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識字1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識字1教學反思1
《識字1》是詞串識字。圍繞春天,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排成四行,隔行押韻。每組詞語表示同類名物,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組詞語說明了春天的氣候特征,第二三組詞語分別是春天的植物和動物,第四組詞語介紹了春天里果樹的花。上這課時,我在秦宇杰老師的指導下,精心設(shè)計教案,做好課件,以期上好開學第一課。
上課開始,我讓學生傾聽三種不同季節(jié)的聲音,從而把學生由寒風呼嘯的冬天帶入鳥語花香的春天。這樣的導入設(shè)計不僅新穎,更訓練了孩子的傾聽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樂于傾聽習慣。最重要的是,鳥兒動聽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帶入了爛漫的春季,完成了“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這一目標。這時,我隨機出示了春天的'圖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感受,并引導孩子邊看邊想,“春天來了,大自然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孩子面對圖畫侃侃而談,練習說話。“你能用怎樣的成語描繪眼前的景色?”這樣復習了孩子之前積累的詞語,更豐富了語言。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的識字教學,扎實有效,出示詞語到讀詞語到理解詞語再到讀好詞語,層層深入,逐個擊破,且各排詞語間能做好過渡,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之看起來仍是一篇完整的韻文。我步步引導學生,讀出了韻味,讀出了春天的意境。識字教學時,還滲透了秦老師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學理念。比如,我在教導“春雨”這兩個詞語,不僅讓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導學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從而理解“春雨”,更隨機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兩天,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在識字的基礎(chǔ)上,品味名篇,提升識字的深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但遺憾的是,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以及時間的把握方面還需不斷錘煉,課后金賢老師對我提出了寶貴意見,我一定會認真吸取并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識字1教學反思2
識字1是一組介紹金秋水鄉(xiāng)美景的詞串,教材圖文并茂、充滿情趣,詞語瑯瑯上口,當學生拿到新書,打開這一頁的時候,就已經(jīng)愛上了這課,都迫不及待地朗讀起來。在學生充分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上這課的時候,我覺得格外輕松,認讀詞語基本上已經(jīng)沒什么問題。在理解詞語這一部分,我把菱角、藕、蓮蓬、蘆花帶到了課堂上,學生看過了,摸過了,就不會忘記了。我還讓學生仔細觀察,用上一個合適的詞語來說一說。因為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孩子們在說話時都能用上準確的形容詞:尖尖的'菱角,白白胖胖的藕娃娃,碧綠的蓮蓬,雪白的蘆花,說得多好啊!識字1的每一行詞語都是一幅畫:煙波浩渺圖,荷塘秋色圖,漁歌唱晚圖,水鄉(xiāng)夜色圖。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像,讀出畫面來,這樣學生都能讀得很有感情。
我覺得我們在低年級的課堂上,不應(yīng)只關(guān)注幾個字詞,我們的目光要放長遠一些,為今后的寫作奠定基礎(chǔ),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說話上。我和學生一起漫步水鄉(xiāng),看圖想像說話,雖然學生都能感受到,但由于語言的貧乏,學生有話卻吐不出。由此我想到了積累的重要性。平時,我們要讓學生多讀書,養(yǎng)成摘錄好詞好句的習慣,這樣就不會今天課堂上的局面了。
識字1教學反思3
本課是學生學完拼音后的第一篇識字教材,在課前,有很多小朋友就已經(jīng)熟讀成誦了,因此在課文教學上難度不高。課堂氣氛較好,學生也很愿意讀。但是對于剛接手一年級的我,剛涉及文章的孩子們來說,都存在彼此的不足。我對識字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同時也感到很迷茫。以下就我對上完本課后產(chǎn)生的感想作一小結(jié):
一、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激發(fā)讀書的興趣。
他們剛開始接觸一行拼音一行漢字的“雙行”課文,還是避免不了有不少小朋友不知如何去讀,怎樣才能讀出感情來。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讀書情感,我便利用了邊看圖邊讀書的方法。但是我感覺效果不是很好,他的感覺和口還是對不上號,不會表現(xiàn)不會停頓。為了以后會讀書,能更好地讀好書,便教給了他們讀書的方法:你讀書的時候眼睛要看著一個一個的漢字,遇到不認識的漢字就讀讀拼音,讀準了,再接連著句子往下讀。在課堂上我多次運用了范讀來他們領(lǐng)會讀、跟讀,讓他們自己讀的機會并沒有很好的創(chuàng)設(shè)。自主練習朗讀是關(guān)鍵,要學生自己愿意讀、想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備加留心,在課后也多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
二、重抓寫字
拼音已經(jīng)學完,大多數(shù)小朋友對習字是充滿了好奇感,有的小朋友甚至在教拼音時就來問我:“老師,我們什么時候開始寫字啊?”終于可以寫字了,他們有激動,有迷惑,對于這一點來說,是有利有弊。在我教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掙著好奇的眼睛盯著我,也有一些小朋友我剛動筆他就迫不及待地寫了起來。本課十個生字的讀音和意思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聯(lián)系數(shù)學課學習的阿拉伯數(shù)字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讓他們明白,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lián)系,語文學習的資源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在此基礎(chǔ)上,我注意了開掘生活的源頭,讓孩子感受本課語文學習的獨特快樂。為此,生動的導語引領(lǐng)學生朗讀課文,體會由這十個數(shù)字組成的詩歌的意趣;精選學生常見的生活形象如“雨點”、“竹葉”等幫助學生形象認識筆畫;通過彎折一截膠線使學生準確掌握一些復雜筆畫,將抽象的符號學習與形象、游戲有機結(jié)合。總之,讓學生從開始學習漢字的時候就喜歡學習漢字,讓他們愛上寫字,寫好字從第一課開始。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著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范指導三結(jié)合來扎實地完成孩子們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由于是第一次,所以寫字用了四課時,其中二課時指導認識田字格和書寫筆畫,另兩個用于訓練學生的寫字習慣和書寫生字。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總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是反復吟誦, 品讀韻語的語言美。在反復的吟誦品味中體會韻文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音調(diào)、動聽的韻律,領(lǐng)略詩歌的音樂美。其二,要開展想象,再現(xiàn)韻文的意境美。韻語言約義豐,凝聚豐富,只要用心去讀,眼前便會展現(xiàn)出一幅山村美麗的畫面: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子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路邊盛開著美麗的野花。只有通過反復咀嚼,展開想象,才能領(lǐng)會其言外之意,詞外之情,感受語言的凝練美。
根據(jù)課標的精神,所以這節(jié)課我把主要的時間都用在了閱讀的教學上。為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設(shè)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看圖聽讀:自己聽一聽,邊聽邊看,感受詩句的美麗。讓學生充分領(lǐng)略音樂美、語言美。 2、多種形式閱讀:師生對接讀(半句、一句),同桌對接讀,組內(nèi)開展擂臺賽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學生年齡小,對于同一樣東西很容易厭倦,因此,多種形式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文的美,體現(xiàn)山村的美景。)
3、配樂朗讀表演。讓學生邊朗誦表聽音樂邊表演詩文內(nèi)容。(為了再現(xiàn)韻文的意境美,讓
學生自己去表達對韻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現(xiàn)的方式表演出來,學生很高興,一下子就來興趣了,紛紛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創(chuàng)意。有些動作都出乎意料。)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體現(xiàn)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里”這兩個漢字。
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識字欲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yōu)樽R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shè)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游,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nèi)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的距離,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熱情。讓學生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fā)展中識字。
在進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了預(yù)先的任務(wù),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huán)節(jié)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著他那急著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云白白的,很美麗。"聽著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jīng)常能看到的藍天白云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么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云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著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后面有一片樹林,那里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里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后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
觀察得這么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由于孩子剛接觸漢字,所以寫字用了四課時,其中二課時指導認識田字格和書寫筆畫,另兩個用于訓練學生的寫字習慣和書寫生字。
識字1教學反思4
“詞串”是一個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連起來讀,是一首押韻上口的韻語小詩。四組詞語勾出四個節(jié)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識字,又是注音識字、集中識字,還是韻語識字,很容易激起兒童學習的興趣。 “詞串”識字的每一行的三個詞語采用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詞語與詞語之間留有空白,在給讀的人留下了寬廣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容易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學生悟性和靈性、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它是一篇韻文、一首小詩,我們就不能把它僅僅看成是識字課文,必須充分運用朗讀這個手段,讓學生在讀中認識事物,在讀中感悟語境,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陶冶性情,在讀中積累語匯。重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詞語說(寫)話的能力。一般的學生說一句話,較好的學生說幾句話,優(yōu)秀的學生能用上更多的詞語,說上一段很美的話。
這樣可以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學習,人人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精神今天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可謂生活在一個“萬花筒”之中。我們將認真進行識字教學。
識字1教學反思5
上課伊始,我向?qū)W生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圖:春天到了,幾番春風刮過,幾場春雨落下,于是柳絲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蔥綠;布谷、燕子飛來了,為春天增添了生趣;蜜蜂飛來了,在花海中忙著采蜜。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新穎好奇的感覺。當學生心馳神往之時,我立刻說要帶小朋友們?nèi)ソ纪狻⑷ヌ镆罢掖禾臁P∨笥褌儦g呼雀躍,我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學生閉上眼睛邊拍手邊唱歌,不知不覺進入了情境。
接下來就是帶小朋友們?nèi)フ掖禾欤以O(shè)計了四大版塊:氣象站、田野、百鳥園、花園。我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先帶他們進入了花園,屏幕上出現(xiàn)了“梨花、杏花、桃花”的圖片,我讓他們來認一認,很多小朋友都非常聰明,采用了排除法的方法,梨花是開白花的,桃花在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那剩下的就是杏花了,我點頭表示肯定,看著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我和他們的笑容一樣爛燦。于是我讓他們自己看著拼音讀一讀,然后指名讀、正音。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百鳥園,學生們一下子就認出了布谷、燕子、蜜蜂,我請他們想一想以前有沒有學過這些鳥兒的歌曲,學生在頭腦里思索了一下,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我會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老師,我會唱布谷鳥的歌,課堂里的氣氛變得更輕松起來了,小朋友們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們拍起手來。用同樣的的方法,我們又去了氣象站,認識了春天、春風、春雨;來到了田野,認識了柳樹、小草、嫩芽。從他們微笑的臉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學得是那樣的開心和輕松。
于是我趁熱打鐵,就對他們說,這些詞語是語文書上的《識字1》的內(nèi)容,請打開書,你們看,它們正排著隊等你們?nèi)フJ識呢!下面就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韻文。話音剛?cè)耄灰娝麄冇械拇舐暲首x,有的輕聲吟誦,有的邊讀邊畫,還有的與同桌一起品味,好不熱鬧。
在熟讀完詞語后,我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在柔柔的春風中,在柳樹的綠葉中,在布谷鳥的叫聲中,在花兒爛燦的笑臉上找到了美麗的春天,你現(xiàn)在能把這些詞語貼到他們的身邊去嗎?請拿出詞語卡片和情境圖,同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來貼一貼,貼好后再一起讀一讀,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正確。”同時我又播放輕音樂《春天在哪里》。
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我讓學生用書中的詞語來編一個故事,然后交流: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了,小草也偷偷地從地里鉆出來了,花兒開放了,有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蜜蜂聞到了花香,都趕來采蜜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長得更綠了……
最后我還專門設(shè)計了一項回家作業(yè):畫一幅春天的.畫;找春天的歌;背春天的古詩或兒歌;“以春天來了”為開頭寫幾句話。學生只要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選一項,也可選取幾項。
反思:這堂課我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將圖畫、文字、色彩、音樂以及各種特技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學于樂,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合作的學習氛圍,使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和落實。我在教學中,順應(yīng)孩子學習情感與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一種形象生動的生活式的空間內(nèi)學習。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不是割裂的、斷續(xù)的,而是帶孩子們走進的是一種生活情境,一種游戲情境。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jīng)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wù),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識字1教學反思6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詞串。全文字數(shù)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讀后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孩子們爭相發(fā)言: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兒童節(jié)、婦女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春節(jié)。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著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jié)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jié)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jié)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jié)是8月15日,大多數(shù)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后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后熟悉并牢記這些節(jié)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現(xiàn)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應(yīng)該就是家長只顧帶著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愿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jié)日的相關(guān)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xiàn)在大多8歲,也應(yīng)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jié)日的時間的`尷尬應(yīng)該不會出現(xiàn)。
這種現(xiàn)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jié)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為什么他們只留心于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guān)注活動是慶祝什么的?
看來,教學并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yīng)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合。
識字1教學反思7
1、識字教學:
教學時,教師借助生字卡片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比賽,如開火車比賽、男女生比賽等,教學效果較好,“疊、染、翠”三個字不常見,學生識記較慢,需在今后教學中重復出現(xiàn),復習鞏固。
2、朗讀教學:
教師借助圖畫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讀文與看圖結(jié)合,學生置身其中,讀出了自己的感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較難理解,教師邊講解邊范讀,加深了學生的感悟。
3、寫字教學:
寫字指導一課時完成,不細致,還應(yīng)分在兩課時學習。
識字1教學反思8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們剛才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嘆于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著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為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說:“我認為是金秋時節(jié)。”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zhuǎn)念一想,這不正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于是我又問學生:“你為什么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說:“因為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jié)’。”孫乾站起來說:“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于松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fā)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后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搜集的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yǎng)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guān)于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于是就決定從網(wǎng)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于是創(chuàng)設(shè)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nèi)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yīng)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識字1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會認“宜、層、盡”等12個生字,會寫“宜、實、色”等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正確地朗讀詞語。
【課前教具準備】
1、自制字詞卡片和課文插圖。
2、學生收集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
3、自制的金色小星星。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談感受。
二、自讀
1、憑借插圖和拼音引導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找學習伙伴互助讀詞語,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nèi)自主認讀。
三、指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看圖邊聽。
2、分組練讀,引導學生正確讀詞。
3、多種形式匯報讀。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憶生字的。
四、朗讀
1、學生自由練讀,要讀得正確、讀出美感。
2、小組練讀,點評。
3、匯報讀,看誰讀得最美、最有感情。獎給金色小星星。
五、寫字
1、出示“宜、實、色、華、谷”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學生點評。注意指導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學生臨寫,同桌互相點評。
六、拓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把你們收集的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拿出來展示一下吧!
【教學反思】
本課中,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課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讓學生觀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為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的做法,并進行小組點評,力求創(chuàng)設(shè)課堂學習的積極氣氛。
在閱讀中,我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通過讓學生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詞語讀出感受和體會。并以獎給金色小星星這樣的比賽形式促進學生朗讀,學生興趣較高。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展示他們收集的關(guān)于秋天的詞語,學生完成較好。他們大部分是在與家長的合作下,共同查閱資料,或走進大自然去體會,去完成的。這樣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識字1教學反思10
《識字1》是一篇優(yōu)美的識字韻文,教材給我們展示了兩幅優(yōu)美的畫面:水鄉(xiāng)煙波圖——湖面上水色朦朧,遠望水天一色。荷塘邊長著長長的.蘆葦,荷塘里菱藕成熟;月下燈火圖——傍晚,一只只小舟回來了,漁民們唱著動聽的漁歌。夜幕降臨,漁船上燈火點點,月光下,水鄉(xiāng)顯得安靜極了。讓學生能更順利地將圖與文字對應(yīng)起來,能形象地記住生字詞,流利地記住韻文,光靠課文插圖是不夠的。因此,我搜取了一些關(guān)于水鄉(xiāng)的圖片,課一開始,伴隨著悠揚的《姑蘇行》笛聲,欣賞著美麗的圖片,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啊”的贊嘆聲,一個個歪著小腦袋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仿佛身臨其境。當然,還有煙波圖、荷塘圖、水鄉(xiāng)人們生活的場景圖,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而然的親近了水鄉(xiāng),認識了水鄉(xiāng),理解了“煙波、歸舟”,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生活的獨特情趣。
——這一切都是多媒體帶來的好處,教學真的離不開它!
識字1教學反思11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組課文的前三課《識字1》、《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以及《古詩兩首》,都是圍繞著春天這個話題展開的。
剛開學一個周學習了前兩課。北方的春天來的有點晚,《識字1》韻文中描繪的景象在我們周圍還不能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孩子們已經(jīng)把韻文背的滾瓜爛熟,當我問到“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是什么意思,孩子們舉手的寥寥無幾,等了一會,有個孩子舉起了小手,我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春回大地”。然后我補充講解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春是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冬天過去,春天來到人間。想一想我們怎么歡迎春天的到來?做個動作——擁抱春天。“萬物復蘇”你是怎樣理解的?有的學生說“大地上的任何東西都醒了。”孩子們用自己的理解懂得了這個詞,接下來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對韻文的理解說的很清楚。我說“柳綠花紅,鶯歌燕舞”這種景象你能看到嗎?孩子們大聲說“不能!”對呀,現(xiàn)在天氣還是有點冷,有個孩子說:“過幾天節(jié)能看到柳條綠了,花兒也紅了。”是呀,同學們,下了課你到我們校園里走一走,仔細看看春天是否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校園了呢?于是,我出示了課后的問題泡泡:你聽到春天的聲音了嗎?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嗎?快來畫一畫美麗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這時王木潤同學舉起了小手,他說:“老師,我看見春天了,他來到了我們的校園,在那邊的草地上。”所有的孩子把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我示意他繼續(xù)說,“草地上有棵不高的花樹,看上去樹枝干枯,實際上在樹枝上已經(jīng)有很小很小的花骨朵冒出來了。”“真的嗎?”有的孩子似有懷疑。“真的,不信下課后你們?nèi)タ矗苄『苄〉幕ü嵌洌翊竺琢R粯有。t色的,不仔細看不出來。”于是,我對全班學生說,下課后同學們都去看看,聞聞、摸摸、聽聽,小心點免得把小小的花骨朵碰掉了。”下課后,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出教室,跑向?qū)W校的各個角落,去發(fā)現(xiàn)春天。
第二節(jié)課,孩子們爭相恐后的'述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我因利勢導,讓孩子們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色彩和聽到的聲音畫一畫。
上完本課反思課堂,感覺自己努力踐行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是一條應(yīng)該始終堅持的語文之路。只是課堂上的教學之道的簡單恰恰需要老師的豐厚做鋪墊。
識字1教學反思12
初教一年級,花了兩周時間來熟悉了拼音的教學。現(xiàn)在,又開始了另一個重頭——漢字的教學。上課前,雖然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如何。
識字1主要通過一首兒歌來學習一至十十個漢字。上課了,學生還是改不了老習慣(還沒等你說出課題,他們就在那里像老和尚念經(jīng)似的讀了起來)。心里雖然有些惱火,但又想,看來認識字的任務(wù)應(yīng)該不難完成。果然,沒讀變幾遍學生都能朗朗上口了。
下面開始寫字了。我借助以往聽低年級課中的`生字教學方法,同時又運用一點在師范里學到的有關(guān)書法的皮毛,從一開始教。“同學們,橫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用筆……最后要頓筆。”邊說我還邊做演示,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個個瞪大了眼睛。我心中暗喜,看來自己還真能應(yīng)付這些小毛頭們。就這樣,我便慢慢往下教,一個個筆畫地教。
輪到學生進行臨寫了。我心想:我已經(jīng)很賣力地在范寫了,學生聽得也較認真,應(yīng)該沒有問題了吧!學生開始在習字冊上描紅書寫了,我慢慢地在教室里一個個地巡視。“一”寫得不錯,“二”不錯……輪到“七”時,問題來了。一個學生把筆畫“豎彎鉤”寫成了“斜鉤”。我馬上向他指出,并握著他的小手把“七”寫了一遍,并看著他準確地書寫了一遍,才放心地離開。繼續(xù)往前走,又是一個相同地錯誤,又一個,又一個……看到同學們的作業(yè),我心想:不行,馬上得給他們再糾正過來。不過,剛才已經(jīng)仔細得說過,也范寫過,學生還是犯錯,如果,我還想剛才那樣講得話,肯定還是不會有什么效果。于是,我突然想到豎彎鉤和橫折彎鉤兩個筆畫看上去像小動物的尾巴,我何不就借助這一點讓他們記住筆畫的寫法呢?
于是,我讓學生觀察看這兩個筆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
“同學們,請互相檢查一下你的同桌寫的這兩個筆畫,有沒有尾巴!”
很快,同學們就紛紛行動起來,一個個小尾巴都慢慢被揪了出來。
等我再去檢查他們的字時,大部分同學的這兩個筆順都已經(jīng)得到改善了。
事后,我針對這個情況進行了反思:
我們面對的學生時剛從幼兒園畢業(yè)的“小不點”,他們很多的學習都是來源于興趣,也就是一時興起,他們不會很深入的了解你老師的一些想法,因此在教學時,老師應(yīng)該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教法上多下功夫,盡量能夠找出一些學生比較容易記住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有所得。或許你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話語,會化解困擾孩子的難題!
識字1教學反思13
一、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讓識字變得有趣
只有當學生發(fā)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jīng)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lián)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特別是形聲規(guī)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lián)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并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并熱情地為學生精彩的發(fā)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為識字教學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xiàn)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韻文的節(jié)奏和意韻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yōu)美的詩,節(jié)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xiàn)“言——像——意”的統(tǒng)一。并借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jīng)驗,啟發(fā)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jié)奏感,于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發(fā)揮學生想象力進入情境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lián)想和想象,使詞串和學生合而為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為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采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lián)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jīng)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wù),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1》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http://<
識字1教學反思14
本課屬于看圖讀韻文識字,將表示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間風俗的詞語以詞串的形式讓學生認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圖和詞語。第二部分是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和1個只識不寫的字。第三部分是練習。借助圖畫識字學詞認識事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包餃子、賽龍舟、賞月的歡樂場面,以及祭掃革命烈士時莊嚴肅穆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詞串”識字每組一般有三個詞語,共四組。三個詞語詞性相同,置于一組,猶如用一根無形的線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組成一幅含有多種景物的畫面。教學開始,就以簡短的導入將學生帶入課文情題,調(diào)動起學習的情緒。同時借助漢語拼音讓生自學生字。先讓學生借助拼音,結(jié)合觀察字形,初步認讀生字,建立文字符號與聲音的聯(lián)系。然后讓學生連詞認讀,展開聯(lián)想,結(jié)合看情境圖,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初步了解字義,建立文字符號、聲音、語義的聯(lián)系。在學生能正確認讀字詞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按照自己對詞義的理解去觀察課文圖畫,從圖中找出詞語所指稱的具體事物。二年學生初步具備了認讀漢字的能力。只要我們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善于調(diào)動其識字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能夠逐步形成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識字經(jīng)驗,自學生字,做到看清形,讀準音。圖文對照,形成聯(lián)系。指導學生將詞語跟插圖比照,建立詞語跟具體形象的聯(lián)系,初步形成概念。詞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個有一定情境的整體。教學中不能囿于單個詞語的識讀,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串整體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體多維的“內(nèi)心視象”,并且外化為抑揚頓挫、疾徐有致的朗讀。
“詞串”分開來念,是一個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連起來讀,是一首押韻上口的韻語小詩。四組詞語色勒出四個節(jié)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識字,又是注音識字、集中識字,還是韻語識字,很容易激起兒童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時突出以下三個重點:
一是落實識字,因為它是識字課文,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應(yīng)該成為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學生必須打好的語文基礎(chǔ);
二是啟發(fā)想象,“詞串”識字的每一行的三個詞語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詞語與詞語之間留有空白,在給讀的人留下了寬廣的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極易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學生悟性與靈性、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憑借;
三是朗讀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韻文、一首小詩,我們就不能把它僅僅看成是識字課文,必須充分運用朗讀這個手段,讓學生在讀中認識事物,在讀中感悟語境,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陶冶性情,在讀中積累語匯。重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詞語說(寫)話的能力。一般的學生說一句話,較好的學生說幾句話,優(yōu)秀的學生能用上更多的詞語,說上一段很美的話。這樣可以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學習,人人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精神。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開發(fā)的寶藏,只要善于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如果沒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寶藏埋沒于底。本課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識用結(jié)合,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通過想想,說說,寫寫,讓詞串教學靈動起來,使識字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有效。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社會,呼喚開放的教育。今天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可謂生活在一個“萬花筒”之中。而漢字,作為一種文化,可以說無處不在,學習漢字,無人不能。那種把學生視為一個個瓶瓶罐罐的填鴨式的、注入式的識字教育已不能適應(yīng)時代的要求。引導孩子主動識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于識字本身,而是通過識字的過程,讓學生主體得到更主動的發(fā)展。識字是終身的。早識字,早閱讀;多識字,多閱讀,其作用和意義不可低估。從引導學生識字開始,逐步達到學生主動識字,自能識字,使識字成為他們的需要,從而促進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識字1教學反思15
春天、春風、春雨
柳樹、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教學反思:
教者考慮到了兒童識記的.一般規(guī)律,注意讓兒童在語境中識記,按先整體后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來讓他們識記,同時注意多種形式復現(xiàn)和鞏固。顯然,設(shè)計者注意了如何提高識字效率的問題。本設(shè)計務(wù)實,指導具體,力圖做到認得清,讀得準,寫得好。
【識字1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識字1》教學反思04-10
《識字1》教學反思15篇04-10
一年級識字1教學反思01-11
識字教學反思04-10
《識字五》教學反思04-02
識字7教學反思01-07
識字一教學反思04-10
《識字3》教學反思04-12
識字5教學反思04-10