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教學資源>教學反思>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更新時間:2024-07-03 15:46:10
  • 相關推薦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乘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1

  因為是初次認識乘法,教材十分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有層次的組織學生認識乘法的活動。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先認識“幾個幾相加”,再認識乘法的含義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時,我先通過圈一圈、指一指、數一數等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幾相加”,而后在“幾個幾相加”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等知識。

  一、由扶到放理解幾個幾相加

  在情境圖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個2只;雞是3只一堆的.,有4個3只。對于這樣的排列,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教學時先讓學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數一數1個2,2個2,3個2,然后完整地說一說,兔子有3個2只,最后再追問3個2只是多少只呢?指名學生說出算式2+2+2=6,教師適時相應板書。同樣的方法教學雞有多少只?雞有4個3只,算式是3+3+3+3=12只。兩個連加的算式呈現在黑板上后,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能夠說出是3個數連加、4個數連加哦,還能說出加數都一樣,在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3個2連加,在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4個3連加,教師相應板書3個2相加,4個3相加,在此基礎上引出“幾個幾相加,幾個幾相加得幾!薄霸囈辉嚒钡膬热菸曳攀肿寣W生先各自完成,而后再請學生說說,這些小棒是怎樣擺的?指導學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擺的,有5個2根,算式是2+2+2+2+2=10,5個2相加得10。

  二、舉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例2時,先出示情境圖,學生運用剛學到的知識經驗數一數、填一填,同時又是鞏固新學知識,進一步理解:(4)個(2)相加,(2)+(2)+(2)+(2)=(8)。然后引出: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板書)計算,寫成:4×2=8或2×4=8;指出:×(乘號)、2和4(乘數)、8(積),4×2讀作:4乘2,2×4讀作:2乘4。在學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寫成4×2=8后,引問學生:2+2+2=6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寫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師邊指著板書邊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4個2相加得8可以寫成4×2=8,3個2相加得6可以寫成3×2=6,5個2相加得10可以寫成5×2=10,4個3相加得12可以寫成4×3=12。這樣一改寫,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們通過觀察,能夠感悟到加法與乘法間是有聯系的,乘法算式比較簡潔!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2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并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并創設情境,制造矛盾,這么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么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后,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沒有對教材進入深入地研究,比較其他版本教材,擇優設計教案,選擇教法。上完課,通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現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后通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為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課堂也更效。

  2、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我有許多的感慨。以前備課只是為了教課本而教,并不懂得從縱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課程的位置作用,以及從橫向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缺點,擇優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后應當認真鉆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讓學生體會到“幾個幾相加”,《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有的運用已有數數經驗按群數或逐個數,還有的說出了幾個相同數連加的算式。雖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沒有接觸,但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積累,自覺地把知識遷移,在解決幾個相同數相加的問題中獲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

  在看圖按群數出雞、兔的數量,列加法算式計算數量后,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各算式的異同,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等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幾個相同數連加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算式的理解,教學反思《《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如此,動手操作是他們思維的源泉與起點,通過動手操作,把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變成豐富的表象,是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認識了“幾個幾相加”后的試一試中,安排了“擺一擺,填一填”,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操作和觀察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經過一節課數下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看圖得出幾個幾相加,并正確列出乘法算式。

  在學生沒學這課以前,其實有一部分學生對于乘法已有知曉,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訣了,所以,在教學時,不能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置于不顧,教師一味地講解給學生聽,而應該先讓學生來說說看,象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還有沒有其他的更簡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學生知道的話,那就要請他來介紹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如果學生說不清楚,可以請全班學生開動腦筋來試著寫寫看,最后再公布正確的寫法。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對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觸后,可以請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這些素材作為數學研究材料,使得學生感到數學親切、真實,研究的就是身邊的事,從而樂于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4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乘法的初步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乘號“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這節課設計時用游樂園場景圖導入,吸收學生注意力然后引出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

  在新授時,多次強調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引出相同加數乘個數。最后在鞏固練習的環節,設計了看圖填空為了讓學生明白“份”“組”的概念;在花兒朵朵開的環節,難度逐漸加深,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在找朋友環節,再次加深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系。在設計課時,我們教研組也是幫我改了進行多次,劉老師也幫我爭取每個環節都做好。但我在實施時,如果設計按8分來說,我只做到了3分。首先從我的導入部分來說,我的PPT新穎度不夠并且語言表達也不夠出彩并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新授部分,講的速度過快,學生還沒反應過來已經進入下一環節,并沒有因勢利導而是牽著學生走,程度好的學生可能已經掌握,中等程度的`學生還沒理解。知識點沒有講透講深刻。

  在鞏固練習環節花兒朵朵的時候出現失誤,沒有給還學生準備獎品,所以學生積極性沒有得到激發。找朋友的環節時間設置太短,沒有讓學生真真體會游戲的快樂。由于自己對課堂時間把握不住導致出現離下課還有十分鐘的時間的失誤。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第一自己急于求成,趕時間。

  第二,備課還是不夠充分不能靈活把控時間。

  第三,心理素質不強,一緊張就慌了陣腳。再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注意。

  同時在聽其他老師講課時,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普通話標準,講課有條不紊,課件和教學設計都很精心都是值得學習的,我會時刻反思為什么同樣都是青年教師人家咋都那么優秀。通過一次次磨課再次過程中我真的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授課技巧,這次比賽對我的鍛煉和磨礪很大,雖然我講的不好,但要感謝我們教研組和劉老師對我的一次次耐心的輔導!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5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的第一課,也是一節概念課,怎樣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則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創設了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又特別喜歡的游樂園情境,來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走進生活,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應用,讓孩子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要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我從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坐纜車項目中,讓孩子們經歷了從“觀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用加法算式解決問題游樂項目中的問題時,逐步感受到,像這樣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又通過“x”的自我介紹,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乘號的神奇本領——只要遇到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長,都能瞬間都能變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進行對比,“乘號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么數?在加法中沒有7,為什么乘法算式中會有一個7呢?7是從哪里來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5或5x7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等等,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義,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們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活動體驗,鞏固新知

  “數學真好玩,”是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的贊美。怎樣讓孩子們在本課中有著這樣的感受呢?我認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新習題形式,用“變魔術”和“轉動幸運大轉盤,”等好玩的游戲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形式多樣,有層次的練習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進一步溝通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游戲方式來組織數學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來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數學課堂成了孩子們愉快思考場所,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真好玩”!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但是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的還不夠透,不夠明,特別是在說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孩子們可能對“幾個幾”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在練習這一環節上,練習的還少,練習的還不夠全面,在課下還要加強練習,在時間的調控上還不夠合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在課下,我還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6

  本節是第一節練習課。在這節課中,抓住練習第1題作為重點,通過2個5和5個2的辨析,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展開教學:1、擺小棒,直觀認識2個5和5個2;2、列算式,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3、辨析2個5和5個2的區別,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

  練習第3、4題再次通過實物舉例說明2個3和3個2以及3個4和4個3的聯系與區別,可以看出學生對于乘法的意義理解得較好(上節課中已經辨析2個5和5個2)。由于內容和時間的沖突,未能在規定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在練習中,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沒有注意單位名稱。

  本節課是《認識乘法》的第3節練習課,由于自身教學時間和內容的沖突,尚遺留數學書本上3道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想這節課我的目標是什么?重難點是什么?根據乘法含義解決實際問題,把這節課當做是應用課,重點在于對乘法含義的加深理解,難點在于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對于乘法含義的理解。

  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學優勢(即時書寫功能),對辨析題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利用電子白板即拖即用、無限克隆等功能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

  (1)不到位。對于看圖列式,橫著看是3個5,豎著看是5個3,我沒有對3個5和5個3再次進行辨析,初我認為經過前兩節課的`辨析已經可以了,我拿出此題的目的在于讓小朋友知道在一張圖中,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會有不同的發現,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問題。后來想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還是要對乘法含義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再次進行辨析比較。

  (2)層次不鮮明。這是一節練習課,縱觀下來,題目層次還是不夠鮮明的,單純地從易到難入手,沒有對題目進行關聯后的深層挖掘。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7

  《認識乘法》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1-3頁。我把教學重點定位為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難點定位為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在教學《認識乘法》之前,我查閱了不少相關教學案例。其中大多數都是以有趣的情境引入,讓學生寫出相同數或者不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接下來進行比較分類,在分類中一步步引出乘法的意義。我參照了江蘇姜堰市行知實驗小學王榮、于濤老師撰寫的教案,依葫蘆畫瓢,在自己班里進行教學。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重難點的突破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教學經驗組織的缺乏(進入牌小的第一節數學課),另一方面就是對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握很不到位。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薄缎抡n標》也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边@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把握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組織、展開學習活動。所以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要的任務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不要盲目的依賴教材,同時分析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在以前學習的加法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并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對于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幾個幾做的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學生課后作業中暴露出對于乘法意義的掌握并不是很深刻。教后我想我應該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說說情境中或者算式中所蘊含的“幾個幾”。

  另外教學加法和乘法的聯系與區別環節中,對于譬如3個4的和與3和4的和的辨析不夠。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8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第三冊(試用修訂版)的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乘法概念的起始課,概念新、內容較多,而乘法意義的認識既是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課本中是以準備題開始,接著新授,鞏固練習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于是設計了直觀的例題使學生從同數連加引出乘法,根據兩種不同的擺法,分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應的兩個乘法算式。接著講乘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以及乘號的認識。之后,我又設計了一些看圖寫算式和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幾個幾相加的實際問題,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決多個問題,也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系,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本課的進行能突出重點,分層練習環繞重點,時間分配保證了重點,因此達到了預定的效果。而且整節課中學生始終處于飽滿的精神狀態下積極進行思考。

  一、教學案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在上課前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生:好

  師: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了草地上,一邊玩,一邊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就在這時,小雞發現了綠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許多它們的好朋友蝴蝶在飛動。于是,這只小雞就讓它們的伙伴三個一伙,分頭去和蝴蝶它們去捉迷藏。

  師:你想知道小雞、蝴蝶它們到底有多少只嗎?

  生:想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數數。

  [二]、自主探究

  1、教師出示第一幅圖: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生:一共有幾只蝴蝶?

  師:根據問題怎樣列式?

  啟發學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獨立列出算式。[點撥幾個幾相加]。

  生1:橫著看,一行一行地數,每行有4個,有3行,一共12個。用加法算4+4+4=12。[同時板書]。

  生2:豎著看,一列一列地數,每列有3個,有4列,一共12個。用加法算:3+3+3+3=12。[同時板書]

  師:以上的問題我們都用連加來計算,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特點?[同桌交流]

  生:兩道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師:好!回答的真不錯。像這樣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同時板書]小朋友們都已經掌握了連加的讀法,而且讀得很好。現在老師再教你一種讀法。

  [指著3+3+3+3=12]

  師:數一數幾個幾連加,恩,4個3。我們就讀作4個3連加得12。,好誰來試試?

  生1:4+4+4=12是3個4連加得12。

  生2:3+3+3+3=12是4個3相加的和是12。

  師:很好![根據學生的說法,師板書]

  師:因為它們每個加數都相同,像這樣的加法算式還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乘法”。

  [同時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師:怎么寫呢?

  師:乘法用乘號表示。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

  師:乘號像什么?[生想象]

  生:略

  師同時說明“×”讀作“乘”,與“+”、“-”一樣是一種運算符號。

  師:上面的相同加數是幾?

  生:3

  師:幾個3連加?

  生:4個3連加

  師:很好!

  [教師對著加法算式寫出乘法算式]

  板書如下:用乘法算:3×4、4×3

  師:由于4個3的和是12,所以3×4=12[板書],那么4+4+4=12請你們互相試著說一說。[同桌交流]

  生A:這是3個4連加得12,所以4×3=12;又因為3×4=12,所以4×3=12。

  生B:3個4的和是12,所以4×3=12。[師同時板書]

  生C:3+3+3+3=12是4個3相加的和是12,所以4×3=12。

  師:很好!3×4和4×3都等于12,并表示4個3的和是12或3個4的和是12,也就是表示3與4相乘。

  師在前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加“或”,說明兩種方法都可以。

  師并說明乘法算式的讀法。

  生先試讀:4乘3等于12或3乘4等于12。

  再齊讀。

  2、出示試一試:

  師:圖上表示的是幾個2朵紅花?或幾個3朵紅花?

  師:求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計算?

  分組交流:從圖中找出“幾個幾”相加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明確后在圖下標明:

  有這樣兩種:

  啟發學生思考、獨立寫算式并交流。2+2+2=6,3+3=6。2×3=□或3×2=□。

  師:2乘3等于多少呢?3乘2等于多少?請同學們互相試著說一下。

  生:3×2=6,2×3=6[師同時板書]。

  齊讀算式

  師:3×2=6表示什么?2×3=6呢?

  教師著重說明乘法的表示意義。

  [三]、合作交流

  1、每行擺5個,擺2行

  [先由學生自己擺一擺]

  教師出示:

  師:看到上面的圖,你是怎樣想的?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交流,3分鐘后請各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生1:表示5個2是多少?和2個5是多少?

  生2:5+5=10或2+2+2+2+2=10

  生3:5×2=10

  生4:2×5=10

  師:表示兩個數相乘關系可以寫出兩個算式,如5與2相乘可以寫成5×2,也可以寫成2×5。

  2、每行擺3個,擺4行。

  師:一共有多少個圓?

  師:可以先用加法計算,不要求學生同時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四]、拓展想象

  師:接著我們來做練一練的2先寫出乘法算式再讀一讀,進行鞏固練習。

  [做完校對]

  師:小朋友做得很棒!

  師:現在請你改寫算式:8+8+8

  生:3×8或8×3

  師:7+7+6

  生1:2個7再加6

  生2:7×2+6

  生3:7×3-1

  師:真聰明!通過上面的練習,哪個小朋友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用乘法計算

  [師同時板書]

  師:好,那老師再出一題:100個5的和是多少?

  [生興趣岸然,積極思考,30秒之后,爭先恐后的舉手]

  生1:用乘法計算5×100

  師:為什么?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煩,在黑板上要寫得很長,而且浪費時間。

  生3: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同時板書比較簡便]

  [有時間的話,讓學生看書質疑,效果更好。]

  [五]、教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如果遇到幾個相同加數連加時,可以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反思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毙W數學作為學科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不能讓學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復人類所經歷過的發現知識的過程,但適當地讓他們參與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了解某些數學知識產生的由來,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且有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面的課堂教學片段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1、通過以上二幅圖片的直觀教學,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并由直觀抽象乘法含義,并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從算式對比中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如,例題中的3+3+3+3=12等的讀法,既有關的舊知識,又為乘法意義的認識直接做了認知準備,更為了乘法與加法的區別做滲透。

  2、體驗乘法含義,明確求幾個幾是多少時,表示兩個數相乘關系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通過看圖寫算式,明確兩個數具有相乘關系,可以直接寫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本課是采用讓學生看圖,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觀察,交流等教學組織形式。較好的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適當地點撥,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地位,另外還有意創設了教學情境。比如,課前的故事。

  4、練習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系,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比如,設計的聰明題,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為他們悟出了“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的初步結論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探究,有利于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9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而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二年級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我們組在設計這節課時,通過出示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游戲場,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以學生的活動情況呈現出幾個相同加數求和的情況,從而引出乘法運算。

  通過昨天下午的幾位老師的微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感覺自己的數學語言不夠簡練,板書不完整,還有一小部分知識點沒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時間不足,準備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后的.微課中會盡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學環節,是自己的課盡量完美。

  根據今天張老師在東風路小學的做課活動,我又發現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微客中可能設計得很好,但到實際的課堂中,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教學過程中某個環節的語言組織可能不是太精煉,不能做到環環相扣,或者總結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師的語言太多,經常重復學生的答語,導致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不夠用,造成拖堂的現象,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這幾個方面,充實自己,做到備好課再講課。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10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6~48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課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樂場的情景引入,不但達到了數學生活化的目的,還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增強。

  大多數學生對乘法的認識是陌生的。同時也有個別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會背誦幾句乘法口訣,但這部分學生對乘法的意義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義是這節課的重點。因此,應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在練習上,通過拍手游戲、我會連、我會填、星級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這些鞏固性、多樣性、層次性的練習,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學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11

  上課前對我們班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了了解,發現我們班孩子不會2個2個或3個3個地數,所以在上課前進行了 一番訓練,于是在課堂中學生可以較快地數出幾個幾相加,還增加了一個師生對口令的游戲環節,教師說幾個幾相加,學生說幾乘幾,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幾個幾相加”是認識和學習乘法的生長點,我通過引導學生在圖上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含義,為學習乘法做好鋪墊。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我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練習反饋的提問,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03-1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13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25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熱門)07-04

乘法教學反思04-12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10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03-09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03-16

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4-12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 亚洲a∨天堂久久 | 亚洲Aⅴ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