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1
上完了實習的最后一次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心里頓時感到輕松了不少。前一天在五班講課的時候,可能是前兩節課學生沒有精神,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冷清。好多學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復問題,很細致地引導他們才能進入狀態。當然,我的問題也很多。雖然是一個星期前就備好了課,因為感覺是很精心設計的,還比較熟悉,等到老師讓我上課的前一天,才重新對教案進行修改,發現了如講課內容的次序還可以再調整,使各部分的層次更清晰等問題。在上課的時候,因為之前沒有試講,兩節課連上下來,發現自己對課文的有些內容順序不是很熟悉,講課的時候語句不精練,口語比較多;還有一個問題,語速偏快,讓學生感覺到我很緊張?傊@次課的感覺不是很好。不過,當我上完課,學生們全都鼓起掌來,可能是一種歡送的形式吧。讓我的心里有了點慰藉,同時也很慚愧,我紅著臉快速地離開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這門課,也是連著兩課時。一直擔心七班的孩子會很沉悶,可能是指導老師多次強調這是我實習最后的講課的緣故,學生們聽得都很認真,對于我的問題,也做思考狀。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語速放慢了些,顯得從容了些;在提問的時候對于比較難的問題進行提示點撥,以易于學生思考和回答。第一節課很平穩的過去了,我舒了一口氣。下課在班里轉,一學生主動跟我說話:“老師,你不要失望啊,語文課是這樣的。胡老師上課也是這樣的。”他怕我傷心,所以安慰我。其實我對學生的表現已經很滿意了。他們的積極不是通過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只要看到他們專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動他的體諒。我希望第二節課也能順利結束?墒钱攲W生認真起來,像我這種沒經驗的老師就要緊張了。在課堂上本來有一個問題,文章中作者認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母愛是無條件的。我讓他們談看法。其實我預設的是,父愛其實也可以具有無私性,母愛就也是有條件的。結果學生們的'回答都傾向于父愛和母愛的本質是一樣的,都具有無私性。而我原先沒有將重點放在父愛上,而是想強調母愛也是有條件的。所以,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意外。對于這篇帶有哲學色彩的文章,很多同學不同意作者的觀點,這是我希望達到的。只是這個問題我還是要給出參考的答案,所以我絞盡腦汁說了一番,現在已經忘了是怎樣說的,反正還是說得不夠清楚。因為兩者的角度不同,其實站在學生思考的角度,我是贊同他們的觀點的。但是文中,我還是要給他們解釋作者的看法。跨過了這個坎,后面就順暢多了,我的拓展部分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以至直到快下課學生都很安靜地聽。等到我說聲放學了,他們才像想起來,向食堂沖去。
比較這兩次課,我在教態上有了提高,發音放慢也清晰了很多;對于文章和教案也很熟悉,講課較連貫;對于課文的設計,時間把握得很好。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在我講課時語句銜接上還不能很流暢,一句話有時想不到一個貼切的詞去表達,在激動或緊張的時候,語速又不自覺變快,學生聽得不很清晰。另外就是在對課文設計上,沒有想得更深入,而且自己的反應也不夠靈活,出現了點意外。如果之前能考慮到,那么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
總之,實習的課講完了。但真正的教師生涯也已經在眼前了,所以對于自己的不足還是要改進,爭取在講臺上展現最佳的風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2
實習的日子已快接近尾聲,回首一路走過來的日子,感觸很多。
現在是真的深刻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個老師難,做一個好的老師更是難上加難。想起曾經語文教學論的教師說過一句話:“語文老師是一個自娛自樂的職業!痹鯓幼鲆粋讓學生喜愛的語文老師,對于我來說,這條路還很艱辛,還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這個星期在13班和16班上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四節課上得讓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這篇課文本身比較難,課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較晦澀,讓學生難以讀懂,課文中所體現的弗羅姆的某些觀點還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學生課前沒有預習,這就讓我的教學進程變得比較困難,在課堂上得給他們大量的時間去讀這篇課文,由于對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就有些困難;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課堂上的引導度不夠,在拋出問題后沒有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所以這也是讓課堂出現偶爾冷場的'局面。在讓同學們討論“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兩種愛的區別時,他們辯論得很激烈,達到了我預設的活躍課堂的目的,但是后來他們的辯論有些偏離主題,我沒有及時的把線收回來,以至于這一個環節比較散,沒有達到我預期的目的。不過和前幾次上課比較起來,我不再怯場,教學語言和教態自然了許多,這是我最大的進步。
文老師對我說過,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課堂上的現場感。教案很容易寫,但是在課堂上把教案上的知識以何種方式教給學生,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F在的學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學生)不怎么重視語文,如果把語文課上得枯燥無味,這更會降低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怎樣當好一個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
雖然《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一篇比較難也不好講的課文,但是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讓我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哪些問題,明白自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便是我最大的收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3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三單元是學習社會科學方面的雜文、隨筆的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學會思考社會、人生等與自己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單元第二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就是一篇著名的隨筆。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它其實是一篇議論文。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我選擇這篇文章作為公開課來學習,目的就在于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情感。
上完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也引起了我對語文的許多思考。大的方面如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建立原生態的語文課堂。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等。小的方面如怎么樣取舍教材,語文課到底講什么。同時這節課也讓我體會到一個優秀、成熟的語文老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自己在哪些方面還要加深積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多方面的培養自己,使綜合素養得以提升,將優秀而成熟的語文老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本堂課的相關情況如下:
一、教材單元(篇)分析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愛的藝術》這本書闡釋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了解弗羅姆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掌握閱讀論述類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讀方法。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理解、探究和評價作者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思考以及對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三、學習重點、難點
如何理性地看待愛,對父愛與母愛本質的理解。
四、學習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課前預習新課;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習目標展示;預習成果展示;合作探究;課堂質疑,品味鑒賞;關注社會,放眼生活;激情演說,自我檢測;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本篇課文看題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其中的關鍵詞有父、母、孩子、愛。通過題目我們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寫孩子、父、母這三種愛。請學生品讀從課文中整理出來的關于父母、孩子愛的觀點的語句(課前學生已通過導學案預習課文)。引導學生熟悉、回顧文章主要內容。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展示自己課前預習的關于人各個階段的對愛的`認識以及父愛母愛本質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然后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感觸的一種愛給大家講。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展示,自己總結,從知識和能力角度可以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這一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通過問題的合作探究和課堂質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或共同討論,由學生自己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區別及各自的特點。到此我們教學重點難點也一一被攻破了。
接下來就是基于文本的拓展和延伸了。任何材料的引入都應該具有其必要性,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更不能為了煽情而為賦新詞強說愁。應該處理好材料引入的合理與時機即什么材料有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最契合要點的氣質,另外就是在什么時候引入,以什么樣的方式引入,使其顯得水到渠成,還有就是最終應該達到什么效果,借助材料進行哪些語文能力的訓練。所以面對浩如煙海的父愛母愛素材,我再次扎進課文之中,仔細品味文章的精髓。此處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與父母之間有關愛的故事,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相對父母說的話大聲說出來。而且此時班級的同學自發的為父母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可以說,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也落到了實處。
這樣的語文課對我來說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挑戰,雖然我第一次接觸高中的語文課本,但是在全組語文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有勇氣站在了公開課講堂上,我想我是成功的。在今后的學習中,我要更加認真的對待每一堂課,我相信我一定能把學生教育好!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父母的愛》教學反思03-21
父母對孩子愛作文01-15
鄉下孩子的教學反思04-22
《鄉下孩子》教學反思03-18
《雪孩子》教學反思04-02
誠實的孩子教學反思11-17
雪孩子教學反思02-24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04-12
《家人的愛》教學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