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1
又一節公開課結束了,還算精心準備的課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完成了使命,但是,課的效果如何呢?
本課內容較為簡單,以一個大問題“陳嘉庚為什么要辦學?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串聯起了整個文本,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書中的原文即可回答,而的主旨“愛國”在學生幾遍讀文之后,也能輕而易舉地感受出來,所以,我帶著學生一遍遍地分析、朗讀重點語句,從指讀、齊讀到分角色朗讀,從關鍵詞的指導到整個語感的培養,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讓學生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陳嘉庚的愛國之情,讓學生明白如何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自然,在如此的反復中,主人公的愛國之情在學生心中更加形象和深化,學生朗讀時的感情也越來越準確和充沛,但是,高興之余,我也在拷問自己:這樣對文本的深入分析真的很好嗎?它除了讓學生對課文加深理解還有什么用?換言之,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除了學會細致分析課文的方法,還會有怎樣的收獲?他們對陳嘉庚更加了解了嗎?對“愛國精神”有更接地氣的.繁衍嗎?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更深入的影響嗎?沒有!我的課堂太過高冷,太過空心,它凌駕于學生的基本需求之上,割裂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之外,只把知識技能當作了全部目標,卻忘記了對孩子們情感的洗煉,素養的提升,這是一堂完整的課嗎?這堂課的使命全部完成了嗎?我必須沉思。
或許,我還心存僥幸,我不是設計了這樣一個烘培感情的環節嗎?讓學生參觀美麗的廈門大學校園,之后面對可親可敬的陳嘉庚老爺爺說幾句心里的話,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少得可憐、膚淺得可憐的讓學生生成的環節也被我前面冗長的課文分析占據了太多時間,最后只得讓它匆匆流過。學生意猶未盡,我卻硬生生地打斷了,因為我的時間不夠了,課要講不完了!課堂至此,我為自己的強勢汗顏,為自己淺陋的教學行為羞愧!
慶幸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課堂陋習,認識了自己的淺薄偏執;要做的是,學習、閱讀、梳理和積淀;期待的是,更成熟、更深厚地活躍于課堂,活躍于學生心中!
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2
《陳嘉庚辦學》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國愛國華僑陳嘉庚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于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他深為家鄉的孩子們擔憂,于是幾十年如一日為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教學本課時,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題猜課文內容,學生興趣高漲。有的學生說:課文里肯定向我們介紹了陳嘉庚的情況。有點學生說:辦學是件大事,那么他辦這個學,肯定有原因,那課文里一定講到了他辦學的原因。還有的猜說:既然辦學是件大事,那么辦學一定不容易,那我猜到,課文里一定講了他辦學的艱難過程……然后讓學生帶著猜疑去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學生讀書積極性很高,當學生讀完一遍后,特別激動,因為自己猜的在課文里到講到了。接著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陳嘉庚為什么要辦學,他是怎樣說的,是怎樣做的”等問題,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
教學中,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陳嘉庚行為、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邊讀邊體會,把理解內容與朗讀感悟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并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最后在拓展升華情感這一環節,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現在你想對陳嘉庚爺爺說點什么呢?”學生表現特別活躍。有的.說:“陳嘉庚爺爺,你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讓我感動。如果沒有您的幫助,我們就沒有這美好的學習環境。您真不愧為杰出的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庇械恼f:“陳嘉庚老爺爺,是您一直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為我們建造了一座座愛心學校,讓我們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像您一樣把自己賺來的錢,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的說:“陳嘉庚老爺爺,您真了不起,您熱愛祖國,關心祖國的未來。我為祖國有您而感到驕傲自豪!”......同學們的真情流露將課堂再次推向了高潮。
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3
《陳嘉庚辦學》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愛國華僑陳嘉庚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于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他深為家鄉的孩子們擔憂,于是幾十年如一日為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描寫陳嘉庚行為、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本課時,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題后發散思維,自己提問題。例如:陳嘉庚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要辦學?在哪兒辦學?是怎樣辦學的?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接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陳嘉庚為什么要辦學,他是怎樣說的,是怎樣做的”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陳嘉庚行為、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然后把自己的體會跟同學交流。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指導學生朗讀這些重點語句,以讀出正確的語氣和感情,把理解內容與朗讀感悟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借助感情朗讀幫助理解,另一方面在理解的基礎上促進感情朗讀。從而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并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在“假如你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此時此刻你想對陳嘉庚說點什么呢?”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表現特別活躍。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多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借助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另一方面在理解的基礎上促進感情朗讀。從而讓學生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并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對學生評價不夠到位,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4
陳嘉庚----第2963號小行星的名字,更是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被主席稱贊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杰出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本文講的是他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于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一句“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要是上不了學,那怎么行呢?”讓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為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卻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教學本課,我從課題入手,首先讓學生讀題后發散思維,自己提問題。(陳嘉庚是個什么人?他為什么要辦學?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他是怎樣說的?他又是怎樣做的?)然后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
接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教學中,首先抓住關鍵詞“積蓄”,積蓄是什么意思?這些積蓄是怎么來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你們舍得花嗎?陳嘉庚拿出自己的血汗錢,來為家鄉人民辦學,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來體驗陳嘉庚的愛國情懷。然后讓學生觀察圖片---陳嘉庚在學?傄疽粫䞍,靜靜地聆聽,仿佛在欣賞美妙的音樂……這些語句都體現出陳嘉庚的愛國情感,因此要領悟人物的.內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最后,通過第六自然段的“拼命工作”“源源不斷”這些詞進一步來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并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
另外,我還根據課文的內容,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為具體生動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圖文結合地學習課文。在“假如你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此時此刻你想對陳嘉庚說點什么呢?”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表現特別活躍。
我不知道對于十來歲的孩子(也就是這些零零后們)來說,他們是否真的懂得這種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本節課我說的過多,但是,我想哪怕他們中間只有少數人懂;或者孩子們都懂,但只有三分鐘熱度,那我也要把文章表達的情感,以及我自己領悟到的思想,傳授給他們……
【陳嘉庚辦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陳嘉庚辦學》說課稿08-26
陳嘉庚先生03-07
讀《陳嘉庚辦學》有感04-27
《陳嘉庚辦學》讀后感04-03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反思04-19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6-30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優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