課稿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