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既自然,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為了加強記憶,課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點、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這樣不僅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還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不可否認,學生的思維在自然而流暢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2
《角的度量》一課一直是我感到難以教學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四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層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
第二層是結合之前所學的度量知識,發現度量其實就是找到需要度量的對象含有多少個“度量單位”,那么角的度量單位是什么呢?從而引出后續內容。
第三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較好的觀察、總結能力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
第四層是實際動手測量角的大小。這個環節出現問題較多的是,學生會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對了卻讀錯讀數。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我要求學生量角前先觀察這個角是鈍角還是銳角,這樣就能很多程度上避免這類錯誤了。
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3
角的度量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基本知識以后,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量角器的原理,區分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讀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
教學過程設計中用三個層次來進行引導。第一層是課題的引入。一開始出示兩個角,讓學生比較大小,引出比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后質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學生自主觀察、認識、發現”的方法,研究量角器的特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非常活躍。
在量并說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
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我發現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錯的概率就小了,讀角的度數也較容易了。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并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量角的過程上也沒有講在關鍵點上。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并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
讓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這樣通過互助互動環節,大部分學生學會量角了,輔以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形象的演示讓孩子們的印象很深,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領的。
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4
角的度量這節課數學概念比較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的東西)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于手與腦的挑戰。因為量角的過程是那么的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確的,內外刻度又會不知所措。
要找到解決難點的策略,必須分析造成難點的原因。我認為學生之所以分不清內外圈、找不對數的方向,原因是學生以為像以前量線段的方法一樣,只要把一邊對準0度,另一條指著幾就讀幾。而忽略了角是從0度開始向哪邊慢慢打開的過程。具體實施如下:
一是課題的引入。這里我讓學生自己畫喜歡的角,然后同位之間進行比較大小,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組。一種是直接用眼睛就能看出來的,另外的是僅靠眼睛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兩個角比較接近的時候,究竟是一樣大還是不一樣大。有的.學生說用直角三角板去量一量,但通過操作也很難下結論。還有的說把他們剪下來比一比就好了,這是一種方法,但不能知道究竟是大了多少或是小了多少。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二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在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在它臉上有什么發現?”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發言是那么的踴躍。說明學生是具備自主探索能力的。在教學認識1°角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你認為1°的角有多大(用手勢表示);再閱讀書本看看1°的角到底有多大;最后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在教學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首先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并說出為什么?其次在量角器上讀出同一線兩個角的度數。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讓學生明白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最后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
三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課堂上學生不僅會量,而且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說這個角是從0度開始向哪邊展開的,這就分清了究竟看的是哪個刻度上的數。在組織學生量角練習時,讓學生量剛才自己的角,激發學生量角的熱情,增添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是探究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的關系以及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唯恐學生不明白有些內容講重復的太多,導致下面練習的時間不夠。
2.當一個學生第一次嘗試量角量錯后,卻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4.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
5.各個教學環節聯系不緊湊,過度的地方處理的不夠理想
關于角的度量教學反思5
直線、射線和線段內容相對來說概念較多,所以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同時也能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的培養,從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規范表達能力比較欠缺,要多注意這方面的培養。
角的度量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部分,比較直觀,并能通過課件較好的演示如何量角,學生的積極性較高,由于量角器的不統一,學生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還是有些誤差的,也有些學生在量角時內外刻度容易弄錯,還應多練習。
對于角的分類來說,學生并不陌生,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在教學中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來明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學生易于理解,而且在通過平角和周角這兩個已有條件來解決角的讀數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較好,但有個別基礎差的學生不能靈活運用。
畫角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難,通過教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畫角的步驟,但是學生畫的時候還是會發生角度看錯的現象,內外刻度看錯。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還充分利用一副三角板來讓學生拼不同的角,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似乎有些跟不上,要注意后進生的輔導。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2-17
《角的度量》數學教學反思03-20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2篇06-14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6-14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4-05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03-27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06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25篇)05-28
《角的度量》說課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